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专题化讲授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凤芝 《科技信息》2008,(34):207-207
根据中宣部、教育部规定,普通高校本科生从2006级起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我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它所承担的功能就是从历史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因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就必须紧紧围绕这一要求,不断进行教学专题化教学改革,并注重强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材与专题化讲授关系的研究和探讨,从而使这门新的课程在整体上达到优化。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政课中设立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根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所具有的史学与国情特点来看,在课程当中运用恰当的方法和途径,可以收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本文主要探索爱国主义教育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体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从2006年开始,教育部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出了重大调整,增设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高校本科生必修的公共政治理论课。目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与课程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在对现有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法,从而进一步推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4.
刘孜勤 《科技信息》2008,(30):161-161
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政治思想性,是该课程本身的内在要求,须任课教师认真面对和思考。本文就如何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政治思想性从宏观的角度谈了几点原则性的认识:教师要怀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纲要”课教师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要注意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三个代表”的深刻内涵;研究历史进程的阐述方式,增强历史必然性的讲解。  相似文献   

5.
司岩梅 《科技信息》2011,(25):147-147,15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要用新的思路、新的手段,结合学科特点,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历史情境:强化学生参与课堂教授、讨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结合当地条件,结合社会实践进一步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成为对大学生最有吸引力的一门课程。  相似文献   

6.
司岩梅 《科技信息》2009,(34):I0117-I0117
全国高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增强大学生对于"三个选择"的理解和认识。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必须紧紧围绕"纲要"课程的教学目的,牢牢把握中国近现代史主题主线,并且紧密结合热点问题,注重能力的培养,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司岩梅 《科技信息》2010,(25):I0151-I0151,I0118
爱国主义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在爱国主义教育实施中,历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新形势下对历史教育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独特的作用和意义。教师充分利用课程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使大学生通过对国情、历史的全面深入了解,培养大学生们爱国主义的思想和认识。  相似文献   

8.
孟婷婷 《科技信息》2009,(30):45-45
在高校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从2007年春季开始,全国普通高校开设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将历史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范畴,并且作为必修考试科目,这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一个战略性的举措,也是摆在我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三年来,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对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进行了不断的探索,本文在此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并就如何上好这门课谈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宣部、教育部规定,普通高校本科生从2006级起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一门新的课程,明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目标,紧紧围绕这个目标不断进行研究、探讨和改革教学方法,是成功施教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宣部、教育部规定,普通高校本科生从2006级起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一门新的课程,明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目标,紧紧围绕这个目标不断进行研究、探讨和改革教学方法,是成功施教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升,汉语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却在国内被人们普遍忽视。大学语文作为大学的第一门强化母语的人文素质课,正面临边缘化的倾向。本文从四个方面指出了大学语文课程面临的现状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从而以利于探索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新思维。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专科语文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在课时安排、课程开设、毕业论文写作、实践教育等方面都存在着各种不足,因此,本文试图对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从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与实训实践课等课程的开设方面提出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3.
根据我国数学教育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态,结合历史发展,把中国数学课程标准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第一时期是古代中国数学课程标准的萌芽时期,从课程标准的产生至鸦片战争前夕(1840年);第二个时期从1840年至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这一时期西方数学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数学课程标准的初步发展;第三时期是从1912年至1949年的中华民国时期,这一时期是我国数学课程标准的转折时期;第四个时期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数学课程标准的探索时期;第五个时期是从1976年至现在,是我国现代数学课程标准的迅速发展时期。同时介绍了各个时期我国数学教育的发展情况,旨在理清我国数学教育的发展思路,使我们对我国数学课程标准的发展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4.
由于传统的中药学课程教学方式与现代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产生差距,在目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形势下,为培养学生专业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对目前中药学教学进行改革。本文结合中药学发展前沿,提出以科研成果促进教学的观点,以期使中药学专业课程更适合现代中药学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现代纲要》具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的内在特点,在引导大学生坚守共同的理想信念,追逐近代以来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多民族高校更应利用本课程资源,凝聚多民族大学生的青春力量,共筑中国梦。因此,该课教师应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思路,以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为载体,努力探索将中国梦共同理想融入《中国近现代纲要》课程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古代文学课是对外汉语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结合对外汉语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澄清人们对对外汉语专业古代文学课的认识误区。从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取舍与侧重及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设想与改革等方面,提出对外汉语专业的古代文学课程建设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一门主要必修课。作为师范教育本科学生的专业课,它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理念,增强从事语文教学的责任感,培养从事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通过“增加选修课程,加强实践教学;积极开展实验,建构实践模式;提倡多媒体教学,提高实践效果;联系中学实际,增强实践意识;改革实习制度,强化实践训练;开展科研活动,培养实践精神”等实践环节,以促进“教学法”课程新的理论体系的构建,帮助学生培养驾驭教材、组织教学、研究教育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对比法对青海省高校开设中国式摔跤选修课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青海省高校开设中国式摔跤选修课,符合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有利于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有益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和提高;还可以有效弥补学校体育经费的短缺、体育场地器材的不足.建议:在青海省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应尽快开设中国式摔跤选修课.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较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要求语文教学的主导任务是提高学生的交流技能。为了探讨高职语文技能化教育的效果,我们进行了《应用语文》新课程教学实验。新课程在教材编制方面重视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技能的转化,在教学方面采取精讲多练和个别化教育的策略。实验结果表明:新课程在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水平方面优于传统的语文教学课程,两者差异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20.
从语文新课程改革及语文课程标准的研究、语文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研究、语文课程结构的研究、语文课程资源的研究、语文课程评价的研究等方面,对2005年语文报刊中有关语文课程论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整理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