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对主茎优势型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及不同栽培措施对其作用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大穗、多粒、主茎优势型品种籽粒干重增加的关键时期是小麦灌浆的快增期。提高灌浆渐增后期至快增前期的灌浆速率 ;稳定快增后期灌浆速率 ;促进缓增期的灌浆速率对于提高此类品种籽粒干重至关重要。在本试验条件下 ,大穗、多粒、主茎分蘖优势型品种有利于籽粒干重增长的最佳播期是 1 0月 4日 ,最佳播量是 375× 1 0 4粒 /hm2 ,最佳的施肥方式是底施氮肥 1 95kg/hm2 ,不追施氮肥 ,底施纯磷 (P2 O5 ) 1 2 0 0kg/hm2 ,底施纯钾 (K2 O)4 5 0kg/hm2 。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冀东地区主栽春玉米的灌浆特性,以春玉米品种京农科728,郑单958,MC812为试材,研究了3个密度条件下(60 000,75 000,90 000株/hm~2)春玉米脱水速率与籽粒灌浆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随着灌浆时间的延长,各品种的籽粒脱水速率呈"快-慢-快"的变化趋势;籽粒灌浆期间百粒质量均呈现"慢-快-慢"的S型变化趋势;籽粒灌浆速率均呈现单峰曲线的变化趋势。在60 000株/hm~2种植密度下,京农科728和MC812达到最大灌浆速率;在75 000株/hm~2密度条件下,郑单958达到最大灌浆速率。随着密度的增加,各品种的灌浆持续期延长,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降低,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有后移的趋势。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X_2)对百粒质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显示,渐增期脱水速率(D_1)和灌浆速率(R_1)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冀东地区春玉米品种的选择上,应注重选择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高,尤其是渐增期灌浆速率高的玉米品种,有利于干物质的迅速积累。  相似文献   

3.
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其灌浆参数与粒重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Richards方程对新春8号等6个春小麦品种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对各品种的灌浆参数和速率曲线分析表明:新春6号、新春9号和Geleng为典型的强、弱势粒异步灌浆型品种;新春8号、宁春30号和新陇麦15为典型的强、弱势粒同步灌浆型品种。异步灌浆型品种强、弱势粒起始势之间差异较大,强势粒较弱势粒进入灌浆盛期早;同步灌浆型品种强、弱势粒起始势之间差异不大。灌浆过程的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3个阶段对总灌浆物质的贡献分别约占26%、45%和29%.但所需的时间在强、弱势粒和品种间有较大差异。渐增期灌浆速率与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快增期持续天数、缓增期灌浆速率和灌浆活跃期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灌浆活跃期对千粒重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延长灌浆活跃期对稳定和提高千粒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春播与复播油葵籽粒形成期生理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目前新疆北疆地区复播油葵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比春播与复播油葵灌浆期的各项生理指标:籽粒形成与灌浆速率,油份积累的变化规律,群体光合强度及同化物的运转。结果表明适当改善灌浆的环境条件,增强籽粒的灌浆活性及成油率,复播油葵更进一步丰产、高油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对油葵群体光合作用及相关性状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油葵群体净光合日变化呈单峰曲线 ,峰值一般出现在 1 2 :0 0~ 1 3:0 0 ,净光合持续时间为 1 3h ,中上部叶层透光率较大 ,且对光合产物的贡献率达 85%,春播的群体光合高于复播 ,这与春播油葵的籽粒干物质积累速率、灌浆速率及产量分别比复播高出 2 9.7%、5.6%及 1 0 .6%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冀东地区适宜机械收获的春玉米品种,以该地区7个主栽春玉米品种为试材,以产量为依据,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7个品种分为高产品种、中产品种和低产品种,并对其籽粒灌浆速率、脱水速率及茎秆强度等宜机收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京农科828的活跃灌浆期最短,但最大灌浆速率高,因此产量较高;除京农科828外的3个高产品种(众信338,鑫研218,MC812),虽最大灌浆速率处于中等水平,但活跃灌浆期较长,因此产量高。对供试品种的生理成熟后脱水速率进行比较,脱水速率较快的为京农科828,最慢的为郑单958。成熟期茎秆机械强度研究表明,茎秆抗折力、穿刺强度和破碎强度均随着节位的上升呈降低趋势,鑫研218,众信338和京农科828的茎秆机械强度最适宜机收。综合产量和各项宜机收指标,众信338和京农科828为冀东地区宜机收品种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春播中晚熟玉米区是新疆春玉米主要种植区域,最适播期的确定是充分利用区域光温资源实现高产高效的典型技术措施,本研究针对新疆春播中晚熟区域生产中广泛选用的品种KWS9384,以2015-2017年高产试验和播期试验数据为基础,利用APSIM作物模型,分析不同气象条件下不同播期产量及其产量稳定性,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验证后的APSIM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该区域玉米的生产情况。根据APSIM模型模拟和播期试验结果,新疆春播中晚熟玉米区KWS9384的最适播期为4月20日-5月5日。本研究可为APSIM模型在该区域的应用及玉米生产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青海湟中地区适宜燕麦种植的最佳播期,以青燕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播种期,研究不同播期对燕麦生育进程、光合特性、饲草产量、种子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播种期的推迟,燕麦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的生育进程呈加速趋势,致使整个生育期缩短;叶片净光合速率在2018和2019年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叶片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_r)均在B2处理时最高.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及种子产量随播期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均表现适期早播更有利于产量积累,播期到5月份以后,草产量及种子产量均呈下降趋势.株高、穗长、小穗数、千粒重均在B2处理时表现优于其他处理,与产量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此外,对各播期处理下的经济效益分析发现,2018和2019年均表现为B2处理下净收益最高,因此为获得燕麦高产,青海省湟中地区燕麦播种日期选择在4月26日为宜.  相似文献   

