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基于双水相体系的KAu(CN)2分配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导了KAu(CN)2在聚乙二醇(PEG)/硫酸钠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行为。实验考察水相金浓度对KAu(CN)2分配影响。结果表明:富硫酸钠相(下相)的KAu(CN)2几乎全部转移到富PEG相(上相)。在上相,随KAu(CN)2含量增加,电导率下降。FT-Raman光谱表明,KAu(CN)2与PEG可能没有强的相互作用。双水相体系为金分离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选用了四种季铵盐作为相转移催化剂:三甲基苄基氯化铵,三乙基苄基氯化铵,三丙基苄基氯化铵,三丁基苄基氯化铵,应用于由邻硝基氯化苯合成邻硝基苯甲醚反应中,测定了它们的假一级反应速度常数和反应活化能,求得了反应的活化焓△H~+、活化熵△S~+和活化自由能△G~+。利用季铵盐所具有的有机和无机特性,研究了大小不同烷基的季铵盐相转移催化剂的结构与反应速度常数之间的关系,并且测得四种季铵盐在水-油两相中的平衡分配比。  相似文献   

3.
卤离子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用共振瑞利散射(RRS)光谱研究F-,Cl-,Br-,I-与5种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S )的相互作用,发现仅有离子半径较大的I-与CS 反应能引起RRS的明显增强并出现新的RRS光谱,同时也能引起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但疏水链较短的十四烷基吡啶不反应,而且当碳链相同时,RRS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二甲基苄基铵盐、吡啶钅翁盐、三甲基铵盐.反应宜在碱性介质中进行,最大RRS波长均位于278nm处,在一定范围内ΔIRRS值与CS 的浓度成正比.对不同的CS ,其检出限在22 60~46 74ng/mL之间.其中以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BCDAC)的灵敏度最高.研究了共存物质的影响及分析应用的可能性,并探讨了RRS增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分别制备了经两种有机插层剂(十八烷基季铵盐和双十八烷基苄基季铵盐)处理的交联聚乙烯/蒙脱土(XLPE/OMMT)纳米复合材料.不同插层剂处理的XLPE/OMMT纳米复合材料,介电谱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添加十八烷基季铵盐处理的蒙脱土,损耗峰为单峰;而添加双十八烷基苄基季铵盐处理的蒙脱土,损耗峰出现双峰.这与不同插层剂对蒙脱土在聚合物中的分散和插层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先季铵化再酯化的合成路线,合成了酯基季铵盐N-甲基-N-乙基-N,N-二(2-硬脂酰氧)乙基溴化铵.考察了物料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中间体N-甲基-N-乙基-N,N-二羟乙基溴化铵的影响,所得中间体与硬脂酰氯酯化得到酯基季铵盐产品,产物活性物质含量质量分数达98%以上,采用IR、MS和1H-NMR对合成酯基季铵盐进行了结构表征.对合成的酯基季铵盐的柔软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 D1821)相近.  相似文献   

6.
利用三辛基甲基氯化铵为萃取剂,考察了不同烷烃稀释剂与不同醇类助溶剂组合对废水中柠檬酸镍的萃取效果及反萃取剂盐酸溶液对镍的反萃取效果.探讨了废水pH、萃取剂质量浓度、助溶荆体积分数、相体积比(废水相与有机相体积比)、萃取时间及反萃取剂浓度等工艺条件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煤油与癸醇组合对废水中柠檬酸的镍萃取效果最佳.在废水pH为9.00,萃取剂质量浓度为35%,助溶剂体积分数为20%,水相与有机相体积比为1时,室温下萃取30min,萃取率可达75.41%;用0.5mol/L盐酸溶液对萃取反应后有机相中的镍进行反萃取,反萃取率可达94.50%.  相似文献   

7.
四苯硼钠返滴定法测定季铵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季铵盐快速定量分析方法对于季铵盐产品的开发、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用四苯硼钠返滴定分析方法对季铵盐定量分析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分析结果的重现性和准确性以及NaOH加量对滴定终点的影响,并与沉淀法、HG/T2230-2006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季铵盐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适合于季铵盐定量分析,且分析结果重现性好,准确率为99.5%.  相似文献   

