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一种疑似IMNV对虾病毒感染新病害,已严重影响汕头市高密度对虾精养殖(高位池)生产。2005年,汕头市晚造虾生产首先发现不明新病症(肌肉白浊及“死底”),怀疑是一种新病害。2006年起,该病害影响了包括广澳高位虾池、莲塘大顺公司淡化精养场等养殖的南美白对虾;2007年,更使濠江区等5个高位虾场,以及饶平海山、拓林2个高位虾场生产损失严重,晚造虾全部失收。  相似文献   

2.
斑节对虾高位池高密度高产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年1月至1998年9月,在海南省三亚市林旺镇开发高位池5.56hm2,对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进行高密度高产养殖,总投苗830万尾,总产量56813kg,最高单产602.5kg,总产值322万元.并对放养密度、高盐度海区养殖、饲养管理、虾病防治等养殖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罗凯 《广东科技》1998,(12):11-12
广东省徐闻县南门养殖基地于1994年开始搞高位池养虾,并取得成功。历经四年的时间,这一技术便在湛江市推广开来,现在全市高位池养虾面积已有267公顷,普遍获得成功,有的亩(即1/15公顷)产超500公斤。这就显示了资源重组在发展海水养殖业中的重要作用。 一、高位池养虾的成功实质是资源重组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地膜池与水泥边坡沙底池封闭式养殖斑节对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口地膜改造土池与2口水泥边坡铺沙改造土池进行封闭式养殖斑节对虾试验,经过11O~120d的养殖,结果显示,2口地膜池共1.3hm2,收虾10928kg(8406kg/hm2),收获规格72尾/kg,成活率77.1%,成功率100%;2口水泥边坡沙底池共1.34hm2,收虾12835kg(9579kg/hm2),收获规格68尾/kg,最高单产为2号池,每hm2收虾10704kg,成活率82.7%,成功率为100%.从试验结果来看,2种方法改造土池都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5.
广东汕尾1年3茬池塘凡纳滨对虾健康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入养殖工程理念,集成虾池设计、立体增氧系统、有益微生物调控养殖生态环境、营养免疫增强剂提高对虾免疫力、养殖废水无害化生态处理、HACCP管理理念等诸技术,形成1年3茬池塘对虾健康养殖技术,对虾养殖年产量可达6.4 kg/m2,与传统高位池方法相比,产量可提高30%,单价提高30%,年经济效益提高70%,从而有效提高了养殖者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6.
在多种虾池环境进行多次研究总结出在瘟疫包围中养好斑节对虾(Penaeue monodon)的经验.放苗前用0.5×10-6安绿宝杀死敌害甲壳类,20×10-6石灰中和酸性和改良底质,30×10-6漂白粉抑制病毒和消灭细菌,0.05×10-6孔雀石绿消灭真菌和原生动物,3×10-6碳铵和0.5×10-6过磷酸钙培育饵料生物.每m3水体放养9~12尾虾苗.养殖期靠雨水或纳进海水保持水位,用漂白粉、二氧化氯、石灰、光合细菌、沸石粉、孔雀石绿处理水质和底质.结合合理投饵,科学管理,保持养殖水体中微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斑节对虾处于生态平衡并相对稳定,恶化病原体繁衍环境,优化斑节对虾生长发育条件,有效地控制虾病暴发.连续3a先后在26.26hm2虾池养殖斑节对虾成功,在14.6hm2虾池基本养殖成功(出现过虾病,盈利),产30984kg虾,累计产生经济效益125万元.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位于广东湛江东海岛北寮村和庵里村的4个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高位池养殖过程水体中的可培养异养细菌和弧菌的密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北寮村虾池BL1和BL2的可培养异养细菌密度变化均呈现中间高两头低、后期多于初期的单峰变化趋势;BL1的弧菌密度变化趋势和可培养异养细菌的变化趋势相似,而BL2则是前期稍微升高而后下降,后期又呈升高态势,峰值出现在养殖末期;水源地BL3的可培养异养细菌密度变化为初期平缓,后期明显多于初期,大体呈上升态势,而BL3弧菌密度变化趋势则比较平缓.2)庵里村发病的虾池AL1的可培养异养细菌和弧菌密度呈现出单峰变化趋势,在养殖中途爆发病害时,可培养异养细菌密度高出未发病的正常池2个数量级;庵里村虾池AL2的可培养异养细菌密度变化趋势也是中间高两头低,而弧菌的密度变化则是无规律的波动;水源地AL3的可培养异养细菌密度变化大体呈下降趋势,弧菌密度放养初期最高.3)高位虾池的可培养异养细菌和弧菌密度虽多于水源地,但差异不显著,同一个位点,细菌和弧菌密度呈现同步增多或减少.