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以EDTA为排代剂,用高压离子交换螯合排代法分离重稀土元素时,不同的阻滞离子对分离效果的影响.阻滞离子-树脂的亲合力和阻滞离子-排代剂络合物的稳定性是阻滞离子影响稀土元素分离效果的2个因素.在稀土分离中,选择阻滞离子时,综合考虑上述2个因素,是实现有效分离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用加压排代色谱法从堆照产物Fe中分离出无载体放射性同位素60Co,54Mn及纯化55,59Fe.以DTPA作排代剂,H+为阻滞离子,研究了阻滞离子、排代剂pH、线性流速及柱比等工艺条件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其最佳工艺条件为:cDTPA=0.05molL-1,cVc=0.05~0.10molL-1;pH=6.0~8.0;线性流速为7.5~10cmmin-1;柱温:70℃;柱比大于0.5.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平衡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研究了NTA作螯合剂排代分离稀土时的界面状态。证明了在我们选定的高流速排代实验条件下,膜扩散是传质过程的主控阶段,纵向扩散实际上可以忽略。阻滞离子性质和排代离子浓度不影响HETP。排代剂线性流速从2.5厘米/分增加到25厘米/分,HETP按直线关系增加,其斜率和截距与离子性质有关。线性流速增加一个数量级时,HETP只增大一倍,显示了NTA的优良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4.
二价铜离子在水溶液中与氨生成深蓝色稳定的络合物;这一事实是用氨作铜离子的鑑定试剂及比色法测定铜离子浓度的基础。铜离子在水溶液中和含氮的杂环化合物吡啶及4—甲基吡啶也形成有色络合物,B.J.Bruehlman及F.H.Verhock用pH法测定了这些络合物的稳定常数。且Cu~(++)与吡啶形成有色络合物的反应已在定量分析中用来代替氢作为铜离子的比色测定,因为氨的发挥性高,浓度容  相似文献   

5.
为了高效选择模拟移动床的操作参数,建立合适的分离体系。采用显式差分法对模拟移动床色谱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并用2-2-2-2模式SMB分离奥美拉唑对映体实验验证了本求解方法的可靠性。用SMB模型考察了色谱柱在各区带的分布效果,显式差分求解法计算结果显示:增加Ⅱ带、Ⅲ带的柱子数目可以相应提高E口、R口的产品纯度;Varicol SMB工艺比传统的SMB具有更好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6.
建立COREX工艺熔融气化炉移动床区域炉料流动的DEM模型。通过炉料自然堆积过程的DEM模拟,确定了固体颗粒之间的滚动摩擦系数。炉料流动的DEM模拟结果与试验研究结果吻合的较好。研究了移动床区域炉料的流动规律、死料柱形状及尺寸以及颗粒间法向应力的分布规律,同时分析了风口回旋区炉料消耗速率对应力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熔融气化炉移动床区域可分为四个不同的子区域,死料柱区域法向力最大,其次为壁面附近区域,稳定流动区和活跃区内颗粒之间法向力最小。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了粒内测温技术,实测了在不同氢浓度及环境温度下铜催化剂用氢还原 的过程中粒内温度的动态分布,并用非稳态下的均匀模型模拟此过程。对此模型用五 点正交配置法离散后用显式龙格-库塔法所得的结果与实测数据接近。 实测与模型计算均表明,在还原开始后粒内温度迅速升高并达到一最大值,在反 应后期粒子温度逐渐趋向于一个高于环境温度的稳定温度. 本文对不同氢浓度及环境温度下的最大温升进行了关联,得到了计算最大温升的 经验式.根据实测与计算结果分析了粒内与相间的温度与浓度梯度,得出了温度梯度 主要存在于相间而气相浓度梯度主要存在于粒内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的计算方式-最小二乘法,分别采用摩尔比法,连续变化法测定N-苯甲酰基-N’,N’-二苯代硫脲合铜(Ⅱ)配合物组成及表观稳定常数.测定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中心离子与配位体的摩尔比是1:2,分子式为Cu(C20H15SON2)2,表观稳定常数为2.05×1012。  相似文献   

9.
分子筛脱蜡模拟移动床工业过程的模拟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分子筛脱蜡工业生产的模拟移动床过程,基于TMB建模策略,建立了描述模拟移动床过程的数学模型,模型求解采用有限元配置的数值计算方法PDECOL软件包.结果表明:在验证模型计算正确性的基础上,模型模拟计算值与过程设计值相一致,可以用描述分子筛脱蜡工业生产的模拟移动床过程.探讨了模拟移动床过程中的进料流速、提取液的提取速度、旋转阀的切换周期以及脱附液的用量等操作参数对过程性能的影响,为过程的优化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用络合水介法合成了羟氧化■锑(V)无机离子交换剂,报导了它的组成和离子交换性质,测定了Na~+、K~+离子的分配系数,并用柱式操作达到Na~+、K~+离子的有效分离。 合成无机离子交换剂由于耐高温和抗放射作用,以及对某些元素的特殊选择性,因而广泛用于核工业、湿法冶金工业、纯物质制备,从工业废水中回收有用物质等部门。 锑型无机离子交换剂对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有高选择性。本工作用络合水解法合成了羟氧化■锑(V)无机离子交换剂,并用其进行了K~+、Na~+混合离子的柱式分离。  相似文献   

