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Pb(Ⅱ)、Zn(Ⅱ)与5-Br-PADAP络合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Pb(Ⅱ)-5-Br-PADAP及Zn(Ⅱ)-5-Br-PADAP络合反应体系的吸收光谱,用基于Rosenbrock算法的最优化程序处理了光度测量数据,发现Pb(Ⅱ)与5-Br-PADAP形成1:1络合物,稳定常数lgβ_1=11.21,摩尔吸光系数ε_1=6.2×10 ̄4L·mol ̄(-1)·cm ̄(-1);Zn(Ⅱ)在c_L>c_M的条件下主要形成1:2络合物,lgβ_2=22.36,ε_2=1.28×10 ̄5L·mol ̄(-1)·cm ̄(-1)。  相似文献   

2.
在THF中用n—BuLi引发的异戊二烯阴离子聚合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HF为溶剂,n-BuLi中引发剂,利用膨胀计对异戊二烯(Ip)阴离子聚合增长反应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长反应速率与单体浓度及引发剂浓度均呈一级关系,其关系式可表示为:Rp=kp(Ip)(n-BnLi)并求得该体系链增长反应真实活化能Ea和频率因子A:Ea=33.540kJ/mol,A=3.961×10^4L/mol.h因此,链增长反应速率常数可表示为kp=3.961×10^4exp(  相似文献   

3.
和厚朴酚在0.1mol·L^-NH3-NH4Cl底液中,出现一灵敏吸附伏安还原峰,Ep=-0.23V(vs.Ag/AgCl)。当富集时间为3min时,峰电流与和厚朴酚浓度在1.0×10^-8 ̄1.0×10^-7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3.0×10^-9mol·L^-1,可用于中药厚朴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标题化合物Yb(Pi)_3(Bl5C5)_2·2H_2O·CH_3CN(I)及Y(Pi)_3(Bl5C5)_2·2H_2O·CH_3CN(Ⅱ)为同晶结构,均为3斜晶系,空间群为P-对晶体(I),a=12.753(1)A,b=13.810(2)A.c=19.609(2)A,α=81.37(3)°,β=71.58(3)°,γ=70.71(2)°,Z=2.D_c=1.468g·cm ̄(-3),μ=15.928cm ̄(-1)(MoKα),M_r=1471,04,F(000)=745,R=0.031,R_w=0.039;对晶体(Ⅱ),α=12.785(1)A,b=13.850(3)A,c=19.571(2)A,α=81.05(3)°,β=70.92(2)°,γ=70.62(3)°,Z=2,Dc=l.485g·cm ̄(-3),μ=10.441cm ̄(-1)(MoKα),M_r=1386.9l,F(000)=7l4,R=0.065,R_w=0.078.测定结果表明,中心稀土离子Yb ̄(3+)(或Y ̄(3+)直接与3个苦味酸阴离子和2个水分子配位,此水化镱(或钇)苦味酸盐通过水桥氢键与冠醚Bl5C5相联而形成一个大的疏水性  相似文献   

5.
以H_7[PMO_8ⅥMoO_4ⅤO_40]·12H_2O为原料与对氨基二甲苯胺(C_8H_12N_2)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杂多蓝型电荷转移配合物(C_8H_12N_2)_5H_7PMO_12O_40,并通过元素分析,IR、UV、XPS、ESR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发现在该化合物中杂多阴离子部分依然保持Keggin结构,还发现在多电子的杂多蓝与芳香有机物对氨基二甲苯胺之间发生了显著的电荷转移.这种电荷转移被认为是所合成的化合物具有很大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根据.利用Z-扫描技术在保持入射光强I_0=2.38×10 ̄13ω/m ̄2,波长λ=532nm条件下,测定了浓度为4.68×10(-6)mol·dm(-3)的(C_8H_12N_2)_5H_7PMo_12O_40的DMSO溶液的三阶非线性光学系数x(3),测得△Φ=-4.11,x(3)=-2.61×10(-10)esu,为当今无机、有机材料中的优秀值.  相似文献   

