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化学结构及反应过程的13C-NM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3C-NMR可以很好地解析采用传统工艺(碱-酸-碱工艺)合成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反应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并可推测其发生的反应.结构分析表明:在保温反应开始阶段,尿素与甲醛之间的反应主要为加成反应,产物以一羟甲脲和二羟甲脲为主,并有少量三羟甲脲生成;三聚氰胺与甲醛的加成反应产物为一羟甲基三聚氰胺和二羟甲基三聚羟胺;缩聚反应已经发生,一羟甲脲,一羟甲基三聚氰胺,一羟甲脲与一羟甲基三聚氰胺间的缩聚反应已经开始,分子间以醚键和次甲基键连接为主.保温反应结束直到整个反应结束,缩聚反应为主要反应类型,三聚氯胺改性脲醛树脂中存在着3种反应体系:尿素甲醛的反应体系、三聚氰胺甲醛反应体系和三聚氯铵尿素甲醛共缩合反应体系.  相似文献   

2.
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糠醛分别和二乙三胺、二乙三胺与1,2-二氯乙烷的反应物、三乙醇胺、三乙醇胺与二乙三胺的混合物、三乙醇胺与多乙多胺的混合物共缩聚,得到了数种黑色无定形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测定了这些弱碱树脂的某些性能.结果表明:机械强度有所改善,树脂膨胀性较小,体积交换量较大,因此该类弱碱树脂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其中某些弱碱树脂的实测交换量与由树脂含氮量计算所得的理论交换量不相符:有的远低于理论交换量,有的则略高于理论交换量,作者通过对其IR谱的解析研究,探讨了上述缩聚反应的反应机理,并综合IR谱和ESR谱的解析,从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上,分析了该类弱碱树脂的实测交换量和理论交换量之间相符与否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双氰胺、甲醛缩聚反应中加入二元胺或多胺类化合物进行交联改性,提高了聚合物分子量,制备的絮凝剂用于水溶性染料废水处理具有较好的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4.
由亲核缩聚反应合成了间苯二酚Rs-2,6-二氟苯甲腈-酚酞PPh三元共聚物,并用 IR、DSC、TG和WAXD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在非水乳液体系中,以聚醚胺为热不稳定嵌段,均苯四甲酸二酐和4,4’-二氨基二苯醚为单体进行缩聚反应,所得产物经两步亚胺化形成具有微相分离结构的聚酰亚胺嵌段共聚物微球,其中聚酰亚胺为连续相,聚醚胺为分散相。在减压条件下对聚醚胺进行热氧分解,制备具有大孔结构的聚酰亚胺微球。产物的结构和形貌分别采用红外、热重、扫描电镜等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减压条件下聚醚胺在260℃分解10h即可除去,真空度为-0.03~-0.06MPa时可以得到孔径在几百纳米的多孔聚酰亚胺微球,相同分解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为2 070的聚醚胺比相对分子质量为1 000的聚醚胺得到的孔结构更大。  相似文献   

6.
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八元瓜环(Q[8])与[Co(三元胺配体)(二元胺配体)C1][ZnCl4]体系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客体与Q[8]形成物质的量比1∶1的超分子结构,稳定常数在104~107 L·mol-1范围.  相似文献   

7.
一种聚磷酸酯合成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双酚A(BPA)与1,1-二咪唑磷酸苯酚酯的溶液缩聚。与BPA和二氯磷酸苯酚酯的缩聚反应相比,聚合反应速度和产物的分子量明显提高。并初步研究了咪唑对缩聚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制备悬浮法酚醛树脂的各种因素对酚醛缩聚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六亚甲基四胺为催化剂时,酚醛缩聚反应为二级反应,反应活化能为46.61kJ/mol。反应温度是影响反应速率的最主要因素,反应速率随催化剂用量增加而加快。当酚醛树脂的分子结构中含有N基团时,用凝胶化时间来判断反应程度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脲醛树脂化学结构及反应的13C-NMR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13C-NMR可以很好地解析采用传统工艺(碱—酸—碱工艺)合成脲醛树脂反应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并可推测可能发生的反应。研究表明:碱性条件下,甲醛与尿素的反应以加成反应为主,反应生成大量的一羟甲脲,尿素全部参与反应,甲醛此时以聚合状态存在,同时伴有缩聚反应的发生;酸性反应阶段以缩聚反应为主,形成以亚甲基键或醚键联接大分子体系,聚合状态的甲醛已全部分解,并以甲二醇的形式参与缩聚反应;第3次尿素的加入可以明显地降低反应体系中的游离甲醛含量,同时主要生成为一羟甲脲。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偏苯三酸酐用二氯亚砜处理得到高反应活性的单体3,4-二甲酸酐苯甲酰氯,并以此同均苯四甲酸酐一起与4,4’-二氨基二苯砜进行缩聚反应,制备了聚砜酰胺酸,讨论了反应物官能团摩尔比、加料方式、反应介质、反应时间对缩聚反应的影响,简要分析了共缩聚物组成,对亚胺化前后的红外光谱作了比较和说明。  相似文献   

