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模拟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结合商标的文体与功能的特点,探讨了商标翻译中的“对等”原则。  相似文献   

2.
商标翻译中的文化等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忠艳  窦滨 《科技信息》2011,(7):I0171-I0171
本文对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大量的实例证明功能对等理论对广告翻译具有的指导意义。文章从广告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结构和两个方面探讨了英汉广告互译中的翻译对等理论的应用,对商标翻译中不同的文化因素进行探讨并通过大量实例分析如何跨越商标翻译中的文化障碍达到商标翻译的文化等效,更好的将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应用到翻译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3.
商标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每个商标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译者在翻译商标时,必须考虑到文化差异,消费文化心理,语言规则,及地域文化对商标翻译的影响。根据奈达的理论,即在功能对等或称动态对等理论下,能够再现原语商标的文化内涵和特征。这种功能对等翻译会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继而激发他们消费的欲望。给商家带来盈利的最终目的。同时在这种原则下翻译出来的商标也会引起消费者好的的文化联想。  相似文献   

4.
赵四化 《科技信息》2011,(11):136-137
本文以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儿童日记体小说《小屁孩日记》的中译本,从“语意对等”,“风格对等”和“文化因素对等”等方面来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并对中译本中的不要之处进行点评并提出建议。旨在验证该翻译理论能否指导翻译实践,实现目的语和源语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5.
等效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商标名称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奉 《咸宁学院学报》2004,24(5):120-122
商标名称的翻译不同于常规意义上的翻译。以功能对等为基础的等效翻译原则对商标名称的翻译起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商标翻译者应采取灵活多样的翻译方法,力求使商标译名具有与原文商标同样的促销功能,也就是在营销功能上求得等效。  相似文献   

6.
董玉芳 《科技信息》2009,(21):I0154-I0154,I0192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德国翻译学者提出“功能翻译理论”后,对等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挑战。有些学者认为,“对等理论”存在诸多局限性,而“功能翻译理论”更适合指导翻译实践。那么,“对等理论”是不是真的失去其存在价值?翻译中译者到底是以最大程度上实现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对等为重,还是应着重考虑译文受众,最大程度上实现译文在的语中应取得的“预期功能(目的)”?本文以诗歌翻译为研究对象,以许渊冲先生所译唐诗为例,探讨在诗歌翻译中究竟是采用“对等理论”还是“功能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7.
邹雪娇 《科技信息》2012,(30):213-214
广告翻译是一种以交际为目的的翻译实践活动。通过文化的解码与重组将原文本在另一种文化中进行转换以实现原文与译文的功能对等。广告、商标翻译的这种特性体现了文化翻译观的理论特色。试以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为基础通过对中英经典广告及商标译文的分析论证此种翻译思想对广告、商标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商标翻译在帮助商品进入国际市场、打开销路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尤金.奈达“动态对等”的翻译理论,阐述翻译商标时应考虑译文读者的文化差异、心理接受、审美情趣,使译文读者在阅读商标译文时能产生与原文读者阅读原语商标时基本相同的反应。  相似文献   

9.
中国主流派译论家将equivalent误读和误译成“对等”、“等值”、“等效”、“对等语”,把奈达翻译理论误读成“对等论”、“等值论”、“等效论”,认为“对等论”、“等值论”、“等效论”中的“对等”或“等”是“基本相同”或“基本对等”。然而“对等翻译”中的“对等”是汉语,其词义不是“基本相同”,也不是“基本对等”,而是“等同”、“相等”、“对等”。国内不少学者认为翻译不可能对等,由此也证明了“对等论”中的“对等”不是基本相同或基本对等,证实了中国主流派翻译理论家误读和误译了奈达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阐述,通过实例说明商标词翻译中存在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可采用的翻译策略,佐证了文化因素的处理对商标翻译的效果起着重要作用。译者在翻译商标名称时,要考虑中英两种语言间的文化差异,突出产品对消费者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功能翻译理论框架下,“合格”取代了“对等”的翻译标准。杨宪益、戴乃迭翻译的《红楼梦》和霍克斯、闵福德翻译的《红楼梦》,虽然翻译活动的策动者不相同,但由于译者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最终达到了各自的翻译目的,取得了理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2.
功能翻译理论下旅游翻译的灵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功能翻译理论及其范畴内的相关理论为依据,对旅游翻译的原则、方法进行探讨,可以发现旅游翻译具有明显的信息型、召唤型特征。因此,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概念即“目的论”是旅游翻译的方向标;文本功能类型分类说、功能对等、交际翻译等理论是采取灵活翻译策略的依据,而诺德的忠诚原则则是旅游翻译灵而不乱的质量保证。旅游翻译应该是一种灵活的动态顺应翻译。  相似文献   

13.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不仅是人类的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活动,而且是一种必须考虑读者和客户要求的目的性交际行为。旅游文本翻译应冲破传统理论“等值”概念的束缚,从文本的“目的性”入手,追求功能上的“等效”,而非字面上的“对等”。  相似文献   

14.
商务信函是国际贸易活动中重要的交流方式。它帮助贸易双方相互了解,传递信息,以及最终达成交易。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主张在翻译时不苛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是要在原语和目标语之间不仅做到文字意义对等,还要实现文体对等,准确传递原文的文化内涵。在商务信函翻译中只有深刻了解商务英语的含义及特点,才能力求达到翻译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5.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翻译是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言再现源发语信息。这一理论对于广告翻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因此,广告翻译应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灵活运用字义对等法、语义对等法、指称对等法、文化对等法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奈达的翻译理论是最受中国翻译研究者欢迎的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之一.本文介绍和评述了奈达翻译理论中的核心--"功能对等"理论,并进一步探讨了"功能对等"理论所遵从的原则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传淑 《科技信息》2010,(19):I0204-I0204,I0271
功能对等是翻译对等的修正;功能对等的提出充实了当代翻译理论,为译者从事翻译活动提供了又一个理论指导;功能对等可指导各种翻译实践。这一理论从词类及同构体两个方面指导法律翻译,对法律翻译的研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译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广告翻译以对等翻译理论为指导,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尝试从新的角度,即以目的论(功能翻译的核心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广告翻译的实质、目的和译文预期功能的分析,说明为实现译文的预期目的和功能,广告语篇的英汉翻译应采用目的论指导下的“自上而下”的功能翻译策略,同时结合意译、删译、改译及仿译等行之有效的翻译手段。文章从广告语言特点、文体风貌、交际功能实现的角度,分析了该策略的运用及特点。  相似文献   

19.
顺应论是语用学的理论。将这一理论的核心——动态顺应引入商标翻译中,无疑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商标译者在全面考察原商标词对各种语境和语言规则顺应的基础上,忠实地再现原商标词的标识功能,应将重点放在对目标消费者的文化传统、语言习惯、审美情趣及消费心理等等的动态顺应上。从而,使商标翻译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不同的翻译理论家有自己不同的翻译标准,但归结起来,最基本的标准不外乎忠实原则和对等原则。国内的翻译家严复提出的“信”是“忠实”的体现标准;而西方“对等”理论的提出从最初的完全接受到后来的反思,经历了一场学术的辩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