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杂色鲍日本群体与台湾群体杂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采用杂色鲍日本群体(RB)和台湾群体(TW)进行群体间杂交及群体内自繁,得到RB♀×TW♂、TW♀×RB♂、TW♀×TW♂和RB♀×RB♂4个组合的F1代.对这些交配组合的卵径、受精率、胚胎发育速度、幼体附着率、幼体变态率、幼体存活率以及稚贝早期生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杂交组与自繁组在卵径、受精率以及胚胎发育速度方面并无显著的差别,但杂交组在幼体附着率、幼体变态率、幼体存活率以及稚贝早期生长方面,与自繁组相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TW♀×RB♂组8 d的存活率杂种优势达到40.6%,RB♀×TW♂组25 d壳长的杂种优势达到48.6%.实验初步显示,不同地理群体间的杂交将可能是养殖杂色鲍遗传改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采用新的性腺发育控制技术和温控转换受精技术,对皱纹盘鲍与黑足鲍进行了杂交和自交育苗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皱纹盘鲍♀×黑足鲍6的杂交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23.4%和32.87%,皱纹盘鲍自交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77.97%和76.86%,二者附着率和变态率相近;在水温20℃,盐度3.0%的条件下,杂交鲍胚胎发育速度明显比自交鲍滞后,但生长速度明显高于皱纹盘鲍,体现出较好的杂交优势.  相似文献   

3.
采用皱纹盘鲍与九孔鲍进行杂交,并与两亲本自交进行育苗比较.结果表明:自交组的受精率、孵化率以及存活率显著高于杂交组(P0.05);皱纹盘鲍(♀)×九孔鲍(♂)和皱纹盘鲍(♂)×九孔鲍(♀)杂交的受精率分别为0.9%和3.2%,受精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孵化率分别为12.4%和13.1%,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二者之间幼体存活率的差异也不显著(P0.05);自交组和杂交组之间的鲍生长速度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杂交组合的生长速度明显比自交组合的要快;但杂交组中稚鲍的存活率和自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鲍体表黏液的免疫机制,利用生化测定的方法对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西氏鲍(Haliotis sieboldii Reeve)及杂色鲍不同杂交群体鲍体表黏液中的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比活力进行了测定,并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鲍中,西氏鲍体表黏液中AKP、T-SOD的比活力最强,显著高于杂色鲍台湾群体,这与生产实践中西氏鲍抗逆性强、存活量高相吻合,推测AKP、T-SOD是较好的免疫指标性酶;而在杂色鲍不同的杂交群体间,台湾♀×F1♂杂交群体与F1♀×台湾♂杂交群体体表黏液中3种酶比活力均最高,推测这种杂交方式能够产生较强的杂种优势.本研究有助于为鲍的选育和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杂色鲍♀×盘鲍♂杂交受精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杂色鲍♀×盘鲍♂种间杂交受精过程的核相变化,结果表明杂色鲍♀×盘鲍♂种间杂交受精主要表现出两性融合的特点.盘鲍精子进入杂色鲍卵子,9 min后中心粒发育为星光;精子头部逐渐膨大、液化形成雄性原核,39 min后与雌性原核会合,而后融合.约3.2%的受精卵中观察到1个受精卵中同时存在3个即将融合的原核,这可能是多精入卵或卵子染色体组自发加倍的结果.42 min后开始第1次有丝分裂,此时在极个别发育卵中发现固缩的染色质小体、微核、或分离不同步的染色体.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是应用鲤鱼♂和鲢鱼♀为材料,观察了杂交卵胚胎的发育过程和杂交鱼幼苗孵出后的变化,并做了杂交受精卵的石腊切片,用H.E染色,用光镜观察并照象。实验的结果如下: (1)实验证明鲤鱼♂和鲢鱼♀杂交卵的受精率,在三次观察中分别为74%,85%,86%,对照组受精率三次观察分别为73%,89.3%,90%。 (2)鲤♂×鲢♀杂交鱼的孵化率,二次观察计数分别为41%,51%。对照组(鲢♀×鲢♂)孵化率分别为60%,62%,74%,杂交种孵化的时间处于鲢和鲤鱼的中间类型。 (3)鲤鱼♂×鲢鱼♀杂交种鱼苗外部性状,在池塘喂养一个月后,尾鳍条是红的似鲤鱼性状,头部及躯体似鲢鱼,待鱼苗在池塘培育二个月后,完全似鲢鱼性状。 (4)鲤鱼♂×鲢鱼♀杂交后,鱼卵胚胎发育不规则。孵化出来的鱼苗有畸形,其形状为胸部膨大,尾部弯曲。  相似文献   

