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发展跨国公司和对外投资,是外向型经济的最高形式,也是推进我国经济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战略。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应当发展跨国经营,积极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带动商品、资金和劳务的输出,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效益,促进国际合作和国内经济发展。我国从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企业积极探索在国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截止到今年3月底,我国已拥有海外企业4557家,海外投资52亿美元。进入国际市场经济活动的中国大型海外企业秘企业集团公司的大量出现,标志着中国跨国公司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逐步展开的,带有许多过渡性特征。1979年11月,北京市友谊商业服务公司同日本东京九一商事株式会社合资在东京开办了“京和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中国对外开放以来第一家海外合资企业,标志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开始。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主要领域有三块:对外贸易、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海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3.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企业自身实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跨国经营。由于每个企业的自身情况不同,所以企业走出去的方式也不同:一、海外生产、全球销售的借用海外品牌的跨国并购;二、在中国生产、用中国品牌、在海外建立自己的营销渠道;三、境外生产、境外销售的境外加工贸易;四、海外生产用中国自主品牌。  相似文献   

4.
1 苏南乡镇企业海外投资现状 苏锡常地区企业自80年代中期开始对海外直接投资,设办海外企业,进行跨国经营,到1997年底,累计已批办海外企业474家,协议投资总额2.37亿美元,涉及商贸、餐饮、纺织、服装、电子、机械、园艺、农牧业、资源开发、加工制造、交通运输等20多  相似文献   

5.
选取了2008年发生跨国并购交易的中国资源型企业为样本,从盈利能力、经营能力、发展能力和偿债能力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指标进行处理,并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模型,对15个样本并购交易发生的当年和前后3年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和比较,得出我国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短期绩效有较明显提升,而长期绩效略有改善但提升不明显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境外直接投资,可以获取资源,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应对国外贸易壁垒,拓展海外市场,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辽宁省境外投资额在全国的位次由2005年的第12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2位,呈现出民营企业成为辽宁境外投资主力军、大企业海外并购势头良好和大连境外直接投资占全省较大比重的特点。为了促进辽宁省境外投资的顺利发展,各级政府需加大跨国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建立有效的信息服务机构,构建投资合作的融资平台,同时也要为企业筹资开辟更多的服务渠道。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加快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进程,各类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到沿线国家投资经营,然而由于缺乏国际化发展经验,中国企业在海外人员任用方面出现了种种困境,突出表现为本土员工占比少、海外高质量人才难以获得、在本土化人才培养方面则主要依赖于传统的"教练式"方式等。随着跨国经营的不断深入,开发本土化人才显得尤为必要,来华留学生是中国跨国企业潜在的人才支持。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现状和问题,为应对本土化人才开发问题,应以市场为导向变革留学生培养模式,探索灵活的校企合作机制,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高校合作等。  相似文献   

8.
一、抓住机遇,营造环境,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005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产品产值已达4885.2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91年的8%上升到51.6%。年均递增46.5%,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第3位。同时。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专利授权数等指标也均列全国大中城市前茅。一些科技型企业如华为、中兴、腾讯等已从中小型科技企业越升为跨国经营的大企业.在海外的市场销售份额大幅攀升。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是改革开放的产物.20年间,伴随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也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起来.拟从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必要性、现状、目前存在问题及战略决策等方面分析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  相似文献   

10.
正实行海外拓展,是我国企业在国际范围内优化生产力布局、利用全球资源提升企业规模实力的战略选择,是加快国内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增加国民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途径之一。企业以跨国公司模式实行海外拓展,即企业将加工生产、技术创新、产品设计、市场销售、售后服务等不同环节跨国界进行重新配置,通过企业组织模式的创新,更好地利用区域间资源禀赋的差异,以寻求经营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提高运营管理效  相似文献   

11.
跨国公司在华专利战略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跨国公司更加重视技术战略的制定和运用。作为保持和加强在华技术领域垄断优势的重要手段,专利战略已经成为跨国公司技术战略的核心,日益受到跨国公司的重视。通过分析当前跨国公司在华专利战略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企业影响,对跨国公司在华专利战略的最新走向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游客个性化推荐理想酒店是旅游质量得以保障的手段之一。首先运用形式化方法将游客、酒店以及游客对酒店的评分从多方面属性综合进行量化与归ー化,得到归一化的酒店因子、游客因子和评分因子;然后,采用一种有偏加权函数计算出一种有偏推荐度,与酒店、游客和评分等因子一起构建了一种以"酒店辟客4平分荐度"四元关系的三维张量模型,有偏推荐度作为张量元素值;最后,采用基于Tucker分解法的算法实现了在高度稀疏的四元关系数据集上按游客分类的有偏性旅游酒店推荐。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三维张量模型及算法能实现对高度稀疏的区域旅游酒店数据进行精准旅游酒店推荐,为游客根据个人偏好获得个性化的酒店推荐找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有效提高了旅游质量。  相似文献   

