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据目前纺织物生产状况,在热定形过程中,运用红外的非接触测温技术,并用微机进行数据处理实现现场测温,对布料的工况及V/F转换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从而使信号在较高分辨率前提下,具有远距离传输功能,借助单片微机,采用软、硬件结合方法,用拨盘和数字化处理的方法使温度的修正能方便、直观、试验结果表明,测温装置适合于热定形现场测温。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造气炉内高温测量,研究了一种光纤测温装置.以普朗克辐射定理为理论基础,用光纤耦合并传输信号,使探头和光电转换装置分离,依据比色测温的原理,对单通道信号传输及光电变换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借助单片微机,用软、硬件结合的数字化处理方法对温度进行修正.信号处理系统具有多种功能,使装置实现了智能化.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速电主轴热误差建模,对HMC80加工中心电主轴单元进行了热误差测量实验,综合利用模糊聚类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测温点进行优化,使测温点数量从8个减少到3个,该方法同时考虑了温度变量之间的复共线性和测温点温度与热误差之间的相关性.以优化后的温度变量为输入,热误差为输出,建立基于遗传算法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RBF神经网络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遗传RBF神经网络建立的热误差预测模型精度更高、鲁棒性更强.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基于磁纳米测温的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热网络模型估计方法,可用于在线评估降维简化的IGBT热阻-热容网络模型.分析了磁纳米测温的理论模型和热网络传递模型,通过磁性纳米测温获得IGBT外壳背部的升温和降温曲线,从而估计热网络模型参数.通过设计的热网络模型参数估计系统和实验流程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结果均验证了基于磁纳米测温的IGBT热网络模型参数评估方法的可行性,这种精确的在线估计方法能为评价IGBT内部热累积效应提供重要依据,也给出了实现大功率器件热安全性的在线评估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所研制的电渣炉微机测温系统有32个测温点沿高度分布在结晶器壁及其冷却水中。系统硬件结构包括热电偶传感器,前置滤波放大电路,12位32路A/D转换板,微机和打印机,本系统采取了一系列抗干扰措施,软件用Z80汇编语言编写,利用CTC二个中断分别控制时钟计时和定时巡回采样,使用方便,运行可靠,现场测量误差为2—5%。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了Pt100热电阻的特性和测温原理,并从现场应用方面介绍了提高Pt100测温精度的方案和在永坪炼油厂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在覆盖剂黏着于测温管表面的连铸中包中,基于视觉方法测量钢水液位系统无法通过温度场分析测量钢水液位.为此,本文使用光流分析算法跟踪测温管拔出钢水后表面黏着并向下流动的覆盖剂,检测出覆盖剂在测温管不同位置黏着特性的差异,并从微观角度分析覆盖剂在测温管表面的黏着特性与钢水液位的联系,最终计算出钢水液位.经验证,该方法所测得钢水液位误差在3mm以内.大量现场试验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解决覆盖剂遮挡测温管表面温度信息的问题,使基于视觉方法的钢水液位测量系统在测温管黏着覆盖剂的异常情况下能准确可靠地测量出钢水液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用电子计算机及光电-光纤测温元件进行热场多点微时差密集测温的方法。对于小型铸件或类似的快速变化的热场测温,由于空间、时间的约束,要求各测温点之间采样时差尽量小,同点采样间隔短、读数分辨率高。传统的以热电偶为一次仪表,以电子电位差计或光线示波记录仪为二次仪表的测温系统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本文通过模拟与实测提出了光电-光纤测温与电子计算机相结合的热场多点测温系统,为多点、微时差、密集热场测温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小水电站现场工作环境恶劣的情况,用多CPU技术设计了基于CAN总线的发电机励磁监控系统,系统由励磁调节器和上位监控计算机构成.励磁调节器内的双微机采用松耦合并行通信方法进行数据交换,调节器中的励磁控制微机经由通信控制微机实现与上位监控计算机的CAN网络通信.介绍了系统的构成、通信方案、通信协议及软硬件设计方法.所设计的系统具有实时性强、可靠性高等特点,在现场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10.
