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英文电影的字幕翻译效度,作为评价字幕译文的标准,反映了影视作者交际意图的实现程度,实现效度就是寻找翻译的最佳关联性。英语的语言形式化程度高于汉语,译文需衔接隐化;字幕文本的瞬时性特质,译文需措辞简化、语法范化和文化显化;影视多模态符号的辅助性,译文可适度异化。无论是重现还是调适,都要关注汉语受众的认知期待,既保证字幕的可接受性,又体现汉语的字字珠玑,以实现字幕翻译的效度。  相似文献   

2.
欧光安 《科技信息》2012,(10):23-23,25
穆旦(原名查良铮)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当代著名的翻译家,目前国内对其翻译作品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诠释学翻译理论是20世纪中后期重要的翻译理论支派,影响深远。穆旦译诗的诠释学译论分析和文本细读表明,在等值因素翻译的"得"与"失"方面做到了很好的均衡,在译文表达上充分考虑到了译文读者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张彦春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4):165-165,62
本文对篇章连接语在原文中显化和隐化的语用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对在译文中如何取得对等的语用效果做了初步的尝试.所得结论为,无论在原文中还是在译文中,连接词的使用的依据是能否实现作者或者译者的语用意图.  相似文献   

4.
逗号作为显化认知思维在语言中体现的标记符号,在两个语言世界的句法活跃程度有明显差别。英语逗号有严格的语法规用法则,而汉语逗号则在保留了部分语法功能的同时,继续沿用了汉语历史上语言情感划分的功能,因此英语逗号与汉语逗号并不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以历史考证与实例对比来看,汉语逗号与英语连接词存在本质的认知共性,翻译策略若对此多加考虑,可使译文更加符合译语习惯。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的两个英语全译本风格各异,但异译同工。身份不同的翻译家,秉承不同的翻译主旨和翻译目的,都尽可能全面、充分、完美地再现原著的风采和文学魅力。在对原著进行文化阐释的过程中,两个翻译文本通过"深度翻译"的不同方式和具体的释译、化译、变译技巧,同样实现了文化翻译学理论上的译文"可接受性"和"充分性"之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陈吉荣  刘妍 《湖州师专学报》2011,(6):101-104,121
为比较翻译中不同语言习得背景译者的词汇组织功能异同,研究选择英语专业大学二年级的本科生两个班60人。非英语专业大学二年级的本科生两个班60人,要求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相同任务的课堂定时翻泽。其后,将学生译文转化成电子文档进行语料分析。研究表明,在高频词的晕复使用方面,文科学生更加得心应手。但是,工科学生在某些富含生活体验和认知经验的词语方面的表达较文科学生更为贴切。就基于语言独特性的语料分析和统计来看,工科生的翻译创造性并不比文科生低,反而稍高,这说明翻译过程中语言习得背景的影响不是绝对的因素,除了语言能力,带有认知体验的翻译能力高低也是影响翻译结果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评价理论为分析工具,探讨翻译文本中评价意义显化现象的表现及其动因。研究表明,在翻译实践当中,态度意义显化现象十分突出。其表现形式主要为:显性评价具体化;隐性评价显性化;隐性评价内部明晰化。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译者的主观意识和中西思维方式与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显化是翻译活动广泛运用的一种翻译策略,目前显化翻译较多关注文本语言符号和逻辑形式的维度。本文指出显化翻译策略同样具有艺术层面的价值,并结合相关译例分析了文学翻译中显化翻译策略在感情抒发和艺术张力凸显等方面的艺术价值效果。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中国翻译史上几个重要时期有代表性的译家的翻译观,译家们对翻译的看法虽"远近高低各不同",但在"忠实"这一点却是相同的,即:都认为译文与原文应保持一致.鉴于此,译家们在翻译认知上的分歧不是根本对立的,而是共识之上的个体差异,"忠实"就是他们的共识,就是他们的最大的公约数;另外,译家们的不同见地还表明"忠实"是多层面的.是绝对与相对的辩证统一,也就是,译文与原文不仅"形似、意似、神似",而且还存在一些绝对对等的因素,其根源在于人类生理、心理、文化及语言等方面的诸多共性与相似性.因此,"忠实"是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辩证统一,是翻译活动的指南,是衡量译文优劣的尺码,是译者务,必遵循的、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准则.  相似文献   