8.
利用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DTAC)和四甲基氯化铵(TTAC)分别对钠基蒙脱石(Na-MMT)进行有机改性,合成了DTA-MMT和TTA-MMT两种蒙脱石复合材料.采用热重分析(TGA)、X射线衍射(XRD)等实验表征技术,以及蒙特卡洛(MC)模拟理论计算手段,对两种改性蒙脱石体系进行比较研究,探索了季铵盐添加量以及季铵盐烷基链长的变化对改性蒙脱石的片层空间结构与热力学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改性后的两种蒙脱石层间距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大,当插层量增大时,具有长链烷基季铵盐的DTA-MMT体系对蒙脱石片层空间的撑大作用明显好于TTA-MMT体系;与自由相的季铵盐相比,插层季铵盐热分解温度显著提高,表明改性蒙脱石有利于其热稳定性的提升;此外,蒙特卡洛模拟得到的蒙脱石层间距数值与实验XRD表征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为进一步合理解释TGA与XRD等实验表征结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利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31P-NMR)、激光光散射(DLS)等方法研究了萃取后负载金有机相的溶液结构。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有机相金浓度和表面活性剂浓度逐渐增加,有机相含水量增加,有机相中磷酸三丁酯(TBP)的磷氧基伸缩振动向低频移动,核磁共振(31P-NMR)的化学位移向高场移动;同时有机相中开始有直径16nm左右的聚集体形成;随着胶团逐渐长大,有机相分成两相即产生第三相;第三相中有直径4nm左右的胶团存在。  相似文献   

10.
季铵盐快速定量分析方法对于季铵盐产品的开发、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用四苯硼钠返滴定分析方法对季铵盐定量分析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分析结果的重现性和准确性以及NaOH加量对滴定终点的影响,并与沉淀法、HG/T2230—2006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季铵盐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适合于季铵盐定量分析,且分析结果重现性好,准确率为99.5%.  相似文献   

11.
由N235与路易斯碱三辛基氧膦(TOPO)组成协同萃取体系,对碱性氰化浸金贵液中金(I)协同萃取和反萃进行了研究.研究了有机相中N235含量、水相平衡pH、相比等因素对金(I)萃取率的影响,考察了反萃液中氢氧化钠液浓度对负载金有机相的反萃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有机相为10%+10%协萃剂TOPO+80%煤油的协萃体系,对pH=9~10和初始金(I)质量浓度ρO=10.87 mg/L碱性氰化浸金贵液进行萃取时,经一级萃取后,萃取率可高达98%左右;同时,采用0.05~0.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可对负载有机相进行反萃,反萃率达到91%以上.  相似文献   

12.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从南方红豆杉针叶中提取分离紫杉醇,重点考察了萃取条件对紫杉醇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含水10%~15%的乙醇为夹带剂,且夹带剂与CO2流体的体积比为0.12时为最佳萃取溶剂;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50 ℃,时间2 h为最佳萃取条件.最佳条件下萃取率可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盐效萃取方法,选择不同无机盐,对超细SiO2共沸蒸馏后产生的饱和正丁醇-水溶液进行分离,结果表明无机盐溶液可以萃取出正丁醇水溶液中的正丁醇,且萃取效果随无机盐浓度提高而增大,温度对确定质量分数的盐溶液萃取效果影响很小。萃取比小于1.5时,萃取效果随其增大而显著增大;萃取比大于15时,萃取效果随其变化明显变缓。常温下,萃取比R=1.5时,60% K2CO3溶液对饱和正丁醇的水溶液的萃取率可达95%以上。有机相通过二次萃取,无机盐质量分数可降至10-4以下,可回收继续用于共沸蒸馏。K2CO3 溶液的蒸发浓缩次数对萃取效果没有显著影响,表明K2CO3溶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满足工业循环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利用3种不同的溶剂对SBA-15分子筛中有机模板剂P123(EO20PO70EO20)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溶剂种类、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溶剂量对回收率的影响。实验确定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甲醇作为溶剂,萃取温度75℃,萃取时间3.5h,溶剂量300mL,在此条件下P123回收率可达80.7%。制备得到的SBA-15分子筛通过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Fourier红外光谱及N2吸附脱附等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溶剂萃取得到的SBA-15骨架有序性保持良好,比表面积更大。溶剂萃取过程不会造成骨架硅羟基脱除,克服了高温焙烧所引起的孔道收缩问题。回收得到的模板剂P123通过液体红外光谱和凝胶渗透色谱等手段进行表征,表明其在宏观和微观方面具有与标准样品相同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用AOT/异辛烷反胶团系统萃取了添加不同浓度镁离子的猪心提取液中的细胞包素C.其结果为:添加0.025mol/LMg2+的萃取率E.R,(ExtractRatio)为96.5%(氧化型和还原型平均值).添加0.3mol/LMg2+的萃取率为28.3%。萃取后水相的吸收光谱中,还原型细胞色素C在520nm、550nm的吸收峰值消失。120nm的吸收峰值显著降低。萃取有机相的吸收光谱中,还原型细胞包素C在420nm、520nm和550nm处的特征吸收峰值显著。经反萃取后水相的吸收光谱与提取液以及萃取有机相的吸收光谱相同。说明添WMg2+后,经AOT/异辛烷萃取和反萃取过程能将细胞包素C从猪心提取液中萃取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16.
The enrichment of copper from copper–cyanide wastewater by solvent extraction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 as an extractant. The influences of important parameters, e.g., organic-phase components, aqueous pH values, temperature, inorganic anion impurities, CN/Cu molar ratio, and stripping reagents, were examined systematically, and the optimal conditions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opper was effectively concentrated from low-concentration solutions using Aliquat 336 and that the extraction efficiency increased linearly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The aqueous pH value and concentrations of inorganic anion impurities only weakly affected the extraction process when varied in appropriate ranges. The CN/Cu molar ratio affected the extraction efficiency by changing the distribution of copper–cyanide complexes. The difference in gold leaching efficiency between using raffinate and fresh water was negligible.  相似文献   

