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单一制造商和单一零售商组成的二级易腐品供应链,建立碳限额与交易政策下制造商为主导的斯坦伯格博弈模型.当市场需求依赖于制造商的减排技术水平、零售商的促销努力、销售价格以及库存水平时,分析模型最优解的相关性质并设计算法求解制造商的最优减排技术水平和批发价格以及零售商的最优订购时间、订购次数、销售价格与促销努力.利用数值算例验证理论结果并分析相关参数对供应链成员利润及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碳限额与交易政策下,增加碳配额取值有利于制造商获得更多的利润而增加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则会使制造商的利润降低;碳配额对零售商的利润没有影响但增加碳排放权交易价格能够使其利润增加;碳配额对供应链的碳排放没有影响但增加碳排放权价格能够减少碳排放;制造商更愿意对变质率大的产品投资减排技术来降低碳排放.  相似文献   

2.
围绕居民、企业、环境三者关系构建DSGE模型,重点研究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制度,研究发现:碳配额目标需要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碳配额总量将影响经济和环境指标的稳态值;碳配额的总量目标不变时,调整免费配额比例只能影响有偿发放配额的均衡价格;不同配额计算方式(基准线或历史排放法)仅能影响配额的短期价格;不同定价方式(免费发放、竞价发放)的冲击只发生在短期,在中长期将回到同一稳态值;无论自愿减排行为存在与否,经济、环境都回到同一稳态值,但企业参与自愿减排行动时,对经济、环境指标都将带来利好。  相似文献   

3.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我国选择的通过市场机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手段。通过案例对标分析的方式,直接、形象的展示水泥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基本模式。结果显示,存在一个免费配额比例平衡点可以使得水泥企业无需购买或者销售配额就能完成企业碳排放履约,低于或者高于这个平衡点时企业需要通过碳排放权交易才能完成企业碳排放量与配额的平衡。本文案例企业的免费配额比例平衡点为93. 08%。同时归纳总结了水泥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控制碳排放是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碳排放配额约束将企业的生产运作产生重要影响.考虑一个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研究不同碳排放配额约束(只有零售商碳排放配额约束、只有制造商碳排放配额约束 、制造商和零售商同时有碳排放配额约束)下基于数量折扣契约的供应链订货策略及协调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碳排放配额约束下,供应链通过利用数量折扣契约能够实现协调;当只有给予零售商碳排放配额、只有给予制造商碳排放配额、制造商和零售商同时给予碳排放配额时,在碳排放配额发挥作用的情况下,碳排放配额下订货量直接决定供应链的最优订货量,供应链的期望利润也将受到碳排放配额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考虑碳排放权交易,研究由碳排放权供应商、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三方企业价格决策问题,根据制造商和零售商所组成的供应链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情形,分别建立三方企业价格决策模型,并比较分析两种决策情形的优化结果.理论分析表明:供应链集中决策情形下碳排放权供应商的碳权转移价格、碳排放权供应商利润、制造商与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利润均高于分散决策.最后通过算例对模型进行验证,并分析单位碳排放权成本、单位产品碳排放成本、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和政府分配的碳排放配额对碳排放权供应商利润、制造商利润和零售商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创新科技》2018,(10):10-12
本文阐述了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内涵,结合国内试点和国家政策要求,研究了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发展历程,并在分析河南省碳排放现状的基础上,从发电生产、工业结构、节能降碳等方面探讨了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对河南省影响。最后,提出了基于河南省视角下的推进区域碳市场建设、探索碳排放权交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避免全球变暖造成灾难性的影响,碳排放交易机制已成为一种人们普遍接受的控制碳排放手段。建立了碳排放交易机制下随机性库存控制模型,分析了不同条件下最优订购量与期望成本的变化,得出当碳交易价格增加时,最优订购量会减少;碳排放配额增加时,期望成本会减少,而最优订购量保持不变。最后用算例说明碳排放交易机制使政府更重视企业微观层面的节能减排,引导企业更倾向减少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8.
构建了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下考虑碳排放的延时补货库存控制模型,并与不考虑碳排放的情况进行对比,得出两者最优订购量和总成本在不同环境下发生的变化.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有效地引导企业减少碳排放量,同时最优订购量取决于临界值的大小,碳配额影响总成本,企业可将多余的碳配额在市场上出售获得收益,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以及对企业生产库存最优化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碳排放权市场交易是一种重要的能源环境经济政策,其核心思想是给环境资源定价,用市场的手段控制碳排放。采用调研数据,设置3种不同的碳减排情景,模拟计算碳交易市场对经济的影响,以碳排放降低5%为目标,强制减排情景下,所选样本减排成本占估计产值的3.46%(火电和水泥行业分别为4.37%和2.35%);在碳市场情景下,减排成本下降到2.44%,下降率达到29.50%(火电和水泥行业单独模拟计算时成本分别减少23.40%和11.65%)。历史法和基准法2种配额分配情景的区别在于对单个企业影响存在差异。结果表明,碳市场可以降低减排对GDP的影响,降低程度与市场所覆盖企业的数量和企业减排成本离散度有关。技术落后型行业会承担更多减排任务致排放快速降低,而技术先进型行业会更多的购买配额。因配额分配方法的差异,碳市场不仅有"鞭打快牛"效应,也可能会有"劫贫济富"效应。江西作为产业转移承接地区,一方面需充分利用碳市场对减排资源的优化配置功能,另一方面也应积极减少碳市场的各种不利效应。  相似文献   

