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借鉴定时交通信号控制方法,在对交叉口的实际交通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单个道路信号交叉口的交通控制方法,同时,考虑道路交通流变化的不确定性,通过实时配时方案调整适应交通流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智能型交通控制方法更能适应交叉口复杂多变的交通状况,对减少车辆延误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平面交叉路口多相位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路口交通信号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PLD,"小任务先服务、绿信时间模糊控制"的十字路口多相位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很好地适应十字路口的实际交通状况。对有效提高路口通行效率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交通信号控制方法忽视环境效益的不足,研究考虑排放因素的城市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法. 根据城市道路机动车行驶过程,考虑不同行驶工况下污染物排放特点,分别建立了城市道路污染物和标准污染物排放模型;分析了交通信号评价指标的相关性,选取面向排放因素的性能指标,并采用相对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考虑排放的交通信号的配时模型;利用基于黄金分割的改进粒子群算法对配时模型进行求解;在不同交通状态下,采用3种算法对实例进行大量的数值计算和仿真验证. 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算法求解精度高,且提出的模型在降低排放、提高路口通量方面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城市道路交叉路口的交通信号控制,构造了一种能实时调整控制结构和参数的综合智能信号控制方案.方案中的结构评价单元根据每一相位结束时的交通状况,决定是否在标准相位的基础上进行控制结构调整.参数评价单元则根据评价周期内的信号控制效果,利用所获得的交通流数据对神经网络信号控制器进行"滚动"训练.两个神经网络总是交替处于学习和工作状态.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案能很好地综合"结构调节"和"参数调节"的优点,因而能更好地适应路口的实际交通状况,从而达到有效提高路口通行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城市交通信号灯单独控制,以及信号配时固定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理论的实时交通信号控制方法。该方法利用卡尔曼滤波理论,对通过道路交叉口下阶段交通流量进行预测,并更新交通信号配时。通过对交叉口高峰小时交通流量实时调研,采用卡尔曼滤波理论预测交通流量后,对信号配时进行实时优化,并采用VISSIM软件对此交叉口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车辆排队长度缩短,停车次数下降,通行效率得到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当前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4种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就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国内应用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分别从信号采集、软硬件架构、控制策略等几个方面介绍了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现状和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介绍了嵌入式处理器和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市信号控制交叉口信号周期时长优化模型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提出一种新的城市道路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同以信方法相比,新方法更适应交叉口的交通特征,更符合信号实时变化的特点,可以作为交叉口交通信号自适应控制的配时基础。  相似文献   

8.
城市交通影响分析中阈值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阈值单一、未考虑道路交通状况差异性的问题,基于城市道路等效通行能力和密度比评价方法,提出了充分考虑道路不同交通状况的交通影响分析阈值计算方法.根据密度比评分标准,将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划分为若干等级,对各等级道路提出了相应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出行阈值,同时在出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上海市高层住宅公寓(10~25层)的交通影响分析规模阈值.  相似文献   

9.
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城市道路而言,交叉口是城市交通的关键.大量的交通流聚集于此,极易造成交通堵塞,此时可通过交通组织优化来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以益阳市龙洲路与秀峰路交叉口作为研究对象,对交叉口的现状、信号配时、交通流量进行调查与分析,并针对该交叉口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交通组织优化措施,包括非机动车停车线提前、建立区域信号控制系统、设置交叉口直左共用区等.  相似文献   

