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猪源双歧杆菌筛选及生物特性参数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双歧杆菌选择性培养基,从健康猪肠道和粪便中共分离到90株细菌,根据微生态学关键指标,筛选出10株双歧杆菌,这些菌株能够耐受0.8%-1.0%的胆盐,在PH3.5BS肉汤中37℃下保浊h存活率在40%以上,代谢产物对4种常见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双歧杆菌与上述4种致病菌在BS液体培养基中混合培养到36h,能够彻底清除病菌,3株双歧杆菌对小猪肠道上细胞有良好的粘附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振玲 《山东科学》1999,12(3):29-32
对双歧杆菌细胞表面疏水性、CaCO-2细胞的粘附性、刺激Raw264.7细胞及Raw264.7与EL-4细胞混合培养细胞产生TNF-α的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发现双岐杆菌对CaCO-2细胞的粘附力与其刺激Raw264.7细胞产生TNF-α的能力密切相关,但菌种的疏水性与其粘附细胞的能力却无多大关系。双歧杆菌BGN4如作用于Raw264.7和EL-4的混合培养细胞,TNF-α的产生随着EL-4细胞浓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双歧杆菌,采用适当方法在-18℃下一般冰箱中保藏半年后,利用添加适当的增菌物质经二次活化,双歧杆菌的凝乳时间小于4h,PH=4.68,总菌数达109个/ml。另实验筛选出一种选择性的培养基即MMRSagar。对于由B.longum和S.thermophilus混菌发酵的发酵乳,该培养基能专一性的选择B.longum,可用于B.longum的活菌计数及分离。  相似文献   

4.
两歧双歧杆菌增殖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两歧双歧杆菌的营养需要,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增殖培养基,结果表明,酵母膏是影响短双歧杆菌的显著因素,最佳的优化培养基配比是:酵母膏0.9%,胰蛋白胨0.3%,大豆蛋白胨0.3%,葡萄糖2.0%,双歧因子0.8%,生长因子10%.用经优化的增殖培养基配方测定两歧双歧杆菌的生长曲线及其pH的变化,确定该菌增殖培养的最适终止时间约为18 h,此时平板菌落计数的菌数可高达2.1×1010cfu/ml.  相似文献   

5.
对双歧杆菌制作双歧杆菌酸奶的工艺进行了研究。所采用的耐氧长双歧杆菌B1能在有氧条件下14h内凝乳。实验确定了二步发酵法制作凝固型双歧杆菌酸奶的工艺;确定了双歧杆菌将与其它乳酸菌单独发酵,然后按5∶95混合进行发酵制作搅拌型双歧杆菌酸奶的工艺。所制得的双歧杆菌酸奶具有传统型酸奶的风味,并能达到108个/mL以上的活双歧杆菌含量  相似文献   

6.
双歧杆菌制剂防治仔猪腹泻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用双歧杆菌生态制剂防治仔猪腹泻,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双歧杆菌为市售的丽珠肠乐胶囊,以市售的土霉素和痢菌净作治疗对照。参试仔猪来自克拉玛依市某猪场。预防组初乳前给药,剂量按0-25亿菌/头份,每天1次共5天;治疗组每天2次共3天;治疗对照组口服土霉素和痢菌净按说明使用。结果见表1、表2。表1 双歧杆菌制剂预防试验结果项 目参试头数有效数发生腹泻数发病率/%保护率/%预防组4037615-584-5对照组42222047-652-4表2 双歧杆菌制剂与土霉素、痢菌净对比治疗试验结果项 目参试头…  相似文献   

7.
双歧杆菌生长特性及发酵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液体牛乳培养基培养法,测定了双歧杆菌的生长,产酸和PH变化,其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5%,培养温度39℃、庶糖添加量5%。此外,对利用双歧杆菌制做双歧杆菌酸奶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确定了采用两次接种发酵法生产凝固型酸奶的工艺参数,产品风味与传统酸奶一奶,双歧杆菌活菌数达到7.0*10^9个/ml左右。  相似文献   

8.
用LBA4404/pcAMBIA系列转化水稻的最佳条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用带有gus报告基因的农杆菌LBA4404/pCAMBIA1301转化水稻品种鄂宜105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以gus基因瞬间表达活性为指标测定转化率频率,对于利用pCAMBIA表达载体系列进行水稻遗传转化的最佳条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最适菌液浓度值为D(600)=1.0,最适共培养温度为22-28℃;共培养培养基的pH值为5.2-6.2这一较宽的范围内均可。  相似文献   

9.
双歧杆菌与嗜热链球菌混菌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短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breve)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thermophihus)的选择性培养条件,探讨了两菌在单一菌种培养和混菌培养状况下的菌体生长和产酸特点,发现该两菌种之间的生长及产酸存在着明显的互相促进作用,在牛乳培养基中混菌培养状况下两菌的生长及产酸代谢均优于单菌种培养.在两菌的接种量体积分数各为1%的条件下,不但能获得较高的活菌数,而且凝乳状态及风味都比较好.  相似文献   

10.
实验研究了应用双歧杆菌发酵梨汁,结果表明:分离到的双歧杆菌加入梨汁中37℃发酵16~18h,活菌数增到10~9cfu·mL~(-1),发酵梨汁在4~5℃下保存5~7d后,活菌仍保持10~7cfu·mL~(-1)以上,并趋于稳定,可制成新型的保健饮料。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多种培养基及培养技术 ,研究丁酸梭菌的生长情况 ,寻找最适培养基和培养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 :丁酸梭菌为厌氧菌 ,在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下生长良好 ,运用封石蜡凡士林法和焦性没食子酸法厌氧培养长势都很好 .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基本培养基上不生长 ,在疱肉培养基、改良疱肉培养基、改良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完全培养基和磷酸缓冲液培养基上均能生长 ,其中磷酸缓冲液培养基为最佳培养基  相似文献   

