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司马懿是《三国演义》中人物塑造得丰满鲜活、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之一,是三国时代著名的历史人物。他深谋远虑、“深明韬略,善晓兵机”---素以通晓军事而自傲的曹操与他比起来也显得略逊一筹:他能屈能伸,忍待天时,最终专权朝政,为儿孙植晋根基;以忍与诸葛亮抗衡,最终取胜。另外,他平息孟达的反叛、诈病从曹爽手中重夺兵权---表现出“鹰视狼顾”之态。在外战内争中,可以看出司马懿是三国时期的一位卓越的军事家、成熟的政治家,堪称一代枭雄。  相似文献   

2.
苏日娜 《长春大学学报》2013,23(1):90-91,110
梁漱溟被定位为现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一位代表人物,他以独特的思想发挥了其他人所难以取代的历史作用.他对西方文化的态度从“接受”到“否定”发生着变化,并最终认为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救国之路.  相似文献   

3.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具有转折性意义的重要思想家,对西汉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思想可以归纳为以“天命论”为指导、以“人性论”为基础、以“德主刑辅”为主要内容、以“经权要义”为法律实施依据的逻辑体系,而在法哲学的框架和视角下,则可以从法之本源、法之功能作用以及法律渊源三个维度对其中的法律思想进行理解,这样他思想的系统性和理论性将会更加显著和清晰。  相似文献   

4.
清代袁枚、朱庭珍对诗趣予以了集中论评与阐说。袁枚评诗推尚偏于由才性而催生出的“趣”的审美形态,他以“趣”为审美标的,以性灵为根本,以天才、真、自然为支点,建构出一个有别于他人的诗趣论系统。朱庭珍评诗反对“恶趣”、“魔趣”,推尚意趣充蕴之作;他强调作诗要“培之以理趣之府”,提出了“意趣活泼”的审美要求,在诗趣的生成创造上,则论及到由“情”而“趣”、由“思”而“趣”,对诗中之趣语的运用也予以了界划。他们为古典诗趣论的最终深化和完善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秦始皇传     
公元前二五九年(秦昭王四十八年)初春的一天,在赵国京城邯郸一个寄寓的秦国公子的家里,一个男孩呱呱坠地了。他姓嬴名政,长大后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秦始皇。 一 秦始皇的父亲名叫异人,是秦昭王的孙子、孝文王的儿子。当时,他是作为人质留在邯郸的。有一个名叫吕不韦的奴隶主大商人看上了这个处境窘迫的秦公子,认定他“奇货可居”,不仅对他百般笼络,还把一个宠妾送给了他,生下了秦始皇。以后,吕  相似文献   

6.
杨度一生以“帝王之学”安身立命,以之指导自己的人生,并孜孜追求“帝师”之梦。他的所谓“帝王之学”其实有“术”而无“学”,是战国以来纵横家思想的嬗变与翻版。杨度最终落泊仕途,沉沦史河,并非如他自己所说是因为没把“帝王之学”学到家,而是时代注定了他的这种学术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7.
从古希腊哲学到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始终是贯彻西方哲学的崇高理想。近代西方发展起来的“唯人主义”(人道主义)人文传统,由于把世界置于一个以人为原点的坐标系之中——“人类中心主义”,这一文化革命一方面把人最终从神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把人的存在同异人的存在推上了对立的两极,针对人之外的智慧生命,人文主义是无能为力的。在人文主义的框架下,建立不起来人与非人以及人与人之外的智慧生命之间的适当关系,虽然非人的智慧生命至今仍未变成现实,但科学的发展却使之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性。在这一意义上,科学和人文是对立的。  相似文献   

8.
聂绀弩是20世纪30年代初走上文坛的左翼作家之一。作为文坛“新人”,他承续鲁迅开创的现代乡土小说传统,在左翼文学支配文坛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了新的历史开拓。他保持乡土文学写实的优长,舍弃了左翼文学形成之初“革命的浪漫蒂克”方式和“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以革命现实主义的笔触对大众题材和抗战题材进行深入发掘,是“普罗”文学成熟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9.
“苗蛮图”是清代以南方少数民族为题材的众多画册的泛称,比较真实地表现了这些民族的状貌、服饰、风俗等,是历史民族学研究的珍贵资料,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件瑰宝。“苗疆”是“苗蛮图”的发源之地;“黔苗图”是“苗蛮图”之始。“苗蛮图”的发掘、整理、研究、出版意义重大,应该引起民族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顺应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以来的潮流,力图创建一种适合中国国情、具有民族特点的进步的新文化。他充分肯定五四新文化运动,“诚思想界之大变动。……倘能继长增高,其将来收效之伟大且久远者,可无疑也。”他以“激扬新文化之波浪,灌输新思想之萌菜,树立新事业之基础”[1]为已任,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文化问题的言论,其中也包括对“新青年”的一些思想、观点进行了批评。他的融合中西,“创获”有民族特点的进步的新文化的思路,开拓了本世纪探索、构筑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的先河,其意义是不可低估的。一、高扬民族主义,公…  相似文献   

