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军 《科技信息》2006,(12):177-177
针对高中体育课选项教学过程中学生产生运动性疲劳形成的原因,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运动后的放松、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通过心里暗示、简易的按摩手法及理疗方法、适当的补充营养、放松心情和享受音乐等手段,消除运动性疲劳。  相似文献   

2.
文章根据体育专业不同专项学生编制暗示套语时暗示目标的统计分析,发现不同的运动项目第一暗示目标存在差异,反映出学生专项心理的重要特质;同一专项中暗示目标排序有一定差别但存在共性,反映出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以及体育教学和竞赛的心理共性;而学生暗示语的运用既体现了学生鲜明的个性也显现了内部言语的共性。通过对暗示训练效果的问卷调查发现训练效果与个体接受暗示的程度相吻合,并显示暗示训练对近50%的人有作用,同时反映出暗示训练对学生多种心理问题有效。文章建议在体育专业学生的运动训练和比赛中帮助学生制定操作性强的暗示套语,引入暗示训练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和改善学生的专项心理素质,以提高训练质量和比赛水平。  相似文献   

3.
暗示是一种比较含蓄的教育方式。有时,适当采用暗示教育学生,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喜人效果。可能会有教师怀疑:我天天对着学生千叮咛万嘱咐,学生还是不听,如果采用暗示这种比较隐晦的教育方式,会起作用吗?教师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因为还没有真正了解暗示独特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4.
王燕 《科技信息》2011,(30):89-89
心理暗示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递方式,处在成长阶段的学生极易对别人的暗示做出反应,教师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注重多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提高学生对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激情,促进学生在智力、情感等方面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往,通过语言暗示、情感暗示、表率暗示、目光暗示形式激活体育课堂.使师生相互敞开心扉,进行多信息交流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共同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和预定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王琦 《镇江高专学报》2007,20(4):112-114
依据暗示的心理学依据及暗示教学的特点,将暗示的一些手段和方法运用于体育教学中,通过转变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激发学生的心理潜力,减轻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负担,以达到高速、高质地传递教学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教育者,应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教育过程中尽量不让学生感觉到教育者盼意图,巧妙地应用暗示激励,把暗示与赏识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发展和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认同,对学生的未来充满期待,以达到激励学生进步、使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自我要求的目的。暗示激励在使用时要充分考虑其原则、使用时机和方式,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最大化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暗示教学是在批判传统教学缺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高层次的启发式教学法,其特点是用含蓄的间接的暗示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指出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应用“暗示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心理潜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浅述了课堂教学中心理暗示的几种形式及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暗示教学法是由保加利亚精神病疗法心理学家洛扎诺夫于70年代初首创的,主张运用暗示手段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简要说明暗示教学法的原理及策略.并回顾其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一步思考暗示教学法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暗示的作用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艺术地运用暗示法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王希荣 《青年科学》2008,(Z2):90-91
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文时的畏难心理,语文教师应采取五种措施:当堂命题强化写作与成功喜悦的暗示相结合;时令作文强化写作与因时生情的暗示相结合;在特定的环境中强化写作与即景生情的暗示相结合;竞赛时的强化写作与个人、班级集体的荣誉暗示相结合;批改时批语的强化写作与共同提高的暗示相结合。这样,坚持住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会把写作当成一件快乐的事了。  相似文献   

12.
针对学生兴趣、学习情绪和认知方式等方面的个性差异,提出了一种暗示性智能型课件的设计方法。通过情景暗示,结构暗示等暗示方式的使用及暗示性教学策略的实施,使学生不自觉的处于身心放松、气氛活跃的教学环境中,便于学生情绪的良性迁移,从而更好的接受、理解和吸收知识。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教学理念忽视了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因而限制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充分挖掘。针对程序设计课程的课堂教学要点,探讨了心理暗示的原理及其应用,并提示了影响心理暗示的几个要素。  相似文献   

14.
所谓暗示,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行动、表情或某种符号影响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使其接受暗示者的观点、意见,或按暗示的一定方式活动.这是保加利亚的心理学家乔治·洛扎诺夫首先发现并倡导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其基本原理,就是充分利用暗示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心理潜方,特别是无意识潜能,在学生身心放松、增快自信中学习知识,使之能最大限度地开放心理接受器,拓宽思路,施放记忆能量,从而快速高  相似文献   

15.
自Gorn(1982)开始对广告音乐效应进行实证研究之后,学者们分别在音乐在广告中的暗示功能,音乐在影响消费者认知、情绪、行为上的理论进行建构。音乐作为一个含有文化的语义要素在广告中产生的影响,学者采用调查、实验、及其它方法(如中心小组讨论法)进行了研究。主要的两种研究理论是古典条件反射理论和情感反应理论,但是因为这些理论都忽略了音乐是一个含有文化的语义要素,所以在广告音乐的研究上,还需要引入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解释说明方法来完善研究理论。  相似文献   

16.
赵丽 《科技信息》2008,(14):149-149
暗示教学法强调潜意识的运用,潜意识的作用巨大,但往往却被人们所忽视。本文旨在浅析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暗示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潜意识,来达到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暗示教学法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暗示教学法在国际上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在英语教学中有效合理地运用此法,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其学习潜能。本文通过介绍暗示教学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对策以及启示,有助于教师正确合理地运用此法,对于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高校排球战术设计中运用心理暗示技术,并探索其运用的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通过心理暗示能够显著地提高学生的排球战术水平,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条新的科学思路。  相似文献   

19.
音乐欣赏是中学音乐教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是提高学生音乐修养、培养音乐感受能力、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作为音乐教师,就应把音乐审美渗透到教学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发展学生的审美想象,深化学生的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觉、音乐情感、学习意志是贯穿长笛演奏始终的丝线,对学生音乐知觉的培养是音乐综合素质的基础;对学生音乐情感的培养是音乐理解的升华;对学生意志的培养是音乐知觉和音乐情感的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