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青年人伴有血管狭窄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青年人伴有血管狭窄的脑梗死患者120例,采用单盲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给予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和临床疗效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青年人伴有血管狭窄的脑梗死治疗效果优于单用阿司匹林,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64例就诊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82例给予序贯疗法治疗,对照组82例给予传统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84.15%)明显优于对照组(67.07%),治疗组治愈50例(60.97%),总有效率为91.46%,对照组治愈35例(42.68%),总有效率为74.39%,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并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溶性P-选择素、C反应蛋白及梗死面积影响。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同时检测治疗前、治疗后第1、3、7天P-选择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治疗前,治疗后第10天MRI梗死面积及NIHSS评分的变化;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阿司匹林及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均可降低低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p0.05),但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及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均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MRI梗死面积及NIHSS评分,但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塞患者可溶性P-选择素、CRP水平并降低脑梗死面积和NIHSS评分。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可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4.
对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进行探究。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于靖远县人民医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患者均为2018年8月-2019年5月期间入院。采用计算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5例患者均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55例患者则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6min步行距离、凝血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以及心排血量(CO)均明显较对照组高,其6min步行距离亦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P0.05。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可观,促进患者心功能以及疾病相关症状的改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于今后临床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颈动脉中层厚度,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颈动脉中层厚度均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PT,APTT均明显增高,FIB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能够明显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斑块面积,改善凝血指标,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氯吡格雷联合川芎嗪治疗脑血栓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按随机分配原则将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人民医院于2014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86例脑血栓患者分成2组:参考组与研究组,各43例。参考组患者单纯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氯吡格雷+川芎嗪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状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进行比较观察。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考组患者(95.35%74.42%),且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比参考组患者低(4.65%18.60%),P0.05。氯吡格雷联合川芎嗪治疗脑血栓的临床应用效果理想,能够提高疗效,且安全性良好,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7.
研究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患者治疗中采用理气和胃汤联合三联疗法的治疗效果。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庆阳市西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成两组,即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观察组在三联疗法的基础上采用理气和胃汤,比较两组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1年内Hp根除率、溃疡复发率、治疗有效率以及症状评分。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胃溃疡复发率为4.65%低于对照组的20.93%;观察组的Hp根除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6.74%;观察组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理气和胃汤联合三联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Hp的根除率,降低胃溃疡的复发率,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并且观察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对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诊断为疣状胃炎的患者共131例,检测其感染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并将HP检测为阳性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雷贝拉唑治疗,而治疗组52例患者在雷贝拉唑的基础上联合抗生素给予根除HP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疣状胃炎患者感染幽门幽门螺旋杆菌的阳性率为77.86%,对HP阳性的患者分组治疗后,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2.7%,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58.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实验,疣状胃炎的发生可能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有助于疣状胃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各血型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分析Hp感染与ABO血型、Lewis血型、分泌-非分泌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100例为感染组,100例健康的无偿献血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ABO血型系统、血型物质、Lewis血型系统的分布差异.结果 ABO血型分布比较:感染组O型血占56%(56/100),高于对照组的31%(31/100),感染组A型血占16%(16/100),低于对照组的33%(33/100).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感染人群中O型血有较高发生率(56%),和普通人群中A型血(33%)之间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ABO血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有相关性,O型人有较高感染倾向,而A型血则有较低感染倾向.Lewis表型分布比较:分析整个数据,感染组与对照组的表型分布基本一致,说明Lewis表型分布不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感染组各表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型物质分布比较:分泌型个体分布在感染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O型血有较强的关联,但与Lewis血型、分泌-非分泌表型无关.  相似文献   

10.
