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小城镇规划中可持续发展状况评价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方法采用实证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青海省小城镇规划为例,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区域协调发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基于青海省可持续发展状况评价提出依托青藏铁路、以生态建设为先导、以旅游和盐化产业为支柱等区域协调发展对策和建议。结论在编制小城镇规划的过程中,必须以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评价为依据,建立以可持续发展为理论支撑的规划方法,从而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推动生态循环型小城镇建设,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循环型小城镇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依靠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和采用循环经济方法来建立城镇产业循环体系,基础设施体系以及生态保障体系,以形成具有生态高效的产业和景观适宜环境的小城镇。当前,我国小城镇建设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生态循环型小城镇正是我国目前小城镇建设应该首选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加强城镇生态环境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是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分析生态城镇建设工作的实际需要和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规律的基础上,依托GIS技术,结合数字地图、计量模型和系统分析方法,设计县域生态城镇建设决策支持系统,为促进生态城镇建设决策的科学化与数字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农村城镇化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小城镇建设的主要目标,对发展社会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我国现阶段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农村城镇化主要形式和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在农村城镇化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景观生态学思想和方法,分析农村城镇化形成发展的生态过程与空间格局的内在联系,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一种新的发展思想及发展模式,它是在反省工业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严重错误的基础上,研究和发现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理论,并且它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和内涵,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支撑及其实践过程中的有力保障。该文从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重新审视分析科技创新的意义及作用,粗提出建立可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模型,把经过该评价系统模型筛选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以此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实现社会、经济、人及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测试小城镇用地生态安全状况,诊断小城镇用地生态安全隐患,为小城镇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借鉴,采用实地考察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小城镇用地生态安全评价基础数据库,运用压力(P)—状态(S)—响应(R)概念模型构建小城镇用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计算小城镇用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结果显示:潼南县22个小城镇用地生态安全压力大,生态安全状态较差,生态响应微弱,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低.提出了加强小城镇用地规划选址生态安全评价、开展小城镇用地生态安全治理、在生态脆弱地区实施生态移民等提高小城镇用地生态安全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DPSIR模型在安徽省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DPSIR模型的原理,在安徽省生态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中,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及响应这5个方面来建立指标体系,力求体系能够反映出指标体系中各指标之间的关系;根据改进熵值法对其指标进行赋权,并计算出生态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数;用DPSIR模型的原理构建的指标评价体系分析了2001-2006年间安徽省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得出的安徽省生态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的结果,与实际相符.用DPSIR模型与改进熵值法的结合为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2005年河北省成为第九个生态省建设试点省区.如何进行生态省建设,解决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长期的具体任务和研究课题.笔者拟应用生态学、经济学、管理学、可持续发展等学科理论和原理,在分析河北省的生态环境问题、经济发展现状、人口、资源条件的前提下,揭示生态环境、生态产业及生态文化等河北生态省建设支撑能力方面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生态经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经济城市是依据生态学原理提出的一类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城市,是包括生产和生活在内的综合性、全方位、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在对生态经济城市的概念、内涵以及国内外生态经济城市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生态经济城市评价指标选取原则,采用专家咨询的定性和定量信息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吉林省生态经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加权求和与加权求积相结合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计算了2000-2004年吉林省生态经济城市的发展度,并对该时间段吉林省生态经济城市发展的程度、速度以及潜力进行了分析与排序.建立的指标体系,对于正确认识吉林省生态经济城市建设成果和发展规律,促进城市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环境、资源、经济和社会4个子系统为核心,提出了我国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CESDIS,构建了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CESDED。应用CESDED模型,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对温州市1998-2003年的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价,指出了温州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其它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胡晓 《科技咨询导报》2008,(20):107-108
建设节水型健康厕所、实现粪便处理的资源化和生态化成为旅游地公厕建设的发展方向。通过对丽江生态厕所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深入调查和分析,提出丽江生态厕所的管理对策与建议,为实现丽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和寻求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环境理念提供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小城镇交通是小城镇各功能分区用地的联系网络,是整个小城镇的动脉,是小城镇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随着小城镇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建设设施和交通服务的供给不能满足需要,供求矛盾日趋突出,小城镇交通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运行的突出因素。解决小城镇交通问题是小城镇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对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确保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研究了我国小城镇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小城镇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它使评价的结果更准确、更客观、更科学。  相似文献   

14.
将国际上逐渐引起重视的衡量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物理方法--生态足迹运用于扬中市生态城市建设实践.通过将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比较分析,明确生态盈余度,并据此提出推进技术和制度创新、控制生态赤字、引导和调控生态盈余、提高生态承载力等生态城市建设的方针策略.通过对生态足迹评估概念、计算方法、主要实践应用等系统的介绍,为解决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地区普遍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可持续发展量化不足、生态建设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九宫山旅游业的现状、生态资源等多方面条件的分析,将可持续农业发展理论与现代旅游业实际相结合,提出了适合该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路径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同步的规划原则与对策。为九宫山风景区在城镇化过程中的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也为我国同类风景名胜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熵值法的徐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综合评价了徐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徐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整体水平持续提高,但增幅有减缓趋势;经济子系统呈可持续发展趋势,社会、生态子系统呈非可持续发展态势;经济、社会、生态3个子系统处于非协调发展中.指出从系统整体优化的视角。构建生态、经济、社会3个子系统同步、同向演进、协调发展的农业政策和措施体系,是推进徐州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核心,是珠江上游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为了保证珠江上游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能够持久地进行下去,需要构建该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构建珠江上游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机制要以生态文明观为理论基础,分析和总结该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实践经验,从协调发展机制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入手,建立生态与经济综合决策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生态城市是应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来指导城市建设的城市发展模式,是21世纪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理想目标.城市生态系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整体性发展理论、经济与环境综合发展理论和城市耗散结构理论是生态城市发展的理论基础,对这些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9.
选取江苏省五烈镇作为研究案例,树立生态规划思想,引入景观生态学理论,深入分析城镇发展条件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从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和镇区生态规划三方面入手,试图在总体规划阶段探求我国小城镇生态规划的途径所在。  相似文献   

20.
基于能值理论的钢铁工业园区可持续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引入钢铁工业系统,在对钢铁工业园区的能流、物流、货币流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基于系统结构、功能、生态效率、经济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的能值综合评价体系,定量分析钢铁工业园区的结构功能特征、生态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生态工业园建设、制定正确的系统管理调控措施和发展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以中国某钢铁工业园区为案例进行能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园区采取物质循环、能量梯级利用产业链后各项指标都优于传统生产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