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房地产业发展不平衡,在全国层次表现为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差距,在市域层次表现为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城镇的差距。因此,可对不同地区实施不同的房地产发展政策,引导房地产投资由过热地区或城市向其次一级经济中心扩散,通过扩散效应辐射带动周边城镇的发展,并由此带动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济集中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以及市区与周边城镇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方法采用理论分析、区域比较的方法,分析西部大开发以来城市市区对其周边城镇的影响。结果第二产业在区域发展和分化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市区第二产业的扩散将给周边地区的发展提供机遇。结论市区的集聚效益仍有提升的空间,但产业已经开始向市区周边组团和郊区转移,郊县的发展应积极吸纳市区转移产业,并探讨特色产业的集群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3.
西江是两广间联系与对外开放的重要纽带,包括广州、深圳、南宁、百色等十二座中心城市依托西江主航道构成的城市经济带是带动全流域经济开发的增长极和产业扩散的动力源。这些城市的规模等级、增长极层次、产业结构梯度以及工业职能的专门化方向与程度有显著的差异,依据城市产业结构变动规律与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理论,文章提出了各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发展方向以及城市之间工业职能合理分工与科学布局的总体设想。  相似文献   

4.
以兰州-白银城市区域为例,运用分形理论中的聚集维数、网格维数和关联维数模型对区域空间结构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城镇空间分布以兰州市区为中心向四周呈密度衰减状态,中心城市对周边城镇的吸引力也是从中心逐渐向四周衰减;城镇高度集中于某一地理要素(交通干线或河流),其自组织演化在空间结构方面具有优化趋势;城市区域空间关联程度...  相似文献   

5.
《河南科学》2016,(7):1193-1197
基于中心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和湖北省旅游经济数据,结合GIS技术,探讨该省中心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强度.结果表明:省域内部旅游经济差异明显,空间联系表现为沿主要交通干线"点-轴"扩散,联系强度随地理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此外,通过对中心城市旅游经济隶属度及旅游吸引范围的测算,表明旅游城市的规模与旅游经济的辐射空间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交通发展是区域城镇体系形成、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引力模型,计算、分析了交通因素对陕西省城镇体系的影响。结果陕西省各城市间吸引力大幅度提升,尤其是西安市对其余地级市的辐射。结论①交通的发展对城市之间相互作用力的提升和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推进作用;②交通对不同等级规模城市的产业结构具有不同的影响,表现为第二产业在中心城市中的比重逐渐下降,第三产业比重相对上升,同时第二产业沿交通线向次中心城市转移,毗邻中心城市的次中心城市第三产业受中心城市的影响有所下降;③交通改变了区域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推动了城市群的出现和发展,进而带动了区域整体上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西北地区城市经济影响区与空间组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西北地区城市等级结构与经济影响区范围进行界定,并研究城市经济影响区的空间联系通道,为西北地区城市建设与区域合作联系提供基础研究。方法运用城市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方法,依托GIS空间数据分析技术研究了西北五省城市的等级结构以及中心城市与腹地形成的经济影响的界限,同时提出了西北地区各城市经济影响区的联系通道以及影响城市经济影响区范围的因子。结果西北地区中心城市可分为四级等级结构,西北五省中,城市与省区间城市发展水平与规模差距大,城市经济影响区范围差异显著;城市发展水平、交通通达率、人文社会因素以及自然禀赋等因子是影响城市经济影响区范围的主要因子;西兰新、西兰青、西兰银、"门户"通道构成了西北地区城市区际协调与空间组织的联系纽带。结论西北地区城市间存在显著等级结构,各城市经济影响区之间有较为明确区间及区际通道。  相似文献   

8.
中心城市作为区域范围内的增长中心及控制中心,对区域经济具有强大的聚集功能及扩散功能,并通过这两项功能的发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重点分析了中心城市功能发挥的机理,为中心城市建设的政策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交通发展对中心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心城-卫星城间交通在大城市空间结构扩展中的作用机理及贡献程度的量化研究问题,采用改进的传统土地预测引力模型,并结合计算机模拟技术,构建了中心城-卫星城间交通对城市空间扩展影响模型,揭示了中心城-卫星城间交通在大城市空间结构扩展中的作用机理及贡献程度.应用实例表明,中心城-卫星城间交通普遍化费用的降低,导致了城市扩展单元在卫星城分配比例的增长,而建成区和边缘区的分配比例则会降低.可通过发展中心城-卫星城间交通来引导城市空间向卫星城扩展.  相似文献   