13.
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测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对目前旅游规划中流行的几种旅游环境容量测算方法进行了简要评价,提出了完善旅游环境容量测算的四点意见:(1)建立反映旅游环境容量的四类测算指标体系;(2)同时对旅游环境容量的极限值和最佳值(最适值)进行测算;(3)高度重视不易受人力改变,且对旅客量限制作用最大的指标的测算;(4)组织专家制旅游环境容量人均规模指标的测算手册。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分析法以及访谈法拟定和选取了文化线路遗产旅游体验测评的潜变量和相应的测量变量,并基于陕西,甘肃两地丝绸之路世界遗址点景区的游客调研数据对丝绸之路文化线路遗产旅游体验评价维度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构建了丝绸之路旅游体验影响因素的二阶五因素结构模型。结果显示:影响丝绸之路文化线路遗产旅游体验的因素并非是由资源主导,而是综合因素共同导向;遗产地旅游设施服务水平、遗产资源品质、遗产解说、活动参与感知以及遗产地环境氛围均显著影响旅游者体验质量,且以旅游设施服务能力的影响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正在着力推动改革发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努力探索新的途径,提高职工素质,引导职工前进,凝聚职工力量,促进企业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16.
气候条件是一个地区旅游发展的基本因子,是旅游业得以发展的基础条件,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本文利用陕南三市30年气候资料(四项气候指标:气温、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的月平均值),采用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和着衣指数综合指标,对陕南三市各月旅游气候适宜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综合指标能较好评价陕南地区的旅游气候适宜性.由于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的不同,陕南三市的旅游气候舒适度存在差异,汉中和安康舒适期在4月、5月、9月和10月,商洛的旅游舒适期在4月、5月、6月、8月和9月.针对上述气候特点提出充分利用陕南地区旅游资源,促进陕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建议.从而为陕南旅游发展规划和游客选择旅游时间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民俗文化:一宗亟待合理开发和利用的人文旅游资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由广大民众参与创造、享用和世代传承的生活文化。我国多民族的丰富多彩、积淀深厚的民俗文化是一宗独特而珍贵的人文旅游资源。它具有实用性、知识性、审美性、神奇性等多重文化品格,因之,对它进行开发和利用必然会扩大、丰富和完善我国旅游业的内容。开发和利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应该遵循文化性、民间性及参与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揭示城市旅游环境承载能力,科学判断城市旅游环境承载所处状况,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构建由自然环境承载力、经济环境承载力、社会环境承载力等3个准则层以及7个状态层所构成的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旅游环境承载力测算模型,以苏南五市为实证分析对象,对其旅游环境承载力及承载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研究表明:2010年苏南五市城市旅游环境都达到了可持续承载状态,但各市可持续承载水平明显不同。该研究不但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量化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而且对于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部省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及研究地区特征,按照构建指标体系数据的可获得性、代表性、全面性、相关性和相对性原则,建立了由政府管理水平与公共服务设施、经济实力、旅游业及第三产业效益、环境水平、开放程度等5个子系统共45个评价指标,基于SPSS12.0大型统计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西部11个省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进行了定量评价,指出了其发展优势及制约因素.按照聚类分析法将有序样本聚类为3个类型区,并对不同类型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即一类地区应提升旅游业经营理念,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二类地区应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整合区域旅游资源;三类地区应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加强旅游产品的营销,提高旅游业发展的宏观规划及微观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对汉茂陵、唐乾陵风景区居民的实地问卷调查,分析其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方法运用SPSS软件对问卷的48项指标统计分析,以及应用数学模型求值分析的定量方法。结果汉唐帝陵旅游地居民对旅游业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诸方面的正面影响感知强于负面影响、对发展旅游业持支持态度,但不同收入水平及文化程度的居民对旅游业的感知强度存在差异。结论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是研究旅游影响性质及其程度的重要途径。开展帝王陵园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程度及其对旅游业态度的调查研究,旨在正确认识居民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策略,促使以汉唐帝陵为依托的汉、唐文化旅游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