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饲养于SPF条件下的466只Nc系自育选留的繁殖群小鼠自发性肿瘤发病情况进行了6年观察研究,其中包括纯合子雄鼠(nu/nu)164只,杂合子雌鼠(nu/+)302只。每只动物的平均观察时间均达7个月以上,淘汰时均详细解剖学检查,检出病变者进行病理组织学及透射电镜观察确诊。多数肿瘤病例结合裸鼠间可移植性鉴定。共检出自发性肿瘤7例,发生于纯合子裸鼠(♂,nu/nu)5例,杂合子裸鼠(♀,nu/+)2例。本结果表明,在相同饲养环境条件下,裸鼠(♂,nu/nu)的自发性肿瘤发病率(3.04%)比其同系的有胸腺杂台裸鼠(♀,nu/+)(0.66%)明显增高,两者发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前者的平均发瘤鼠龄比后者为短。结果支持了免疫功能缺陷的裸鼠比其同系免疫功能正常鼠有更高的自发性肿瘤发生的观点。且表明了Nc系裸鼠的自发性肿瘤以恶性上皮性肿瘤为主。此外作者针对前人的观察结果,提出了对一裸鼠群体的自发性肿瘤发病率的正确评价,必须是在相同的生存环境条件下,相同的观察时间内与其相同品系或相同基因背景的有胸腺小鼠进行比较,并经详细的病理学检查,才能得出较客观可靠的结论这一见解。  相似文献   

2.
对饲养于SPF条件下的466只NC系自育选留的繁殖群小鼠自发性中瘤发病情况进行了6年观察,研究其中包括纯合子雄鼠(nu/nu)164只,杂合了雄鼠(nu/+)302只。每只动物的平均观察时间均达7个月以上,淘汰时均详细解剖学检查,检出病变者进行病理组织学及透射电镜观察确诊。多数肿瘤病例结合裸鼠间可移植性鉴定。共检出自发性肿瘤7例,发生于纯合子裸鼠(♂,nu/nu)5例,杂合子裸鼠(♂,nu/+)2例。本结果表明,在相同饲养环境条件下,裸鼠(♂,nu、/nu)的自发性肿瘤发病率(3.04%)比其同系的有胸腺杂合子裸鼠(♀,nu/+)(0.66%)明显增高,两者发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前者的平均发瘤鼠龄比后者为短。结果支持了免疫功能缺陷的裸鼠比其同系免疫功能正常鼠有更高的自发性肿瘤发生的观点。且表明了NC系裸鼠的自发性肿瘤以恶性上皮性肿瘤为主。此外作者针对前人的观察结果,提出了对一裸群体的自发性肿瘤的正确评价,必须是在相同的生存环境条件下,相同的观察时间内与相同品系或相同基因背景的有胸腺小鼠进行比较,并经详细的病理学检查,才能得出较客观可靠的结论这一见解。  相似文献   

3.
从1981年至1995年15年中使用2850只BALB/C裸鼠进行人体肿瘤移植研究,发现4例裸鼠自发性肿瘤,发病率为0.14%。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证实其中3例为B细胞淋巴瘤,病变主要累及全身淋巴结及脾脏,肝、肾、肺有灶性肿瘤细胞浸润;1例为肛管高分化鳞状细胞癌。4例所移植的人体肿瘤均未生长。本文讨论了裸鼠自发性肿瘤的发病率及病理类型、移植瘤与自发瘤的相互关系及裸鼠自发瘤的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4.
