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采用重量法研究了苯在silicalite-1分子筛上303K时的吸附和室温至400.C的热脱附行为.结果表明苯在303 K时的吸附和脱附等温线有两个台阶,并且出现了滞后环.DTG曲线展示了当每单位晶胞吸附量小于4个分子时只有一个热脱附峰;而当每单位晶胞吸附量大于4个分子时有两个热脱附峰,并且在TG曲线上每单位晶胞吸附量为4个分子处有一个拐点.DTG曲线揭示了苯在silicalite-1上存在两种吸附位置,吸附在不同位置上的分子之间存在平衡关系,不同升温速率对热脱附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缓蚀剂阳极脱附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极化曲线、微分极化典型、循环极化和恒电位暂态等方法研究了缓蚀剂阳极脱附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缓蚀剂阳极脱附存在一个明显的诱导期,具有“S”型的脱附动力学典线,呈自催化反应特征;外加电位越正,缓蚀剂脱附速度越快,脱附的诱导期越短;覆盖度高的稳定吸附层,脱附电位更正,脱附速度也更快,据此提出了缓蚀剂的阳极脱附是由于阳极极化条件下电极过程吸附态中间产物的竞争吸附使得缓蚀剂发生自加速脱附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3.
在433、453和473K下进行了正己烷、正庚烷和正辛烷从0.5nm分子筛上蒸馏脱附实验.另外,对正庚烷考查了不同起始吸附量时的脱附速率.脱附剂采用的是二苯醚.建立了相应于高温下液相热脱附量的计算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分离烃类混合物中的正构烷烃来说,0.5nm分子筛是液相再生性能较好的分子筛,二苯醚是一种较好的脱附剂.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10个含不同稀土Ln_(0.7)Sr_(0.3)MnO_3(Ln=La,Ce,Pr,Nd,Sm,Gd,Tb,Dy,Ho和Er)催化剂的TPD谱。从室温到1023K程序升温出现α,β,γ和θ四个脱附峰,从能量分析以及分别将473K、573K时的CO氧化转化率和TPD谱中α、β峰的峰温相关联,认为α峰(脱附峰温度为371K~431K)可能为O_2~-(吸),该氧物种为473K时CO氧化反应的主要活性氧物种;β峰(脱附峰温度为479~538K)可能为O~-(吸),该氧物种以α峰对应的氧物种为573K时CO氧化的主要活性氧物种;γ峰(脱附温度为921~929K)对应的氧物种可能为吸附在和锰离子连接的桥键晶格氧空位上的吸附氧物种O~(2-);而θ峰(脱附温度≥1023K)对应的氧物种为体相晶格氧,若该类O~(2-)脱附,会使结构坦塌。  相似文献   

5.
用热脱附谱(TDS)研究H2O在磷硅玻璃(PSG)中被吸附的问题。PSG是在400℃左右用化学气相淀积(CVD)方法生长的,在生长过程及以后的工序中容易吸收H2O,使器件失效。TDS是由25℃开始以20℃/min均匀升温到800℃获得的。由TDS的残余气体分析(RGA)模式可以推出H2O在PSG中的可能结合形式。建立生长、吸附、扩散和脱附等几个模型,通过实验测量了PSG中脱附的H2O随时间、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的变化。在VLSI多层布线中这些结果决定了许多工艺参数,如烘烤时间、金属淀积前的等待时间等。  相似文献   