10.
捋清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碳排放生产率的作用机理有利于借助市场化工具提升区域碳排放效率,从而为排放实体碳减排提供经济激励,将技术和资金导向低碳发展领域。基于2010—2019年碳排放交易试点省市数据,结合非试点对照组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碳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和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实施有助于提高碳生产率,从中介效应看,碳排放权交易政策通过产业结构优化继而实现了碳生产率的提高,且这种提高是持续的,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减少交通运输行业的碳排放,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介绍了交通运输部首批建设低碳交通体系试点城市的实施重点,简要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交通行业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研究了影响交通行业碳排放的因素和减碳的方式,结合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给出了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一段时间各国围绕该不该交欧盟制定的"航空碳税"而闹得沸沸扬扬。2008年底,欧盟议会通过法案,将国际航空业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也就是说以2004年到2006年的全球航空排放量为基准制定一个限额,航空公司当年约85%的排放量免费,超出部分由航空公司在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中购买,这被看做是"航空碳税"。  相似文献   

13.
在“双碳”政策背景下,碳排放成为法律权利具有正当性。但鉴于财产权取得以及权利客体可交易性等方面与现有权利理论不能兼容,所以单一将碳排放权私权化或者公权化的解释路径都不合适,兼具公私属性的环境权是更好的选择。生态环境部门作出的碳排放配额设计是转承碳排放行政许可和配额市场交易的关键,碳交易市场中流通的是配额而非权利,这一模式对未来发展碳金融以及推动全国碳交易市场接入国际轨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耗能产业节能减排协同效应综合反映工业循环经济的成效。传统的节能减排效应评价一般不考量碳排放的影响,在我国高度重视碳排放量控制的形势下,有必要将碳排放纳入节能减排协同效应评价中。选取五个主要的高耗能产业或行业,分别就不纳入和纳入碳排放的节能减排协同效应的演变进行了比较研究。主要结论是,高耗能产业节能减排协同效应都呈现出逐渐上升的态势,各高耗能产业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计入碳排放因素后的节能减排协同效应比不计入碳排放时要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古诺双寡头垄断模型,研究碳排放交易体系中碳排放权分配方式与社会福利的关系。【方法】首先刻画了双寡头垄断市场中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模型,进而在不同的碳排放权分配方式的条件下得到生产企业产量变化的解析表达式,从而对社会福利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已有的3种碳排放权分配方式都将会损害消费者的权益,其中历史排放法与拍卖分配法对消费者剩余会造成相同程度的减少,而当政府利用基准分配法分配碳排放权时,消费者剩余较其他两种方法能得到更大的保障。此外,还讨论了在碳排放交易体系中不同分配方式影响生产者剩余变化的一些充分条件。最后证明了3种分配方式都将减少社会总福利,当政府采用历史排放法与拍卖分配法时碳排放机制对社会总福利产生的影响相同,而且比采用基准分配法时社会总福利减小的幅度更大。【结论】主要结果推广了一些先前研究的成果,并充实了古诺双寡头垄断模型下碳排放交易体系中的社会福利分析,为政府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我国依循行政管制路径推进"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进入"十二五"时期,碳减排已成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长期制度性任务,探索更具经济效率的市场化减排道路成为必然。以此为背景,对制度性减排的行政管制路径与市场路径开展比较研究,侧重分析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两种市场机制,对比分析配额交易与基准线交易两种不同形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古诺双寡头垄断模型,研究碳排放交易体系中碳排放权分配方式与社会福利的关系。【方法】首先刻画了双寡头垄断市场中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模型,进而在不同的碳排放权分配方式的条件下得到生产企业产量变化的解析表达式,从而对社会福利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已有的3种碳排放权分配方式都将会损害消费者的权益,其中历史排放法与拍卖分配法对消费者剩余会造成相同程度的减少,而当政府利用基准分配法分配碳排放权时,消费者剩余较其他两种方法能得到更大的保障。此外,还讨论了在碳排放交易体系中不同分配方式影响生产者剩余变化的一些充分条件。最后证明了3种分配方式都将减少社会总福利,当政府采用历史排放法与拍卖分配法时碳排放机制对社会总福利产生的影响相同,而且比采用基准分配法时社会总福利减小的幅度更大。【结论】主要结果推广了一些先前研究的成果,并充实了古诺双寡头垄断模型下碳排放交易体系中的社会福利分析,为政府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碳排放交易作为促减排的成熟手段之一,量化其对城市生产中碳排放及影响路径对我国未来促发展保生态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从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两个角度,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碳排放交易试点政策对减排效果的影响并利用中介效应方法厘清其中间机制。结果表明试点政策显著降低碳排放量以及碳排放强度,并且碳排放交易试点政策可通过提高试点城市的技术创新能力,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量和降低碳排放强度以提高减排效率。本研究认为未来可以通过根据不同城市的发展情况鼓励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和引进和国外先进的“绿色”生产链以及根据其发展需求不同调整第二产业占比以降低碳排放量和降低碳排放强度。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构建企业生产决策模型,研究了新能源汽车碳配额体系下,企业的生产决策和碳配额价格调控问题。讨论了企业面对给定的新能源汽车生产比例和消费者偏好,通过确定最优的新能源汽车生产比例,使自身利润最大化;分析了碳配额价格对企业生产决策和利润的影响。模型分析和算例结果反映了生产转换成本、碳配额价格与企业生产决策、利润之间的关系,表明了将新能源汽车纳入碳配额体系和政府进行碳配额价格调控,能够促进企业增加新能源汽车生产。  相似文献   

20.
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背景和转变增长方式、保护环境的内在需求下,我国出台了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的相关政策,确定了减排目标,在7个省市开展交易试点。面对巨大的减排压力,甘肃省开展碳交易,将在确定本省减排成本、实现符合省情的减排管理、增加新的环境调控手段、支持外向型企业打破国际绿色壁垒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省内碳市场的建设应安排放数据监测报告核查体系建设,配额总量及分配和履约管理,引入市场交易机制3个阶段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