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模拟干旱处理下毛竹光响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毛竹叶绿素含量和光响应参数的变化,比较分析毛竹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特点,探讨毛竹抗旱生理与适应变化,为毛竹林的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Ⅰ~Ⅲ度毛竹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干旱和对照条件下毛竹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响应曲线,并计算出其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PLSP)、光补偿点(PLCP)、暗呼吸速率(Rd)和表观量子效率(ηAQY)等光合参数。【结果】毛竹叶片叶绿素含量在不同竹龄之间差异都不显著,而Ⅱ度竹光合速率显著高于Ⅰ度竹和Ⅲ度竹,Ⅰ度竹和Ⅲ度竹之间光合速率差异不显著; Ⅰ度竹各叶绿素含量在干旱条件下显著低于对照,而Ⅲ度竹各叶绿素含量在干旱和对照间差异不显著,Ⅱ度竹只有类胡萝卜素含量在干旱条件下显著高于对照。各竹龄毛竹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变化不一致,干旱处理下Ⅰ度竹和Ⅲ度竹Pn显著高于对照,Ⅱ度竹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干旱处理提高了Ⅰ度竹和Ⅲ度竹光能利用效率,降低了Ⅱ度竹对光的生态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不同降雨条件下天然次生林水文过程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亚热带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以下简称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为对象,研究了不同降雨强度下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文过程。结果表明:(1)降雨前期土壤水分条件对天然次生林 集水区径流影响显著。在前期土壤水分干燥至中等湿润的条件下,天然次生林集水区径流最大值滞后于降雨峰值5~7 h;在前期土壤水分湿润的条件下,天然次生林集水区径流最大 值滞后于降雨峰值缩减为1 h。(2)不同层次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5 cm土层含水量最低,其次为20 cm和50 cm两个层次的含水量,10 cm土层含水量在各层次中最高。(3)不同降雨强 度下,各层次土壤最大含水量出现的时间与降雨量最大值出现时间差异显著,在降雨前期土壤水分干燥至中等湿润的条件下,两者达到最大值的时间间隔为2~6 h; 在前期土壤水分湿 润的条件下,两者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一致。  相似文献   
3.
基于凋落物野外收集的方法,于2004年对北亚热带地区6种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形成过程中碳素归还特征进行了为期1~2 a的研究。结果表明:(1)次生林在3、6月份,马尾松 林2、4月份凋落物有机碳输入形成双峰值;杉木在12月份、早竹在3月份、毛竹林在5—6月份凋落物有机碳输入形成单峰值;(2)次生林以凋落物形式年输入的有机碳储量达到3.22 t/hm2,其次是杉木林和马尾松林,两种不同经营方式毛竹林凋落物有机碳输入量基本相同;早竹林分有机碳输入量最小(1.39 t/hm2);(3)6种土地利用类型凋落物有机碳数量组成 以叶片为主,占整个凋落物的比例为58.00 %~73.65 %,枯枝、果实、杂物等有机碳数量各自占据的比例较小;(4)次生林以凋落物形式归还到地表的有机碳数量最大,表明对改善 土壤有机质状况效果最好,自我肥力能力强,这也说明常绿阔叶林碳汇生态功能具有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不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庙山坞自然保护区次生常绿阔叶林水文生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浙江庙山坞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的水文生态特征进行定位样地和径流场观测研 究,以揭示其林内降雨分配规律及林分水土保持功能。结果表明:观测期内(2009年3—10月)林外 总降雨量达1 220.8 mm,乔木层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分别为降雨量的60.2 %和6.0 %,灌木层穿 透雨量为降雨量的53.2 %。林冠截留占总降雨量的40.8 %,其中乔木层截留33.8 %,灌木层截留 7.0 %。林地凋落物层现存量平均为5.31 t/hm2,最大持水率为298 %,最大蓄水潜力为1.58 mm。 观测期内径流场的地表径流1.25 mm,占总降雨量的0.1 %,泥沙总流失量31.99 kg/hm2,庙山坞自 然保护区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水土保持效应较好。  相似文献   
5.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土保持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富阳、安吉、平江和沐川连续两年对集约经营型竹林、粗放经营型竹林、天然次生林、针叶林、经济林、农耕地等6种植被类型试验样地进行地表径流和侵蚀产沙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地表径流差异显著,天然次生林年地表径流量和径流系数最小,其次是针叶林、集约经营型竹林和经济林,粗放经营型竹林年地表径流量、径流系数较大。农耕地年地表径流量、径流系数最大,是天然次生林的3~8倍。(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土壤侵蚀模数差异也表现出相似规律。天然次生林土壤侵蚀模数最小,其次是针叶林,粗放经营型竹林、集约经营型竹林和经济林较大。农耕地土壤侵蚀模数最大,是天然次生林的3~9倍。(3)我国东部-西部梯度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水土保持特征差异显著。东部地区的地表径流系数和土壤侵蚀模数均显著低于中西部地区。这与我国东部、西部不同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现状相关。 关键词:土地利用类型;水土保持;地表径流;径流系数;土壤侵蚀模数;东-西部梯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千岛湖流域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区,研究其水源供给服务对长江三角洲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方法】基于InVEST模型对千岛湖流域近30年的产水量进行量化,并通过情景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探究其时空变化特征以及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1995—2019年,千岛湖流域产水量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具有一致性,表现为前期大幅度减小后明显增大再略微减小的波动变化趋势,空间分布格局变化不大,产水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流域西部,低值区则集中在流域东部湖区范围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建筑用地的平均产水量最高,草地次之,林地和水体的平均产水量最低;气候变化对产水量的影响较为显著,土地利用变化对产水量的影响较低;实际蒸散量是产水量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驱动因子,土地利用类型次之,实际蒸散量与降水的交互作用最为显著。【结论】流域产水量是气候、土地利用类型等多种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未来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需要综合考虑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变化对千岛湖流域产水服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