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主要研究了一类含变号位势函数的凹凸拟线性边值问题,利用Ekeland变分原理和山路引理获得了此边值问题2个非零非负解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2.
对于《诗经》的理解和阐释自来见仁见智,英译古诗更是各有纷呈。中外译家对《诗经·有狐》篇的理解和翻译也是各见千秋、各执己见。本文从形式与内容的传达两方面比较分析《有狐》的三种译文,以韵体译和散体译、文化译与文学译的策略选择见证各译文的风采,以不同译文的解读中多方位再现《诗经》翻译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火烧对北亚热带天然次生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火烧对北亚热带天然次生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为火后森林生态系统恢复提供参考。【方法】以北亚热带天然次生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灾后1 a在火烧迹地和对照林地上分别设置20 m×20 m样地各5块,分层采集0~5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测定各层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火烧迹地土壤里含有的轻组有机质、易氧化碳、有机碳均比对照区域高,上升的幅度分别为1.2%~61.5%、9.6%~47.4%、3.9%~35.1%,且在0~10 cm土层的差异极显著(P<0.01)。次生林火灾之后,轻组有机质、易氧化碳、总有机碳基本都存储于土壤表层,深度为0~20 cm。火烧迹地土壤0~50 cm的剖面中,含有的有机碳比对照区域高,上升的幅度约18.8%且差异显著。过火后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碳和轻组有机质与土壤养分(全氮、水解氮、速效钾)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天然次生林发生火灾1 a后,火烧迹地土壤总有机碳、土壤养分的增加主要集中在表层土壤中。  相似文献   
4.
给出了金融市场的即期利率由次分数Vasicek随机利率模型驱动时的欧式看涨期权定价公式.利用Mellin变换方法求解该模型下欧式期权价值满足的Black-Scholes偏微分方程,得到了欧式看涨期权简单积分形式的定价公式,并通过Mellin变换的卷积公式得到了欧式看涨期权的解析解.数值算例验证了Mellin变换法的收敛性,并分析了各种参数对欧式看涨期权价值的影响,从而推广了期权定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凋落物野外收集的方法,于2004年对北亚热带地区6种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形成过程中碳素归还特征进行了为期1~2 a的研究。结果表明:(1)次生林在3、6月份,马尾松 林2、4月份凋落物有机碳输入形成双峰值;杉木在12月份、早竹在3月份、毛竹林在5—6月份凋落物有机碳输入形成单峰值;(2)次生林以凋落物形式年输入的有机碳储量达到3.22 t/hm2,其次是杉木林和马尾松林,两种不同经营方式毛竹林凋落物有机碳输入量基本相同;早竹林分有机碳输入量最小(1.39 t/hm2);(3)6种土地利用类型凋落物有机碳数量组成 以叶片为主,占整个凋落物的比例为58.00 %~73.65 %,枯枝、果实、杂物等有机碳数量各自占据的比例较小;(4)次生林以凋落物形式归还到地表的有机碳数量最大,表明对改善 土壤有机质状况效果最好,自我肥力能力强,这也说明常绿阔叶林碳汇生态功能具有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不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竹林培育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野外样地调查的方法研究了3种不同经营类型下竹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长期集约经营的毛竹林分,植被的碳储量要比粗放经营毛竹林的高12.1%,并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集约、粗放经营的毛竹林植被碳储量都要显著高于集约经营早竹林;集约经营的毛竹林和粗放经营的毛竹林植被年固定碳数量分别为4.03 t/hm2和3.21 t/hm2。(2)由于耕作的物理效应,导致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增强,加速了土壤有机碳的分解,所以集约经营的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储量比粗放经营的低,下降了18.7%;集约经营的早竹林土壤有机碳下降更多,达46.9%。(3)粗放经营的毛竹林虽然植被有机碳的储量要比集约经营毛竹林的低,但是由于集约经营的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储量下降的幅度要大于植被有机碳储量变化的幅度,因此粗放经营的毛竹林生态系统总的碳储量要比集约经营的毛竹林生态系统的总的碳储量高13.9%;集约经营的早竹林总的碳储量均显著低于粗放、集约经营的毛竹林,且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4)从竹林长期可持续经营的角度来看,应该降低毛竹林林地土壤人为干扰的强度,采用竹林土壤免耕、块状或者带状开垦技术,降低土壤呼吸强度,同时可以通过适度施有机肥来补充土壤有机碳的消耗,维持土壤地力,实现改善生态环境功能和维持竹林生产力相协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