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珉 《工程与建设》2006,20(1):24-25,33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与之相对应市域空间利用总体规划正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规划实现模式。文章以芜湖市空间利用总体规划为例,阐述了其基本特征、规划应对的理念及规划的目的与意义,试图为市域空间利用总体规划工作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2.
彭师  周婷婷 《科技资讯》2012,(24):234-236
近年来,城乡统筹发展观日益成为我国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思潮,是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最根本因素。现代城乡规划的主要职能是合理配置城乡空间资源,引导城乡空间有序发展。马鞍山市依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结合地方特色,制定"6653"现代产业体系和"1255"城乡一体化空间战略,明确了未来城镇空间的变化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城镇空间发展规划,形成适应当前城乡统筹发展的市域构架体系。  相似文献   

3.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我国乡村的空间转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已进入城市化高速成长期,随着乡村城市转型步伐加快,城乡空间格局出现大幅度变动与调整.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乡村空间转型面临着城乡二元结构下城乡差距扩大、乡村工业化引致分散城市化、村庄空废化趋向、村庄建设分散无序、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压力等结构和空间问题.当前我国乡村空间转型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非农产业已成为塑造乡村经济空间的主导力量、乡村工业集聚区逐渐成为乡村工业布局的主要形式、乡村城市化全方位推进、城乡空间一体化是我国乡村空间转型的方向等.重构乡村空间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乡村空间重构的重要手段是:规划建设"中心城市-重点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三级农村城市化平台;以村镇布点规划为抓手重构村庄生产与生活空间;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4.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浅析————以广东河源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东河源市为例,在分析市域绿地系统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其绿地系统的规划问题,认为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应尊重自然,突出“山水”的整体环境特色,并注重城乡绿地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据此,文章从宏观上确定出“绿廊为轴,碧水为心,绿林为核”、“两心,三圈,四廊,多核”的市域绿地系统总体结构框架;在中观层次上,通过城市绿楔导向、市域绿色通道、滨水绿带等绿色廊道规划,结合宏观绿色生态环境的背景,重点突出城市与乡村绿地系统的联系,既彰显地方特色,又促进城乡绿地一体化.从而,实现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促进大环境绿地系统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镇体系的研究和优化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也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该文通过对平顶山市域城镇体系的地域空间结构、城镇等级结构和城镇职能结构等问题进行剖析,探索平顶山市域城镇体系的历史演化过程,分析其形成原因,提出必须以加快城镇化进程为前提,合理规划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和城镇等级规模,明确市域城镇体系职能结构,以及确定中心城市的性质,老城区"东进西扩",实行宝鲁叶平一体化发展等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6.
城乡一体化规划作为面状的“全域”型规划,待识别与处理的数据量相对原有传统的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村镇规划等“点、线”型规划呈指数级增长,传统的城市分析方法与规划方法已经不适用.以嘉禾县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为例,摈弃了原有的AUTOCAD技术,转用以空间关系数据库为核心的GIs系统作为总体工作平台,配合以GPS、RS技术,采用系统工程方法以实现对城乡关系数据的统筹识别、处理、规划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农村产业结构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小城镇发展这一链式反应是改革开放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然而对欠发达地区而言,这一链式反应存在着许多障碍因素,研究表明,在甘肃省酒泉市域,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村劳动力结构同向转化,但二者存在着明显的相位差,在实现产业结构转化的同时并没有促成劳动力在空间上聚集,致使小城镇发展普遍不足,城乡一体化受阻,为了实现这一链式反应,必须加大乡镇企业的规模化经营,改革现有户籍制度,加强现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走内涵与外延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城乡差距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城乡二元制度推动的结果,城乡二元教育结构体制拉大了城乡教育的差距。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要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以缩小城乡差距为目标,依靠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背景,遵循平等性、差异性和补偿性原则,突破城乡二元教育体制机制,实现城乡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资源和社区与家庭文化等方面的均衡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针对经济、社会、空间发展转型期城乡一体化进程面临的现实问题,予以解释,并对未来发展做出初步的判断.以锡山区为例,从城市化发展过程的基本特征和存在问题、城市化扩展动力和调整动力、农业经济的作用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潜力、城镇和村庄合理规模等维度进行分析.提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策略包括全力推进“三集中”建设、逐步改造“城中村”、推进乡村空间重构、加强异地城市化人口安置、加强农业的提升与转型、促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0.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没中城乡结合部社区体育服务创新体系的建设,既是实现城乡社区体育服务一体化、解决农村体育服务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沿阵地,又是我国社区体育服务创新体系建设中问题最多、矛盾最突出的地带.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城乡结合部社区体育服务创新体系建设的科学发展机理与对策的研究,目前国内尚相对薄弱.笔者采用文献资料、网络检索,综合分析等方法,依据耗散结构理论中的熵变模型原理与方法,提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城乡结合部社区体育服务创新体系构建的科学发展机理与策略,为实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城乡结合部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全面、协调、町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城镇体系是我国近年来城市地理和城市规划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城镇体系的研究应主要是在区域背景研究基础上对其职能、空间和规模等三大结构的研究。据此,本文具体地分析了湖北省宜昌地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对城镇体系的影响,提出了该体系结构的发展设想:(1) 建立以区域型工、矿业城镇性质为核心的职能结构;(2) 建设东、中、西均衡分布、各具特色的空间结构;(3) 加强两宜城镇群建设,组成中小结合的规模结构。  相似文献   