6.
以DIO为脱附剂 ,对吸附在 5A分子筛上的正庚烷的热脱附和蒸馏脱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应地提出了高温下液相热脱附量与蒸馏脱附量的计算方法。实验结果表明 ,在初始阶段 ,随着时间的延长脱附速率增加很快 ,之后脱附速率减慢 ,脱附量趋于一个常数值。在相同脱附条件下 ,蒸馏脱附的脱附量及脱附速率明显高于热脱附。脱附动力学参数及活化能计算结果表明 ,脱附过程是一个吸热反应过程 ,提高脱附温度有利于反应的进行。两种脱附方式的活化能在数值上接近 ,这说明两种脱附过程对能量的需求是相当的。结合吸附质的脱附率来看 ,简单的液相蒸馏脱附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DIO为脱附剂,对吸附在5A分子筛上的正庚烷的热脱附和蒸馏脱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相应地提出了高温下流人相热脱附量与蒸馏脱附量的计算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阶段,时间的延长脱附速率增加很快,之后脱附速率减慢,脱附量趋于一个常数值。在相同脱附条件下,蒸馏脱附的脱附量及脱附速度明显高于热脱附。脱附动力学参数及活化能计算结果表明,脱附过程是一个吸热反应过程,提高脱附温度有利于反应的进行。两种脱  相似文献   

8.
利用活性炭纤维毡(ACF)对三聚氰酸进行了静态吸附和电脱附,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ACF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了三聚氰酸含量.研究了吸附平衡时间、pH等对静态吸附的影响,以及电解质浓度和脱附时间对电脱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CF对三聚氰酸的吸附遵循准二级吸附动力学,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酸性环境能促进对三聚氰酸的吸附,pH=12时发生脱附再生,用ACF电脱附三聚氰酸最佳脱附时间15min时脱附率可达92.5%.  相似文献   

9.
车用吸附天然气储罐在脱附放气过程中产生的热效应,严重影响了储罐的脱附效率和汽车行驶速度.建立了天然气、活性炭吸附剂和天然气储罐的热质交换模型,模拟计算了脱附过程中储罐内温度、压力和脱附量的变化,分析了温度、压力等热力参数对脱附速度和脱附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储罐的自然脱附过程是吸热过程,在脱附过程中,储罐内的平均温度由293.15K降到了250.46K;储罐中心处温降最大,由293.15K降至244K,降幅达到了49.15K;自然对流下的脱附效率比等温脱附降低了24.49%;在自然对流条件下,壁面所提供的热量越少,脱附速度越小,脱附效率也就越低.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微量差热天平(DTA-TG)和电子微量天平分别考察了裂化催化剂再生过程中焦炭和水的吸附-脱附作用。结果表明,焦炭脱附热为2350kJ/kg焦炭,占焦炭燃烧热的6.3%,比ESSO公司提出的11.5%低得多。在工业催化裂化过程中,催化剂在反应器和再生器之间循环运转时吸水-脱水量很小,对再生热效应计算的影响可以忽略,在工艺计算中可以不予考虑。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比较L-半胺胺酸/二硫混合溶液中制备了混合自组装膜修饰电极。经过L-半胱胺酸的还原脱附后,利用循环伏安技术研究了吡咯在L-半胱胺酸/二硫醇自组装膜修饰电极表面聚合的过程和影响聚合的几个因素。实验结果表明,下面的几个因素影响着吡咯在自组装膜上的聚合:L-半胱胺酸在混合膜中的比例、支持电解质pH的大小以及聚合单体分子的大小。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比例 L-半胱胺酸 /二硫醇混合溶液中制备了混合自组装膜修饰电极。经过 L-半胱胺酸的还原脱附后 ,利用循环伏安技术研究了吡咯在 L -半胱胺酸 /二硫醇自组装膜修饰电极表面聚合的过程和影响聚合的几个因素。实验结果表明 ,下面的几个因素影响着吡咯在自组装膜上的聚合 :L-半胱胺酸在混合膜中的比例、支持电解质 p H的大小以及聚合单体分子的大小。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并行反应和穿梭机理讨论了液相中发生M个并行反应的化学吸收和化学解吸,进而研究了二乙醇胺和氨基乙酸双胺复合活化热钾碱液脱碳的活化反应机理,并提出机理模型。通过搅拌反应釜和三口烧瓶反应器测定了各种活化剂配比下热钾碱液的吸收和解吸速率。由实验数据回归出模型中的各个参数。为改进Benfield脱碳工艺和无毒G-V脱碳工艺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地球物理场对煤吸附瓦斯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含瓦斯煤层所处的地球物理场对煤瓦斯吸附特性的影响,对煤矿安全开采、煤瓦斯的抽放利用以及煤瓦斯突出的预测预报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总结了地球物理场对煤吸附瓦斯特性的影响,认为地电磁场对煤瓦斯吸附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并重点探讨了在交变电场作用下煤的吸附特性。利用容量法对3种不同煤样在交变电场作用下的吸附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交变电场的作用,并没有改变煤表面的化学性质和物质成分,煤地吸附和解吸仍很好地遵从Langmuir方程和二常数经验公式,并且由于交变电场作用使煤的表面势能增大和焦耳热效应使煤体温度增高,从而减弱了煤的吸附能力,减缓了解吸过程。  相似文献   

