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质量是保障和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核心任务,只有强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才能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具体策略是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聚焦"学生"、"学习"、"学生的发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保障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目标,强化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制度建设、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在"虚拟企业"的环境中,科学地实施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评价是提升创业教育质量的根本。目前存在政府过多干预下的高职创业教育评价缺失、高职实施创业教育评价主体的一元与多元的矛盾、创业教育评价标准单一性,抑制创业教育的个性发展。学校行政、督导专家、相关企业、同行教师、学生和社会是高职创业教育模式评价的主体。创业教育评价要遵循科学性、主体性和可操作性原则,要实施政策体系评价、保障体系评价和教学体系评价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是高职教育的热门话题之一,开展这项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有着一定的关系,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是深化高职教育改革、实现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人生价值的需要,他与高职教育育人属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高职院校文化传承职能均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因此开展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工作是必要的和可行的。高职院校要从转变育人理念、扎实做好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诊改和推进产教融合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徐迅成 《科技信息》2013,(15):14-14
近十年来,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高职开始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质量发展转变。学风是学校办学质量、办学理念和精神风貌的综合体现,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校的竞争力。本文的学风调查对象是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电子系应用电子专业"3+2"1141班。通过对这么一个典型的高职"3+2"直升班级学风的分析,可以得到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学风的特点,由此我们可以对高职院校学生学风的改进进行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为构建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院校学生教育模式,对目前"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模式进行研究.分析了"互联网+"及"互联网+教育"的内涵,在对现有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互联网+"下新的学生教育模式——"AAPP"教育模式,改进了教师、学习者、教学资源和考核评价等教育相关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与学的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6.
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提升学生信息化的管理质量,不仅能够完善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实际的发展管理中,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提升对学生信息化的管理质量。该文主要研究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特点,构建高职教师评价内容体系,以自我评价、学生评价、企业评价、领导同行评价及社会评价为主体多方法的融合,达到高职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师自身发展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8.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而顶岗实习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要途径。顶岗实习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对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而言,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必须尽快建立一套快速而行之有效的管理系统,来对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9.
刘凤梅 《科技信息》2007,(22):161-164
评价不仅是保证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条件,也是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高职数学改革中提出了"发展性学生评价"的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已成为当前高职数学教育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构建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开始蓬勃发展,并于"十一五"期间进入了大发展时期.与日俱增的高职学生成为大学生中新的群体,其所占比重也日趋扩大.因此,其素质的提高与否对培养合格人才、促进高职教育发展以及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评价高职学生素质,如何确定切合实际、科学可行的评价体系已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分析目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评价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特点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科学合理的顶岗实习评价体系,应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高职学生的顶岗实习质量进行定性评判与量化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合理、可靠,为学生顶岗实习的客观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刘波 《科技信息》2011,(21):I0007-I0008
在我国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束搏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主线"的高职英语教学设计,从"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中心"的高职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的开发,开展"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促进个性发展为目的"的第二课堂,以及搭建"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为目标"的校企互动人才培养平台等三个方面,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的设计,并进行了具体的教学实施,对促进英语教师教学和学生语言学习训练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混合教学模式的含义,参照何克抗教授提出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相结合的新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结合高职《证券投资基础与实务》课程体系的变化与发展,阐述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学生评价等三个阶段的教学设计,得出混合教学模式改革的结论:实施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应引导教师进行混合教学课程建设常态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由硬性指标、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构成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考核,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把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做稳做实。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导向是新时期高职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话题。文章在回顾"就业导向"与"职业发展导向"高职教育研究基础上,对二者在概念内涵、培养导向、传授知识、习得能力、培养周期、衡量标准六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提出了新时期高职教育发展导向应该是"就业导向"和"职业发展导向"二元并重的观点,同时提出未来高职教育应当坚持"以德为先"的理念,并做好培养高职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完善"就业与职业发展"评价体系等工作。  相似文献   

16.
高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模式的初步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基本模式;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现状,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建立了高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基本知识,建立了学生学习评价的数学模型;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多级评判,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采用M(·,+)模型进行模糊合成运算。利用调查的数据得到了学生学习评价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理论思考是实践探索的前提。必须从教学评价的源头上审视评价的本身,正确把握高职英语"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内涵,针对性解决我省英语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发展性学生评价"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学生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涉及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发挥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关注评价对象的差异性等等。核心是整合终结性考核与形成性评估的要求,推行"有差异教育"。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体育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完成职业技术技能要求的身体保证,评什么、怎样评,事关高职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职业教育应走出传统的、带有普通教育特征的评价误区,避免用普通教育的教学评价模式来评价高职体育,要把学生适应社会所需的体质健康素养和能力,纳入职业教育发展性评价体系,为学生的就业和终身体育服务。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育本身所具有的"职业性"和"高等性"双重属性决定了其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不是某一个体或一类人(如学生、教师及其同行),而是针对评价客体所形成的有组织的、分为不同级别的团队,评价客体是课堂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主体在对客体进行评价时,要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要将奖惩性评价模式和发展性评价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后者为主,以前者为辅;把定量评价方法与定性评价方法相结合,以后者为主,以前者为辅。要规范与完善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协调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工作,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促进高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是衡量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由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结果影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的确立,所以如何促进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新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主体、生活经验、体验过程等教学理念,与这些理念相结合,可总结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改革、注重教学目标的能力培养以及增加关注社会的生活体验三点策略,可大大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符合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