6.
利用I ̄-、SCN ̄-都对Ce(Ⅳ)与As(Ⅲ)的氧化还原反应具有催化作用的特点,动力学荧光法测定I ̄-、SCN ̄-含量。又利用SCN ̄-时上述氧化还原反应的催化活性在一定条件下会失去的特点,选择性测定I ̄-,进尔计算出SCN ̄-的含量,测定I ̄-、SCN ̄-的线性范围分别为6.0×10 ̄(-4)~6.0×10 ̄(-3)、6.9×10 ̄(-2)~1.4mg/L.水样回收率分别为85%~110%和88%~117%。  相似文献   

7.
研究5-Br-PADN与铁(Ⅲ)的显色反应,在pH9.0~9.4范围内,当有10%SDS存在时,铁(Ⅲ)与5-Br-PADN形成1:4的稳定配合物。λ_(max)为534nm,ε为5.13×10 ̄4L·mol ̄(-1)·cm ̄(-1),铁(Ⅲ)浓度在0~12.5×10 ̄(-4)g/L范围内符合Beer定律,用双峰双波长法测定茶叶中痕量铁(Ⅲ),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在μ=0.10mol·1 ̄(-1)(LiClO_4)、pH=8.0对不同温度下[Fe(CN)_5H_2O]和[(NH_3)_5Co(OOCC_5H_4N)] ̄(2+)的内配位界电子转移反应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在25℃,双核配合物[(NH_3]_5Co(OOCC_5H_4N)Fe(CN)_5] ̄-的分子内电子转移速率常数为3.9×10 ̄(-1),分子内电子转移过程的活化焓和活化熵分别为89.5kJ·mol ̄(-1)和6.0J·mol ̄(-1)·K ̄(-1)最后对该反应的机理、速率常数和绝热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热重法研究水合氧化铝热分解动力学及其阻燃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热失重(TGA)法研究了水含氧化铝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水含氧化铝热分解分两个过程,第一过程失去两分子水,起主要阻燃作用,第二过程失去第三个结晶水。求出了每个过程的动力学参数及速度方程,其动力学参数依次为n1=1、n2=6.9、E1=134.4kJ·mol-1,E2=323.6kJ·mol-1,A1=1.2×103、A2=1.2×10-2。  相似文献   

10.
邻苯二酚紫—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测定镧的光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光度法研究了镧-邻苯二酚紫(PV)-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的显色反应。在硼砂-盐酸缓冲体系中,La ̄(3+)PV-CPB形成配位比为1∶2∶3的蓝色三元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λ_(max)=673.2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4.3×10 ̄4L·mol ̄(-1)·cm ̄(-1).当La ̄(3+)的浓度在0~20μg/10mL范围内时符合比尔定律。在碱性条件下该显色反应可测定银合金中的微量镧。  相似文献   

11.
KD306型耐硫甲烷化催化剂本征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等温积分反应器,测试了KD306型耐硫甲烷化催化剂的本征动力学,建立了幂函数动力学模型。检验表明:模型拟合良好,残差分布合理,参数回归显著,模型能真实反映KD306型耐硫甲烷化催化剂的反应特性。  相似文献   

12.
以自制的负载氯化锂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采用间歇法研究了硼酸和甲醇酯化可逆反应的动力学。对可逆反应动力学方程进行线性化处理,确定了积分法拟合可逆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方法,并以幂函数形式表达了指前因子与催化剂浓度的关系。测定了不同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用量下硼酸三甲酯得率随时间的变化,对动力学数据采用线性拟合,得到硼酸三甲酯非均相催化合成反应动力学方程式为:rA=499.4 C0.38cat exp(-31920/RT)CACB-397.7C0.08 cat exp(-29780/RT)CRCS。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微型固定床反应装置,选用FH-98型催化剂,在催化剂活性稳定阶段且消除内、外扩散影响的情况下,进行废轮胎热解油轻质馏分加氢脱硫反应本征动力学研究,并考察了反应温度(563.15-643.15K)、反应压力(1.0-3.0MPa)对加氢脱硫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提高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对加氢脱硫反应有利;经F检验及...  相似文献   