以MMTV-PyMT乳腺癌小鼠模型为对象,研究其肿瘤发生特点。观察MMTV-PyMT转基因小鼠,记录乳腺癌小鼠肿瘤的发病时间、发生位置以及肿瘤小鼠的生存时间,并且通过病理学切片观察不同时间段乳腺癌的病理变化。大多数MMTV-PyMT雌性小鼠在出生后的第8周开始发生肿瘤,而雄性小鼠在第19周左右产生肿瘤;雌鼠自发产生肿瘤后最长生存时间为12周,而雄鼠则为28周。不同时间段的MMTV-PyMT雌性小鼠乳腺肿瘤染伊红染色结果有着明显的区别,早期肿瘤均为浸润性导管癌,随着癌症的发展,癌细胞开始突破基底膜,癌细胞扩散至整个乳腺组织中,整体呈现出弥漫性分布、癌巢着色较深,细胞间推挤或重叠。MMTV-PyMT自发性乳腺癌小鼠雌性小鼠和雄性小鼠均可发生乳腺癌,雌性小鼠具有发病时间早,生存时间短,肿瘤时期变化明显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应用流式细胞光度术(FCM)和形态学观察方法,研究了加味玉屏风散对老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及对脾、肺、肝的组织学和自发性肿瘤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方能促进老龄小鼠脾淋巴细胞的DNA合成及分裂增殖,延缓肺、肝、脾的老化性病变,降低自发性肿瘤的发病率,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SD大鼠是较为重要的实验大鼠品种之一,通过对其自发性肿瘤的类型和发生率的观察及统计,为临床前药物安全性评价工作提供了SD大鼠自发性肿瘤参照数据,对于开展临床前药物安全性评价工作,特别是长期毒性试验、致癌性试验及生殖试验尤为重要。方法本中心背景数据采集实验,将260只SPF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8组(A、B、C、D、E、F、G组和H组),并对应不同时期进行计划剖检(2、4、8、13、26、52、78周和104周),终止动物饲养时间为104周。结果在试验过程中,A、B、C、D、E组动物未见肿瘤发生,F、G、H组动物紧急剖检及计划剖检动物时发现肿瘤。动物剖检首次发现肿瘤时间为实验第24周,紧急剖检动物(动物约为30周龄)。共94只大鼠出现肿瘤,其中雌性59只、雄性35只。共检出肿瘤185例,良性肿瘤约占81. 1%,恶性肿瘤约占18. 9%,以良性肿瘤居多。最常见良性肿瘤为垂体前叶细胞腺瘤、乳腺纤维腺瘤。恶性肿瘤以乳腺癌、垂体前叶细胞腺癌、白血病、副泪腺癌发生居多,同时发现垂体前叶细胞腺癌、组织细胞肉瘤、白血病、支气管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出现了对周围及全身组织脏器的转移。除明显自发性肿瘤发生外,还可见动物不同组织脏器的不典型增生和肝细胞变异灶。结论根据本中心SD大鼠背景数据采集试验结果,提示SD大鼠在30周龄后自发性肿瘤发生机率提高。肿瘤易发部位为垂体、乳腺、皮肤及皮下组织。常见自发性肿瘤为垂体前叶细胞腺瘤、乳腺纤维腺瘤等。雌性动物较雄性动物肿瘤发生率高。同时与国内外各研究机构的结果比较有一定的差异,可能大鼠自发性肿瘤类型及发生率与大鼠自身差异及饲养环境等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二例自发性食管破裂病变仅局限于纵隔内的轻型病列的报告,分析其核磁共振成像(MRI)特征,综合临床及MRI成像动态观察,确定了MRI对诊断自发性食管破裂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分析胸腔镜手术在治疗自发性气胸方面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行胸腔镜手术治疗.同时收集我院去年同期收治的自发性气胸行开胸手术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安全性方面,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胸腔镜手术在治疗自发性气胸方面,安全有效,可大大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痛苦小,易接受,应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武文斌 《甘肃科技》2021,37(20):126-128
对比观察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与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VAMT)在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86例,按随机信封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给予VAMT治疗,对照组43例给予VATS治疗.比较两组手术耗时、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术后疼痛程度(术后1d、4d、7d采用VAS评估疼痛程度)、并发症(胸腔感染、肺不张、切口延期愈合)和复发情况.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ATS、VAMT治疗自发性气胸均疗效较好.VAMT治疗自发性气胸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治疗费用,更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报告38例,均经外科治疗,37例痊愈,1例因术后发牛复张性肺水肿死亡.作者认为自发性血气胸的治疗以抢救生命为第一原则,有效止血、排气,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在促使肺复张时应缓慢、逐步进行.以防发生复张性肺水肿.本文就自发性血气胸术后发生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病机制以及对该并发症的诊治和预防方法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对饲养在SPF环境中,鼠龄6个月的47只T细胞缺乏的BALB/c(nu/nu)裸鼠及26只T细胞正常的BALB/c(+/nu)杂合子小鼠进行病理观察,发现两只BALB/c(nu/nu)裸鼠生长自发性肿瘤。病理诊断分别为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型淋巴瘤和B免疫母细胞型淋巴瘤。肿瘤发生率为4.26%。而BALB/c(+/nu)杂合子小鼠未见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2.