10.
知识服务业与中心城市发展的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知识服务业的基本内涵,国内外发展的状况,知识服务业在中心城市发展的可行性与重要作用,说明了知识服务业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更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先决条件。如果把高新技术产业比作中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硬件,知识服务业就是中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软件。知识服务业的发展将促进和推动其它产业的发展,知识服务业落后又会妨碍和制约其它产业的发展,而中心城市的发展对于带动地区、进而推动全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所以要从战略角度来发展知识型服务业。最后提出了政府在知识服务业的发展中应起的作用,并对知识服务业的统计、行业协会的主体地位和知识产品的质量监管问题提出了初步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可持续发展概念入手,分析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提出了确保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绥化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农区,在其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从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3个方面确定19项评价指标,分析绥化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为绥化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指数模型计算得分,判断绥化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等级。结果表明:2010—2016年绥化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从低下向优秀状态转变,各市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明显,肇东市、安达市和海伦市发展水平较高,绥棱县、庆安县、望奎县和兰西县发展水平中等,明水县和青冈县发展水平较低。绥化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整体呈逐步上升趋势,发展前景较好,其中经济基础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制约绥化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针对经济欠发达农区建议走特色城镇建设等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旅游业和小城镇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城镇必须因地制宜选择优势主导产业,尽快使主导产业形成规模,并带动相关产业,从而推动小城镇向前发展.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旅游业由于具有关联性强的特点,作为推动城镇发展的动力已显示出巨大作用.大力依托小城镇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我国旅游资源的全面、深度开发.小城镇的建设发展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在资源枯竭型城市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绿地景观的合理规划与建设,对于创建适应经济转型的和谐生态城市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塌陷重建区—淮北市龙湖工业园鼎湖公园为研究对象,从煤炭工业文化景观再现、转型经济结构的坚定信念景观表达、突出场地特征的生态规划理念三个角度出发,将转型前的工业文化与经济转型文化、生态景观特征等有机结合,力图规划具有转型特色的淮北市公园绿地景观,以期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绿地景观规划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城乡一体化概念出发,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探讨了基于城乡一体化视角的市域空间结构规划.在分析嘉兴市城乡空间特征及城乡空问一体化规划的必要性基础上。提出了市域城乡空间一体化结构方案。即形成由主城-副城-新城-卫星镇-乡镇社区-乡村社区组成的城乡网络结构,并对支撑该结构的城乡交通网络作了进一步设想.  相似文献   

16.
最优脱层法在资源枯竭城市特色产业选择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资源枯竭城市产业转型及接替产业的选挥中遇到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与建模方法进行研究,提出在资源枯竭城市发展特色产业,重新构建城市经济竞争力,带动经济的发展.根据资源枯竭城市特色产业的特点从产业比较优势、产业专业化和产业竞争力三方面设计了指标体系,并用改进的完全基于数据计算的多目标决策模型--最优脱层法进行特色产业的选择,给决策者在产业选择时提供更可靠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比较“五普”和“六普”结果可见,我国有6个省、107个地级市(区)、1022个县(区/市/旗)的常住人口出现了负增长,更多的县市正在加速步人人口下降区队列。人口持续下降对这些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冲击。以浙江19个人口下降县(市)为例,人口下降区农村城镇化发展正面临三大困境,并有三大演进趋势。为此,政府在推进中心镇和中心村建设时,应遵循人口发展规律有效提升人口集聚能力,调动市场化因素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采用非均衡路径促进城镇体系空间布局优化,实施重构农村社区的多层面政策革新。  相似文献   

18.
中心城市影响腹地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驻马店市及相邻6市为研究对象,以城镇体系分析软件USAP作为分析工具,对驻马店的影响腹地进行划分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驻马店现在的中心城区规模明显偏小,集聚与辐射功能薄弱,现状影响腹地范围覆盖的地域面积不及其行政范围的一半.当周边城市规模不变,驻马店人口规模达到55万时,其影响腹地面积可扩大到与市域面积基本相同的程度,如考虑到其他城市的发展,只有当驻马店人口是周边6个城市的平均人口的1.5倍时,才能保证其影响腹地面积与市域面积基本一致.驻马店城市重心的移动对影响腹地消长有一定的影响,向南优于向北.区域性交通条件的改善会削弱驻马店影响腹地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清代是西藏地区与内地联系日趋紧密、不断扩大了解和融合的历史阶段。西藏城镇作为交通要道的节点和枢纽,通过聚集效应和中转功能,在商业网络的形成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而沟通城镇间商业贸易的途径是区间贸易和区内贸易,商人因其在商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