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英语习语语言简洁,却蕴含着丰富的英语民族地方文化和民族特色。英语习语的汉译在跨文化交流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英语习语的汉译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转换,还涉及到文化层面的转换。从文化翻译学角度来看,翻译界比较注重其中的文化内容而忽视了文化表层形式也包含了重要的文化意义。本文从英语习语的文化特性角度来讨论英语习语汉译的翻译方法,希望翻译后的语言能够还原英语习语本来的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2.
薛志娟 《科技信息》2007,(5):113-114
本文通过汉英数词不同的构词能力,使用频率及其语用意义,比较两者习语中的数词在实、虚指含义上的差异,来探究汉英翻译该如何填补相对的文化空缺,再者,由于英语数词的虚指对应比喻意义缺失,在翻译中只能舍弃原文的优美结构和主动的比喻,来求得原文在翻译中基本信息的传递。因此,汉英翻译就不能不采用一些策略来尽量保持两种语言中数词实、虚指的基本对应。  相似文献   

3.
英语习语在英语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英语学习者和研究者都不能忽视的语言现象.但在其汉译中,由于文化差异等原因,往往出现词义偏离.本文将从英汉习语翻译中词义偏离现象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有助于英语习语的学习与教学.  相似文献   

4.
文化差异导致的英汉互译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文化背景在成语、谚语、诗歌和成语典故翻译中的重要性,阐述了语用差异和语用失误对广告翻译的影响,探讨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因生活习惯的不同而造成的对日常生活中习语表达及翻译的差异。得出如下结论:翻译的准确性在于把握其语用意义。在翻译过程中,深刻理解英汉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采取求同存异的策略,跨越语言文化的障碍,是使译文忠于原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魏宏洋 《科技信息》2011,(27):I0224-I0224,I0254
习语可以很好的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一种语言的核心和精华。作为英语语言文化精髓的习语的翻译,在翻译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准确的理解和翻译习语不仅是英语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文从不同类型的英语习语着手,首先,阐释英语习语的特征,然后,结合实例论证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力争达到信、达、雅的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6.
由于文化底蕴、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在英语习语直译、英汉成语对译及英汉习语选词上出现了不对应现象。对于这种不对应现象,我们不能单从组成习语的字面意义去翻译,要顾及整体性,不能将表面似乎相同而实际意义相差甚大的英汉成语对译,应该保持英语习语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7.
英语习语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在交际活动中的普遍使用性。可从习语的多学科研究入手,并从语用综观的角度,多维地探讨英语习语在语篇组织、语境指向、社会交际、教育评价和社会认同等方面的语用功能,以期实现对英语习语的多元功能及实用价值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叶朝阳 《咸宁学院学报》2013,33(3):78-79,176
英语习语形成于人民,展示他们的智慧并反映他们的生活。英语习语是普通词的特殊意义,它们可长可短,有着固定的构成,通常在押头韵、押韵、声音的和谐、重复等基础上构成,我们通常采用四种翻译方法:直译、意译、增补和等值借用法。在翻译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几个问题:尽力保持英语习语的特点;翻译时切忌望文生义;习语翻译要大众化和口语化。  相似文献   

9.
宗端华 《奇闻怪事》2009,(8):146-148
非标准英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和话语形式,是在多种语言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尊.在特定情况下,,非标准英语具有同标准英语一样的语用功能;在文学作品中,它能产生标准英语难以替代的语言效果.文章在简述非标准英语的形式特征和语用功能基础上,对文学非标准英语的汉译方法做了尝试性探讨.文章指出,谐音错字法、方言替代法、语序/词序倒错法和俗语替换法是翻译文学非标准英语可供选择的有效补偿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胡红渊 《科技信息》2012,(26):173-174
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产物,每种自然语言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词汇、语音、句法、习语及社会文化特征。在翻译中能充分利用目标语优势尤为重要,本文将通过实例分析重点阐述在汉译英过程中英语目标语所具备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副词“真”、“很”、“太”在语义上都有表示程度高的意思,但是三者在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上还是存在许多差异。文章从语义内涵、组合能力和语用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直觉模糊集定义及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基础上 ,利用 F -格的序关系 ,研究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给出了直觉模糊逻辑 t-范及 t-余范的定义 ,同时给出了两种新型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探讨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 t-范及 t-余范所具有的性质 .拓广了模糊逻辑中关于生成子的概念 ,给出了阿基米德直觉t-范及 t-余范的表现定理 ,并对不同算子分别进行了研究 .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尤其是文学作品中文化意象的使用包含着更为广阔、更为深沉的内涵,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译出原作的语义信息,而且还要译出原作内在的文化信息。通过对比分析霍克斯及杨宪益、戴乃迭对"司马牛之叹"中"叹"字的不同翻译方法,说明译者只有正确理解原语词义及其文化意蕴,才能更加全面、准确地传达文本及其蕴含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4.
南朝梁时,萧统、萧纲兄弟分别主持编纂了《选》和《玉台新咏》。论对其编撰目的和体例、作家作品录情况、各自的学观和对后世的影响,一一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而见出它们的价值与得失。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动态表演性原则在英若诚先生所译的《芭芭拉少校》中习语、活句、文化转换、称谓等方面的应用来论证这一原则在戏剧翻译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在英文中,消费需求包括“Needs”和“Wants”,有人把它们分别译为“需求”或“欲望”,“需要”和“想要”,也有人用“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或“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来区分,从意义上讲,这些表述都是有道理的,但从“Needs”和“Wants(也有人用‘desires')”的定义和表述的简洁来讲,本人更愿意把它们表述为“需求”和“欲求”,即消费者“求其所需”和“求其所欲”的意思,从消费需求的发展来看,二者的区别越来越小,甚至可以互换使用;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只使用“消费需求”这一概念,而不再对二者进行严格的区分。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的"中国"与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在内涵、层次上有所不同。在中国历史语境中,"华夏"既可指称古代族群或民族,也可表示一种文化或文明的载体。从历史上的"中国"、"华夏"到"中华"乃至现今"中华民族"的发展演变,"中华"一词与时俱进,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中华民族的民族过程比中国已经识别的56个民族实体发展缓慢,至今仍然属于"想象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V+到”结构同“V+进”、“V+见”、“V+在”、“V+着”等相关结构的比较,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异同,力求为语言使用者提供最佳选择,同时也对相关问题提供了方言方面的佐证。  相似文献   

19.
就《左传》的记载来看,“因”并非一种婚姻关系,而“报”并不见容于春秋时期的宗法制度。“烝”是在婚姻伦理形成之初,在宗法制度可以容忍的范围内的一种事实婚姻。它既非群婚或转房婚的遗迹,亦不同于周边少数民族的收继婚。对于这种事实婚姻,不同地区、不同的人所持的态度是不同的,既非毫不犹豫的承认,亦非旗帜鲜明的反对。这种情况反映了春秋早期贵族阶层婚姻伦理的相对混乱状态。  相似文献   

20.
"人文奥运"与"绿色奥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奥运”和“绿色奥运”北京奥运会的重要理念,“人奥运”是以人为本、追求与人类优秀化精神相结合的奥运,“绿色奥运”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的、旨在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奥运。“人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灵魂。是“绿色奥运”的思想基础;“绿色奥运”是“人奥运”的体现,二结合的意义在于人类应在健康洁净的环境中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