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揭示江西武夷山保护区黑腹绒鼠(Eothenomys melanogaster)的形态及其种群生态特征,采用铗日法于2014年夏季、秋季和2015年春季,选取植被垂直带上6个不同的生境类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江西武夷山保护区黑腹绒鼠分布于海拔1 800 m以上的落叶阔叶林、苔藓矮曲林、台湾松林及山顶草甸等生境中,且在台湾松林和山顶草甸中为优势物种,伴生种有社鼠(Rattus niviventer)、针毛鼠(Rattus fulvescens)、巢鼠(Micromys minutus)等。不同季节的平均捕获数差异不显著(P0.05),但捕获的总数夏季春季秋季。雄性黑腹绒鼠的数量多于雌性,但雌性的个体大于雄性。不同生境的黑腹绒鼠形态特征仅后足长存在差异性(P0.05),不同季节的体重和耳长存在差异性(P0.05)。不同季节雌性黑腹绒鼠均有怀孕现象,但仅在台湾松林和山顶草甸生境中。  相似文献   

2.
爆发型种群铜锤草的数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外来杂草入侵我国广大地区造成的严重危害迫切要求加大对外来杂草的研究.针对重庆地区外来种铜锤草(Oxalis corymbosa)危害严重的状况,通过不同生境下铜锤草种群在一个生长季的数量动态的研究,对其生态学特征及适应对策有了初步了解,结果表明:1) 铜锤草分株种群的死亡率的密度效应显著,高密度种群死亡率较高; 2) 叶构件种群和留土鳞茎种群数量随季节变化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3) 铜锤草种群生物量结构及光合面积动态与环境之间的整合特征显著,表现为不同生境铜锤草种群生物量指标及叶面积指数增长速度和持续时间不同,生物量在光合体与非光合体之间的分配不同.  相似文献   

3.
对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景观类型的变化及其对停歇白鹤种群动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8-2003年间,保护区内农田、人工林、村庄、草地和沼泽的面积趋于减少,而盐碱地、浅水泡、水库和河流的面积呈增加趋势;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农田、盐碱地和草地面积显著减少,而河流和沼泽面积随之显著增加.1983-2008年春季,在保护区停歇的白鹤种群数量呈增加趋势,每年春季平均有(571.5±485.6)只白鹤在此停歇,春季最高历史记录出现在2008年,为2 148只.2000-2007年秋季,在莫莫格保护区停歇白鹤种群数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平均种群数量为(495.6±429.4)只,2007年秋季种群数量最高,为1 485只.随着盐碱草甸面积的增加,停歇白鹤的种群数量明显下降(r=-0.785,P=0.037);停歇白鹤种群数量与泡沼面积呈显著正相关(r=0.796,P=0.032);农田、人工林、河流和水库面积变化对白鹤种群数量变化无显著影响.实施白鹤停歇地保护和恢复重建应重点加强对泡沼的保护和管理;另外,盐碱草甸为白鹤潜在的停歇生境,保护其完整性对白鹤停歇地的恢复重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甘肃敦煌西湖湿地为中国西北极端干旱区拥有较大芦苇草甸面积的湿地,生态区位优势明显且特殊,在河西走廊乃至中国西部的生态安全占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通过研究芦苇盐化草甸退化过程中植物群落生态位的特征,探讨各优势种群对资源环境的利用状况和种间关系,可为盐化草甸植被的恢复和治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于2017年9月上旬,在甘肃敦煌西湖国家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试验点(93°45'48″E,40°20'34″N)进行野外调查,以盐池湾盆底中心最低点(海拔997 m)为基点,分别自西向东、自南向北成直角分别布设1条样带。在每条样带中设置5个30 m×30 m的固定样地,每个固定样地相隔100 m,样地内沿2条对角线随机选取5个5 m×5 m的小样方,记录每个样方内的植物种类、高度、多度、盖度、密度等指标,共计调查50个小样方。基于野外调查结果,运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敦煌西湖芦苇盐化草甸植物群落生态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①敦煌西湖盐化草甸群落的物种组成相对单一,主要由超旱生、盐生、沙生、湿生和水生等植物组成,在10个样地中共统计到9种植物,分属6科9属,出现频率最高的是芦苇,其次是疏叶骆驼刺,其种群在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荒漠和湿地相兼性和过渡性; ②9个优势种中,生态位宽度(Bi)从大到小依次为芦苇(0.350)>疏叶骆驼刺(0.263)>圆囊苔草(0.185)>赖草(0.184)=猪毛菜(0.184)>胀果甘草(0.145)>罗布麻(0.117)>黑枸杞(0.115)>海乳草(0.059),其中芦苇和疏叶骆驼刺的生态位宽度远高于其他种群; ③生态位重叠度(Okj)主要介于0.505 ~0.995之间,其中,Okj>0.7的有19对,占总对数的53%; Okj>0.8的有15对,占总对数的42%; Okj>0.9的有9对,占总对数的25%,种群之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总体上较高,表明敦煌西湖芦苇盐化草甸群落绝大多数的植物种群间对资源利用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结论】甘肃敦煌西湖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孕育了极干旱区独一无二的芦苇盐化草甸群落,其群落特征是荒漠植被和湿地植被的综合体现,群落种群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荒漠和湿地相兼性和过渡性,构成了敦煌西湖特有的荒漠-湿地植被景观。敦煌西湖芦苇盐化草甸各种群之间生态位重叠程度总体上较高,生态位分化不明显, 最大的生态位重叠指数伴随着最大的生态位宽度,发生在优势种之间,表明该群落种群间资源的利用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特别是优势种芦苇和疏叶骆驼刺存在激烈的竞争,这种状态成为潜在的演替趋势,如果环境条件持续恶化,地下水位下降,将导致以芦苇为优势的盐化草甸将向疏叶骆驼刺占优的荒漠植被方向演替。  相似文献   

