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活性炭纤维(ACF)对溶液中苯酚进行吸附处理,考察了该吸附过程的动力学方程和吸附等温线方程,并用不同的方法将饱和ACF进行再生.实验结果表明:ACF吸附苯酚过程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过程能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较好地拟合.水洗、水煮、酸浸、超声、加热都能有效地将饱和的ACF再生,其中在300℃加热再生后的ACF对苯酚的去除率最高,能够达到85%,但该条件下再生ACF表面遭到破坏,随着再生次数的增加,去除率降低.  相似文献   

2.
水杨醛与壳聚糖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Schiff碱,再用NaBH4还原制备了N-烷基化壳聚糖,对改性产物的结构用红外光谱法进行了表征,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了它对苯酚的吸附性能。考察了pH值、时间、酚浓度、吸附剂质量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水杨醛改性后的壳聚糖对苯酚具有更良好的吸附性能;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吸附动力学符合Lagergren二级吸附速率方程。  相似文献   

3.
以高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TiO2悬浆体系光催化降解苯酚的动力学规律,并考察了苯酚初 始质量浓度、催化剂投加量、溶液pH值、光强等对苯酚光解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反应过 程可以用Langmuir-Hinshelwood(L-H)动力学方程描述;在一定条件下,催化剂的投加量、溶液 pH值均存在一最佳值;各因素对光催化降解苯酚反应影响的重要性排列顺序是,光照时间>pH 值>光照强度>TiO2投加量.  相似文献   

4.
为了去除水中残留的低浓度苯酚,采用水蒸气活化法制备废轮胎活性炭,分析了废轮胎活性炭自水溶液吸附低浓度苯酚的吸附动力学特性,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和苯酚初始浓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分别采用拟一级反应、拟二级反应和颗粒内扩散反应模型对不同温度下的反应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研究结果表明:拟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废轮胎活性炭吸附低浓度苯酚的动力学数据,颗粒内扩散影响吸附速率,但不是唯一的速率控制步骤,计算得到的表观吸附活化能表明,该吸附过程以物理吸附为主,废轮胎活性炭用量为0.3 g/L时,苯酚浓度小于2 μg/L。  相似文献   

5.
TiO2悬浆体系光催化降解苯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TiO2悬浆体系光催化降解苯酚的动力学规律,并考察了苯酚初始质量浓度、催化剂投加量、溶液pH值、光强等对苯酚光解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反应过程可以用Langmuir-Hinshelwood(L-H)动力学方程描述;在一定条件下,催化剂的投加量、溶液pH值均存在一最佳值;各因素对光催化降解苯酚反应影响的重要性排列顺序是,光照时间>pH值>光照强度>TiO2投加量.  相似文献   

6.
苯酚溶液电解降解的过程分析及中间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电解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方法由于其特殊的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包括含酚废水在内的废水处理中,以苯酚水溶液作为研究对象,以Ti/SnO2+Sb2O电极为阳极,对苯酚水溶液进行电解降解处理,对反应过程进行跟踪,并利用HP8453UV-Vis分光光度计和HP1100液相色谱仪对不同反应时间的样品进行分析,作出了苯酚电解降解过程中不同反应时间的吸附曲线,获得了苯酚解的动力学方程,并对反应的机理及中间体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Cu(Ⅱ)催化下,对氯苯酚和苯酚钾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于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研究了在Cu(Ⅱ)催化下,对氯苯酚和苯酚钾合成对苯氧基苯酚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此合成反应对于对氯苯酚和苯酚钾的浓度分别为一级。总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1.07.0 kJ/mol,指前因子A0=2.147×1010kg·mol-1·min-1, 反应的速度方程为: -(d[p-ClC6H4OH]/dt)=2.147 ×1010×exp((107.0×103)/RT)·[p-ClC6H4OH][C6H5OK]。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在150-180℃范围内对溴苯酚歧化异构化反应的动力学数据,提出了对溴苯酚的歧化异构化反应为一级不可逆平行反应,并选用Powell法和定步长龙格库塔法相结合的数学方法拟合实验数据,估算了动力学模型参数,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拟合良好。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紫色非硫光合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对不同浓度苯酚的降解及其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菌对苯酚浓度在50mg/L~500mg/L之间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0.
苯酚在内蒙古粘土上的吸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苯酚在内蒙古粘土上的吸附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观察了pH值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酚的吸附速率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苯酚的吸附等温线符合hangmulr等温式,降低pH值和增加离子强度使苯酚在该土壤上的吸附量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一个带有非线性温度依赖界面动力学的颗粒生长数学模型,分析颗粒界面的演化及其形态稳定性.利用渐近展开方法,获得颗粒生长的渐近解以及界面扰动的变化率.当界面动力学增加时,界面动力学过冷减小,颗粒增长速度也减小,非线性温度依赖界面动力学使得颗粒界面生长倾向于稳定.与忽略界面动力学的情形比较,非线性界面动力学显著减弱了球颗粒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2.
对热载体再生(烧碳)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一般裂化催化剂对比,热载体的再生动力学有三个特点:(1)动力学仍可用一级反应(对碳)模型处理,但在含碳量较高时,用表面反应模型拟合得更好;(2)经水热老化处理的热载体的再生速度比新鲜热载体快;(3)再生反应活化能较低.  相似文献   