介绍微机控制测温装置的工作原理、软件和硬件。该装置采用查表和插值相结合,实现传感器的线性化,并采取完善的电磁兼容措施,较好地完成现场测试。经过误差分析,本装置精度不低于0.5级。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环境温度对缓凝剂作用的影响,采用自动高效水化热测定仪及无电极电阻率测试仪,在线测试不同温度下,新拌水泥净浆的凝结时间、水化历程及电阻率变化.通过原子吸收及XRD进行机理分析,获得蔗糖类缓凝剂在环境温度下的适应性及其作用机制,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供理论基础.试验结果表明,蔗糖凝结时间的临界值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在一定掺量下,蔗糖在高温下缓凝效果比低温下强;对于一定掺量的蔗糖,高温更能延缓水化放热峰的出现及浆体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详细地介绍了激光散斑照相技术在对流换热研究中的应用。给出了适用于该研究的6种不同的激光散斑照相实验系统和两种散斑图的再现方法。描述了利用激光散斑照相测量两维温度场与轴对称温度场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数据定量处理的数学表达式.最后探讨了考虑流场的三维特性后,如何利用激光散斑照相技术测量传热表面的热流量。  相似文献   

13.
本系统设计以温度传感器DS18B20[3]、电桥测重传感器和MC9S12XS128最小系统[2]为核心[1],使用220V AC电源加热水壶中的水。本设计具有温度测量功能、液位测量功能,可显示温度和液位数值。测温分辨误差不大于0.5℃,液位测量误差不大于5mm。具有液位上限、下限报警功能,可以设置报警点,液位低于下限或高于上限时,发出声音报警并禁止加热。具有分段程序控制功能,可分段设置控温值和保温时间,升温速度不小于10℃·min-1,控温误差不大于0.5℃。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地埋管周围不同蓄热材料土壤温度场的分布情况,选定黏土、砂层及砾石3种不同蓄热体,利用Gambit建模软件建立简单的地埋管模型,选择距地埋管中心间距不同的5个测点,利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进行蓄热体温度场仿真计算,研究相同蓄热材料距地埋管中心距离不同时以及不同蓄热材料距地埋管中心间距相同时各测点温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地埋管周围蓄热材料相同时,土壤各测点温度变化趋势因测点的距离不同而不同,且距离中心越近温度变化越明显;地埋管周围蓄热材料不同时,相同测点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每年取热完成以后的土壤温度升高,但由于导热系数的不同引起每年蓄热及取热过程中温度、蓄热量和取热量的差异。研究结果可为太阳能耦合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的工程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中厚板轧后冷却过程控制系统的实测温度处理方法为研究对象,建立具有一定容错性的实测温度滤波处理方法,消除跟踪误差、测量误差等对模型计算精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实测温度进行曲线拟合,控制模型以拟合结果作为衡量钢板纵向冷却均匀性判据,并进行相应的冷却规程设定和自学习计算.建立钢板纵向分样本控制的温度处理方法,利用线性插值计算获得钢板纵向各个样本的温度值,从而满足系统进行终冷温度和冷却速度高精度控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研究分析带钢在层流冷却过程中的传热,采用厚度方向的有限元差分温度模型,替换原温度设定系统中计算误差较大的指数模型.同时,采用可加性法则建立空冷区和水冷区相变率和潜热计算模型,构建了以相变潜热为内热源的层流冷却厚度分布温度模型.在高精度的新温度设定系统基础上,将神经元网络引入现场自适应系统,根据现场数据采集系统的实测数据对模型中的换热系数进行在线参数调整.结果表明,改造后的层冷温度设定系统比原系统精度高,在变钢种变规格轧制时误差波动小.  相似文献   

17.
纺织品抗紫外辐射的特征参量与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纺织品的防紫外特性及其测试方法,研究了布料抗紫外能力与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合大气的紫外特性,皮肤对紫外辐射的生理反应和相应的测试方法,提出了表征布料防紫外性能的特征参量,为布料的防紫外能力标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不同的变频技术对不同加工工艺的传统印染设备,如退煮漂联合机、直辊丝光机、热熔染色机、轧染联合机、卷布机、平网印花机等进行电气控制系统的技术改造,取得了非常好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19.
研制了一台对放置体类工件在一次安装的条件下对其内,外轮廓的全部几何参数及轮廓度误差进行检测的精密仪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布料仿真中布料表面相交处理结果的真实性,提出了一种接近真实的最小化相交轮廓线全局处理优化算法.首先进行前期的布料模型构建、初始条件的设置以及碰撞检测;然后利用最小化相交轮廓线全局方法重点对布料表面相交情况进行了处理,并对处理结果进行了评价和优化;最后进行后期的碰撞响应以及绘制与显示.经过实验验证,该方法在仿真的真实性和实时性方面均高于前人的研究,且在布料动画领域可以提高制作的逼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