5.
2009年4-9月,对哈尔滨地区花背蟾蜍的种群生态进行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花背蟾蜍的四种典型生境是池塘、湿地、退化湿地和沙丘;花背蟾蜍的种群数量随季节呈规律性变化;繁殖期主要生活在池塘及岸边,繁殖后主要在湿地及退化湿地,冬眠集中在沙丘.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娄烦县中华鼢鼠种群年龄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头骨干重作为划分中华鼢鼠(Eospalax fontanierii)种群年龄的指标,对2010年3月至2011年11月在山西省吕梁山中部娄烦县农田捕获的中华鼢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华鼢鼠的种群年龄结构具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间变化。  相似文献   

7.
南四湖浮游植物种群构成特征及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浮游植物是评价水体质量的一项重要生物指标,2008-06~2009-05在南四湖设置5个监测点,每月采样一次,对浮游植物种群组成、密度和优势种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南四湖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59属117种;绿藻、硅藻分别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48.7%、23.9%;浮游植物种数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浮游植物密度与种数季节变化一致。南四湖浮游植物优势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04~0.35,优势种种数较多,主要有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二形栅藻(Scenedesmus dimorphus)、颗粒直链藻(Aulacoseira granulata)等23种。南四湖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1.56~2.36、0.59~0.84,表明南四湖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复杂。南四湖浮游植物种群特征较20世纪80年代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
花鼠种群生态学研究(Ⅰ)——种群年龄结构及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花鼠(Eutamiassibiricus)第1上臼齿(M1)的磨损程度,将花鼠种群划出4个年龄组,对黄土残塬沟壑区花鼠的种群年龄组成及其季节变化规律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花鼠种群年龄结构的季节变化显著,4、5月份种群中活动的全为成年鼠,种群平均年龄较高;6月中下旬开始,当年鼠加入到种群中活动,种群平均年龄开始下降;7月份以后,当年鼠数量超过成年鼠,种群平均年龄进一步下降.花鼠的生态寿命在3年以上.  相似文献   

9.
林下山酢浆草的物候、生活史及种群间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本岛根县的三个不同生境地.对山酢浆草这一林下多年生草本植物进行了跟踪调查;并通过对其生长、残存和繁殖等统计学参数的描述,揭示了种群结构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山酢浆草种群的生长和繁殖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阶段间差异;不同生境的种群间的生长动态、生活史阶段的变动等无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豫南茶园芽及叶栖真菌种群的演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豫南茶园芽及叶栖真菌种群的演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芽叶栖真菌有26属40种,多数为半知菌,部分为子囊菌,少数为接合菌。其中,细交链孢霉(Alternaria tenuis)、茶园赤星病菌(Cercospora the-ae)、旋丝毛壳菌(Chaetomium bostrychodes)、黑腐菌(Guignardia camelliae)、茶炭疽病菌(Gloeosporium the-ae-sinensis)、茶褐斑大茎点霉(Macrophoma abensis)、茶枝腐病菌(M.theaecola)、茶轮斑病菌(Pestalotiopsistheae)、多色拟盘多毛孢菌(P.versicolor)、木霉(Trichoderma spp.)10种真菌为优势种。茶园芽叶栖真菌种群演替与季平均温度及降雨量密切相关,春秋季节真菌种类丰富,夏冬季节种类较少。  相似文献   