7.
赤点石斑鱼♂与斜带石斑鱼♀杂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4批赤点石斑鱼♂与斜带石斑鱼♀杂交的初步结果。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可以取得杂交受精卵,受精卵的受精率、孵化率和仔鱼的畸形率与雌鱼的卵质有关;杂交组与对照组的斜带石斑鱼相比,受精率、孵化率和畸形率无显著差异,但发育速度较快;杂交组仔鱼与对照组仔鱼在孵化后11 d内的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但12 d后杂交组仔鱼增长显著;杂交组仔鱼的不投饵活力系数SAI和育苗成活率较对照组显著高,初步表现出杂交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灭幼脲对桑天牛成虫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经 5 0 0mg/kg的灭幼脲处理的构树枝条饲养桑天牛成虫后进行交错配对实验 :处理雄虫 (T♂ )×处理雌虫 (T♀ )、对照雄虫 (U♂ )×处理雌虫 (T♀ )、处理雄虫 (T♂ )×对照雌虫(U♀ )、对照雄虫 (U♂ )×对照雌虫 (T♀ ) ,并对各处理组的成虫寿命、产卵量、子代卵孵化率、孵化历期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灭幼脲处理桑天牛后成虫寿命比对照成虫缩短 6~ 7d ;处理各组产卵量下降 ,其中T♂×T♀组比对照组降低 2 8.71 % ;T♂×T♀及U♂×T♀两组子代卵的孵化率分别比对照组下降 61 .0 3%和 61 .5 2 % ;灭幼脲处理后子代卵的孵化历期都比对照组子代卵延长 ,分别为 1 2 .38,1 1 .93及 1 1 .64d ,而对照为 1 1 .1 8d  相似文献   

9.
黄姑鱼♀与大黄鱼♂杂交试验与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黄姑鱼♀与大黄鱼♂杂交试验,并对杂交F1初孵仔鱼进行了AFLP分析.黄姑鱼♀与大黄鱼♂杂交能够正常受精,杂交受精率为93.54%,受精卵正常发育、孵化,孵化率为86.23%,但仔鱼在开口后一周内全部死亡.利用8对选择性扩增引物组合对亲本和杂交后代(家系)初孵仔鱼进行AFLP分析,共得到456个条带,其中母本特异条带(Female Special Band,FSB)178条、父本特异条带(Male Special Band,MSB)187条、双亲共有条带(Mutual Band,MuB)91条.且其中84条(47.2%)FSB、89条(47.6%)MSB和75条(82.4%)MuB为全部杂交仔鱼共有,其余94条(52.8%)FSB、98条(52.4%)MSB和16条(17.6%)MuB在杂交后代中发生了分离.分离的FSB和MSB中分别有33.0%和28.6%表现为偏分离.AFLP分析结果表明,黄姑鱼♀与大黄鱼♂杂交的初孵仔鱼含有双亲的条带,是真正的杂交种,是构建大黄鱼与黄姑鱼遗传图谱以及研究杂种在细胞和分子水平隔离机制的适合材料.  相似文献   

10.
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皱纹盘鲍、黑足鲍、黑唇鲍和杂交鲍(皱纹盘鲍♀×黑足鲍♂)菌群结构特征、多样性.结果表明,OTU数量、Shannon指数和Chao1指数均为黑足鲍最大,黑唇鲍最小;4种鲍肠道中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软壁菌门(Tenericutes),占比达到61.93%~95.78%.其中,皱纹盘鲍、黑足鲍和杂交鲍中绝对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而黑唇鲍为软壁菌门;冷泥杆属(Psychrilyobacter)、弧菌属(Vibrio)和支原体属(Mycoplasma)为4种鲍肠道的优势菌属,占比达到39.70%~53.65%;4种鲍核心菌群共有175个OTU,相对丰度超过1%的共有11个OTU;Anosim和Adonis分析均发现杂交鲍与黑唇鲍、杂交鲍与黑足鲍、皱纹盘鲍与黑唇鲍肠道菌群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经LefSe分析鉴定出4种鲍肠道菌群具有显著性差异的Biomarker共有7个,包括黑足鲍的6个和杂交鲍的1个.  相似文献   

