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L-(+)-丙氨酸和N-叔丁氧羰基-L-(+)-脯氨酸为原料,分别经中和、缩合、脱保护、环化反应后,以65.3%的总产率合成得到了新型催化剂环(L-丙-L-脯)二肽,结构经IR、1HNMR、13CNMR、元素分析等表征.  相似文献   

2.
以L-(+)-蛋氨酸为原料,通过和硫酸二甲酯反应,水解脱去甲硫基,得4-羟基-α氨基酸;4-羟基-a-氨基酸在盐酸催化下关环生成α-氨基丁内酯盐酸盐;α-氨基丁内酯盐酸盐和甲硒醇钠加成开环、酸化三步得目标产物L-(+)硒代蛋氨酸,一次重结晶产品纯度大于95%,总产率大于50%,旋光度:≥+170(C=0.5,2mol/L HCl)。以L-(+)-硒代蛋氨酸为外加有机硒源加入鸡饲料,初步结果表明在鸡蛋中富硒效果明显,总硒含量达到0.69μg/g.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L-脯氨酰-L-苯丙氨酸和L-脯氨酰-L-苯丙氨酸/对甲苯磺酸在DMSO中0℃催化硝基苯甲醛、丙酮与4-甲氧基苯胺一锅三组分的不对称Mannich反应。以L-脯氨酰-L-苯丙氨酸和L-脯氨酰-L-苯丙氨酸/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产物收率分别为56%和61%,ee值分别为98%和99%。实验得出低温有利于提高反应的对映选择性,4-甲氧基苯胺是最好的胺组分,催化剂对醛的结构要求苛刻。  相似文献   

4.
以L-赖氨酸为原料,先制备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光气法合成NΕ-苄氧羰基-L-赖氨酸-N-羧酸酐,并以三乙胺为引发剂,在氯仿中引发聚合,生成聚(NΕ-苄氧羰基赖氨酸),经无水溴化氢脱苄得到聚-L-赖氨酸。其聚合度由黏度法测定,化学结构由IR1、H NMR证实,聚(NΕ-苄氧羰基赖氨酸)和聚-L-赖氨酸分子均以Α-螺旋构型存在。由本法制备的聚-L-赖氨酸可获很好的产率(>70%),其相对分子质量由单体/引发剂摩尔比控制。  相似文献   

5.
采用新的合成路线,以L-谷氨酸为原料,通过内酰胺环化、离子交换树脂分离、苯胺酰胺化、AlLiH4还原等一系列反应,合成手性诱导试剂(S)-(+)-2-苯胺甲基吡咯烷,经元素分析、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等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证.该反应具有条件温和、后处理操作简单、产率较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以L-天冬氨酸为原料,经过曱酯化、氨基保护、水解和还原几步反应合成N-叔丁氧羧基-L-高丝氨酸。与目前已有路线相比,现提出的路线简单且产品纯化较为方便。产物结构经1H-NMR证实。  相似文献   

7.
以光学活性反式-4-羟基-L-脯氨酸为原料,用苯甲氧羰酰基保护氨基,叔丁基二甲基,硅基保护羟基,然后与1,2-二苯基-2-氨基乙醇反应得到(S)-4-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N-苯甲氧羰酰-L-脯氨酰胺3,催化氢解得到(S)-4-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L-脯氨酰胺4.  相似文献   

8.
两种聚多肽材料的合成及其结晶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L-谷氨酸苄酯和L-赖氨酸苄酯分别与三光气反应合成N-羧基- L-谷氨酸g-苄酯环内酸酐(NCA)和N-羧基-L-赖氨酸g-苄酯环内酸酐,用三乙胺作为引发剂,引发NCA进行开环聚合,合成了聚谷氨酸苄酯与聚谷氨酸赖氨酸苄酯共聚物。利用核磁共振仪 (1H-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及X射线衍射仪(1D-WAXD)等方法对单体、聚合物的分子结构以及结晶性能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以手性的S-(+)-扁桃酸(S-(+)-H2opa)和中性的1,3-二(4-吡啶基)-丙烷(bpp)为配体,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Co(Ⅱ)-配合物:[Co(S-(+)-Hopa)2(bpp)]n (1).单晶X-射线衍射研究证实该配合物属于六方晶系,C6手性空间群,P6122极性点群.bpp配体的端基氮原子与Co(Ⅱ)离子配位,形成在空间三个方向均匀分布的一维链,并通过分子间氢键拓展成三维超分子结构.此外,对配合物1进行了粉末X-射线衍射、热失重、磁性和铁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同时显示出弱铁磁和铁电性能.  相似文献   