虾场水体的可培养异养细菌和弧菌密度与多数环境因子之间相关性不显著,这与虾池养殖生态系统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有关,同时反映了高位虾池生态系统受多种因子作用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高位虾池水体细菌和弧菌的数量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位于广东湛江东海岛北寮村和庵里村的4个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高位池养殖过程水体中的可培养异养细菌和弧菌的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北寮村虾池BL1和BL2的可培养异养细菌数量变化均呈现中间高两头低、后期多于初期的单峰变化趋势;BL1的弧菌数量变化趋势和可培养异养细菌的变化趋势相似,而BL2则是前期稍微升高而后下降,后期又呈升高态势,峰值出现在养殖末期;水源地BL3的可培养异养细菌数量变化为初期平缓,后期明显多于初期,大体呈上升态势;而BL3弧菌数量变化趋势则比较平缓.2)庵里村发病的虾池AL1的可培养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呈现出单峰变化趋势,在养殖中途爆发病害时,可培养异养细菌数量高出未发病的正常池2个数量级;庵里村虾池AL2的可培养异养细菌数量变化趋势也是中间高两头低,而弧菌的数量变化则是无规律的波动;水源地AL3的可培养异养细菌数量变化大体呈下降趋势,弧菌数量放养初期最高.3)高位虾池的可培养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虽多于水源地,但差异不显著,同一个位点,细菌和弧菌数量呈现同步增多或减少.虾场水体的可培养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与多数环境因子之间相关性不显著,这与虾池养殖生态系统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有关,同时反映了高位虾池生态系统受多种因子作用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地膜池与普通土池封闭式养殖斑节对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5口地膜改造土池与5口普通土池进行封闭式养殖斑节对虾试验.经过100~110d养殖,结果显示,5口地膜池共2.1hm2,收虾11941.5kg(亩产375.5kg),成功率80%,平均收获65条/kg.5口普通土池共4hm2,收虾3752kg(亩产63kg),成功率仅为40%,平均收获规格79条/kg.试验结果显示地膜改造土池从成活率、生长速度、成功率、产量及水质理化因子控制等几个指标均显著优于普通土池.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当前对虾养殖的一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我国对虾养殖已出现逐步复苏的态势,产量自1996年以来逐年上升,至1998年对虾养殖产量已超过12万t,其中以广东、海南和广西三省的发展势头最好,在对虾养殖技术和单位产量方面甚至要优于1993年虾病暴发前的养殖形势.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在土池中高密度养殖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 Bate)的可能性,于1997年8月28日至1998年1月4日在广西沿海土池中进行秋冬日本对虾养殖试验,试验共设5口虾塘,每口池塘面积0.667hm2 ,底质酸性砂质,池水深可达1.8米,养殖水靠水泵抽取,沿进水渠道引入虾塘,1号-5号虾塘的养殖密度分别为62.4万尾/公顷,96.0万尾/公顷,96.0万尾/公顷,88.8万尾/公顷,96.8万尾/公顷,结果表明,在高密度的养殖条件下,日本对虾的生长速度随温度的下降和对虾个体的增大而减慢,与自然条件下生长的日本对虾相比较,高密度养殖试验中的日本对虾的生长缓慢得多,说明在类似的条件下进行的高密度日本对虾养殖,很难使日本对虾在常规养殖时间内达到较好的商品规格。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生物膜净化水质的原理,配合斜管沉淀,自行设计封闭式循环水系统,集约化培养大规格虾苗,试验结果表明:经80d培育,密度可达898尾/m2,平均体重达1.48g/尾,平均体长51mm,折合1.33kg/m2,本实验提出了一种对虾苗中间培育的新方法,对于对虾养殖防病减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广西北海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微型藻类组成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斌  廖思明 《广西科学》2008,15(4):452-455
于2007年4月至8月间,不定期到北海市侨港镇和大墩海的12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ei)养殖池塘采样调查微型藻类组成。结果表明,处于养殖前期的4口池塘,微型藻类种类数量相对较多,藻细胞密度相对较低,优势种类主要是硅藻和绿藻,两者的密度占到微型藻类总密度的80%~90%。处于养殖后期的8口池塘,微型藻类种类数量相对较少,藻细胞密度相对较高,优势种类主要是颤藻和裸藻。一味降低盐度促使对虾快速生长的养殖方法,不利于维持水体中有益藻类的生长和保持水质稳定。  相似文献   

14.
