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研究共享单车在城中化进程中的发展以及其在促进公共交通和减少私家车使用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把行为经济中的感知价值因素引入到共享单车出行选择分析框架中,把反映出行者感知利得和感知利失的潜变量以及刻画骑行者个人特征和出行特征的显变量统一纳入到离散选择潜变量混合模型(integrated choice and latent variable,ICLV),研究了感知利得(包括感知节约、感知激励、履行社会规范)和感知利失(包括转换成本和感知风险)心理权衡过程对出行者出行选择的量化影响水平.结果 表明:①收入,偏好以及衔接性正向显著影响出行者共享单车出行选择行为;②男性比女性更愿意选择共享单车出行;③出行目的也显著影响出行者共享单车出行选择行为;④在感知价值方面,感知利得正向影响通勤者共享单车出行选择行为,其中感知时间节约,沿途风景欣赏,资源节约显著影响;感知利失负向显著影响出行者共享单车出行选择行为,其中转换心理成本和感知信息风险会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幸福感的研究对提升个人健康和社会效益,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出行幸福感的显著影响因素及其层次结构进行分析,构建了出行幸福感评价指标体系,由此提出了相应的规划与政策建议。文中采用国际公认的研究幸福感的数据库ATUS(American Time Use Survey),首先建立最优尺度回归模型,筛选出显著影响出行幸福感的因素并得到各自的重要性系数;而后,以最优尺度回归输出结果为依据,结合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获得因素间的层次结构,得到每个指标的影响权重,从而构建了出行幸福感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地描述了不同因素对出行幸福感的影响程度;最后,基于出行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启示,给出提升出行幸福感的规划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鉴于品牌跨国运作对消费者国际化品牌名感知-认知机理研究的需求,依托品牌名多模态隐喻整合模型,提炼感知维度,实施双语品牌名组的"听-看-读"3环节感知效果测试和"记忆、联想及态度"测试以及眼动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品牌名多模态隐喻整合模型的构建原理以及品牌名组感知效果与认知效应的相关性假设,获得"读"环节感知维度与态度的回归方程,发现"读-好感度"对提升品牌名组态度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4.
地理学视角的主观幸福感研究聚焦于识别地理环境如城市建成环境、社区居住环境等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但往往忽略居民幸福感在微观个体、社区、街道等不同尺度上的系统性差异.同时,以往研究侧重从统计显著性视角识别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缺少对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集相对贡献的量化研究.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一个主观幸福感的居民-社区-街道多尺度统计模型,同时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在微观个体、社区和街道尺度上的差异进行系统建模,并将基于博弈论的Shapley Values方法引入多尺度统计模型,以量化不同影响因素集对主观幸福感的相对贡献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郑州市居民主观幸福感在微观个体、社区、街道尺度上均存在着显著差异,主观幸福感的差异程度排序为个体尺度(约83.9%)>社区尺度(约12.1%)>街道尺度(约4%);居民对社区舒适性的感知作为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最重要的因素集,贡献了约39.7%的模型解释能力,约是个人家庭属性变量组解释能力的3倍.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420名中职生为对象,考察其主观幸福感以及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的因素,运用回归分析等统计处理数据。结果发现:(1)中职生应对方式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及其各因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解决问题、求助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而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解决问题和求助可以显著正向预测总体幸福感及其各维度,自责和幻想、合理化、退避等可以显著负向预测总体幸福感及其各维度。(2)中职生主观幸福感与归因方式没有显著相关,仅在主观幸福感因子中,忧郁或愉快的心境与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两个因子与情境有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民宿中的主客互动方式极大影响了旅游体验和民宿产业的发展.以网络文本为原始数据,采用扎根理论构建出以物品互动、行为互动、信息互动、情感互动为主范畴的主客互动维度,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不同旅游者对主客互动方式重要性的感知及其差异.研究发现:旅游者对民宿中主客互动方式重要性的感知度较高,其中信息互动最为重要;女性旅游者较重视信息互动,年轻旅游者更重视物品互动和情感互动,年长的旅游者和高收入旅游者更关注行为互动;独自出行、与朋友结伴、与家人结伴、跟团出行的旅游者比差旅出行、情侣出行等其他方式出行的旅游者更关注行为互动.最后为民宿经营者优化互动方式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坡月村为例,构建了乡村旅游地感知框架,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评价了养生型乡村旅游地感知水平,运用变异系数和回归分析法探究了乡村旅游地的感知关系.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地感知以及每一个感知维度的强度均处于较高的水平;归属感、依恋感和幸福感的强度差异较小,排斥感和满意度的强度差异较大.归属感、依恋感、满意度、幸福感与居住时间存在正向关系,与学历存在负向关系;而排斥感则相反.2000元是乡村旅游地感知及每一个感知维度与月收入相关关系发生变化的拐点.男性群体、中青年群体、旅游直接利益相关者、当地居民的乡村旅游地感知水平及每一个感知维度的强度均优于其他群体.归属感、依恋感、排斥感、满意度和幸福感相互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乡村旅游地感知模型是一个基于线性模型和指数模型的综合多元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8.
