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交通信号控制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重要措施。深入认识和理解交通信号的功能,有助于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文章对城市道路的交通状况进行了区分,以分析不同交通状况对信号控制功能的需求,说明信号控制在交通组织中的作用环境主要是饱和交通状况。然后通过信号控制对交通流量的调控原理分析了信号控制对交通流量的组织作用,并以奥运期间北京采取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TransCAD的交通需求预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使用交通规划软件TransCAD进行交通量预测,TransCAD软件在交通规划中简化并完善了交通需求预测的建模过程,介绍了预测系统的创建和编辑,讨论了在TransCAD中进行交通量预测的模型,并结合实际项目进行交通量预测研究,得到部分路网交通量分配结果,并对基于TransCAD的交通量需求预测方法进行分析,总结项目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在使用TransCAD软件进行实际项目研究时的建议以及在我国使用TransCAD进行项目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地理信息技术的日臻成熟为GIS在交通领域的广泛应用创造了一定基础。本文总结了GIS技术的特点,并介绍了GIS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ITS和GIS-T。通过对其中关键技术的分析,对其应用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作了一定研究,提出了解决方案。尽管这一初步。尝试中仍有不少问题还需作进一步探讨,但GIS技术在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还是值得开发并大力推广的。  相似文献   

4.
城市交通动力系统的数学模型描述与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城市交通问题主要涉及交通需求、交通供给、管理技术三个方面。本文以其中具有基础性地位的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两因素为出发点,把城市交通视为一个动力系统,探讨了该系统的数学模型描述,并对其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交通方式与城市绿色交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绿色交通为理念,对城市交通方式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城市绿色交通的基本内涵,提出实现城市绿色交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态交通规划的理论框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中国城市普遍存在的交通拥挤、交通环境污染严重、交通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以及传统交通规划理论的不足,对交通规划理论进行研究。根据城市模式的演化趋势,在交通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提出城市生态交通系统的概念,构建了城市生态交通规划的理论框架。研究表明,该理论框架充分考虑了交通环境承载力和交通发展的相互作用,通过确定合理的交通结构和土地利用模式,可提高城市交通环境容量,解决现有的城市交通问题,并促进生态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对哈尔滨地貌特征及交通现状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区域交通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社会经济效益对现代交通体系的影响,进一步阐述发展现代化交通体系的研究宗旨及注重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ITMS)是智能交通系统(ITS)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各种交通信息采集是实现系统智能化的前提,交通信息采集的方法和技术很多,其中,视频检测技术具有大区域、大信息量、多功能的特点,正成为交通动态信息采集技术主流。本文分析了视频交通动态信息采集技术的特点,对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综合应用视频交通信息采集技术进行了技术探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佛山市公共交通客流和公共交通设施现状的调查,掌握了居民出行规律和客运交通特征指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了公共交通现状的水平.在分析佛山市未来社会经济、城市发展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客流分布特点、发展态势及客流交通的生成变化特征,采用经验加模型系统方法,科学地预测发展需求.结合佛山市的实际,分析了公共交通的优劣势,确定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方针与目标.对公共交通政策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确保实施公共交通目标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船舶动态报告制VHF通信的排队模型,在基于OD船舶交通模拟的平台上进行VHF通信模拟,并对模拟输出进行无线话务分析。所提出的通信模型和模拟方法,为今后研究海上交通通信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为海上交通通信评价提供模拟平台和模拟数据。  相似文献   

11.
有效的交通组织是成功举办各类大型活动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地面公交的组织是大型活动交通组织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运用VISSIM和Legion微观交通仿真软件的功能,以北京奥运会工人体育馆的地面公交组织为案例进行了仿真研究。通过仿真分析,发现了观众到达站台的时间过于集中和公交车辆进出站相互干扰的问题,提出了适当增加观众的步行距离,扩建公交站台的改进措施。通过对改进措施的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改进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行效率和行人交通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绿色交通当前的发展态势,结合国内外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分析了绿色交通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绿色交通的发展应该关注各城市、各地区的差异化特征,并需要在不断应对新技术挑战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交通与用地布局的协调性,同时应全力优化交通结构,关注细节,建立"公共交通+慢行"主导的交通模式。  相似文献   

13.
简介了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从经济发展逻辑上分析了综合运输的发展规律,指出综合运输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规律在于以运输需求特性为出发点,结合运输供给特性,选择效率与效益最优的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意味着交通运输由高速发展全面转向高质量发展。从发展定位、功能作用、主要矛盾、发展重点、供给能力、服务水平、技术条件、制度体系等维度研判,交通行业生产力水平已经取得系统性突破,步入了由交通大国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进军的阶段性跨越。指出新时代背景下,交通运输迈向高质量发展呈现新的宏观特征,体现在:交通运输供需基本面持续旺盛,具备抢占科创高地的比较优势,客货运输需求呈现分布广尺度、结构复杂性和层次多样性,资源、资金等要素投入趋紧,新发展格局下运输格局变化不确定性加大,基本国情决定了运输结构性问题将长期存在。提出在新的起点上推进交通运输发展,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全面提升网络效率和服务品质,推进交通运输绿色循环低碳转型,创新发展智慧交通数字交通,全方位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以促进共同富裕为使命建设人民满意交通。  相似文献   

15.
从指标分布特性、小世界及无标度特性和可靠性3个方面论述了复杂网络在交通运输网络的研究进程和应用现状。从网络模型构建和复杂交通运输网络应用两个方面总结了现阶段复杂交通运输网络可靠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今后运输网络可靠性研究将从4个方面展开:模型构建过程中充分考虑各子网络及其他相关网络的影响;基于大数据分析构建动态有向网络模型;应用牵制理论控制提高网络可靠性;城市群及多中心城市复合复杂交通运输网络可靠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
综合运输网络中合理路径优化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多式联运经营人运输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建立了一个含路径合理性约束的联合运输路径优化模型.从货运生产实践角度出发,提出了联合运输合理路径概念.基于联合运输的实现流程,指出除了运输效益最大化外,合理的换装序列和换装次数限制是联合运输路径选择和优化必须要考虑的另外2个重要特性.对于一般联合运输问题,研究了运输总费用的构成,即直线运输费用、节点中转费用和超期惩罚费用.通过构建直观的联合运输网络图,以总运输成本最少为优化目标,将多方式联合运输合理路径的选择和优化问题转化为含有超期惩罚因子的广义最短路模型,对模型的假设和数学形式做了详细的描述,并提供了简要的求解思路和参考算法.  相似文献   

17.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国交通发展踏上新征程。国家正在制定《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各省市(区)均在积极开展交通强国示范省市(区)建设。在阐述交通角色和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交通发展现状与差距,总结了世界强国交通发展经验与启示,阐述了中国建设交通强国的机遇与挑战,解读了交通强国建设内涵关键突破点,提出了大力推进交通一体化等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根据城市群交通网络的特点,构建了城市群客运一体化交通网络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长株潭城市群客运一体化交通网络的运行效率进行了有效性评价分析.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对比,可对城市群客运一体化交通网络在线网布局水平、线网服务水平以及城市群协调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实际工程的应用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客运一体化交通网络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系统是以较小的资源投入、较小的环境代价,最大程度地满足交通需求的综合交通系统,是实现交通强国建设目标的基本要求和必由之路,也是交通强国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提出可持续交通定义与内涵基础上,把可持续交通发展历程分为5个阶段——雏形阶段、起步阶段、稳步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创新发展阶段,同时对当前可持续交通领域2个热点内容——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双碳”目标与韧性交通、交通与土地使用深度融合的TOD模式进行了综述,对可持续交通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