10.
环(L-苯丙-L-缬)二肽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L-(+)-苯丙氨酸甲酯盐酸盐和L-(+)-缬氨酸为原料,经氨基保护、援基活化等措施合成了新型催化剂环(苯丙-缬)二肽.  相似文献   

11.
广东分离株HPV16型L2与重组E7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广东分离株HPV16型的L2和E7基因结构,并对E7的4个功能区重新排列组合形成失去致癌作用但其抗原表位不改变,其命名为rE7,构建pET-28a-L2、pET-28a-rE7、pET-28a-L2-rE7、pET-28a-rE7-L2 4个原核表达质粒.采用PCR技术从广东分离株HPV16基因组中扩增L2基因;用重叠PCR技术人工合成rE7基因和L2-rE7、rE7-L2融合基因,并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 成功扩增广东分离株HPV16型 L2基因,经重叠PCR技术成功得到rE7、L2-rE7和rE7-L2基因并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的4个载体:pET-28a-L2、pET-28a-rE7、pET-28a-L2-rE7、pET-28a-rE7-L2. 广东分离株HPV16型L2基因与中国标准株有9处不同,同源性为99.37%,其编码氨基酸序列有8处突变. 成功合成失去致癌作用的基因rE7及构建4个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12.
对(+)-Lactacystin的合成方法,生物活性的研究进行总结,并提供了有关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13.
高产L—乳酸的米根霉及其摇瓶发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采用米根霉发酵产L-乳酸的菌种,以及摇瓶发酵的实验条件。确定米根霉碳源、氮源、底物浓度和通气量等因素对产酸的影响。在摇瓶发酵中采用两步法:菌体生长和发酵产酸。当发酵培养基采用葡萄糖10% 时,产酸率可达74.80% ,对糖的利用率达95.04% 。  相似文献   

14.
系列樟脑型β-二酮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脑由于具有较大的空间位阻,其α位的亚甲基较直链α位碳难活化.从D(+)-樟脑出发,采用高沸点的乙二醇二乙醚做溶剂,氢化钠作碱催化剂,合成了3-苯甲酰基樟脑,3-乙酰基樟脑和3-三氟乙酰基樟脑等系列樟脑型β-二羰基化合物,产率为30%~58.3%.目标产物用1H NMR,质谱(MS)来表征.并讨论了溶剂,碱催化剂以及提纯方法对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米根霉发酵生产L( )-乳酸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米根霉发酵生产L( )-乳酸的研究进展.米根霉是生产L( )-乳酸的理想菌种,目前主要集中在菌株的选育、发酵工艺的优化和提取分离操作以及新型反应器的设计等方面的研究,通过控制米根霉菌体的形态可提高菌株产酸的能力,操作简便.提出今后应从利用基因工程等技术定向选育出高产L( )-乳酸的基因工程菌株,优化发酵工艺,改进发酵设备和选择合适的固定化载体等方面进一步研究,从而降低生产L( )-乳酸的成本,加大乳酸衍生物产品的开发与利用,扩大L( )-乳酸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L)-谷氨酸为手性起始物,经过重氮化脱氨反应生成γ-羧基-γ-丁丙酯,将其转化为酰氯后用NaBH_4还原,得伯羟基化合物(Ⅱ),(Ⅱ)与过量CH_3CH_2MgBr在低温反应制得了(S)-4-羟甲基已酸。(Ⅱ)的羟基用对甲苯磺酰氯保护后与CH_3MgI反应生成(S)-4-甲基已酸。  相似文献   

17.
运用FT-IR对D-( )-、D-(-)-樟脑磺内酰胺进行了测定,并比较了它们红外光谱的异同及特征.  相似文献   

18.
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有着极强的耐盐碱性.盐藻在低pH值条件下,主要依靠质膜上的Na+/H+逆向转运蛋白实现Na+的外排.在pH值较高的环境中,由于Na+/H+逆向转运蛋白不能够很好的发挥效能,所以盐藻质膜上很可能存在着不依赖于跨膜质子电化学势梯度的排钠机制.通过将盐藻培养液的pH值稳定在7.1和8.9,比较Na+/H+逆向转运蛋白的特异性抑制剂LiCl,以及P型ATPase的特异性抑制剂钒酸钠对盐藻生长的影响,推测盐藻质膜上存在着由不依赖于跨膜质子电化学势梯度的P型ATPase所介导的排钠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