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探明徐州的经济转型和生态环境建设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根据徐州市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徐州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指数法计算了2003~2009年徐州市资源、环境、经济、社会4个子系统的生态位及复合生态系统的综合生态位,并对各层次生态位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3~2009年徐州市环境、经济、社会3个子系统生态位及复合生态系统的综合生态位均呈上升的趋势,资源生态位呈下降的趋势;2006年前后徐州市综合生态位和各子系统生态位呈不同的变化特征,子系统生态位的优势由资源生态位演变为环境生态位;经济生态位与社会和环境生态位呈显著的同步发展趋势,而与资源生态位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目前,徐州市的资源、经济和社会生态位仍然较低,应加速城市经济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转型是老工业城市全面振兴的必然选择,合理的产业结构可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以鞍山为研究单元,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鞍山资源型城市进行转型绩效研究.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产业效益等层面研究了产业结构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内在关系.结果显示,鞍山市第二产业比重偏高,一、三产业比重相对较低,产业结构面临着深层次的矛盾,亟待优化升级.研究表明,2007-2011年,鞍山市绿色发展能力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绿色转型取得了一定的绩效.其中,经济、社会、产业3项指标的绩效水平呈上升趋势,资源与环境2项指标的绩效水平呈下降趋势,鞍山市绿色转型能力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3.
以人地关系论为理论基础,利用理论分析、专家咨询和频度计数方法,构建了延吉市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即4个子系统(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和39项具体指标,利用熵值法确定了指标权重,采用系统多指标综合分析、综合承载力指数等方法,对延吉市的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延吉市城市综合承载力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增长速率较小;从子系统供需指数比可以看出该地区的承载状况有所好转,说明延吉市正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为进一步提高延吉市的综合承载力,笔者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延龙图一体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3个领域分析济南市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根据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建立反映济南市经济健康程度、社会和谐程度和资源环境支持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AHP(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的权重,并利用信息熵进行修正,计算出1997--2006年济南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指数.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分析济南市可持续发展的变化趋势,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区域发展差异与空间布局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理论出发,综合考虑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条件,构建区域发展综合评价模型,选取表征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资源环境支持3个子系统的27个指标,采用痛值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建立综合发展指数对江苏省65个县(市)进行评价O在区域发展差异分区的基础上,提出了江苏省区域发展的新格局,并对区域空间布局规划进行了探讨O 关键词:区域发展差异;空间布局规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资源的不断开采,资源型城市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正逐渐衰弱和消失,对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严峻挑战.本文以安徽省9个资源型城市(剔除县和县级市)为研究对象,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安徽省资源型城市转型进行剔除了环境因素和随机扰动的效率测算.结果表明:通过SFA回归分析发现,单边似然比统计量LR值均大于1%水平下的临界值5.412,因此拒绝综合效率无差异的原假设.数据调整之后,与第一阶段相比,安徽省资源型城市转型综合效率平均值由0.884上升为0.908;纯技术效率平均值由0.964上升为0.978;规模效率平均值由0.918上升为0.928.安徽省资源型城市转型总体仍然呈现出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综合效率的趋势,规模无效率是导致安徽省资源型城市转型综合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同时,各城市转型综合效率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以河西走廊5市为例来研究干旱区城市,利用熵权法、基于TOPSIS模型的综合发展指数,从各指标发展指数对其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构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复合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来分析河西5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研究,结果显示:(1)嘉峪关为资源滞后型城市,金昌市、武威市、酒泉市为经济滞后型城市,酒泉市为社会滞后型城市;(2)从时序角度看,河西5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态势,协调类型实现勉强协调至中度协调的逐步升级,但协调升级速度相对较慢;(3)从空间差异看河西5市耦合协调状态发展相对均衡,差异不显著,均处在初级协调阶段和中度协调阶段的初级.建议河西走廊在"一带一路"的契机下,进一步扩大开放,走绿色发展之路,引领河西走廊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高质量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政策背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从经济、政策、社会、创新和环境等5个维度构建资源型城市转型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开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创新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直接影响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效果;当前在政策压力背景下,环境因素相较于其他因素,对转型效果影响最明显,标准化路径系数β达到0.701;政策因素、经济因素通过创新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社会因素间接影响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效果。结合淮南市近年产生大量废弃矿山的发展实际,提出相应的转型升级路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以宁蒙沿黄地带6个城市为案例,通过线性、二次曲线与三次曲线拟合城市工业"三废"排放量、工业COD排放量、工业SO2排放量与人均GDP的关系,分析宁蒙沿黄地带工业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的EKC曲线特征.研究发现,宁蒙沿黄地带城市的工业污染指标较高,且呈现出总体继续恶化的趋势,该地区城市仍处于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发展阶段.6个城市中只有石嘴山总体呈倒"U"型曲线特征,且刚过转折点,反映石嘴山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初显成效.经济结构调整,资源型城市转型是未来宁蒙沿黄地带扭转污染加剧趋势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京津冀区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2015—2019年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为例,构建京津冀生态文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SBM模型静态分析生态文明效率指数,并借助Malmquist指数对变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生态文明效率指数整体分值较高,但部分城市间存在明显差距,仅有4市达到了生态文明效率前沿面,划分了高、中高、中等和低4个等级生态效率地区;规模效率的提升促进了生态文明效率总体变化;技术进步仍是生态文明效率变化指数提升最大的阻碍,有待改善.工业发达城市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指数较高,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未来京津冀应推动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用高新技术深化传统产业优势,大力培育新兴产业以提高京津冀生态文明效率.  相似文献   

11.