10.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TS)作为一种新型交通运输模式,有望彻底改善目前的交通状况。本文针对ITS的交通控制子系统,系统地阐述了城市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部分现有控制系统的优缺点,指出了我国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的难点及其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基于实时预测技术的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仅仅在七十五年内,交通检测已经由警察直接观察交通现象、手动控制交通信号转化为以“视频”检测为主的交通检测,从而能够完全实现利用视频自动追踪车辆的手段自动检测以交通流量为主的变通参数,自动地控制交通信号并对危险事件进行报警。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多数交通信号模糊控制方法极少关注交通流的不确定性,提出一种城市交通信号三级模糊优化控制器及其Paramics仿真方法. 综合考虑交通需求强度、相位优化和延长时间决策等控制机理,提出三级模糊控制器的结构,并引入搭接相位设计相位优化的机制,遵循交通信号控制基本原则,提出三级模糊控制算法,最后,采用COM组件的混合编程技术构建三级模糊控制的Paramics仿真平台,并以深圳市黑点路口进行实验,在不同交通条件下对提出的模型进行效用评价;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器性能良好,在高强度的交通状况下性能稳定,控制效果符合交通管理者的控制目标,且具备快速响应交通流不确定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针对杭州现有路段固定信号配时对交通流量的变化缺乏适应性的问题,分析路段人行过街特点,研究了一套路段人行道信号配时感应控制及学校行人过街信号设置的方法。并基于现有技术,设计了路段人行道信号灯配时感应控制及学生上放学时段灯光投射斑马线感应系统。可以有效提升路段人行道区域交通资源利用率,提高信号配时方案对交通状况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面对城市道路交通控制理论与技术亟待突破和当前多学科交叉研究优势凸显的情况,总结了城市交通控制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总结并谈论了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首先回顾了中国城市道路交通控制的发展阶段;其次,围绕道路交通控制概述了交通信号控制、交通需求辨识和交通控制仿真的国内外研究情况;最后,针对传统交通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立足未来车路协同、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新理论与技术的演进总结了交通控制领域的研究重点和应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交通信号控制是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管理采用的普遍方法,交通信号控制参数的合理设置对交叉口处交通的安全与效率起着关键作用。绿灯间隔矩阵是交通信号控制参数优化计算的前提。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阐述绿灯间隔矩阵的建立过程:交叉口处交通流的3种基本关系;哪些交通流之间需要设置绿灯间隔;绿灯间隔的计算方法。最后以案例分析的形式,阐明交通流以及信号组之间绿灯间隔矩阵的建立过程。  相似文献   

16.
短时交通流的精准高效预测是实施智能交通控制的前提。以济南市交叉口地磁数据为研究对象,对数据进行质量识别和预处理,构建了基于NARX神经网络的短时交叉口流量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初始化和训练。使用该预测模型对城市道路交通流量进行的短时交叉口流量预测结果显示,除流量突变时刻外,该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平均相对误差仅为8.41%,证明该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交叉口的短时交通流量,可以为城市交通的智能化管理与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城市道路信号控制交叉口在区分方向条件下的交通阻抗特性,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信号控制交叉口的抽象线性结构,继而讨论了此抽象线性结构在最优路径选择及交通分配领域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基于伴随相位的非对称交通流交通信号改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号配时优化是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改善路网通行状况的重要途径.文章针对部分交叉口非对称交通流量的特征,改变以往采用对称相位的设置方法,通过改造交叉口渠化、设置非对称相位及伴随相位的方法对交叉口交通信号进行优化,解决了非对称交通流占用大量有效绿灯时间问题;使用Vissim软件进行交通仿真,仿真结果及实践表明,伴随相位对改善非对称交通流交叉口通行状况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城市道路交叉口中有一些道路交叉口车道有限,左转车流量又很大,左转车辆排队很长,导致道路交叉口车辆通行效率低,延误增加。通过分析一些特殊的道路交叉口交通流特性和道路交叉口几何特点,考虑采用"借道左转"技术,通过对道路交叉口进行进一步静态渠划、标志设置、交通信号诱导控制,开辟一条临时专用左转车道,提高左转交通流量。在城市道路资源固定的前提下,采用"借道左转"的优化控制,能够实现在不同时间段内对道路资源的最大利用,大大提高左转车辆通行能力,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借道左转"优化控制已经应用到许多城市的道路交叉口,通行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20.
基于神经网络的交通流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要介绍智能系统中交通流的实时检测设备的基础上,为满足交通流诱导系统的理论需要,建立了实时交通流量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该模型为交通流诱导系统提供了预测交通状况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