13.
甲缩醛合成的本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孔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对甲醛、甲醇合成甲缩醛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本征动力学模型。生成甲缩醛的反应速度与甲醇的浓度呈两级反应,与甲醛、甲缩醛、水和催化剂浓度均呈一级反应。正逆反应的频率因子分别为A_(01)=1.7285×10 ̄4、A_(02)=4.975×10 ̄8;活化能分别为E_1=6.862×10 ̄3、E_2=9.169×10 ̄3。对模型作了检验,其一致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深床过滤中的生物反硝化动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深床过滤过程中的生物反硝过程,构建了相应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反硝化脱氮中的传质及生物反应过程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实验结果证实了升流式深床过滤过程中的生物反硝化反应动力学级数在1/2~1级之间,并与所建动力学模型基本吻合.图2,表1,参9.  相似文献   

15.
利用工业硅铝小球固体酸催化剂,排除了外扩散的影响后,在高压微反实验装置上进行了异丁烯齐聚反应的宏观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反应的宏观动力学行为与本征动力学行为有较大的不同,异丁烯的反应级数受内扩散影响由2级变为1.5级,异辛烯的反应级数则为0级。在本征动力学方程的基础上,利用集总的方法建立了内扩散控制下的异丁烯齐聚复杂反应动力学模型,并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获得了异丁烯齐聚的集总宏观动力学方程。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6.
从应用的角度综述了对二甲苯低温氧化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建立各种情况下的鲁奇工艺动力学模型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热带假丝酵母降解苯酚的过程中底物苯酚随时间的变化,建立了苯酚降解动力学模型;在摇瓶降解的基础上,对热带假丝酵母菌自由细胞进行了小型发酵罐的苯酚及溶氧双底物本征动力学的研究,应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得到了溶氧限制常数K0。  相似文献   

18.
利用工业硅铝小球固体酸催化剂,排除了外扩散的影响后,在高压微反实验装置上进行了异丁烯齐聚反应的宏观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反应的宏观动力学行为与本征动力学行为有较大的不同,异丁烯的反应级数受内扩散影响由2级变为1.5级,异辛烯的反应级数则为0级。在本征动力学方程的基础上,利用集总的方法建立了内扩散控制下的异丁烯齐聚复杂反应动力学模型,并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获得了异丁烯齐聚的集总宏观动力学方程。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9.
利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Elovich模型和双常数模型对硅藻土吸附腐殖酸进行动力学拟合,利用Langmuir、Freundlich、Temkin和Koble-Corrigan模型对硅藻土吸附腐殖酸进行热力学研究.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模型相比,线性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更适合于描述硅藻土对腐殖酸的吸附,该吸附反应为化学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Langmuir方程更加适合描述硅藻土对腐殖酸的吸附行为,ΔH0为正值,表明该吸附反应为吸热反应,ΔG0为负值,表明该吸附过程可自发进行.  相似文献   

20.
根据工业生产烧结矿的还原动力学特点,从冶金传输原理的质量传输和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出发,针对还原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分别建立了立方体颗粒的化学反应过程动力学和分子扩散过程的新模型.在所建立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分段法研究了CO还原烧结矿的反应过程动力学,得出不同限速性环节转换的时间点和相关的动力学参数,进而给出了动力学参数与温度的关系式.通过对工业生产烧结矿还原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的观察验证了该模型对不同限速环节判断的准确性及其合理性.采用分段法可以确定出不同控制环节的转换时间点和动力学参数可以普适地用在其他反应过程动力学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