12.
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在DMEM和RPMI1640两种培养基中培养产生的活细胞数和黑色素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该癌细胞在DMEM培养基中培养产生的活细胞数比在RPMI1640培养基中培养产生的活细胞数平均减少87.9%,而黑色素量平均增加795%.以"黑色素量/活细胞数"计算分化指数,再以"DMEM中的分化指数/1640中的分化指数"计算DMEM相对于1640的对B16细胞的分化指数,显示DMEM中的分化指数平均是1640中的分化指数的67.8倍.提出营养物失衡是维持癌细胞恶性生长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Structure, expression and function of a schwannoma-derived growth factor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H Kimura  W H Fischer  D Schubert 《Nature》1990,348(6298):257-260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rvous system, cells require growth factors that regulate their division and survival. To identify new growth factors, serum-free growth-conditioned media from many clonal cell lines were screened for the presence of mitogens for central nervous system glial cells. A cell line secreting a potent glial mitogen was established from a tumour (or 'schwannoma') derived from the sheath of the sciatic nerve. The cells of the tumour, named JS1 cells, were adapted to clonal culture and identified as Schwann cells. Schwann cells secrete an autocrine mitogen and human schwannoma extracts have mitogenic activity on glial cells. Until now, neither mitogen has been purified. Here we report the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mitogenic molecule, designated schwannoma-derived growth factor (SDGF), from the growth-conditioned medium of the JS1 Schwann cell line. SDGF belongs to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family, and is an autocrine growth factor as well as a mitogen for astrocytes, Schwann cells and fibroblasts.  相似文献   

14.
卡特丽亚兰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作者以卡特丽亚兰开花植株茎尖和试管苗茎段或叶切段为外植体,成功地诱导形成原球茎并获得再生植株,筛选出了原球茎球诱导培养基:RE=60mg/L BA(5mg/L BA 0.5-1mg/L NAA或IBA)+0.5%-1%蔗糖;原球茎增殖培养基:MS(或KC)+5mg/L BA 0.1(0.5)mg/L NAA(或0.5mg/L 1BA) 0.2%蛋白胨和分化及育苗培养基;KC+0.3mg/L (0.5)NAA 10%香蕉匀汁+0.1%活性炭。BA在原球茎的产生、增殖分化中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南方红豆杉离体胚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南方红豆杉离体胚分别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置于White、B5、MS、DCR四种培养基上培养,以研究不同培养基对离体胚萌发和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对离体胚的萌发率有显著影响,以B5培养基效果最好,可达96%左右.胚萌发的时间也随培养基的改变而不同.在同样培养条件下,光照下胚的萌发率略高于黑暗下的萌发率,光照更利于幼苗生长.已萌发的胚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的状况不同,以B5培养基的存活率最高(70%),生根情况最好.本实验为打破南方红豆杉种子休眠提供了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并为南方红豆杉的快繁、保护利用以及紫杉醇的提取提供了潜在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仙茅(Curculigo orchioides Gaertn)根茎中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C_(18)中压柱色谱、高压制备色谱对仙茅根茎甲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 6-二甲氧基苯甲酸(1)、咖啡酸(2)、原儿茶酸(3)、orchioside B (4)、curculigoside C(5)、orchioside E(6)、丁香酸(7)、hemsleyanumoide(8)、丁香酸葡萄糖苷(9)、绿原酸(10).其中,化合物6为1种新的酚苷类物质,命名为orchioside E,化合物2、8首次在仙茅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不同培养基对玉米小斑病菌生长繁殖及致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燕麦、玉米、彼查、PDA及PDA+宿主叶片、PDA+VB1 7种固体培养基培养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结果表明,PDA+VB1和PDA培养基表面加宿主叶片2种培养基培养的菌株,无论是菌丝生长速度、产孢量还是致病力均显著高于其他培养基,可用这2种培养基复壮、保存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  相似文献   

18.
针对未来军事竞争与对抗呈现多介质空间的体系对抗,而现有航行器平台仍大多局限于单一介质空间运行环境的现状,突破传统航行器定式,提出具有多介质航行能力的水空跨介质航行器概念,介绍了研究背景和发展此类航行器的必要性,分析了规划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并对今后的发展思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6株谷氨酸产生菌以甘氨酸、青霉素和溶菌酶不同组合处理,对其原生质体形成进行了比较,在最佳条件下,原生质体形成率可达95~100%。B9-15 菌株细胞形态特殊,表面呈凹陷状,仅在含1.5~2.0%甘氨酸的高渗培养液中就能形成原生质体,在加有壁制剂的丁二酸钠高渗培养基上,所试菌株的原生质体再生率从10.5%~61.8%,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20.
低聚木糖对两歧双歧杆菌的增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酶解低聚木糖为碳源,在严格厌氧条件下增殖两歧双歧杆菌。研究表明,低聚木糖可有效增殖两歧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对该糖的转化率与对葡萄糖的相近。将低聚木糖在浓度为5.0-10g/L的范围内增加其初始浓度,可提高双歧杆菌的菌体浓度和增殖速率,低聚木糖对两歧双歧杆菌和青春双歧杆菌的双株混合培养效果明显优于单株培养,其功能完全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适宜于低聚木糖在人体内自然增殖双歧杆菌菌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