11.
在前人对[Co(Ⅲ)(三元胺)(二元胺)Cl]型配合物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对这类配合物的目前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一些正在开展或拟开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双酚A二乙酸酯和间苯二甲酸缩聚反应的原理,建立了用NaOH的标准溶液滴定缩聚反应所析出的醋酸来研究其动力学的快速方法。并用电位滴定法测定聚合物的数均聚合度,对上述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以碱滴定缩聚反应中所析出的醋酸来研究其动力学的方法是可靠的。该方法简便、迅速、准确。这对于讨论芳香族聚酯的缩聚过程及研究反应机理,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在高速揽拌下,利用双(烯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锆)与有机二元酸,二元酚,二元胺及羟基酸的界面缩聚,合成了新的钛(锆)聚酯、聚醚、聚胺、聚醚酯高聚物共80个。对新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IR.(?)n 等方面的测试,详细地研究了茂环上取代基的烯基对热稳定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聚乙烯醇改性脲醛树脂化学结构及反应的13C-NM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3C-NMR解析了采用传统工艺(碱-酸-碱工艺)合成聚乙烯醇改性脲醛树脂反应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并推测其反应.结果表明:碱性条件下,甲醛与尿素以加成反应为主,反应生成大量的-羟甲脲,尿素全部参与反应,甲醛此时以聚合状态存在,同时也有缩聚反应的发生;酸性阶段以缩聚反应为主,形成以亚甲基键或醚键连接大分子体系,聚合状态的甲醛已全部分解,并以甲二醇的形式参与缩聚反应;第3次尿素的加入明显地降低了反应体系中的游离甲醛含量,同时生成物主要为-羟甲脲.聚乙烯醇单体的化学结构在13C-NMR上有较好的表征,但可以证明有聚乙烯醇缩甲醛生成的化学位移未被检测到,因此在该实验范围内,没有聚乙烯醇缩甲醛生成.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CaCl_2(6%)溶剂体系,对苯二甲酰氯(TPC)、间苯二甲酰氯(IPC)与对苯二胺(PPD)、间苯二胺(MPD)低温溶液共缩聚反应以及对苯二甲酰氯(TPC)与对苯二胺(PPD)低温溶液缩聚反应过程中,各种叔胺作为酸接受剂及其用量等对共缩聚和缩聚反应的影响,并用IR、TGA、DSC对所得聚合物进行了测试表证。  相似文献   

16.
PET固相缩聚前后的结晶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固相缩聚过程存在聚合反应与结晶偶合的现象。利用自制的固相缩聚实验装置结合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PET固相缩聚反应中的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SC升温速率增加使PET冷结晶峰温度明显升高,结晶峰面积减小,而熔融峰温度和面积随升温速率的变化很小;等温结晶时不同结晶温度的结晶形态存在差异,结晶形态取决于温度和结晶历史;PET固相缩聚过程中结晶度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并且缩聚反应的进程促进新结晶体的生成。  相似文献   

17.
用原位聚合法以脲醛树脂为壁材,制备除草剂稀禾定微胶囊.考察了预聚反应介质pH值、预聚反应温度、缩聚反应催化剂及缩聚反应终点pH值对微胶囊的结构、包覆效果和包埋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预聚反应pH值为8.0,预聚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60 min,可得到以二羟甲脲为主的水溶性透明黏稠预聚物,用此预聚物进行缩聚反应,以NH4Cl做缩聚催化剂,芯皮比为1∶1.5(质量比),控制缩聚反应终点pH值为3.0,可制得结构紧密、包埋率为30.6%的流动性球形缓释性固体微胶囊.  相似文献   

18.
聚季铵盐絮凝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二叔胺与二卤代烃为原料合成了十四种聚季铵盐,讨论了不同原料对缩聚反应以及缩聚物结构对其絮凝性能的影响。通过絮凝效应的测定,探讨了这些聚季铵盐的絮凝特性和Zeta电位变化等。结果表明,对悬浮颗粒的电荷中和是聚季铵盐具有絮凝效应的重要原因之一。聚季铵盐和其它高分子絮凝剂类似,在溶液中对悬浮颗粒也具有架桥作用,因此,聚季铵盐分子量大小对絮凝效果也有一定影响。这类絮凝剂在中性、弱碱性且电解质浓度不高的溶液中絮凝效果较好。聚季铵盐化合物有可能成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一类阳离子型有机絮凝剂。  相似文献   

19.
以偏苯三甲酸酐酰氯(TMAC)、间苯二甲酰氯(IPC)和1,3-二(4-苯氧基苯甲酰基)苯(m-EKKE)为单体,通过3元共缩聚反应合成了系列高相对分子质量、含羧基侧基的聚芳醚酮树脂(i-PEK-A),i-PEK-A树脂在1,1,2,2-四氯乙烷溶剂中,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与苯酚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了主链带不同比例芳酯侧基的聚芳醚酮树脂(i-PEK-E).用FT-IR、1H NMR、WAXD、TGA、DSC等技术对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合成3元无规共聚物时,随着TMAC用量的增加,共聚物的Tg升高,Tm降低,改善了共聚物的熔融加工性能.当IPC/TMAC摩尔比小于1时,共聚物为无定形聚集态.  相似文献   

20.
二茂铁羧酸的酰胺及多酰胺在化学络合或药物方面有许多用途并日益受到重视。例如二茂铁酰胺冠醚可作为金属离子萃取剂;二茂铁多酰胺与核酸有强烈的作用,有可能在化学免疫方面得到应用。二茂铁甲酸的酰胺及1. 1′—二茂铁二甲酸二酰胺可通过二茂铁甲酰氯及1. 1′—二茂铁二甲酰氯与相应的胺在吡啶的作用下得到。对于环状及芳香胺,这个反应很容易进行且产物是很好的晶体,但某些脂肪胺得不到晶体产物。对于空间阻碍大的胺如咔唑反应则比较困难。由于二茂铁甲酰氯在纯化过程中分解,我们采取了不经纯制与胺直接反应的方法,产率可以提高;二茂铁二甲酰氯为稳定的红色晶体,可在空气中放置半年以上而不分解。我们制备二茂铁二甲酰氯产率比文献提高10%以上。本文所述钧酰胺及二酰胺文献均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