观察Hp标准三联根除联合叶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效果,分析影响病情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CAG患者200例,根据Hp感染状态将Hp阳性者给予标准三联根除治疗后再服用叶酸,而Hp阴性者仅予叶酸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分别于治疗后1、2、4年进行Hp检测和胃镜检查,再分为Hp成功根除组、Hp阴性组和Hp再感染组。分析影响病情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Hp阳性者Hp根除率为75.40%(95/126),失访率15.5%(31/200)。Hp再感染组治疗后3个月、1年、2年、4年临床症状评分与Hp成功根除组和Hp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成功根除组及Hp阴性组患者治疗后1、2、4年CAG病变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Hp成功根除组和Hp阴性组分别有77.78%(56/72)和63.49%(40/63)的患者胃萎缩消失或减轻,56.94%(41/72)和58.73%(37/63)的患者肠化生消失或减轻,Hp再感染组中38.24%(13/34)的患者胃萎缩消失或减轻,44.12%(15/34)肠化生消失或减轻。Hp再感染(OR=4.862,P=0.002)和Hp根除失败(OR=5.693,P=0.003)均是导致CAG进展的危险因素。饮酒及刺激饮食可增加Hp根除失败的风险(OR=7.235,P=0.031),吸烟、饮酒、刺激饮食均是导致Hp再感染的危险因素(OR=1.274、3.256、3.347,P=0.026、0.017、0.021)。Hp标准三联根除联合叶酸治疗CAG的具有良好效果,不仅能改善临床症状、减轻胃黏膜炎性反应,还能改善胃萎缩和肠化生,降低胃癌发生风险,此外,吸烟、饮酒、刺激饮食均是导致Hp再感染的危险因素,饮酒及刺激饮食也可增加Hp根除失败的风险,而Hp根除失败和Hp再感染是CAG进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前应用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梗死相关血管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总共收集了290个进行PCI术的STEMI患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替格瑞洛组97例,氯毗格雷组193例.对两组患者入院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危险因素;首次入院实验室检查;冠脉病变数量;冠脉血流分级及7 d内出血事件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病变血管数目及位置,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组或替格瑞洛组,主要出血事件及次要出血事件在7 d内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TIMI血流分级替格瑞洛组有高于氯吡格雷组趋势,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3).结论:本回顾性研究初步得出替格瑞洛比氯吡格雷能提升患者PCI术后冠脉血流,减少术中无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治疗血栓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作为目前临床抗血小板治疗的金标准——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其合用导致的出血发生率增加和日益受到关注的氯吡格雷抵抗,使得其抗血小板治疗难以满足人们的期望.对此,我们将氯吡格雷的代谢产物与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化合物结合,同时优化其甲酯结构,得到了QR02001化合物.剂量为5 mg/kg的QR02001在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作用中表现出(99.2±0.68)%的抑制率,较同等剂量下的氯吡格雷有极显著的增加.在大、小鼠体内血栓模型中,同等剂量QR02001也表现出较氯吡格雷更强的抗血栓形成活性,但两者在出血时间方面并无明显差异.QR02001表现出良好抗血小板活性的同时并未增加其出血风险,证明了本研究的技术策略是可行有效的.1  相似文献   

13.