11.
通过预实验,观察和了解在24.8℃下九孔鲍精子与盘鲍卵子授精,及其受精卵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出现的时间.采用不同浓度的乙烯脲失活九孔鲍精子的遗传物质,确定其最佳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遗传物质失活的九孔鲍精子和盘鲍卵子授精,用CB进行不同持续处理时间抑制受精卵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出现的方法诱导多倍体.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4.8℃下,作为失活九孔鲍精子遗传物质的乙烯脲,当其质量分数为0.5‰和处理时间为10 min是比较适宜的;用遗传物质失活的九孔鲍精子与盘鲍卵子授精,在授精后10 min,用浓度为1.0 mg.dm-3的CB持续处理受精卵24 min,表观三倍体率达65%以上,表观四倍体率达5%左右.稚鲍的倍性检查中,雌核发育多倍体占总多倍体数的80%,杂交多倍体占20%.盘鲍异源雌核发育的三倍体率达到93%,四倍体率为3%左右.  相似文献   

12.
从福建省连江地区发病的盘鲍稚鲍体内分离出3株疑似病原菌(200503311、200503312和20050428),进行纯化培养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发现病原菌株20050428能感染健康盘鲍稚鲍致死.根据该菌株的细菌学形态,并应用BD Phoen ixTM-100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少动鞘氨醇单胞菌.对少动鞘氨醇单胞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利福平、多粘菌素B、复方新诺明、诺氟沙星、萘啶酸等药物高度敏感,但对先锋霉素V、链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强力霉素、菌必治等药物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13.
皱纹盘鲍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光学显微镜研究了皱纹盘鲍的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结构。结果表明:鲍的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口区、食道、嗉囊、胃盲囊、胃、肠、直肠、肛门)、消化腺(肝胰腺)组成。鲍的唇上皮由单层柱状细胞构成,细胞内充满着色素颗粒,唇内有纵横交错的肌纤维,其间有许多神经纤维分布。其齿舌比较发达,齿舌囊的腹面正中线及其两侧分别有极发达的横纹肌肉块。两侧的肌肉与包围齿舌软骨的肌肉群相汇合,其中绝大部分为纵肌,亦有少量环肌或斜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生物化学方法,对皱纹盘鲍、黑足鲍及其杂交F1腹足部肌肉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及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矿物质元素及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杂交鲍的粗蛋白含量最高(17.97%),黑足鲍的粗脂(1%)和粗糖(9.29%)含量最高;杂交鲍氨基酸总含量(58.91%)和呈味氨基酸含量(28.77%)最高,黑足鲍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21.33%),皱纹盘鲍氨基酸总含量、呈味氨基酸含量及必需氨基酸含量最低;黑足鲍与杂交鲍脂肪酸种类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皱纹盘鲍。实验共测定9种矿物质元素,除了黑足鲍腹足部肌肉Mn、Cu含量明显高于皱纹盘鲍和杂交鲍外,3种鲍其他7种矿物质元素含量差别不大;黑足鲍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最高,皱纹盘鲍最低。以上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种间杂交,亲本某些遗传性状缺陷在子代中得以改良,并且获得的杂交F1代部分性状优于双亲,表现出一定的杂交优势。  相似文献   

15.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皱纹盘鲍、黑足鲍及其杂交F1代的脏器和肌肉中的7种同工酶( MDH、POD、EST、CAT、ODH、SOD和LDH)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探究双亲同工酶基因在杂交F1代中的表达情况以及3种鲍鱼品系之间产生差异的分子基础。结果表明,两亲本中部分同工酶谱表达相似,如ODH和肌肉中的POD、EST在父母本中酶谱相同;同时两个亲本之间的同工酶谱具有差别,MDH、LDH和内脏中EST的酶谱均存在稳定的种间差异。杂交F1代的同工酶谱与母本皱纹盘鲍的相似,其中POD、EST、LDH、SOD和肌肉中的MDH酶谱均与母本相同,而与父本黑足鲍的差别较大,说明主要是母本的同工酶基因在杂交F1代中表达。  相似文献   