11.
追溯晚清状元陆润庠及父、祖三代与镇江的关系,并证明陆润庠与镇江渊源深厚:他出生在镇江市区,而且其名、字都与镇江地名、文物有关。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了1936年鲁迅逝世以前,郭沫若对鲁迅的态度,既有辱骂和攻击的一面,也有佩服和尊重的一面,既有仇鲁的一面,也有联鲁的一面,并非完全否定。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世界观的转变、思想觉悟的提高、宗派主义的克服,1936年鲁迅逝世以后,郭沫若已清楚地认识到鲁迅在中国文学史、思想史、革命史上的巨大价值和崇高地位,因而多次著文,对鲁迅作了高度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处处对鲁迅表现出真诚的崇敬。  相似文献   

13.
路翎在《财主底儿女们》中,为我们呈现了蒋少祖这一与高觉新、祈瑞宣等软弱的知识分子迥然有别的典型形象。处于时局动荡中的蒋少祖,表现出了成熟、沉稳,具有力量感的精神气质;同时,在其与民众关系的膈膜中,和与政治关系的疏离中,也衬托了其独立、孤独的精神内核。在蒋少祖身上,我们看到了鲁迅笔下孤独者的精神气质的再次复活。路翎延续了鲁迅对于知识分子现实困境和出路的思考,所不同的是,都曾在历史的重压下肩扛黑暗闸门的知识分子,在最终道路的选择上却出现了分野,这让我们从中领略了鲁迅的深刻和路翎的缺憾。  相似文献   

14.
潞商是晋商的重要分支.明代潞商的商业活动以长治、潞州卫、高平、沁水、阳城等县的丝织业最为出名,明政府曾在潞州设织造局,具体负责监管潞绸的生产、调剂、解运、上贡等事宜.  相似文献   

15.
艾芜是一位体验过人世底层苦难生活的作家。他在进行文学写作时,自觉地取材于中国底层社会,将下层劳动者作为小说创作的主要观照对象。他在自己著名的小说《南行记》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奇异而丰满的底层人物形象,并在这些人物形象中注入了鲁迅因子。因此他们有着与鲁迅笔下底层人物一样的暗淡人生、灰色命运和悲苦境遇。但又由于生活环境不同,所以他们在对待相同的命运时,却表现出不同的生命意向和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艺术形象”、“艺术形式”、“语言”三个方面论述了鲁迅的创新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何林先生最早提出“普及鲁迅”。为什么?他有多方面的考虑。怎样普及?他提出了十分珍贵的切实可行的意见。他本人也终生不遗余力地为“普及鲁迅”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李提出“普及鲁迅”有重大现实意义,很了不起,但作为思想体系,也有不足。  相似文献   

18.
赖海燕 《科技信息》2010,(19):279-280
鲁迅的翻译思想零散地见于他的著作或为别人的的跋序中,本文从其翻译阶段、翻译目的、翻译原则、翻译策略和文学翻译观几方面对鲁迅的翻译思想稍做整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女性解放的起点可以追溯到"五四"新文学时期,鲁迅、凌叔华、庐隐作为最早关注女性生存境遇的作者,他们的笔下都勾勒出沉睡之中和惊醒之后这两种女性形象,他们的"女性书写"显示出"五四"时期男女作家对于女性生存境遇言说的差异。对于沉睡之中女性的书写,鲁迅是从旁观者的角度阐述她们所遭受的压迫,凌叔华则揭露女性灵魂的孱弱程度,庐隐主要描写女性对自身命运的无助感;对于惊醒后女性的书写,鲁迅是站在"人的解放"的立场上期待她们自立,凌叔华描写女性的生存智慧,庐隐则着力剖析女性的情智冲突。他们的"女性书写"代表了"五四"时期对女性生存境遇言说的时代的高度,并窥破了隐藏在男女平等的旗帜下女性将要面临的新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吕亮耕已在诗坛湮灭多年,但他是一个不可忘却的诗人。他的创作无论是对时代精神或民族的情绪的传达,还是诗艺上的精细琢磨,或是风格上的独树一帜,在40年代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他不仅可列为湖南现代杰出诗人,即使洗身于中国现代诗坛代表诗人的行列中也毫不逊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