根据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从游客体验、游客感知价值、游客满意度、游客忠诚度构建游客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基础数据,对昆明游客特征和旅游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运用AMOS对昆明游客满意度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结构模型:游客体验对游客感知价值、游客满意度对游客忠诚度、游客体验和游客感知价值对游客满意度均具有正面影响,并且游客体验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更大.(2)测量模型: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景区基础设施对游客体验有着较大影响;总体评价是游客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子;推荐意愿是游客忠诚度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9.
以刺激-情感-行为理论为基础,从乡村性感知的角度出发构建了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影响机制模型.利用南京市江宁区游客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实证检验了乡村性感知、地方依恋及环境责任态度对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乡村性感知可分为社区参与感知、地域条件感知、乡村文化感知、农业经济感知和乡村景观感知5个维度;环境责任行为可分为遵守型环境责任行为和主动型环境责任行为2个维度;(2)乡村景观感知与乡村文化感知不仅直接影响遵守型环境责任行为,且通过地方依恋、环境责任态度的中介作用实现,而社区参与感知和农业经济感知仅通过地方依恋、环境责任态度间接影响遵守型环境责任行为;(3)乡村景观感知是乡村性感知各要素中驱动游客主动型环境责任行为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考虑了出行距离对出行者不同感知费用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考虑距离因素的多方式用户平衡配流方法。对出行者在多方式交通系统中的出行行为进行了分析,基于图论构建了用于描述一般出行过程的多方式超网络模型,并定义了有效超路径和子路径。针对出行者在不同出行过程中时间和花费这两个主要定量因素的计算方法,同时考虑了出行距离对出行者感知费用的影响机制,构建了考虑距离因素的出行广义费用函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用户平衡准则的多方式交通网络配流模型,并提出了基于子路径费用的最短超路径搜索算法。最后用一个简单算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模型及算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已有公共交通出行选择行为模型欠缺考虑居住环境对出行选择的影响,结合计划行为理论,在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3个变量决定出行行为意向的理论框架上加入居住环境,构建涵盖5个潜变量、22个测量变量的公共交通出行选择行为模型。以重庆市居民出行数据为例,计算结果表明,居住环境、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向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居住环境对行为态度与主观规范也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各维度的总影响效应呈现出居住环境(0.842)>行为态度(0.832)>知觉行为控制(0.716)>主观规范(0.649)的递减趋势,但行为态度对行为意向的直接影响影响最大为0.832。  相似文献   

12.
为定量分析影响使用共享汽车出行的主要因素,以543份有效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为基础,从个体特征、出行特征和出行者对共享汽车服务水平的主观感知3个方面开展研究,分别运用有序Logit模型和多项Logit模型建立共享汽车出行频率预测模型,并对比预测精度。结果表明,职业类型、对共享汽车舒适性、便利性、经济性和时耗性的主观感知5个变量与共享汽车出行频率显著相关。有序Logit模型和多项Logit模型的平均预测准确率分别为78.41%和92.40%,多项Logit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自动代客泊车是无人驾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探讨自动代客泊车接受度及选择行为影响因素,本文首先基于技术接受模型,选取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行为态度、行为意向、感知风险、信任六个心理潜变量构建自动代客泊车接受度模型。随后基于线上调查问卷数据,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考虑心理潜变量模型与不考虑心理潜变量模型,研究发现考虑心理潜变量的随机森林模型拟合优度更高,更适合用于分析自动代客泊车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通过袋外估算误差率对考虑心理潜变量的随机森林模型进行变量筛选,结果表明当变量个数为9时,该模型的袋外估算误差率最小,筛选后的变量分别为停车费用、受教育程度、感知风险、出行总成本、行为意向、信任、月收入水平、感知易用性、年龄。最后将筛选后的九个变量纳入逻辑回归中进一步分析各变量对选择行为的影响程度,参数标定结果表明停车费用、受教育程度、感知风险、出行总成本、行为意向、信任、月收入水平、年龄变量均对选择行为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下城际出行方式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设计了针对都市圈内城际间普通列车、动车组、高铁和长途汽车4种出行方式选择的心理影响因素的调查方案,在样本通过信度和效度检验的前提下分析了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和行为意向的相关关系,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发现计划行为理论各变量的关系范式能够较为成功地应用于城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之中,其中“主观规范”在各种出行方式中对选择行为意向的影响最为显著。通过研究能够确定干扰城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关键心理因素,为城际出行的需求管理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从意识与行为之间的影响机理入手,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规范激活理论,构建居民低碳出行意向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分析了影响城市居民在通勤时使用低碳出行方式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天津居民进行252个有效样本的抽样调查,利用SPSS 19.0对调查的数据进行了层次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出行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后果意识以及个人规范对天津市民低碳出行意向有正向影响,而低碳意识对居民的低碳出行意向无显著影响.最后提出,优化公共交通线网和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人们的低碳意识,提高公众参与低碳出行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6.