肺结核病变与自发性气胸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肺结核病变与自发性气胸的关系,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2年10月104例肺结核并自发性气胸发生于同侧或对侧的机率、临床表现、治疗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自发性气胸发生于对侧的70例,同侧的34例,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结核并自发性气胸对侧多于同侧,发生在对侧时症状多较重,易形成高压性气胸,需积极减压治疗,且容易复发;同侧的症状较轻,但易形成脓气胸,治愈时间明显延长,需积极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Wistar大鼠二年喂养对其生存、体质量及进食量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对Wistar大鼠连续2年观察其肿瘤发生及生存情况。每周测定大鼠的体质量和进食量。结果雄性大鼠死亡率、死亡动物平均活存时间具有高于雌性大鼠的趋势,雌性大鼠的自发性肿瘤发生率较雄性大鼠略高,并且存在同一只大鼠多器官发生肿瘤的现象。实验期间雌雄大鼠进食量与进水量无明显变化,体质量在实验早期持续增长,在实验中晚期达到峰值,此后略有下降。日摄食量与体质量百分比在实验早期呈下降趋势,在实验中晚期达到极小值后略有回升。结论建立了Wistar大鼠实验室相关的正常值参考范围,为建立和开展新药对啮齿类动物致癌性试验的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发现与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相关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对连续收集的48例既往无血栓病史的、首发的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住院患者(以及48例未发生静脉血栓性疾病的住院患者做为对照组)进行实验室相关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含量、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ABO血型的检测,并对这些实验室相关指标与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性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统计分析发现,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白细胞计数在血栓组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而血小板计数和ABO血型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白细胞计数与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白细胞计数均为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纤维蛋白原含量2.17(95% CI:1.306~3.608,p值=0.0028)和白细胞计数1.36(95%CI:1.074~1.719,p值=0.010 6).结论 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白细胞计数是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与其他临床相关因素结合,可能有助于自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警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下尿路梗阻对大鼠逼尿肌肌条自发性收缩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下尿路梗阻对大鼠逼尿肌肌条自发性收缩的影响。建立Wistar大鼠膀胱下尿路梗阻动物模型 ,6周后行充盈性膀胱测压 ,根据有否逼尿肌不稳定 (逼尿肌稳定 )将膀胱下尿路梗阻动物分为逼尿肌不稳定组和逼尿肌稳定组 ,用拉力传感器检测离体逼尿肌肌条的自发性收缩的频率及收缩幅度。分别进行统计和分析。比较逼尿肌肌条自发性收缩频率及收缩幅度 ,证实逼尿肌不稳定组较逼尿肌稳定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强 (P <0 0 5 ) ;正常对照组与逼尿肌稳定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提示下尿路梗阻使逼尿肌自发性收缩的节律发生改变 ,是引起逼尿肌不稳定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对比分析了1993年1月至1998年12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和武汉市青山区一医院112例老年人自发性气胸和青年人自发性气胸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老年人自发性气胸多有原发肺疾病,气急症状重,发生张力性气胸多,肺复张时间延长及死亡率高。与青年组比较,P〈0.01或P〈0.05。青年人自发性气胸复发率高,与老年组比较P〈0.01。并就其机理和防治作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7.
王桂林 《甘肃科技》2022,38(2):96-98
探究针对性护理在自发性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CTD)围术期的应用效果.选取医院2017年10月—2019年2月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4例,依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术后并...  相似文献   

18.
报导发生在Wistar大鼠的一例自发性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肉瘤。该瘤生长在一侧子宫,呈不规则的卵圆形,其大小为l·b·h,cm:8×6×3,表面光滑,质地柔韧,呈淡黄色鱼肉状,有的部位呈局灶状棕褐色。光镜下可见肿瘤由分化较低的圆形或卵圆形细胞构成,瘤细胞呈致密而均匀弥漫排列。胞核增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多数瘤细胞核空泡变性。可见核分裂相,大约为10个/10个高倍视野。银染色瘤细胞呈网篮状排列。肿瘤向肌层浸润,呈蔓延生长。电镜下瘤细胞核肿大,且不规则,胞浆内的粗面内质网扩张,细胞器明显减少。此瘤来源于间胚叶的肿瘤。  相似文献   

19.
 自发性脑出血是致死率、致残率最高的脑血管疾病,提高自发性脑出血的防治效果是目前临床上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简述了自发性脑出血的定义及自然史,综述自发性脑出血的病理损伤机制及目前治疗现状。提出豆纹动脉神经复合体的概念,以便系统整体地研究脑出血发生发展的机制,解决脑出血发生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建立出血性脑卒中预防、诊断和治疗体系,最终提高出血性脑卒中的整体防治水平,降低致死致残率。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对8 例猫耳部肿物进行病理学诊断和分析,探讨猫耳部肿瘤发生的规律。方法中国农业大学教学动物医院2009 ~ 2015 年进行手术治疗的8 例猫耳部肿物,制成切片,根据病理学观察进行诊断并分析其组织来源、年龄及发生部位的规律。结果猫耳部鳞状细胞癌、耵聍腺瘤/癌和肥大细胞瘤发生比率均各占25%、25%、37. 5%; 猫耳部肿瘤0 ~ 4. 9 岁发生占12. 5%,5 ~ 9. 9 岁占37. 5%,≥10 岁占50%; 肿瘤均发生于外耳,中耳和内耳未见。结论耳部好发鳞状细胞癌、耵聍腺瘤/癌和肥大细胞瘤; 猫耳部肿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易发生在中老年; 耳部肿瘤易发生在外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