张家旗 《河南科学》2013,(8):1300-1304
新乡市正处在工业化发展关键阶段,合理的产业结构能够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总结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新乡市产业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计量方法展现了新乡市产业结构的现状,转换速度和转换方向.发现新乡市的产业结构还存在很多问题,如过于依赖第一产业,工业经济发展缓慢,夕阳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发展势头不足等,产业结构转换速度虽然很快,但转换方向不是十分合理,要打破低级产业结构的制约瓶颈,新乡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时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以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内涵为指导,利用云模型构建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数模型及其经济推动、技术进步、用水调控、生态规制、社会保障5个因素的测量体系,并结合关联函数对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数进行分析.历史时序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在1997~2014年间存在短期波动,但整体上保持上升趋势,且具有较大提升空间;横向测量结果表明,区域之间的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较大差异性,其空间优化配置亟待提高;未来驱动分析表明,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但仍存在影响其发展的局部因素,如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效率低下、水资源消耗速率较高与规模偏大、废水治理能力与监控能力不足等,并成为后期提高其效率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旅游业经济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为研究单元,从基础动力、经济效益和就业贡献3个维度构建旅游业经济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南省各市的旅游业经济绩效进行评价.以2011年为时间断面,应用ArcGIS9.3绘图软件,对河南省旅游业经济绩效进行空间分析;通过2009—2011年各维度得分及总得分的变化时序图,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18个省辖市旅游业经济绩效差异化显著,郑州、洛阳、开封、焦作和南阳为高绩效水平;安阳、新乡、信阳、许昌、三门峡和平顶山为中等绩效水平;濮阳、鹤壁、济源、漯河、商丘、周口和驻马店为低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14.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二者之间的协调程度对于整个系统的集成、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综合交通与区域经济适应性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从总量适应度、能力适应度和效率适应度三个维度构建了综合交通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信息熵理论对其行了定量分析。以湖北省为例,进行了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5.
长江经济带的城市生态效率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通过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对2012—2020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城市生态效率进行测算,采用Malmquist指数和Tobit模型,对测算结果进行分析,并探究影响城市生态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区域的生态效率整体上自东向西逐渐降低,空间集聚效应明显;科学技术是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的主要增长点;同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影响明显。应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控制来自生活、工业的污染;要发展信息和自动化产业,以绿色、集约、高科技为重点,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理念,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本和人力的产出效率。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大陆的31个省份工业部门在1998—2007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度出全要素生产率及技术进步、纯效率的改善和规模经济这三个分解变量,重点考察了衡量工业部门创新能力的指标——技术进步。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大陆各省区工业部门的生产率水平在样本年间有所增长,并且这种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引致的,相对于较高的技术进步来说,工业部门对新技术的利用程度较低,远未达到最优的生产可能性边界;②各省区的工业部门的技术进步率总体上呈现倒"U"型趋势;③某一省份工业部门的技术进步速度和该省份的经济水平并不一定拟合。因此,政府应当在信息技术为主导产业出现技术进步率下降的背景下,及时发展新的支柱产业,平稳推进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还应当提高企业对新技术的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是否依靠和实现了技术进步是区分粗放型、集约型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标志.辽宁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与优化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基于柯布-道格拉斯动态生产函数法和索洛增长速度余值法关于技术进步测算的经典理论,通过对辽宁省1986~2008年相关数据的收集与测算,得出其技术进步贡献率为46.9%(一般来说,50%是分界),表明辽宁省正处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提高技术进步贡献率,进而分析了辽宁省在科技发展方面的现状,特别是通过横向比较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变异系数、聚类分析、空间探测器等研究方法,利用1990,2000,2010年河南省县域非农业人口数据,分析了1990年以来河南省县域城镇化水平随时间变化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1990—2010年,河南省县域城镇化发展速度缓慢,且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大致为西高东低,西北部与京广铁路沿线部分形成一个"T"字形的县域城镇化率较高的区域,低城镇化率分布在开封—周口等黄淮地区.②城镇化发展较好的县域大部分分布在那些工业化水平高,资源丰富的地区,而那些传统的农业地区(如黄淮平原地区)城镇化率依然较低.③县域经济发展阶段、人均粮食产量、人口密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等是影响河南省县域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提出河南省重点发展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同时,注入更多的精力发展县域中心城市,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完善县域产业结构,增强县域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结合能源效率的内涵与特点,构建以能源消费总量、从业人数以及资本存量为投入指标,GDP和环境影响(非期望产出)为产出指标的能源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用超效率DEA方法建立了能源效率评价模型,并评价了2003—2010年我国30个省市的能源效率.运用Tobit模型对我国能源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与能源效率负相关,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水平、进口依存度与能源效率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济南市产业结构发展变化轨迹以及不同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不同产业的生态环境影响指数计算了1978年以来该市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认为1978年以来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影响属于中等,济南市产业转型轨迹与产业转型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轨迹在变化趋势上存在着一致性、产业转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滞后于产业转型等结论,并提出一些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济南市经济持续发展的长效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