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微生物发酵对马铃薯渣膳食纤维得率及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米根霉和白地霉分别以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2种方法发酵处理马铃薯渣后测定膳食纤维得率、持水力和膨胀力,结果表明,无论用米根霉发酵还是白地霉发酵,膳食纤维得率都明显增加,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都以米根霉发酵的膳食纤维得率最高,与对照相比得率增加约1倍.在高压灭菌的条件下,发酵对马铃薯渣膳食纤维持水力的影响不显著,不同的发酵方式对膨胀力影响显著,采用液体发酵的方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云南普洱茶人工接种发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用优势菌株进行培养、制备菌种液,对普洱茶进行人工接种发酵,并与未接种自然发酵的比较.结果显示:人工接种发酵比自然发酵时间大大缩短;(黑曲霉+酵母)组合及(青霉+酵母)组合为人工接种发酵的优势菌种组合;用这2种菌种组合进行发酵时,发酵茶的主要生化成分的含量及感观评价最接近陈化3年的特级普洱茶.  相似文献   

3.
以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为原料,对发酵法生产酒精工艺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发酵温度、用曲量、料水比、发酵时间,是甘薯淀粉直接发酵生产酒精的4大主要影响因素.其中,选用生料酒曲茵种,以酒精产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L<,9>(3<'4>)正交试验,最终筛选出甘薯直接发酵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发酵温度为32℃,用曲量为1%,料水比为1∶3.5,发酵时间为5 d.发酵成熟醪酒分为9.1%(v/v),发酵率为80.9%.  相似文献   

4.
将红薯叶、糯米粉碎, 按1:4的比例混合,加入3.5倍水调浆,用α-淀粉酶液化,再用黄曲霉、黑曲霉制成的麸曲进行糖化,加入酵母菌和醋酸菌进行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研制出一种新型的红薯叶保健醋.通过正交实验得出:酒精发酵的最佳条件是pH 4.0,酒母用量0.3%,发酵时间5 d,红薯叶:糯米为1∶ 4;醋酸发酵最佳条件为:醋酸菌接种量为10%,发酵时间4d,发酵温度 32℃,酒精度为7%.  相似文献   

5.
激光诱变株啤酒酿造酵母JY2-2的选育及其中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He-Ne激光辐照诱变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XB05,分离抗双乙酰的菌株,通过三角瓶发酵筛选,得到几株优良的菌株,其中菌株JY2-2用500 mL三角瓶装300 mL 12.5°Bx麦芽汁在12℃下发酵8 d,发酵液的发酵度为66%,双乙酰、乙醛和总高级醇的含量分别为0.079 0、7.43和87.22 mg/L.以12°Bx麦芽汁为培养基用500 L发酵罐发酵,发酵7 d发酵液的发酵度为68.8%,双乙酰、乙醛和总高级醇的含量分别为0.034 4、5.12和70.6 mg/L.啤酒口感纯正清爽,突变株JY2-2的主要发酵特性稳定,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用串珠镰孢AS3,2960菌株,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赤霉素的固态分批补料发酵和液态发酵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固态分批补料发酵赤霉素产量为液态发酵的3~47倍。  相似文献   

7.
用食用菌菌种作为发酵菌种。用生产食用菌的方法来利用农业下脚料的废物为主料 ,发酵生产饲料或饲料添加剂 ,为食用菌的研究开发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对灵芝菌丝体采用摇瓶发酵培养,用旋转圆筒粘度计对其发酵清液进行流变测量表明:其流变特性虽然发酵过程有较大变化,但主要属于Bingham流变模型。又用双毛细管最大气泡压力法测量其表面张力,结果显示表面张力随发酵过程变化较小,流变特性变化与表面张力变化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果粮醋的醋酸发酵工艺, 用实验证明双醋酸菌的醋酸发酵优于一次加入发酵法和补水发酵法; 液态发酵法果粮醋优于固态发酵果粮醋。  相似文献   

10.
田静  钟方旭 《山西科技》2007,(6):118-119,124
用腐烂的植物秸秆、树枝培养酶活力较高的菌株分别接种于玉米渣中,培养后测定玉米渣发酵前后还原糖含量的变化,以研究木霉发酵玉米渣菌种筛选及其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11.
卜多糖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卜多糖系出芽短梗霉发酵蔗糖之主要产物.利用复合诱变的手段筛选到转化率较高的N_(435.3)号突变菌株.在最佳培养条件下其转化率为45.0%,利用流加糖的方法可使其转化率提高到51.7%.  相似文献   

12.
腺苷发酵液中有机酸的代谢规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选取了优化过程中典型的3种含有不同碳源的培养基配方(其中配方A中含有100g/L葡萄糖,配方B中含100g/L蔗糖,配方C中含100g/L蔗糖和10g/L谷氨酸),进行摇瓶发酵生产腺苷(AR),以测定发酵液的生化参数。通过研究发酵液中的有机酸与腺苷的积累在时序性上的代谢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增强TCA循环为手段以提高目的产物产量的观点,即TCA强化论假说。  相似文献   