14.
利用工业硅铝小球固体酸催化剂,排除了外扩散的影响后,在高压微反实验装置上进行了异丁烯齐聚反应的宏观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反应的宏观动力学行为与本征动力学行为有较大的不同,异丁烯的反应级数受内扩散影响由2级变为1.5级,异辛烯的反应级数则为0级。在本征动力学方程的基础上,利用集总的方法建立了内扩散控制下的异丁烯齐聚复杂反应动力学模型,并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获得了异丁烯齐聚的集总宏观动力学方程。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5.
利用工业硅铝小球固体酸催化剂,排除了外扩散的影响后,在高压微反实验装置上进行了异丁烯齐聚反应的宏观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反应的宏观动力学行为与本征动力学行为有较大的不同,异丁烯的反应级数受内扩散影响由2级变为1.5级,异辛烯的反应级数则为0级。在本征动力学方程的基础上,利用集总的方法建立了内扩散控制下的异丁烯齐聚复杂反应动力学模型,并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获得了异丁烯齐聚的集总宏观动力学方程。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6.
过氧乙酸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有机过氧化物.利用固体酸催化剂催化氧化乙酸从而间接氧化环己酮合成ε-己内酯是一种绿色生产过程,其中催化氧化乙酸生成过氧乙酸是关键步骤.借助化学滴定分析法,使用Mg/Sn/W复合氧化物为催化剂,以H2O2为氧化剂,以乙酸丁酯为共沸剂研究氧化乙酸生成过氧乙酸过程的本征动力学及过程中H2O2分解动力学.当催化剂粒径为160~200目时,内扩散影响可基本消除,当搅拌速度大于800 r·min-1时,外扩散可以忽略.使用幂函数型模型对动力学过程进行描述,研究结果表明,过氧乙酸生成反应本征动力学速率方程对H2O2、乙酸均为一级,反应活化能为6.76141×104 J·mol-1,指前因子为6.78090×106;适用于该反应过程体系的H2O2分解反应动力学的反应级数为1.59345,反应活化能为7.59041×104 J·mol-1,指前因子为1.08795×108.  相似文献   

17.
以Pd/C为催化剂(Pd质量分数为5%),在消除内、外扩散影响条件下,研究了乙酰丙酸非均相催化加氢制备γ-戊内酯反应动力学。考察了反应温度(100~160℃)和氢气压力(1.0~3.0 MPa)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氢气在乙酰丙酸液体中的溶解度(温度80~160℃、氢气压力0~5.25 MPa)。结果表明:乙酰丙酸非均相催化加氢反应对乙酰丙酸浓度的反应级数为零级,对氢气压力的反应级数为一级,反应活化能为33.0 kJ/mol;提出了加氢反应可能的机理,并简化氢解离吸附Langmuir等温吸附式,获得了与实验结果一致的加氢反应动力学模型表达式。  相似文献   

18.
以玉米粉炭基固体酸作为催化剂,催化油酸与甲醇进行酯化反应制备生物柴油,在催化剂和甲醇用量一定的条件下,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下不同反应时间对油酸转化率的影响;并根据油酸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用微分法建立油酸酯化反应动力学的数学模型,计算相关的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剂油比9%(催化剂质量占油酸质量的分数)、醇酸物质的量比8∶1、反应温度68 ℃、反应时间10 h时,油酸转化率最高可达到90.09%。该反应的反应级数为1.683,活化能为6.23×104 J/mol,频率因子为2.17×1013 mol-0.683·L0.683·h-1。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用于低温CO催化氧化的Cu-Mn催化剂,对其进行了XRD分析和SEM表征,结果表明非晶态催化剂在室温下显示出良好的氧化活性。在50~80℃范围内研究了CO在所制备Cu-Mn催化剂床层上的催化氧化本征反应动力学,同时测定了CO在Cu-Mn催化剂上的催化反应等温线。结果表明,CO在Cu-Mn催化剂床层上的本征反应是一个表面反应控制的一级催化反应,反应的活化能是43.0kJ.mol-1。  相似文献   

20.
用室内实验的方法对气-液-固三相催化反应体系中不同粒径催化剂催化下混合硫醇的氧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依据球形催化剂假设,采用薄膜理论对反应体系中硫醇浓度分布进行了分析,计算出不同粒径催化剂的有效因子。结果表明,随着催化剂粒径减小,催化剂的有效因子增大,表观反应速率常数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