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C6H5CH2N(C2H5)3」Cl为相转移催化剂,用于羧酸钠和苄基氯之间的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六种羧酸苄酯。研究了催化剂的用量,反应时间,搅拌速度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提出了合成羧酸苄酯的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2.
聚苯乙烯三乙醇胺树脂催化合成羧酸苄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本乙烯三乙醇胺树脂催化合成丙酸苄酯的条件和树脂的重复使用性能,并合成了甲酸苄酯、乙酸苄酯、丙烯苄酯、丁酸苄酯和异戊酸苄酯。  相似文献   

3.
以L-半胱氨酸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合成L-半胱氨酸苄酯对甲苯磺酸盐,得到L-半胱氨酸苄酯对甲苯磺酸盐合成的较佳条件是:L-半胱氨酸、对甲苯磺酸、苯甲醇的物质的量比为1:1.1:3.7,50mL苯,在此条件下L-半胱氨酸苄酯对甲苯磺酸盐的产率是86.5%。然后用L-半胱氨酸苄酯对甲苯磺酸盐和醛类反应生成相应的噻唑烷-4-羧酸苄酯,产率为72.3%,化合物的结构经^1H NMR,IR,元素分析得以确证,该化合物为新型ACEI的设计与合成提供一种重要的中间体。  相似文献   

4.
合成α-取代芳乙酸的3-苯氧基苄酯、4-(甲氧甲基)苄酯和α-(三氯甲基)-3,4-二氯苄酯计7种,评价了它们对莱蚜的杀虫活性。据測定,杀虫活性次序如下: 化合物1≈6>5>2>3、4和7 3-苯氧基苄酯和4-(甲氧甲基)苄酯的杀虫活性一般均高于α-(三氯甲基)-3,4-二氯苄酯。化合物的結构已用′HNMR、IR和MS方法确证  相似文献   

5.
羧酸酯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合成酯的方法有酯化法、酸酐、酰氯醇解法等,还有用烷化试剂与羧酸或其盐(碱金属盐、铵盐和银盐)作用合成酯的方法。其中羧酸的碱金属盐与卤代烃反应合成酯的方法价值不大,因为在反应的条件下,还有卤代烃的消除和水解  相似文献   

6.
在有机胺的存在下,Ph3SnCl与HOOCCH2CH2COOH反应,得到了五配位阴离子型有机锡羧酸酯化合物,通过IR、1H NMR、13C NMR、元素分析等方法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确定其结构.同时测定产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合成的6种离子型有机锡羧酸酯对农作物病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诺卜醇经Ni(R)催化氢化合成氢化诺卜醇, 氢化诺卜醇与7种羧酸进行酯化反应合成7种羧酸酯, 产率均在90%以上, GC纯度达98%. 对合成的羧酸酯均进行了IR、1H NMR、13C NMR与MS分析.  相似文献   

8.
两种聚多肽材料的合成及其结晶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L-谷氨酸苄酯和L-赖氨酸苄酯分别与三光气反应合成N-羧基- L-谷氨酸g-苄酯环内酸酐(NCA)和N-羧基-L-赖氨酸g-苄酯环内酸酐,用三乙胺作为引发剂,引发NCA进行开环聚合,合成了聚谷氨酸苄酯与聚谷氨酸赖氨酸苄酯共聚物。利用核磁共振仪 (1H-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及X射线衍射仪(1D-WAXD)等方法对单体、聚合物的分子结构以及结晶性能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在实验中使用了气相色谱、核磁共振氢谱及高分辨快原子轰击质谱跟踪了带α-取代酯基(羧酯基和磷酯基)的不饱和羧酸酯的碘诱导环化反应,提出一个新的中间体的概念和相应的反应机理,并根据该机理对反应条件作了改变,首次合成了带有α-取代酯基的不饱和羧酸酯的内酯化产物。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中使用了气相色谱,核磁共振氢谱及高子辨识快原子轰击质谱跟踪了带α-取代酯基(羧酯基和磷酯基)的不饱和羧酸酯的碘诱导环化反应,提出一个新的中间体的概念和相应的反应机理,并根据该机理对反应条件作了改变,首次合成了带有α-取代酯基的不饱和羧酸酯的内酯化产物。  相似文献   

