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生态城市下,城市环境和人们的需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交通规划方法已经不适应新的要求。因此生态城市交通规划需从理论和观念上进行更新,其变革的方向理应与城市发展的方向一致。本文分析了生态城市交通规划中的思路和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的规模日渐扩大,城市的交通系统面临着交通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交通资源利用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平衡城市交通发展与交通的环境承载能力,促进城市交通的生态化已成为城市建设的迫切要求.该文提出城市生态规划的理念、原则,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对城市交通规划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小琴  范东旭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9):2229-2232,2236
城市人口容量研究不仅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对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也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道路交通资源作为承载人口的重要载体,本身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基于交通环境承载力的城市人口容量研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太原市为例,从道路交通资源承载角度,运用太原市交通模型,以城市交通系统车行道容量估算方法与OD反推两种方法为基底研究手段,结合太原市交通模型开发报告与太原市城市交通发展规划方式划分结果,进行基于交通环境的城市人口容量预测研究,运用此两种模型方法得到太原市规划年极限交通环境承载力条件下的人口容量,对比分析预测结果,论证该模型方法的可行性,并分析两种预测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洪英 《科技信息》2010,(18):14-14
城市的发展与城市交通联系密切,城市交通在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引发了若干环境污染问题。首先分析了我国道路交通系统现状特点,并尝试找出影响交通发展的原因;其次列举了城市交通带来的环境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城市交通规划的角度提出通过城市道路网系统的优化与建设、交通方式结构优化、交通总量控制、交通管理等来控制交通污染的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满足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规划框架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拥护现象日趋严重,城市资源得不到优化利用,环境质量日趋恶化,而现行的城市交通规划方法是单一面向交通的方法,没有考虑交通发展对资源的要求及对环境的影响,本立足中国国情,通过对21世纪中国城市交通领域发展趋势分析,建立了适应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模式以及实现此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系统规划理论体系结构,并对理论体系中的4个关键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系统模式、高度信息化社会条件下的城市交通需求预测技术、城市交通系统能源消耗分析与预测技术、城市交通系统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6.
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理论体系框架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了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体系的不完整性,首次提出了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新概念,构筑了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理论体系的框架,并对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总体设计、交通调查与交通问题诊断、交通需求分析与预测、交通管理方案设计、交通管理方案评价、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调整与滚动等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主体部分的目标、详细内容及采用方法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完成了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各主体部分的功能设计.作为我国第1部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编制办法,已经在全国实施“畅通工程”的700多个城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曹正万  程斌  吴苏琴 《科技信息》2012,(36):487-488
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优美、舒适、健康、方便的生活环境,我国推行了“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活动。实施绿色交通,完善城市生态交通系统,建设生态交通系统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内涵之一。本文以南京生态城市建设为例,时生态城市与城市生态交通的关系、生态城市建设对城市交通建设的要求、生态城市整体交通规划理念、建设城市生态交通的措施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期对我国目前实施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分析城市空间要素、交通空间、交通方式和交通模式的关联性,探讨城市交通问题的综合解决策略,研究伦敦、香港、洛杉矶和库里蒂巴的城市与交通发展模式、经验和各种具体途径,分析在昆明城市发展与交通空间之间存在的问题,提出围绕交通空间进行的昆明城市空间整合的策略与方法,为城市发展和交通改善提供理论、实证和策略上的指导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存在着城市交通与土地用地规划布局脱节问题,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城市交通建设供需矛盾突出,严重地损害了城市功能运转和城市经的济发展。本文分析了用地布局与交通的关系,探讨了用地布局规划与交通规划结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城市交通问题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而日显严重,如交通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交通事故等等。因此,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并使之与城市经济和国民经济以及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就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交通现状以及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规划进行分析,提出了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进行城市交通网络规划时,一方面需充分利用交通网络各路段的通行能力,另一方面又需考虑到某些路段为了控制交通拥挤、交通污染等而设置目标流量的要求,为此本文建立了已知固定交通需求下的双目标网络配流模型,并将此模型转化为等价的凸目标规划模型.通过求解最优控制不等式组模型的方法对配流模型进行求解.这模型及其算法在小型模拟网络上得到了实施.  相似文献   

12.