16.
杂色鲍×盘鲍杂交及亲本自繁群体的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AFLP技术研究了杂色鲍(SS)、盘鲍(JJ)及其正反交群体(SJ和JS)的遗传关系,并比较了各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3对选择性引物共扩增出344个位点.双亲自繁群体SS和JJ 的AFLP图谱差异很大,平均遗传距离达1.425.因此,AFLP图谱可以用于两物种及其杂交种的种质鉴别.正反交群体SJ与JS的AFLP图谱很接近于母本自繁群体,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111(SJ与SS之间)和0.134(JS与JJ之间),而与父本自繁群体则有较大区别,平均遗传距离分别达1.408(SJ与JJ之间)和1.394(JS与SS之间).将4个群体分为SS/SJ和JS/JJ两组,进行三水平的AMOVA分析,结果显示:84.74%遗传变异来源于母本不同的两组之间(SS/SJ组和JS/JJ组之间),12.66%变异存在于群体内个体之间,正反交群体与母本之间的变异仅有2.60%.另一方面,正反交F_1群体的多态性位点比例、Nei′s 遗传多样度、香农多样性指数均低于母本自繁群体.综合群体内多样性和群体间遗传关系分析结果,杂色鲍与盘鲍正反交F_1的遗传物质组成有别于同时含有双亲基因组的实质性杂交,而与母本有着高度的遗传同质性,且遗传多样性水平略低于母本自繁群体.  相似文献   

17.
皱纹盘鲍循环系统和排泄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皱纹盘鲍的循环系统和排泄系统进行了组织学研究,并对二者组织学上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鲍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许多血窦组成.属于开管式循环.血液由血浆和3种不同形态的血淋巴细胞构成.鲍的排泄系统主要由左右2个肾脏组成.肾脏呈囊状.由肾脏壁和肾实质构成.而肾脏壁由围心腔壁延伸而成.与围心腔壁具有几乎相同的结构.肾小管是肾实质的主耍功能结构,由一层腺上皮细胞构成.肾小管之间充满血窦.循环系统与排泄系统组织结构上的紧密联系有利于代谢产物的排泄.  相似文献   

18.
利用同源克隆方法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从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肌肉组织中克隆得到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因(Hdh-MMP-1)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KR537291)。结果表明,Hdh-MMP-1 cDNA全长2136 bp,其中ORF长度为1551 bp,编码区含有516个氨基酸残基,预测其分子质量为58.94 ku,理论等电点为5.99。Hdh-MMP-1具有MMPs家族典型的N-端前肽区、催化区、铰链区和C-端类血红素结合区。利用SOPMA和SWISS-MODEL软件对该基因编码蛋白质高级结构进行了预测分析。氨基酸序列相似性结果显示,Hdh-MMP-1不仅与多种生物MMP-1基因具有序列相似性,且与某些软体动物和虫类的MMP-14及MMP-19也具有序列相似性。多序列比对结果显示,Hdh-MMP-1与红螺鲍、杂色鲍、美洲牡蛎的MMP-1相似性分别为95.29%、82.35%、38.85%。随后,构建了表达载体pET28a-catMMP-1,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在大肠杆菌BL21 (DE3)中成功对该蛋白质催化区进行异源表达。  相似文献   

19.
应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杂色鲍♀×盘鲍♂舍种间杂交受精过程的核相变化。结果表明杂色鲍♀×盘鲍♂种间杂交受精主要表现出两性融合的特点.盘鲍精子进入杂色鲍卵子。9min后中心粒发育为星光;精子头部逐渐膨大、液化形成雄性原核,39min后与雌性原核会合,而后融合.约3.2%的受精卵中观察到1个受精卵中同时存在3个即将融合的原核,这可能是多精入卵或卵子染色体组自发加倍的结果.42min后开始第1次有丝分裂。此时在极个别发育卵中发现固缩的染色质小体、微核、或分离不同步的染色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