15.
考虑吸放湿的室内环境及空调负荷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个考虑室内表面材料吸放湿的建筑热湿过程简化模型,并对室内空气湿度及空调负荷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室内表面材料吸放湿过程有明显的降低湿度变化幅度的作用,对潜热负荷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藉助于X-射线衍射(XRD)谱和热重(TG)分析,研究了纳米Co2TiO4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在第一次升温测量的差示扫描量热(DSC)曲线上存在两个吸热峰(P1,P2峰)和一个放热峰(P3峰),再次升温测量时,这些峰均消失了。研究表明,这些峰分别起因于物理脱附、化学脱附、相变和晶粒长大。  相似文献   

17.
通过理论分析,导出了题述速率方程的近似解。该解考虑了液相中存在平行反应时,被吸收气体在各反应中的不同平衡浓度对传质推动力的影响。采用搅拌反应器,以二乙醇胺为有机胺,吸收和解吸温度分别为353K和373K,系统总压0.104MPa时得到的实验数据对该解作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在胺催化吸收的穿梭机理中,消耗的游离胺大部分在膜内再生。界面游离胺浓度下降所引起的传质推动力减小是影响胺催化能力的重要因素,但这下降要受界面CO_2平衡浓度的制约。加速游离胺再生能显著促进吸收。解吸中有机胺并非一定通过均相催化起作用,其机理和吸收时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8.
用热脱附谱、低能电子衍射和电子诱导脱附离子角度分布(ESDIAD)研究了甲醛与氧在Ag(110)面上的吸附和反应。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每个吸附态氧原子能稳住几个甲醛分子,其中大部分在220K时以甲醛形式脱附。ESDIAD照片(225K)进一步证明了HCOOH_(a)中间体的存在,该中间体在235K进一步脱氢,在晶体表面上留下较稳定的吸附态甲酸脂(HCOO_(a))。在250K还出现一个水脱附峰和一个较小的甲醛脱附峰。吸附态甲酸脂在395K分解成CO_2和H_2。对反应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碱式硫酸铝解吸法脱硫作为一种脱硫剂可再生并富产高纯SO2的再生法脱硫技术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为强化热解吸性能,在微波动态解吸系统下研究了微波功率、脱硫富液流量对解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持续作用下动态解吸系统运行稳定并显示出很好的解吸效果。脱硫富液在解吸瓶中可稳定维持在目标解吸温度,而在解吸液缓冲瓶中得到较低温度水平以排除热解吸的影响。一定的脱硫富液流量和微波功率条件下,高微波功率和脱硫富液流量对解吸性能的促进作用明显,解吸终点解吸率达到72.26%和71.64%以上,解吸速率达到1.8745×10-4 mol?L-1?min-1和2.4435×10-4 mol?L-1?min-1以上。高微波功率下升温速率、解吸率、解吸速率有明显提升,微波解吸非热效应更为突出。高脱硫富液流量提高了循环倍率使微波的有效作用时间延长,这对解吸率和解吸速率的提高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