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课堂奇遇记     
"《机器人总动员》可真好看!"早上,艾幻想刚进校门,看见嘻嘻哈,就上前跟她谈论昨天在电影院里看的电影。"我以后要是导演,你就是女主角。"嘻嘻哈吹牛道。艾幻想一脸不屑地说:"算了吧,你要是导演,那这电影估计也没人愿意看,没人看的话,我当你的女主角有什么意义?"两人聊着聊着,踏进教室,发现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他们在嘀咕什...  相似文献   

2.
"味觉论"有两个层次:1.理论话语层次,认为中国人的审美话语是以"味"为中心隐喻;2.审美心理层次,即认为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发源于味觉。我们认同于前一个层次的味觉论,因为中国古代的这一独特话语体系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但对于后一个层次的味觉论则至少应当持一种存疑态度,因为就审美意识的起源来说,中国人不应当和西方人不同。  相似文献   

3.
米歇尔·德塞尔托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有三个维度:日常生活实践的"抵制"战略战术,"消费是另一种生产","散步于城市"的审美体验。他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对于引导人类走出现实生存困境以及创造人的"诗意的栖居"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情境是个体进行道德选择的基础和依托;只有在具体情境中,道德选择才能够实现。情境是现实个体遭遇道德选择时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精神环境的总称,从结构上来看它分为三个基本维度:时间维度,物质维度和符号维度。  相似文献   

5.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而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抽象概念都必须通过空间隐喻来构建。结合大量的语料,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系统地对比分析了空间维度词"深"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投射。结果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深"的隐喻投射主要集中在时间域、颜色域、社会地位域和程度域。  相似文献   

6.
吴新高 《科技信息》2009,(15):182-182
笔者认为,通过多年的课堂实践也积累了许许多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在这些经验和教训中渐渐明晰:只要丰富语文教学讲解法,活络讲解法的方式,它仍是我们中职语文课堂极有成效的教法。也就是把握好这种教法的"四个前提"、就肯定能符合"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7.
马丹 《科技信息》2010,(6):30-30,33
文章关注北京市家政工人的就业特征,提出应该运用综合性的多重视角来研究家政工人。这些视角包括:非正规就业、情感劳动、劳动性别分工、家庭劳动分工与全球化的劳务输出链。其中,"非正规就业"与"情感劳动"是最重要的两个维度:非正规就业是其外在就业形式,情感劳动是其内部劳动特征。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善"的思想是中国思想史上最富活力的文化创见,它具有和谐的意蕴,且分为三个维度:与己善、与人善、与天善。这些意蕴在当今社会诸多领域都有着现代应用价值。而"和谐之善"又可在个人机制和社会机制的双管齐下下实现重构,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9.
萨义德"旅行理论"通过分析卢卡奇"物化——总体性"理论在批评家戈德曼、威廉斯理论中的旅行过程,指出理论接受者自身所处的"情境"和"批判意识"对理论接受分别产生的不同作用。但是他只考虑理论的接受者,忽视了理论创造者理论中存在的永恒价值问题,因而得出"变化的存在的就是进步的和合理的","批判意识能弥补理论未能涵盖的现实"这两个命题。本文以阶级认同意识方法,补充萨义德"旅行理论"的某些片面之处,指出阶级认同意识在理论旅行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福柯指出:“自白”作为言语方法在人类自我构成和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由哈尔.埃史比导演的两部影片《哈罗得和莫得》以及《回家》突出体现了福柯关于自白的理论。通过对影片中两位主人公的转变过程的分析比较,可以揭示出该人物的塑造所带来的社会意义及两部影片所共同体现的导演意图。  相似文献   

11.
副词“真”、“很”、“太”在语义上都有表示程度高的意思,但是三者在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上还是存在许多差异。文章从语义内涵、组合能力和语用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直觉模糊集定义及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基础上 ,利用 F -格的序关系 ,研究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给出了直觉模糊逻辑 t-范及 t-余范的定义 ,同时给出了两种新型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探讨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 t-范及 t-余范所具有的性质 .拓广了模糊逻辑中关于生成子的概念 ,给出了阿基米德直觉t-范及 t-余范的表现定理 ,并对不同算子分别进行了研究 .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尤其是文学作品中文化意象的使用包含着更为广阔、更为深沉的内涵,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译出原作的语义信息,而且还要译出原作内在的文化信息。通过对比分析霍克斯及杨宪益、戴乃迭对"司马牛之叹"中"叹"字的不同翻译方法,说明译者只有正确理解原语词义及其文化意蕴,才能更加全面、准确地传达文本及其蕴含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4.
南朝梁时,萧统、萧纲兄弟分别主持编纂了《选》和《玉台新咏》。论对其编撰目的和体例、作家作品录情况、各自的学观和对后世的影响,一一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而见出它们的价值与得失。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动态表演性原则在英若诚先生所译的《芭芭拉少校》中习语、活句、文化转换、称谓等方面的应用来论证这一原则在戏剧翻译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的"中国"与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在内涵、层次上有所不同。在中国历史语境中,"华夏"既可指称古代族群或民族,也可表示一种文化或文明的载体。从历史上的"中国"、"华夏"到"中华"乃至现今"中华民族"的发展演变,"中华"一词与时俱进,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中华民族的民族过程比中国已经识别的56个民族实体发展缓慢,至今仍然属于"想象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在英文中,消费需求包括“Needs”和“Wants”,有人把它们分别译为“需求”或“欲望”,“需要”和“想要”,也有人用“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或“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来区分,从意义上讲,这些表述都是有道理的,但从“Needs”和“Wants(也有人用‘desires')”的定义和表述的简洁来讲,本人更愿意把它们表述为“需求”和“欲求”,即消费者“求其所需”和“求其所欲”的意思,从消费需求的发展来看,二者的区别越来越小,甚至可以互换使用;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只使用“消费需求”这一概念,而不再对二者进行严格的区分。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V+到”结构同“V+进”、“V+见”、“V+在”、“V+着”等相关结构的比较,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异同,力求为语言使用者提供最佳选择,同时也对相关问题提供了方言方面的佐证。  相似文献   

19.
就《左传》的记载来看,“因”并非一种婚姻关系,而“报”并不见容于春秋时期的宗法制度。“烝”是在婚姻伦理形成之初,在宗法制度可以容忍的范围内的一种事实婚姻。它既非群婚或转房婚的遗迹,亦不同于周边少数民族的收继婚。对于这种事实婚姻,不同地区、不同的人所持的态度是不同的,既非毫不犹豫的承认,亦非旗帜鲜明的反对。这种情况反映了春秋早期贵族阶层婚姻伦理的相对混乱状态。  相似文献   

20.
"人文奥运"与"绿色奥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奥运”和“绿色奥运”北京奥运会的重要理念,“人奥运”是以人为本、追求与人类优秀化精神相结合的奥运,“绿色奥运”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的、旨在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奥运。“人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灵魂。是“绿色奥运”的思想基础;“绿色奥运”是“人奥运”的体现,二结合的意义在于人类应在健康洁净的环境中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