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是学科教学(地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以提升实践能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宗旨,构建"三位一体"培养模式,主要从高校管理部门引领护航、双导师"联合培养"、培养基地助力三大模块入手,改革过去高校"一厢情愿"的联合培养机制,深化联合培养模式,切实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实践教学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关键。实践教学体系由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四大要素组成。目标体系的构建应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双证书"为有效载体;内容体系构建要面向岗位群,以行业标准为蓝本;管理体系构建应采用学校、学生、企业共同参与的形式;保障体系的构建要以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提升史学研究生社会服务能力、培养应用型史学人才是史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就目前史学研究生人才培养现状看,亟需完善培养目标,将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纳入目标体系;创新培养方式,坚守史学学科内涵,适度采用跨学科培养,施行导师负责,社会力量参与的联合培养方式;完善课程体系,有的放矢,开设社会服务类理论、实践课程;拓展社会服务场域,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协同创新平台为依托,培育社会服务能力.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需求导向"的原则,培养出历史情怀与现实观照、真正能担当服务社会角色的高层次应用型史学人才.  相似文献   

4.
论导师素质与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和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五个层次"结构模式.其中,研究生导师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素质的高低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导师创新意识和教育理念是前提,治学态度和道德素养是保证,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是关键,教学技能和指导方式是核心.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改革,此项改革旨在培养有一定工程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因此改革涉及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实践能力及学位论文等方面。天津大学在光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面进行了探索,以该专业的必修课程改革为例,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课程讲授相结合,采用以应用实例为引导的翻转课堂教育模式,增加学生在实验及实践过程中的学习能力,满足了课程改革和培养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产学研合作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该模式下开展工科研究生教育不仅仅是增加一些实践环节,而应与工科研究生教育改革紧密结合。本文阐述了在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工科研究生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学科结构,教学过程和方式,实践和动手能力,导师队伍建设,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工科"建设不断发展,国家要求各高校着重培养能够满足行业和国家需求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在此背景下构建了一个三维立体的实验教师综合培养体系,能够行之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同时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工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体系中采取了"边工作、边学习、边培养、边发展"的形式和方法,开展阶梯式的多元协作方式;以培养目标为引领,开发优质的实践教学资源,丰富实践教学手段;在锻炼实验教师工程能力和科研水平的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推动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升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华北科技学院承担"服务国家特殊需要"—安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为研究对象,围绕研究生培养过程,提出研究生培养的"九要素"培养模式,九要素包括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组织、培养制度、导师队伍、平台建设、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方案实施、质量评价与监控等九个方面,论述了建立安全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九要素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教学实践或专业实习是应用心理学专业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结合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研究者提出建立"两应用、三功能、四能力"的社会实践体系,并提出"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实践活动,为培养心理学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提供全面的、良好的平台。使学生成为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应用型心理学人才,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而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0.
为配合西南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系统实践,帮助考取研究生的本科生尽快掌握学术研究方法,适应研究生阶段创新能力的培养流程,本文从本科毕业设计入手,通过引入创新的研究生培养方法,以科研课题和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以科技查询工具的使用培养其信息搜索能力和科研问题辨别能力;以科研论文的撰写流程锻炼学生创新思维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培养其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1.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结合地方院校师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探讨IT(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学生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在对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支撑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师培养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展的教学实践表明,这些措施有利于学生将 IT 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培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责任感,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了IT人才培养的质量,达到了预期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一门主要必修课。作为师范教育本科学生的专业课,它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理念,增强从事语文教学的责任感,培养从事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通过“增加选修课程,加强实践教学;积极开展实验,建构实践模式;提倡多媒体教学,提高实践效果;联系中学实际,增强实践意识;改革实习制度,强化实践训练;开展科研活动,培养实践精神”等实践环节,以促进“教学法”课程新的理论体系的构建,帮助学生培养驾驭教材、组织教学、研究教育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工程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广州工业大学以培养大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核心,采用竞赛式训练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把单一能力竞赛转变为综合能力竞赛,从而培养学生的工程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项目化教学在嵌入式系统实践课程中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妍 《实验室科学》2012,15(5):27-29
针对目前嵌入式系统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之间的问题,提出了全新的项目化教学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以项目为中心,即紧紧围绕项目的实际需求,开展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开展了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工作,构建了课程体系及专业核心课程群,开发了共享实践教学资源。对教学方式方法、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余平 《实验室科学》2009,(2):149-150
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内涵。文章介绍了在VB的实践教学中,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三个平台为依托,确立了由四个模块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增强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君子动口又动手”——旅游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行业指向性,尤其强调实践操作能力,学生要“君子动口又动手”,动手和动口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但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及客观条件与师资的制约,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文章探究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模式:立足校内实习基地,培养学生动手动口能力;举办应用技能和服务技能大赛,提高专业技能的学习兴趣;实行多证制,使学生具备从业、择业的资格;依托校外实习基地强化实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严格实践教学考核。  相似文献   

18.
实验教学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实验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针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的,从改革专业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变实验教学评价方法和改进实验教学平台等几个方面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进行了有效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标准是学生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文中针对工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培养现状,探讨了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多元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内涵建设思路和“学校-企业-师资”合作推动的“跨域交融”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实施结果表明该实践教学模式具有较好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20.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实践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包括教学能力、动手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根据地方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际需求,从分析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特点入手,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形成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湖北师范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的2009至2012级进行了实践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促进了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适应了地方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在信息化进程中的建设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