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吉林省东部山地次生阔叶林繁殖鸟类群落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地次生阔叶林是原生针阔混交林被破坏后的次生森林。由于人们的经济活动,这样次生林将日益增多。因此,与人类关系将越来越密切。对它们鸟类群落结构的研究,为掌握这种森林中的鸟类资源,阐明鸟类与环境关系,提供鸟类保护,都有着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此,我们于1983年5月9日至31日、7月20日至31日在吉林省松花湖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山地次生阔叶林中鸟类群落结构的研究。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
对黑枕黄鹂的分布和数量、迁徙及活动规律、繁殖习性作了全面系统的报道.黑枕黄鹂分布于海拔800m以下的低山阔叶林中,在海拔300m的次生阔叶林中种群数量较大,为典型的低山带鸟类.春季迁来时间一般在5月中旬,8月中下旬迁出.主要在阔叶林中的阔叶树上营巢.巢位选择过程中,巢址多在树冠下层的外侧,巢筑在离树干较远的侧枝水平枝权间.营巢期6~7d.窝卵数为3~5枚.雏鸟一般13.5d离巢.雏鸟生长方程为:W=59.1/1 e^-0.613(t-1.994).  相似文献   
3.
左家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的中部,长白山地西部的边缘.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处于东北区和蒙新区界限的东侧.区内丘陵起伏,呈带状延伸.海拔高度一般在240米—450米,最高的小马虎头山554.6米.本区有一中型水库和两小型水库.丘陵大部为天然次生林所覆盖,其中主要树种有蒙古栎和糠段,其次是山杨、黑桦、胡桃秋、色木槭、水曲柳、柳、山榆、黄柏等.此外还有一些人工落叶松林和荒山灌丛.  相似文献   
4.
虎纹伯劳(Laniuzs tigrinus Drapiez)为次生林中较常见的鸟类,是森林益鸟,在长白山区主要分布在海拔300~800米的山地次生林中,关于它的繁殖习性,国内曾有过零星报导(刘焕金等1983,傅桐生等1984),我们于1985~1988年3~7月在长白山区的松花湖自然保护区、天岗林场、左家自然保护区及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二道,共获得六个巢的资  相似文献   
5.
次生阔叶林中某些鸟类对树种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次生阔叶林中,对7种鸟类冬、夏季对树种的利用做了深入探讨.7种鸟在冬、夏季对树种的利用都有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在冬季或夏季中,不同种鸟类对树种利用也不同,除长尾山雀山外,其他种鸟类对黑桦的利用冬季较多(P<0.01);除小斑啄木鸟以外,其他种鸟类对蒙古栎的利用冬季较多(P<0.01).在捕食位置上,也有差异.在利用树的胸径上,仅黑桦(P<0.01)和杨树(P<0.01)有冬、夏季变化;在捕食树种多样性上,夏季比冬季捕食树种多样性高.黑桦和蒙古栎是7种鸟冬季主要觅食树种,对其越冬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山地灌丛是原始森林被砍伐以后形成的次生景观。这样的景观在我国东北林区占有很大面积,同时,随着人们的经济活动,正在日益增多。因此,对其鸟类群落结构的研究,尤为显得重要。对阐明鸟类与环境关系,提供鸟类保护,提供一定的基础资料;同时,通过鸟类群落结构的变化,对研究植物群落的演潜与生态环境变化的关系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北坡鸟类多样性,以针阔叶林带红松落叶阔叶混交林为最高,均为3.18.针叶林带红松-云冷杉林型最低,为1.54左右.鸟种均匀度在不同海拔的不同植物群落中分布比较均匀,都在0.7以上.鸟种丰富度同样以针阔混交林带的红松-落叶阔叶混交林最高,为6.51,山杨-白桦林次之,为4.07.  相似文献   
8.
猛禽是鸟类中的一个重要类群,在森林鸟类群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构成了自身的群落特点。在吉林省东部左家自然保护区山地次生阔叶林的研究中发现,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猛禽的群落均具有其稳定性;同一季节各年份间,无论从种类、种数、个体数量等均没有显著差异,而一年的不同季节间有显著差异。从整体看,夏季猛禽群落的多样性指数(H)高于冬季,但差异不大;均匀性指数(J)和种间相遇几率(PIE),在年份和季节上均无显  相似文献   
9.
对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景观类型的变化及其对停歇白鹤种群动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8-2003年间,保护区内农田、人工林、村庄、草地和沼泽的面积趋于减少,而盐碱地、浅水泡、水库和河流的面积呈增加趋势;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农田、盐碱地和草地面积显著减少,而河流和沼泽面积随之显著增加.1983-2008年春季,在保护区停歇的白鹤种群数量呈增加趋势,每年春季平均有(571.5±485.6)只白鹤在此停歇,春季最高历史记录出现在2008年,为2 148只.2000-2007年秋季,在莫莫格保护区停歇白鹤种群数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平均种群数量为(495.6±429.4)只,2007年秋季种群数量最高,为1 485只.随着盐碱草甸面积的增加,停歇白鹤的种群数量明显下降(r=-0.785,P=0.037);停歇白鹤种群数量与泡沼面积呈显著正相关(r=0.796,P=0.032);农田、人工林、河流和水库面积变化对白鹤种群数量变化无显著影响.实施白鹤停歇地保护和恢复重建应重点加强对泡沼的保护和管理;另外,盐碱草甸为白鹤潜在的停歇生境,保护其完整性对白鹤停歇地的恢复重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影响饲养条件下花尾榛鸡种群数量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尾榛鸡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鸟类,体内富含15种氨基酸,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近10年来,我国北方的许多部门进行了人工饲养繁殖的研究,但种群数量始终达不到理想的指标。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是雏鸡的成活率低,影响雏鸡成活率的主要因素是雏鸡的食物即营养问题。其次还有疾病、饲养管理水平、种鸡的质量等因素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种群数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