在防城港市企沙镇建设潮上带虾场,虾场面积80hm^2,虾场由虾池,进水系统,排水系统,增氧系统和其它配套设施组成。其中,虾池分为圆形池和方形圆角池,每口圆形池按0.667hm^2设计,池底半径44.58m,池上面半径48.26m;每口方形圆角池按0.833hm^2设计。池底每条边长89.16m,池上面每条边长96.52m,池中心设计排水系统,利于排污,还能增大排水流量,显著缩短排水时间,工作井按四口虾池建一个,遇到旁边不足四口虾池,则按三口,两口或一口虾池建一个的方案设计与四口虾池联通的工作井为六形(面积23.4m^3),与两口虾池联通的工作井为长方形(16.0m^2),这种设计既节省投资,又利于排水,排污和收虾,虾场已经过几年大规模对虾高产轮养试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各系统设计合理,使用正常,能满足集约化对虾高产养殖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5.
近岸生物资源的超强开采及其对虾病大流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论述了近岸生物资源的超强开采,特别是养虾业为此做出的贡献,初步分析了这种超强开采对虾病大流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日本沼虾受精卵的离体培养及其胚胎发育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日本沼虾的受精卵离体培养实验,并初步描述了其胚胎发育的特征。结果表明:日本沼虾受精卵以及各期胚胎(即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无节幼体期、后无节幼体期、前蚤状幼体期的胚胎)分别离体培养,均可孵化出蚤状I期幼体;并且离体受精卵及各发育时期胚胎与亲虾所抱受精卵和相同时期胚胎发育同步。日本沼虾的卵裂方式属于完全卵裂和表面卵裂之间的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17.
蝇蛆提高对虾抗杆状病毒感染能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试验表明,投饲蝇蛆起始时间至少需在病毒侵袭前10d,对对虾起始死亡时间和50%,90%死亡时间才有明显的延缓,分别较对照组延长1.76,3.04,4.1倍;蝇蛆可以显著提高对虾的抗杆状病毒感染能力,激活对虾的酚氧化酶系统。田间试验表明,投喂有蝇蛆的虾池,存在时间平均为64d,不投喂蝇蛆的对虾,存活时间平均为33.5d。1993年投喂蝇蛆的虾池平均每天死虾数小于存池量的0.023%,1994年平均每天死虾数占存池数的0.015%,经PCR检测证实,1993,1994年对虾中杆状病毒病变的个体仅占1.15%。  相似文献   

18.
在广西防城港市企沙镇进行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m)和日本对虾(Peraeus japonicus)轮换养殖试验。虾池为砂质土池,圆形或椭圆形,虾池深2.45m,每口池面积0.40~0.82hm^2,每池中心有一个排水和排污系统,池堤内斜坡用水泥预制板衬砌。斑节对虾于1998年和1999年的4~5月放苗,平均放苗密度分别为73.97尾/米^2和60.14尾/米^2。平均养殖天数分别为128d和124d;日本对虾于1998年和1999年的8~9月放苗,平均放苗密度分别为31.00尾/米^2和34.13尾/米^2,平均养殖天数为112d和110d,结果表明,斑节对虾的成活率为55.02%和56.00%,单位产量624.30g/m^2和601.55g/m^2,日本对虾的成活率为44.56%和44.93%,单位产量113.07g/m^2和127.09g/m^2。  相似文献   

19.
濒危植物延龄草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延龄草愈伤组织诱导研究发现,延龄草根茎所产生的愈伤组织在1/2 MS BA(苄基氨基嘌呤)1.2 mg.L-1 IAA(吲哚乙酸)0.6 mg.L-1培养基中较好,诱导频率为83.33%;在1/2 MS BA 1.2 mg.L-1 IAA 1.2 mg.L-1培养基中次之,诱导频率为66.67%;在1/2 MS BA 1.2 mg.L-1 IAA 0.2 mg.L-1培养基中也能产生,但质地较差,诱导频率为22.22%;在1/2 MS BA 1.2 mg.L-1 NAA(萘乙酸)0.2mg.L-1培养基中也能产生少量.可见,以1/2 MS作为基础培养基,加入1.2 mg.L-1BA和0.6 mg.L-1IAA,以根茎为外植体进行延龄草组织培养,能产生大量的愈伤组织.研究表明,利用组织培养繁殖延龄草是一种有效、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