10.
詹璐 《科技信息》2013,(35):156-157
变译是翻译研究领域的一个全新概念,它围绕一个关键词"变通"而展开。变译是由黄忠廉教授首次提出的,他还构建了变译理论的基本框架。而译者是变通和变译的主体,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实用文体而言,为了迎合读者的需求与心态,必要情况下译者应对原文进行变译,甚至是浓缩或改动原文的内容,来完成传播信息的目的。而黄忠廉教授提出的"变译"理论中的某些翻译方法以及"变译"原则,对实用文体里信息传递的翻译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除此之外,译者的主体性在运用变译的整个过程也要得到很好地体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诗歌中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意象是诗歌翻译的关键所在。《江雪》英译文中不同译者对"孤"和"独"两字的翻译方法不同,有些译文破坏了原诗"意在言外"的意味深长的效果,这说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正确理解诗中的意象及其所包含的文化意蕴,而且要准确运用目的语语言,尽可能在译文中保持原诗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2.
传统政治用语英译研究有不足之处,如缺乏对译文如何才是"忠实"的描述,缺少译者如何在译入语众多备选项中进行筛选的论述。从认知翻译观的视角,提出政治用语英译应以"翻译的两个世界"和"和谐翻译"为指导原则。以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报告的英译为实例,论证了认知翻译观的科学指导性,进而探讨了实现认知翻译观原则的具体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潍坊学院学报》2017,(1):95-97
我国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长期以来以"字、词、句的纠错"为主,忽视了影响学生翻译能力提高的语篇体裁因素,导致翻译课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以体裁理论为指导,尝试构建"读写译一体化"翻译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语篇体裁意识,进而提高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从共时角度看,"结果"的功能已经分化,存在着一个由实到虚的连续统,表明该词经历着语法化的过程。从"结果"在共时平面的基本用法出发,运用语法化理论,重点剖析"结果"在语义和语用上的语法化表现及其路径,发现"结果"的语法化是在类推和重新分析机制的作用下进行的,其各用法扩展引申则以认知隐喻为基础,体现了认知上的前景凸显和语义变化中主观性不断增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谭芸 《科技信息》2009,(33):T0195-T0196
由于各民族对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伦理道德、礼仪风俗等文化特征,在翻译过程中,既要保持原文所特有的语言信息。又要使译文读者能准确地掌握其实际含义,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民族特征和思维习惯等认知视点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文章通过八种分类,探讨和说明视点转移这一手法,在翻译过程中有助于如实地转述原语信息及提高译文的流畅性。  相似文献   

16.
论Nationalities University的可接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大学”英语译文格式存在争论,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UFN和NU两中译文格式。基于对短语“民族大学”的汉语语义及其英译的语法分析,结合对同类校名译文的适用性调查,从语义、语法和文化翻译的角度佐以译例,对Nationalities University译文的可接受性进行了充分的验证。  相似文献   

17.
翻译实践中不时会出现无效翻译。"无效翻译"是指译者机械地处理源语中某些特殊语言形式,导致译文缺少可读性。无效翻译的产生往往缘于源语中的所谓不可译元素:韵律、字形结构的拆解、文字游戏、双关语、谜语等等。不可译性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不同语言固有的文字本身的书写特点、修辞手法、表达习惯以及文化差异所致;然而"目的论"者认为,通过一些非常规手段,可译与不可译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即通过译者的创造性工作,一些貌似不可译的言语现象也可以在目标语中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18.
《泰山学院学报》2001,23(1):67-70
本文首先探讨了人称指示中第二人称代词对翻译活动的影响.原文采用第二人称与其他人称代词混用的写作手法,一般是为了达到某种修辞目的,而译文中的处理方式必将影响语篇的连贯.在详细分析了一个此类译例后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尽量在中译文中省略人称代词主语,使用无主句.其次,探讨了合作及礼貌原则对翻译活动的影响,且进一步指出,译者面对的会话含义可能不象语言学中所论述的(只违反一条合作原则的准则等)那么单一和明确.最后,提出"言外之力",往往要"显化"翻译.  相似文献   

19.
功能翻译理论"译有所为"的翻译主张,对外语教材参考译文的生成体现出较强的指导力。以此为理论依据,对日语教材《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的部分课文译文进行评析。既品评参考译文的地道与精妙,又指出译文中存在的一些瑕疵和不足,兼提出自己的修正意见。通过译文品评,学生得以加深对翻译的理解,全方位建构语言知识,提高人文素质和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20.
对于《诗经》的理解和阐释自来见仁见智,英译古诗更是各有纷呈。中外译家对《诗经·有狐》篇的理解和翻译也是各见千秋、各执己见。本文从形式与内容的传达两方面比较分析《有狐》的三种译文,以韵体译和散体译、文化译与文学译的策略选择见证各译文的风采,以不同译文的解读中多方位再现《诗经》翻译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