17.
在318K,10.0~21.0MPa实验条件下,采用流动法测定了等质量比的3,5-二硝基苯甲酸和3-硝基苯甲酸混合物,在含摩尔分率为3.5%的不同夹带剂的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乙醇,乙酸乙酯夹带剂的加入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溶质的溶解度,但在夹带剂的选择性上,3,5-二硝基苯甲酸对于乙酸乙酯的选择性好,3-硝基苯甲酸对于乙醇更具有选择性。进一步分析了溶质的极性、夹带剂的极性、氢键的作用对于溶解度的影响,并用Sovova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回归,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关联误差分别为8.16%,8.35%,2.40%,2.14%。  相似文献   

18.
有色可溶有机物(CDOM)的分布及光学性质对于研究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色遥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该文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研究了2016年夏季鄱阳湖水体不同区域的有色可溶有机物光吸收特性,分析了aCDOM(440)与光谱斜率比值(S)的关系,讨论了CDOM吸收系数与藻类及其他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并与其他湖泊和水库相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水体在440 nm波长处的吸收系数为0.13~2.17 m-1,均值为(0.93±0.54)m-1.不同区域的CDOM含量差异显著,排序依次为主航道>珠湖区>南矶山水域,表现为3种典型吸收光谱曲线.夏季在300~440nm波长处S与CDOM有很好的相关性.鄱阳湖CDOM分别来源于藻类降解、沉积物扰动和河流流入.珠湖区CDOM来源主要为内源性,由浮游植物降解所产生.南矶山水域CDOM来源于赣江等河流汇入以及养殖肥水排入,其吸收系数与水体总磷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中心组合设计法(CCD),对蔗渣半纤维素的纤维素溶剂的木质纤维素组分分离(CSLF法)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确定磷酸质量分数、磷酸蔗渣液固比和水浴温度是影响蔗渣半纤维素提取的3个关键因素.以半纤维素提取率为响应目标,采用CCD和响应面分析法(RSM),确定CSLF法半纤维素的最佳提取工艺:磷酸质量分数为83%,磷酸蔗渣液固比为8.95 mL·g-1和水浴温度为48.94 ℃.结果表明:蔗渣半纤维素提取率可达到75.29%,比优化前提高9%.  相似文献   

20.
从盐湖卤水中萃取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取磷酸三丁酯(TBP)为萃取剂,200号溶剂汽油为稀释剂,氯化铁(FeCl3.6H2O)为共萃取剂,从青海盐湖含锂卤水中萃取锂,并对TBP质量分数对萃取率的影响,相比对萃取率及分配比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共萃剂FeCl3在萃取过程中作用明显,同时,水相氢离子浓度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适当的酸度既可以保证锂离子进入有机相,减少氢离子与有机溶剂络合的机会,又可以保证铁离子在溶液中不发生水解;最佳萃取工艺条件如下:TBP质量分数为60%,萃取相比(O/A)为1.5,n(Fe3 )/n(Li )为1.3,水相氢离子浓度为0.05 mol/L。在此条件下,锂的萃取率可达到80%,锂、镁分离效果较好,萃取液经洗涤、反萃取和深度除镁后,可制备高纯度碳酸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