13.
细脚拟青霉产胞外抗氧化活性成分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体摇瓶培养的方法,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对一株细脚拟青霉产胞外抗氧化活性成分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其产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最佳培养基.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为:碳源为蔗糖和麦芽糖组成的复合碳源;氮源为酵母浸出粉;微量元素及生长因子为KH2PO4、柠檬酸铵和VB;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麦芽糖1%、酵母浸出粉1.5%、KH2PO4 0.5%、柠檬酸铵0.04%、VB 0.03%.培养基优化后,该菌株发酵液中代谢产物的扰氧化活性可达73.47%.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红曲霉产多糖的液态发酵条件,得出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为:蔗糖45 g/L,酵母粉4.5 g/L,KH2PO4·3H2O 3.5 g/L,MgSO4·7H2O 0.85 g/L.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得到红曲霉N产多糖的优化发酵工艺条件为:种龄30 h,接种量7.5%,发酵培养基初始pH 5.75,装液量162.5mL/1 000 mL三角瓶,发酵时间84 h.在此条件下,红曲霉液态发酵的多糖质量浓度达999.8 mg/L,比优化前的684.2 mg/L提高46.1%。  相似文献   

15.
生物法制蔗糖酯——生物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好用发酵法制蔗糖酯的研究工作,菌种采用解烃棒杆菌,将其在以蔗糖为唯一碳源的增减基中增减时能产生蔗糖酯。通过比较生长细胞和休止细胞的产酯情况来寻找最佳发酵条件,本实验使用溶剂萃取法分离提纯了蔗糖酯。通过UV-3000紫外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薄层层析法,对产品蔗糖酯进行了定量定量检测,并用水数法测定了HLB值  相似文献   

16.
产胶原酶地衣芽孢杆菌菌种的分离、筛选及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成都皮革厂等处采集的样品中,分离筛选到一株胶原酶的产生菌J-4-8,菌种鉴定为地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该菌产酶的最适碳源为蔗糖,氮源为明胶,超始pH为7.5,容瓶装量为10mL,种龄是24h,接种量为6%,在此条件下,摇瓶振荡发酵后,酶活达25U/mL发酵液,较原发酵培养基发酵后的酶活提高35%。  相似文献   

17.
从女贞茎、叶中分离到21株内生真菌,分别用PDA,YPD和NHK培养基摇瓶发酵培养后获得各菌株发酵液,以E.Coli,B.Subtilis作为测试菌株,寻找最优化产次生代谢产物的发酵条件,综合抑菌活性分析后得出,女贞内生真菌液体培养的最适碳源是蔗糖和淀粉,最适氮源是胰蛋白胨,摇瓶速度为120r/min,瓶装量为70ml/250ml,最适pH7.0,培养时间12天.  相似文献   

18.
铜绿假单胞菌发酵条件优化及抗菌物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及其代谢产物对撑×绿杂交竹梢枯病病原菌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 (Corda)M.B.Elli)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的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优化培养基配方为蔗糖5 g,蛋白胨10 g,氯化钠2.5 g,水1 000 mL; 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25 ℃,初始pH7.5,接种量1 mL,瓶装量150 mL于300 mL三角瓶中,发酵时间60 h。粗活性物质检测试验表明:其分子质量小于1 000 u; 代谢产物中大分子蛋白质的生物活性远远低于小分子非蛋白成分; 该菌粗提物中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大多是极性较小的物质,且在有机溶剂中溶解性较好,三氯甲烷为最佳萃取剂。  相似文献   

19.
γ-聚谷氨酸高产菌株的选育和发酵培养基的初步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验室保藏的一株枯草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亚硝基胍以及60Coγ射线对其进行复合诱变,获得一株γ-聚谷氨酸高产突变株,在基础培养基中产量是出发菌株的3.11倍,并且突变株经过传代10次,发酵能力稳定;通过正交试验对突变株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初步优化,突变株在一组培养基上的γ-聚谷氨酸产量可达到33.81g/L,是优化前的1.11倍。该突变株的摇瓶发酵产量较高,值得深入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20.
发酵耦合酶解高效制备右旋糖酐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改进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iodes 31208)发酵蔗糖制备右旋糖酐的工艺,实现灵活控制分子量及高效制备右旋糖酐的目标。【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法研究蔗糖浓度对蔗糖转化的影响,确定蔗糖流加工艺的各个参数,以及右旋糖酐酶添加耦合蔗糖流加的工艺条件。【结果】通过调控右旋糖酐酶添加工艺,可灵活控制右旋糖酐的分子量,无需再经酸水解及乙醇分级沉淀就可以得到不同分子量的右旋糖酐,节省无水乙醇的用量;且确定的最佳蔗糖流加工艺参数:初始蔗糖浓度为130 g/L,流加速度为12 g·L-1·h-1,起始流加时间为16 h。与蔗糖单批发酵结果相比,该工艺可使蔗糖转化效率提高约75%,特定分子量(5000~7500 Da)右旋糖酐浓度可达108 g/L,相应提高2.3倍,收率稳定在32%左右。【结论】该方法具有发酵易调控、高效和成本低的优点,对大规模生产右旋糖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