11.
以第二代聚丙烯亚胺树状大分子(PPI)末端的氨基为引发剂,与L-谷氨酸苄酯的N-酸酐(BLG-NCA)进行开环聚合合成了多臂聚丙烯亚胺-聚谷氨酸苄酯聚合物,分别用IR、1H NMR、13C NMR和GPC对聚合物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PI端氨基能够作为引发剂参与反应引发BLG-NCA开环聚合,并证实成功合成了多臂聚丙烯亚胺-聚谷氨酸苄酯聚合物。该聚合物有望成为新型的非病毒基因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12.
以L-色氨酸为原料,经Pictet-Spengler、酯化、氧化等反应合成1 6个β-咔啉-3-羧酸酯二聚体化合物,其中14个为新化合物.化合物结构经~1H NMR、~(13)C NMR、ESI-MS确认.利用MTT法测试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β-咔啉-3-羧酸二聚化能明显提高其抑制肿瘤细胞的活性,且以戊烷链连接的二聚体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13.
氧化是有机合成化学中最重要的基本反应之一,目前关于这类反应的各种氧化剂已经被开发。本文介绍了一种简单而又有效的臭氧氧化苄醇合成芳基羧酸的反应体系,获得的最佳反应条件为苄醇(1.0 mmol)/乙腈(50 m L),臭氧氧化,通气方式采取间隔通气1 h停止5 min,室温下反应,苄醇、α-苯乙醇以及二苯甲醇都能够转变成相应的羰基化合物,产率在15%-92%之间。该体系具有绿色环保,反应条件温和,底物适用范围较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乙酸苄酯合成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负载Fe3 制备的催化剂用于合成乙酸苄酯,研究了在不分离产物的条件下,醇酸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乙酸转化率的影响.当催化剂用量为15%(以乙酸加入的质量计),酸醇摩尔比为1∶1,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2.5小时,乙酸转化率为69.30%.经负载Fe3 的树脂在选择的反应条件下催化合成乙酸苄酯,其催化活性比原树脂的催化活性提高了16.66%.催化剂经8次重复使用,其催化性能未见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在30%双氧水和醇组成体系中,聚合物负载的苯亚硒酸试剂可有效地促进过氧化氢氧化肟转变成羧酸酯;相应伯醇和仲醇的羧酸酯的产率中等到良好,但在含叔醇的体系中没有相应的羧酸酯生成,聚合物负载的苯亚硒酸试剂无需处理即可循环使用,其活性无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6.
利用L-天冬氨酸和苯甲醇反应,合成L-天冬氨酸苄酯(BLA),再与三聚光气反应制备N-羧基-L-天冬氨酸-苄酯-环内酸酐(BLA-NCA).以甲氧基聚乙二醇胺(MPEG-NH2)为引发剂,引发NCA开环聚合,合成了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聚天冬氨酸苄酯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利用核磁、红外、荧光分光光度计等仪器对共聚物结构及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核磁、红外图谱证明合成所得聚合物均为嵌段结构,调整MPEG-NH2与NCA的投料比合成了三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与临界胶束浓度(CMC)的嵌段共聚物,这为进一步研究不同性质的聚合物对药物纳米粒子的稳定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衣康酸酯、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N-[4-(磺酰胺)苯基]丙烯酰胺为聚合单体,采用大单体直接共聚法,合成早强型聚羧酸系高分子减水剂.对单体摩尔分数、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进行系统考察,得到最佳合成工艺参数:聚乙二醇单甲醚衣康酸酯、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N-[4-(磺酰胺)苯基]丙烯酰胺的摩尔分数分别为35%,35%,30%,引发剂用量为3%(占单体总量),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5 h.与传统聚羧酸系高分子减水剂进行对比的实验结果显示,所合成的早强型聚羧酸系高分子减水剂在减水率及抗压强度等方面都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羧酸酯的亲核取代反应速率受羧酸酯的离去基团(LG)、非离去基团(NLG)和亲核试剂(Nu)结构的影响.从文献整理了大量结构多样的羧酸酯与各种亲核试剂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的表观二级速率常数kN,基于亲核取代反应机理,用非离去基团的极化效应指数PEI(NLG)和基团体积参数GVI(NLG),亲核试剂与离去基团的体积参数之比GVI(Nu)/GVI(LG),以及亲核试剂与离去基团共轭酸的p Ka之差(p Ka(Nu)-p Ka(LG))分别表征非离去基团、离去基团和亲核试剂的结构特征及亲核试剂与离去基团的相互竞争,并用上述参数对73组亲核取代反应的logkN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到较好的结果.该模型所用参数简便,物理意义明确,为从分子结构特征定量估算羧酸酯亲核取代反应的速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由于含氟有机化合物具有增大分子疏水性 ,质子模拟性 ,高极性 ,挥发性等特性而广泛应用于新医农药的创制之中[1] 。本文作者曾对较低活性的拟除虫菊酯即 (± ) -反式 - 2 ,2 -二甲基 - 3-异丁烯基环丙烷羧酸对甲氧甲基苄酯[2 ,3] (以下简称甲苄菊酯 )进行结构改造 ,在醇组分的苯环上引进氟原子 ,合成了 3-氟 ( 2 -氟 ) - 4 -对甲氧甲基苄醇的各种菊酸酯[4 ,5] 。生物测试的结果表明含氟甲苄醇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 ,以此为先导化合物 ,可望筛选出一些新的高活性化合物。作为该项工作的继续 ,本文合成了 (± ) -顺式 - 2 ,2 -二甲基 - …  相似文献   

20.
对亚磷酸烷酯与丁烯二酸二烷酯的加成反应,以及膦酸丁二酸四烷酯与丙烯酸烷酯的加成反应的机理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由亚磷酸二乙酯、反丁烯二酸二乙酯、丙烯酸乙酯等为反应原料,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经三步反应得到2-膦酸丁烷-1,2,4-三羧酸(PBTCA)的合成途径,产品得率为76%。采用谱学方法等初步证实了合成产物及其中间体的分子结构。并且对PBTCA的物化性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