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城市交通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一个环保世纪,环境问题是新时期城市发展的首要问题,城市交通发展必须遵循这一原则,把发展无污染的"绿色交通"作为基本政策和目标.选择正确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成为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文章解析了城市绿色交通的涵义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以马鞍山市为例,对马鞍山市交通现状进行了分析,从宏观上论述了实现城市的绿色交通,必须制定完善的政策保障策略和交通方式策略.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公共交通专用道规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需求迅速扩大,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但轨道交通建设耗资巨大,建设周期长,为缓解交通拥挤,在有限的道路条件下,尽可能提高公共汽车的运载能力和服务水平,规划公交专用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文章以合肥市为例,对公交专用道规划进行探讨,说明公交专用道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从运营车辆及线路、运营场所及公交配备设施、公共交通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论述了长春市公共交通现状,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市公交优先理念不强、公共交通运力不足、公交配套设施缺失、公交运营行业体制矛盾突出等。进而提出长春市未来应采取政策、意识、技术、规划先行的"公交优先"发展总体思路,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公交先行的出行理念,全面提升配套设施层次,提高公共交通信息化水平,加快公交企业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15.
城市环境交通容量空间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出不损害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交通活动量,应用环境工程与交通工程的理论研究城市环境交通容量的估算方法.通过将环境容量与交通容量相结合,分析了交通环境容量和环境交通容量,给出了环境交通容量的概念.将城市交通系统分析应用的空间分割方法与环境空间的分割方法相结合,给出了环境交通容量分析的网格划分方法.应用虚点源后置法,建立了空气污染物空间传递系数的计算方法.基于环境科学的空气污染物扩散、传递理论,建立了交通环境容量的线性优化模型.以高峰小时为分析周期,建立了多种空气污染物因子为控制目标的城市环境交通容量分析模型.应用实例阐述了该方法的实际应用,验证了其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心城市经济扩散效应的卫星城市规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科学规划卫星城市对引导中国城市化朝可持续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中心城市对周边城镇经济扩散作用与热传导现象的相似性,引入了经济扩散通量的概念。参照热传导的傅立叶定律,建立了中心城市对周边城镇的经济扩散模型。模型表明中心城市对周边城镇的经济扩散通量与其间两城市间的产业梯度及交通通道的通过能力成正比,说明交通发展对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发挥带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提出卫星城市规划应以经济扩散通量为依据,首先选择经济扩散通量大的城镇为卫星城市,对经济扩散通量小而与中心城市产业梯度高的周边城镇,可以通过交通通道建设来培育其向卫星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荣  吴建军 《山东科学》2013,26(2):98-104
造成大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过快,甚至超过交通承载力。本文应用多因素分析法分析了影响机动车保有量的关键因素,建立各因素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并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模型预测机动车保有量。在分析交通承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交通承载力定量计算模型,通过关键因素的时间序列分析对交通承载力进行预测。根据现有数据计算,2010年以后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将超过交通承载力,且机动车保有量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交通承载力增长速度,因此必须采取相关措施限制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交通承载力与环境承载力发展水平的协调程度,构建了反映交通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0—2014年中国五大国家级城市群中的10个典型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测算,并从时空维度进行二者耦合过程与演变趋势的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各城市群的交通和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值因地域差异较大,2010—2014年升降不一,具有层级结构:除长江中游和珠三角的交通承载水平呈波动下降趋势外,成渝、长三角和环渤海呈波动上升;除环渤海的环境承载力水平呈持续上升外,其余城市群呈波动下降;交通承载力与环境承载力耦合互动效应明显,但各城市群的交通与环境承载力的协调等级较低,环渤海和长三角城市群的协调处于低度协调的耦合状态,其余城市群的协调处于中度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