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生态补偿效益评价是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SPSS15.0软件,采用2001-2011年安徽省会经济圈城市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徽省会经济圈生态补偿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3年以前环境恶劣补偿效果相对较差,自2004年生态省建设以来,生态补偿效益逐渐改善,2007年后生态补偿效果明显改善,安徽生态省建设中实施的生态保护措施促进补偿效益的提高,本研究为生态建设和补偿政策实施提供可行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利用趋势预测法、灰色线性法和线性规划法预测2020年吉林省土地利用结构的基础上,采用能值理论及方法对吉林省不同土地利用结构下的能值投入产出、能值密度、人均能值使用量、能值投入/GDP、土地环境负载指数和可持续发展指数等指标进行测算并进行比较分析,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对不同土地利用结构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20年吉林省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综合效益最优方案为线性规划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徽省2007~2012年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效率进行实证分析.首先,建立安徽省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的综合评价体系.其次,利用主成分分析模型研究安徽省内产业结构调整中,省内不同城市和地区在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生态污染等不同角度所产生的综合效果,并据此对安徽省内不同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效率进行综合评价.最终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外来植物入侵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来植物入侵现象在我国十分严重,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针对我国现有外来植物入侵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的不足,本文以生态风险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结合生态入侵学、景观生态学,系统构建了外来植物入侵生态风险评价框架,并在考虑评价对象的尺度和空间特异性特征基础上构建了具体的评价方法,以预测和评估外来植物入侵对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等的影响和危害程度.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华南植物园为例,从研究区的界定与景观分析、受体分析、风险源分析、暴露与危害分析以及风险综合评级等几个部分入手,从定量的角度对该区域外来植物入侵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分析,最终通过综合生态风险值表征各个风险小区的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5.
在剖析中小城镇环境问题、生态结构、生态功能区的基础上提出中小城镇规划指标体系和经济环境平衡K值的建立与应用,提出了规划指标指数评价法、规划指标综合评价法并重点论述了K值法的建立与应用,同时论述了K值法运用的重大意义及在规划中解决经济环境平衡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生态经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经济城市是依据生态学原理提出的一类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城市,是包括生产和生活在内的综合性、全方位、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在对生态经济城市的概念、内涵以及国内外生态经济城市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生态经济城市评价指标选取原则,采用专家咨询的定性和定量信息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吉林省生态经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加权求和与加权求积相结合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计算了2000-2004年吉林省生态经济城市的发展度,并对该时间段吉林省生态经济城市发展的程度、速度以及潜力进行了分析与排序.建立的指标体系,对于正确认识吉林省生态经济城市建设成果和发展规律,促进城市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阮君  何刚  王莹莹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16):6951-6957
为研究区域生态安全的变化趋势,现将未确知测度理论引入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中.以淮河生态经济带安徽区域的八座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PSR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理想点赋权确定各指标权重,引入未确知测度理论对研究区2010—2018年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动态评价,并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软件对评价结果进行可视化.结果表明:生态安全等级提升明显,截至2018年,安徽区域所有城市生态安全等级均达到Ⅲ级及以上水平,但区域内发展差异较明显;2010—2018年所有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综合得分在波动中直线上升,城镇化快速推进对资源的消耗是制约生态安全提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运用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评价的方法,依据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和生态规划原则及昆山市森林生态系统规划的要求,对昆山市森林覆盖率、人均森林面积、人均公共森林面积、公益林所占比例、森林均匀度、综合生态价值6个指标分阶段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多边形综合指标法评价了昆山市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提出了提高生态服务功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森林生态功能绿当量概念的提出与模型的建立,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将其运用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工作中通过计算草地和农田的生态绿当量得到研究区域的综合绿当量,并将该值与以最佳森林覆盖率的生态优化标准进行比较,对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现状评价,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以期使该区域土地利用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益的协调,达到最佳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对城市固体废弃物生态处理系统的生态状况进行评价,将可拓学和模糊数学理论相结合,对固体废弃物生态处理系统生态健康综合评价中评价体系的构建、评价指标的度量、综合评价的物元模型、综合评价的可拓方法等几个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生态健康可拓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填埋工艺生态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结合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内涵及内部结构特征构建了对应的DEAHP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对2007—2012年间我国省际及三大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有序度水平呈单调递增趋势,但整体有序状态仍处于相对低下水平.从区域来看,东部与西部的差异相对较大,而相邻区域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小.从省域来看,相邻省份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小,省际生态经济系统的有序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DEAHP模型的构建从理论上为评价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一种研究范式,为我国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实现振兴安徽的重点开发区域。长期以来,安徽存在着人才大量的流失的现象,并成为制约皖江经济发展的"瓶颈"。皖江城市带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只有科学制定人才发展战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并积极创造条件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回流,才能为实现皖江城市带高端承接产业转移,更好地完成国家使命提供足够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3.
北京山区生态经济综合分区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北京山区84个乡镇为样本,应用空间差异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所选指标体系进行筛选,选取出生态经济系统的6类21项指标.在此基础上,根据生态经济区划分的相似性原则、区域共轭性原则、自然区域完整性原则、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统筹兼顾原则,运用星座聚类法对山区各乡镇进行类型划分,并按照行政界线的完整性原则对各类型区进行分区合并,共将北京山区划分出4区6亚区2个等级.最后对各区的开发对策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评述.  相似文献   

14.
根据生态经济学理论,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选取 47个指标对贵州 75个喀斯特县(市)进行生态经济类型划分研究,将 75个喀斯特县(市)分为 2个一级类型、9个二级类型、18个三级类型、8个四级类型,并对不同类型的发展潜力在命名上作了定位,为进一步研究不同生态经济类型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时湖南省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分析,建立一套适合湖南特色、操作性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并借助于BP神经网络,时湖南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行智能评价和分析,从而提出湖南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宣州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与整治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对安徽省宣州市区域环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宣州市大 环境质量进行了系统分析与评价,根据评价结论的分析,探讨了各环境功能区的经济发展方向与环境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作为宏观管理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模式,生态经济分区,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关系上,从生态经济学原理出发,选择了37个适合山东省生态经济系统分类的特征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法,把山东省17个地级市分成3个生态经济大类,7个亚类.在此基础上,以山东省生态经济类型区划为切入点,重点探讨了生态经济区划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对各生态类型区的经济特点、发展方向和策略进行了具体分析,为指导山东省生态经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皖江城市群发展是政府中部崛起战略的一步,关系到安徽省经济发展能否上一个台阶。皖江城市群有着自身发展的良好条件,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皖江城市群各城市产业发展、布局以及交通运输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整合城市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提升城市群的竞争力,从而完成振兴安徽、振兴中部地区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9.
安徽蝶类研究初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了对安徽蝶类多样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作者对安徽各地的蝴蝶进行了野外考察和鉴定,通过调查已知安徽蝴蝶12科128属215种,其中63种为安徽省蝶类新记录,对其进行区系分析,得知安徽蝶类以东洋界种类为最多,两区共有种和古北界种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