9.
选用2个饲用春玉米品种,设计5个密度处理,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玉米植株生长动态变化和饲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提高,春玉米株高增大,单株绿叶片数和次生根数减少。春玉米叶面积系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提高;但高密度条件下,春玉米生育后期叶面积系数下降较快。春玉米群体鲜重因种植密度的增大而提高,同时密度的增产效应随密度的增大而降低。一定范围内增大种植密度,春玉米群体干重提高,但当种植密度达到75000株/hm^2时,群体干重出现下降现象。随种植密度的提高,春玉米空秆率增大,穆粒数和千粒重下降,但籽粒产量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强筋小麦在冀东地区对不同播期反应差异,2016~2017年在大田条件下,以强筋小麦津农7号和中麦1062为材料,设置3个处理播期,分别是10月10日(SD1),10月15日(SD2)和10月20日(SD3),以10月5日为对照播期(CK),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和籽粒蛋白质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降低;(2)产量最高值出现在10月10日这一播期,早播或晚播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3)籽粒蛋白质质量分数随播期的推迟而提高,播期推迟有利于提高籽粒蛋白质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1.
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选取平展型长玉13、半紧凑型东单60和紧凑型郑单958等3种株型玉米为试材,分别在39 000,48 000,57 000株/hm2等3个密度下种植,分析了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籽粒产量、穗粒性状和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半紧凑型东单60产量最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行粒数、穗长、穗粗、轴粗、穗位叶面积和千粒质量呈下降趋势;株高、穗位高和雄穗分枝数呈上升趋势;各性状受株型与密度的互作影响不大.因此,在重庆提高玉米单产的关键是选取优良的丰产品种,并合理密植.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山西中部地区耐密性玉米品种最佳施氮水平及氮钾配比,以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制定了优化配方施肥方案,试验选用当地大面积种植的3种耐密性玉米先玉335、郑单958及大丰30,设置200 kg·hm-2、300 kg·hm-2、350 kg·hm-23个施氮量水平,并设1∶1.0、1∶1.5、1∶2.0和1:3.0的氮钾施用配比,分设对照,在成熟期对植株及籽粒含氮量、各处理产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3种供试玉米品种均在施氮量为350kg·hm-2时,达到高产。先玉335和大丰30,在氮钾比为1∶1.5时,玉米单产进一步显著增加,分别达13 773.0 kg·hm-2、14 434.5 kg·hm-2,增产幅度分别达到37.97%和37.10%,同时氮肥利用率分别提升到11.54%和10.02%。郑单958在氮钾比为1∶2.0时,玉米单产极显著提高,达13 464.0 kg·hm-2,增产幅度达40.62%,同时氮肥利用效率提高到12.04%。先玉335以及大丰30整体对氮肥施用水平变化的敏感程度高于郑单958。  相似文献   