杨增刚  王莺  刘小荣  邓英 《甘肃科技》2013,29(16):125-127
探讨了胆道系统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囊结石的相关性。选取B超确诊为胆囊结石患者60例(实验组)及胆囊息肉患者20例(对照组),用幽门螺旋杆菌尿素酶抗体检测(胶体金法)及PCR方法检测其胆囊粘膜、胆汁、结石标本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并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作以分析。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抗体检测实验组阳性率为53.33%;对照组阳性率为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方法检测实验组胆囊粘膜、胆汁、结石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8.33%、46.67%、31.67%;对照组胆囊粘膜、胆汁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0%、15%;两组比较胆囊粘膜与胆汁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结石患者胆道系统中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能与胆囊结石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的效果及安全性。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2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应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复发率进行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1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81%(P0.05);观察组患者Hp根除率、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胃溃疡患者临床联合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效降低其Hp复发率,并提升其Hp根除率,在安全性上有可靠保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的影响.方法85例肝硬化患者分为Hp阳性组62例,阴性组23例.两组都给予口服乳果糖15 mg/次,3次/d,一般治疗5 d,治疗前后分别测空腹静脉血氨.随后将Hp阳性组随机分两组,A组31例,给予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0 g,替硝唑1.0 g;B组31例,给予奥美拉唑20 mg.A,B两组药物用法均为口服,2次/d,疗程2周.治疗结束及停药1个月后测空腹静脉血氨.结果肝硬化Hp阳性组血氨浓度为(104.4±8.2)μmol.L-1,明显高于Hp阴性组的血氨浓度(81.7±7.5)μmol.L-1(P<0.05).Hp阳性A组根除Hp治疗后血氨浓度为(54.9±10.2)μmol.L-1,A,B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Hp感染能导致肝硬化患者血氨升高,可能为肝性脑病的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武汉市第一医院24 h内急性轻型脑卒中患者65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及氯吡格雷组,分别评价用药前,用药后7 d,用药3个月后的血小板参数变化,包括PLT(血小板计数)、PCT(血小板压积)、PDW(血小板分布宽度)、MPV(血小板平均体积)。结果 7 d及90 d氯吡格雷组与替格瑞洛组均能增加血小板分布宽度,分别为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事件或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PLT(血小板计数)、PDW(血小板分布宽度)、PCT(血小板压积)及MPV(单个血小板平均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增加血小板宽度幅度低,能更好地抑制血小板活化,从而更好地抗血小板聚集,不增加出血事件等不良事件,有望代替氯吡格雷成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且抗血小板聚集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7.
氯吡格雷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CYP2C19是氯吡格雷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研究利用PCR-荧光探针法对天津地区322例冠心病患者基因位点进行检测,经统计,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布分别为*1/*1(44.7%)、*1/*2(38.1%)、*2/*2(10.3%)、*1/*3(6.6%)、*2/*3(2.6%)、*2/*17(1%)、*3/*3(0.3%);按照代谢类型统计,超快代谢型9例(3.0%),常规剂量用药需要注意出血风险;快代谢型135例(41.9%),常规剂量用药;中间代谢型138例(42.9%),需增加剂量或换药;慢代谢型40例(13.2%),会产生氯吡格雷抵抗,需换药。天津地区冠心病患者特别是PCI术后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布检测结果为提供个性化治疗打下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观察联合平胃胶囊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新方案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肝郁脾虚兼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平胃胶囊组、果胶铋组及双歧杆菌组各60例。3组均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10 mg/次、2次/d,口服、阿莫西林1.0 g/次、2次/d,口服、克拉霉素0.5 g/次、2次/d,口服,此外平胃胶囊组给予平胃胶囊2 g/次、3次/d,口服,果胶铋组给予胶体果胶铋150 mg/次、3次/d,口服,双歧杆菌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1.5 g/次、3次/d,口服。疗程为14 d,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比较3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中医症状积分,检测3组的不良反应。平胃胶囊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89.7%,果胶铋组为85.5%,双歧杆菌组为73.2%。平胃胶囊组与果胶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歧杆菌组与其他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本组治疗前相比较,3组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降低,平胃胶囊组与其余2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果胶铋组与双歧杆菌组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总有效率分布差异显著(P<0.05),其中平胃胶...  相似文献   

19.
牛全洲  郭晓宇 《甘肃科技》2011,27(20):171-172
比较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与单用阿托伐他汀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试验组给予氯吡格雷600mg;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1次/d.观察两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随访6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发生在缺血事件、心肌梗死、脑卒中和病死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独应用氯吡格雷相比,联合...  相似文献   

20.
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灵年 《甘肃科技》2010,26(14):150-150,171
观察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将7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加味黄芪建中汤和西药三联疗法治疗6周观察溃疡愈合、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以及随访一年的复发率;在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复发方面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加味黄芪建中汤在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方面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