11.
随着西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西藏拉萨市的城市化速度加快。在城市建成面积不断拓宽、人口快速增长、以私家车为主的各类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工程等建设施工频繁的同时,城市环境问题,尤其是大气污染问题备受人们关注。文章分析了拉萨城市空气污染现状、管理举措及研究状况,并从高原环境的地位、当地发展战略和综合防治理论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拉萨市地处青藏高原,经济发展受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较内地省市略显滞后,导致城镇化发展水平也受一定制约。近年来,西藏在自身的不断努力和内地省市的大力援助下,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城镇化提上议事日程,预计到2015年,拉萨市的城镇化水平将达到62%左右。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人口管理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拉萨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着手,分析探讨拉萨市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人口管理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a plateau area in Lhasa and a plain area in Hefei China to investigate the flame spread characteristics on thermal insulation materials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pressure and oxygen concentration).Molded polystyrene foam (EPS) and extruded polystyrene foam (XPS) samples were placed horizontally on a small-scale flame spread experimental bench.Changes in the average length of the pool fire,flame spread speed,average flame height,and length of preheating zone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the plateau and plain environments on flame spread characteristics.These parameters were all larger in Hefei than in Lhasa,which indicates the fire hazard in Hefei will be higher than that in Lhasa if insulation materials of the same size are used.  相似文献   

14.
拉萨市保姆市场与保姆人口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拉萨市的家庭保姆人口是流动人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城镇干部、居民的日常生活及服务行业中的保姆业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本文就拉萨市保姆市场和保姆人口进行了一定的调查研究,对其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作了一定的分析,同时对保姆市场的规范和保姆人口的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30 m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逻辑回归方法,探究了2000-2015年雅鲁藏布江流域的耕地格局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雅鲁藏布江流域被占用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拉萨市(60.42%)、林芝市(16.21%)和山南市(13.01%)的城市周边区域,多变为水体和建设用地;补充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日喀则市(55.81%)、林芝市(23.26%)和拉萨市(19.61%),多由林地和草地转入. 2)经济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和行政辐射主要影响耕地占用;国家投资变化、行政辐射和海拔主要影响耕地补充. 3)耕地变化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其中农业劳动力流失、旅游业发展和粗放式耕作等因素是耕地变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建议在拉萨和林芝的市郊地带强化保护后备耕地,在日喀则给予资金与技术培训等农业政策倾向,以实现雅鲁藏布江流域区域差异化的耕地保护管理.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2009/2010年初夏(5/6月)环流指数特征、月平均环流场特征、500hpa环流场以及气象要素变化特征等方面分析了初夏干旱的基本成因。结果表明,造成初夏干旱的主要原因有:青藏高原属高压控制型,即西太平洋热带高压强度偏强,其位置明显偏西,控制高原,高原上盛行偏西气流或偏北气流;高压控制的印度西北部抑制了水汽输送;伊朗高压呈东北西南向,此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在25毅N左右,位置偏南或强度偏弱。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重要地区之一,其中广泛发育的碰撞—后碰撞岩浆岩记录了新生代以来印度大陆岩石圈向北俯冲的全过程以及拉萨地块在碰撞-后碰撞之后的岩浆作用类型.基于对措勘—赛利普地区新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资料的分析,表明火山岩中以明显富碱和高钾为特征;Sr同位素呈递增而Nd同位素呈递...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人工震源的浅层地震勘探方法探测拉萨山间盆地隐伏活动断裂,提出了该地区地质条件下隐伏断裂勘探时震源选择、观测系统设计以及参数确定、数据处理与资料解释、断层识别的基本方法,查明了娘热断裂、那林拉卡断裂、拉萨断裂、夺底断裂的走向、倾向、上断点埋深及其在地表的垂直投影位置等主要参数,为拉萨谷地及周边地区活动断层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填补了该地区浅层地震勘探资料的空白。  相似文献   

19.
文章根据国际地震中心(ISC)提供的地震数据,分析报道了自1905年至1999年期间拉萨周围地震发生情况。同时报道了拉萨周围新建的一个小型地震网监测到的2004年地震分析结果,旨在研究拉萨周围的地震活动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0.
拉萨市作为高原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其城市不透水面的变化及由此而产生的地表温度变化对脆弱地区的生态影响非常显著,因此,选取该市城区及周边郊区作为实验区,利用线性光谱解混和大气校正算法获得该地区2009—2018年城市不透水面盖度(Impervious Surface Coverage, ISC)和地表温度数据,同时结合温度贡献指数(Contribution Index, CI)讨论了高原地区城市不透水面与地表温度时空分布的关系,拟为长期监控高原地区的基础生态变化提供帮助.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季节因素的影响,城市热环境对ISC的响应存在2种不同的模式:①冬季,ISC < 0.1的区域对城市热环境的贡献为正;ISC≥0.1的区域的贡献为负. ②夏季,ISC < 0.1的区域对城市热环境的贡献为负;ISC≥0.1的区域的贡献为正. (2)冬季,CI与ISC呈现负相关关系.夏季,当ISC < 0.5时,CI呈现下降的趋势;当ISC≥0.5时,CI呈现上升的趋势. (3)冬季,地表温度随着ISC的增加而缓慢下降;夏季,ISC对地表温度的影响表现为“V”形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