11.
建立熔融还原炼铁(coal reduction extreme,COREX)工艺熔融气化炉移动床区域炉料流动离散单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模型。通过炉料自然堆积过程的DEM模拟,确定了固体颗粒之间的滚动摩擦系数。炉料流动的DEM模拟结果与试验研究结果吻合的较好。研究了移动床区域炉料的流动规律、死料柱形状及尺寸以及颗粒间法向应力的分布规律,同时分析了风口回旋区炉料消耗速率对应力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熔融气化炉移动床区域可分为四个不同的子区域,死料柱区域法向力最大,其次为壁面附近区域,稳定流动区和活跃区内颗粒之间法向力最小。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三带模拟移动床色谱的实际模型,用一种融合了前馈与反馈的半解析优化计算方法对三带模拟移动床色谱过程进行了模拟.首先,由非线性单柱色谱理 论解析地给出一个三带模拟移动床色谱的主要操作参数即切换时间值,然后利用所得结果与 目标量之间的偏差来校正切换时间,在理论指导下进行优化搜索,切换时间能很快达到最佳 值.将测得的系统参数引入计算,并将计算结果用于实际操作,得到了很好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床体尺寸为140 mm×70 mm×600 mm的振动流化床中开展了湿颗粒振动流化特性实验,研究了振动强度Γ(0~1.2)、含液量W(0~6.8%)、粒径dp(1.0~2.6 mm)对D类湿颗粒振动流化特性(流型、床层压降、最小流化速度)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湿颗粒振动流化床可以显著改善床层内的沟流现象,使流化更稳定.降速过程中,固定床阶段湿颗粒振动床床层压降ΔP明显大于湿颗粒普通流化床压降,而在第2流化阶段两者压降相近;同时,湿颗粒振动流化床压降随含液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在湿颗粒振动床中,随着振动强度的增大,最小流化速度减小;随着含液量上升,最小流化速度先增加后下降;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大,最小流化速度增加.最后得出了D类湿颗粒振动流化床最小流化速度的计算关联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阳交换床-Ti(lll)-Fecl_3-HCl 体系为基础,加入对 U(lV)-U(Vl)同位素交换反应有催化作用的阳离子 Mn(ll)和 Fe(ll).研究并肯定了催化离子不影响稳定区段的移速规律、各竞争离子在两相间的分配律和 P-(?)关系.但(?)随催化离子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将不利于单级分离系数的提高[4]。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新显色剂二溴对氯偶氮甲磺与铈组稀土离子的显色反应。在盐酸、磷酸、高氯酸、 酸、硝酸介质中,与组稀土形成稳定的络合物,最大吸收在644nm。在测定钢样中铈组稀土总量时,反应有很高的选择性,不需加任何掩蔽剂,分析结果与标准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6.
该文用PH电位一滴定法研究七种稀土离子(La^3+、Ce^3+、Pr^3+、Nd^3+、Sm^3+、Gd^3+、Y^3+)与硫代脯氨酸的配位作用。在I=0.15(NaClO4)的条件下,在25℃、30℃下分别测定了稀土硫代脯氨酸配合物物稳定常数。  相似文献   

17.
通过苄基保护酚羟基、Boc单保护乙二胺等反应合成一种新型四齿螯合剂N,N'-二(N'-(氨基乙基)-2,3-二羟基苯甲酰胺)丙二酰胺;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测定了配体的质子化常数及其与铀酰离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并计算了p UO2值(=-log[UO_2]_(游离))。结果表明,N,N'-二(N'-(氨基乙基)-2,3-二羟基苯甲酰胺)丙二酰胺是一种潜在的铀酰离子促排剂,其与铀酰离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达到35.68,pUO_2值达到20.85。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Fe(Ⅲ)和Cu(Ⅱ)-EDTA螯合物的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作柱中衍生剂,研究了分离、测定Ve(Ⅲ)和Cu(Ⅱ)的EDTA螯合物的最佳条件.在Waters Spherisorb ODS2色谱柱上,以甲醇-水(体积比40:60)作流动相(pH=5.29),在265nm处检测,Fe(Ⅲ)和Cu(Ⅱ)的最小检出限分别为0.053和0.176ng.常见阳离子和阴离子均不干扰测定,用该方法测定了人发中铁和铜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INDO/F方法,通过大量计算得到稀土离子La、(3+)Ce(3+)、Pr(3+)、Nd(3+)、Sm(3+)、Gd(3+)和CPAⅢ的络合位置,确定了稀土和CPAⅢ的配位位置及其对应光谱,并对其稳定性及电子结构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与实验有很好的一致。首次发现最大波长吸收峰对应的跃迁是电荷迁移光谱。偶氮氯磷Ⅲ(CPAⅢ)用于稀土测定具有性质稳定、酸效应小、对掩蔽剂不敏感、对于稀土的成络反应则具有对比度大、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能在更酸性的介质中显色的特点,本文对CPAⅢ与稀土元素形成络合物的电子结构进行了量子化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自由表面流动的移动粒子半隐式模拟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引入可压缩因子,对移动粒子半隐式方法(MPS)进行了改进,解决了MPS方法在计算中容易出现的不稳定问题.使用改进后的方法对液柱倒塌算例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及其他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表明,引入可压缩因子大大提高了计算的稳定性,且方法简单易于实现,在液柱与挡板发生碰撞、流体发生大变形时依然能进行有效地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