13.
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不同播种期(B1、B2、B3)和不同施肥方式(F0、F1、F2)对3种不同夏枯草品种(湖北蕲春品种,Q;江西樟树品种,J;河南确山品种,H)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合蕲春地区的品种及规范化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在施肥方式F2中,(1)在B1期,品种Q的鲜果球重、有效果球总数和干果球重都高于J和H品种(P﹤0.05),而迷迭香酸含量在3个品种中基本一致(0.36%以上),表明品种Q在B1期表现最佳;(2)在B2期,品种H的鲜果球重、有效果球总数和干果球重都高于其他2个品种(Q和J)(P﹤0.05),表明H品种在B2期表现较好;(3)在B3期,3个品种所有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施肥方式F1和F0中,3个品种的迷迭香酸含量在不同播期总体低于F2施肥方式。综合评价表明,品种Q为优先培育品种,其播种期为B1期,施肥方式为F2,而品种H可适度种植。  相似文献   

14.
淮北地区不同夏玉米品种的产量性状和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安徽省淮北地区不同夏玉米品种的产量性状和适应性,选择安隆4号、鲁单981、中科11号和蠡玉16号为试材,以郑单958为对照,在安徽省淮北地区的太和、颍上、宿州和蒙城等4个地区进行了种植试验,比较其增产潜力和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4个试点玉米平均产量由高至低的顺序为太和试点,宿州试点,颍上试点,蒙城试点。同一品种在4个试点间的稳产性由好至差的顺序为郑单958,蠡玉16号,中科11号,安隆4号,鲁单981。同一试点不同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太和、颍上、宿州和蒙城试点分别以安隆4号、蠡玉16号、鲁单981和安隆4号产量最高。品种特性和4个试点光照、降水量的不同是造成产量差异的重要原因。通过选用合理玉米品种以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发挥区域优势,可实现安徽省夏玉米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5.
基于Unity 3D引擎的玉米栽培可视化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强  郑光  马新明  席磊 《广西科学》2017,24(3):292-297
【目的】针对玉米绿色高产定向栽培的种植技术,收集并整理玉米生产定向栽培数据资源。【方法】根据玉米定向栽培可视化系统需求,构建玉米6个时期的栽培管理知识模型;建立玉米绿色高产定向栽培3D模型库,包括种子模型、虫害模型、药剂模型、杂草模型、玉米苗模型、农机模型等。【结果】根据系统可视化和交互式要求,搭建了玉米播前准备、播种期、苗期、穗期、花粒期、收获期6个时期的生产环节三维场景。基于Unity 3D引擎进行场景渲染与知识可视化交互,开发了玉米绿色高产定向栽培可视化系统。【结论】该系统为粮食生产经营者提供栽培知识的体验性过程,为玉米绿色高产定向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试验研究不同小麦密度和田间配置对套作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密度过大,套作群体内透光率低,群体质量差,虽然以穗多可获得较高小麦产量,但玉米单产低,致使套作群体产量偏低.小麦密度低,通风透光好,以争取较多分蘖、穗大、粒多也能获取高产,并且还有利于玉米生长,套作群体产量较高.行数不同播种量一致的处理在4行150万/hm2的田间配置下,套作群体质量优,产量较高;行数和播种量均不同处理中以3行90万/hm2的田间配置较好.相关分析表明麦/玉套作群体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玉米单产.  相似文献   

17.
 分析中国玉米高产田(≧15000kg/hm2)的典型特征、内在规律,提出产量突破的途径与关键技术,并进行高产验证。结果表明,35°N~44°N可作为中国玉米高产带。收获穗数是产量构成因素中影响和决定产量的首要因素,按80%置信限计算,在目前生产水平下,产量实现15000kg/hm2的理想结构模式为:种植密度70755~101250株/hm2,穗数7.01×104~10.09×104穗/hm2,穗粒数453~642粒,千粒重323.0~414.9g,单穗粒重162.5~236.2g;高产田单株生产力以穗粒重200g左右的中穗型为主。选择耐密植、中晚熟品种,增密种植,保障水肥供应,精细管理,适时晚收,创建一个高质量群体,增加花后物质生产量和转移率,充分挖掘当地光热资源是当前中国玉米高产突破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冀东地区日光温室冬繁玉米的生育期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玉米在冀东地区日光温室加代繁殖中的适宜播种期,选择了春播玉米2个品种,夏播玉米5个品种(玉米杂交种4个,自交系3个)。对其在简易日光温室内的生长发育阶段及生育期特点进行了试验观察,明确了不同播期情况下各玉米品种的主要发育阶段特点,分析归纳出了玉米生育期依播种期变化的直线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9.
粳稻在豫南晚播的生长发育及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田间试验,豫南粳稻晚播营养生长期缩短14d,灌浆成熟期延长8.5d,单产提高8.43%,品质有所改善。扬花灌浆期间温度降低,有利于提高粳稻的结实率和千粒重,是晚播增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