考虑出行环境不确定性和出行者有限理性的特点,应用行为经济学中的前景理论分析出行决策行为,引入拥堵收费和票价折扣作为变量,建立改进的出行决策模型。将出行方式划分为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两类,引入政府参与管理因素,探讨不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干预下出行者的决策行为,通过算例分析了不同政策标准对出行决策行为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同时引进拥堵收费和票价折扣政策,拥堵收费超过22元时,出行者的决策结果发生改变。合理设置拥堵收费和票价折扣标准可以促进更多出行者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相似文献   

17.
李睿  陈坚  赵翰林  陈琦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7):11359-11364
为解决出行者对社交网络交通信息的使用意向缺少定量描述方法的问题,在技术接受模型的基础上,以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性、使用意向等7个潜变量描述出行者的心理感受,构建社交网络交通信息使用意向分析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分析潜变量对使用意向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效应。最后将模型应用于重庆市出行者实例分析中,结果表明:感知风险性(-0.41)对使用意向具有负向影响,其余变量对使用意向均为正向影响,其中感知易用性(0.48)、感知有用性(0.46)对使用意向的影响总效应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常规公交出行是城市客运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出行强度明显受城市建成环境的影响作用。以往建模方法未考虑影响因素之间的多尺度空间异质性问题,研究结果均存在一定局限性。以青岛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公交GPS与IC卡数据提取常规公交客流为研究的因变量,并通过网络地图开放平台获取14个指标作为自变量;其次,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探究303个研究单元的常规公交客流空间演化特征;最后,分别构建地理加权回归与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量化分析建成环境变量对常规公交客流影响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相比,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对回归结果的解释性更强;学校密度、医院密度、公交线路密度和停车场密度正向影响早晚高峰公交客流量,购物密度、土地利用混合度、距公交站点距离对早晚高峰的常规公交客流均有显著负向影响;公交线路密度、学校密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对常规公交客流的影响程度整体上呈现由南向北扩散性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货车司机出行路径选择行为缺少考虑差异化收费政策影响的问题,通过出行费用、出行距离、优惠折扣、收费系数和是否关注差异化收费政策这5个变量刻画差异化收费,通过构建分路段差异化收费条件下货车司机出行路径选择的RF模型。以银昆高速(G85)昭通至水富段及麻水线与昭麻二级路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开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分路段差异化收费条件下货车司机出行路径选择的RF模型的分类准确率优于AdaBoost模型、GBDT模型和传统Logit模型;整体重要度方面,优惠折扣是影响货车司机出行路径选择最主要的因素(38.56%),出行费用(13.55%)、出行距离(10.06%)及出行时段(7.08%)对意愿结果存在显著影响;同时,部分分路段差异化收费变量对货车司机出行路径选择意愿存在明显的阈值效应。  相似文献   

20.
选取836名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为问卷调查对象,考察了流动儿童的自尊和幸福感的特点及关系。结果发现:城市儿童的自尊和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流动儿童,不同学校类型的流动儿童的自尊和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对于流动儿童,自尊在年级与不同学校类型上的交互作用显著;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流动儿童的自尊可以显著预测其幸福感;年级在流动儿童自尊和幸福感的关系上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