13.
小城镇建设中房地产开发的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城镇建设中房地产开发具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解决农村剩余人员就业,缩小城乡差别等方面的作用.小城镇建设中房地产开发应注意以城市总体规划作指导,体现地方特色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惠州城市形象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惠州市为例 ,研究探讨惠州城市形象 8个类型的定位与设计问题 认为惠州城市形象的总体定位应该是山水城市或生态城 ,在设计上则以追求“城在山水中 ,山水在城中”的视觉效果为核心 .最后就城市形象的视觉设计与推广策略 ,提出了 5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立足现行“县 乡镇 村”三级行政构架,我国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需要注意几个关键点:一是在规划层级方面,除个别城乡高度融合的县市可按全域“一个层级”编制规划外,其他大部分县市仍应执行“全域 中心城区”两个层级;二是除高度城市化地区可将县级 乡镇级规划合并编制外,其他大部分县市宜按两个或多个乡镇联合开展规划编制,给乡镇预留更多的自由裁量权;三是县级规划应重点加强对县域村庄总量控制、分类引导、刚性传导等方面的顶层设计,其他事权可交由下层级规划落实。建议尽快出台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规范各级国土空间规划成果编制,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方法,研究从2000年至2018年惠州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及时空演变规律,并针对其景观生态发展突显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为惠州市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担当的绿色城市定位提供规划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经历19年景观格局时空演变,惠州市土地利用类型丰富,其中林草地占景观总面积达64.21%,占据土地利用景观结构主导地位;(2)2000—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转化面积:未利用地>林草地>耕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水域,未利用地主要转化为林草地、耕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而急剧减少,转化后三类用地面积显著增加,水域总体变化不明显;(3)惠州市2000—2018年各景观类型趋于均匀分布,存在多种优势种均衡发展。但与此同时城市化发展也导致其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城镇用地边缘离散化,地类之间连接紧密性下降等问题出现。建议通过构建城市三生空间规划体系、生态廊道网络体系及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等方式对惠州市景观格局进行生态优化。  相似文献   

17.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功转移是目前山东省乃至全国都面临的一个突出难题.通过运用历史数据分析了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状况,并运用推拉理论,以城市为视角,实证分析了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巨大吸引力,同时指出城市在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产生的推力.最后提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一般机制和特殊机制两个方面构建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系统,认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内生力量,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根本动力. 而城市规划、技术进步和社会人文类型等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外生力量,他们共同作用,不断改变着城市的空间形态. 除了一般的动力机制,还对推动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特殊动力如新区开发、交通区位袭夺、大型工程建设、突发自然灾害等做了初步的论述. 各种内生和外生的力量共同作用,不断推动着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9.
通过剖析城乡规划行业空间数据生产与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建立贯通规划调研、规划分析、规划方案设计、规划实施管理各环节的数字规划系统的必要性;阐述了自主研发的基于3S技术集成的数字规划系统的功能与特色;最后介绍了该系统在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项目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