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林能弟 《海峡科学》2004,(12):103-104
抗生素是防治感染性疾病不可缺少的药物,由于抗菌素的应用,过去许多致死性传染性疾病得到控制。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新型抗菌药的研究开发及医院市场的影响,出现了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甚至滥用。本文就基层医院抗生素应用的不合理现象及其预防措施谈看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文化播报     
正世卫组织呼吁研究新的抗生素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发布一份列有12种超级细菌的清单,称这些病原体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呼吁药厂尽快研发新型抗生素,否则未来化疗、器官移植,乃至剖腹生产及髋关节置换等手术,均可引起致命感染。世卫组织将这12种细菌需新型抗生素的迫切性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严峻、高及中等,其中鲍氏不动杆菌、假单胞菌及数种肠  相似文献   

3.
水产养殖业长期过量使用抗生素导致的细菌耐药性增加、水产品中抗生素残留和养殖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等问题,已严重影响我国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因而亟需寻找抗生素的有效替代品.抗菌肽是一类生物体中普遍存在并具有广谱抗微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因其不同于传统抗生素,具有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性,被科学家誉为"天然抗生素".海洋无脊椎动物是开发高效且抗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新型抗菌肽的重要来源.本课题组自2002年起一直聚焦我国水产养殖业抗生素污染的重大科学问题,以研发抗生素的有效替代品为目标,致力于海洋动物新型抗菌肽的研发与利用研究,本综述将重点介绍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新型抗菌肽的发现及其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4.
细菌耐药性是导致现代抗生素使用药效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几乎所有结构类别的抗生素能够诱导不同的细菌产生耐药响应.综述了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途径和抗生素增效剂的研究进展.从解除耐药能力和拮抗耐药靶点两方面总结了抗生素增效剂的研发策略.展示抗生素增效剂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生长促进剂属于非营养性添加剂。主要作用是刺激动物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以及改善动物健康,它们包括抗生素、抗菌药剂、激素、酶制剂以及其它生长物质。  相似文献   

6.
当今,抗生素耐药性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峻挑战,导致传统抗生素的疗效受到限制。抗菌蛋白是一类多样的天然抗菌分子,广泛分布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通过与细菌相互作用破坏其完整性,从而实现杀菌作用。与传统抗生素相比,抗菌蛋白还具有增强宿主免疫响应、降低细菌耐药风险等优势。阿米巴穿孔素A(Amoebapore A,APA)是一种由阿米巴原虫分泌的古老天然抗菌蛋白,通过增加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破坏细胞结构展现广谱杀菌活性。对APA的活性机制进行概述,旨在为开发以天然抗菌蛋白为基础的新型抗生素提供理论基础,以更好地解决抗生素耐药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抗生素被誉为二战中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但目前滥用抗生素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每年因滥用抗生素导致数万病人因不良反应而死亡"抗生素滥用、抗生素环境污染的危害在于加剧细菌耐药性。耐药性正成为目前全球最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在一份报告中称,抗生素耐药性细菌正蔓延至全球各地,情况极为严峻。上世纪20年代,抗生素的发明  相似文献   

8.
抗生素滥用导致了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和超级细菌的出现,使开发新型抗菌药物迫在眉睫.稀土元素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在抗菌领域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主要介绍了三类稀土基纳米抗菌材料:稀土氧化物、稀土配合物、稀土掺杂复合物,简述了这三类材料的抗菌机制和应用现状,同时对材料未来的抗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日前,一种令人恐惧的细菌、一个颇具争议的命名、一场喋喋不休的争论,南亚"超级细菌"事件被全球媒体热炒,既让人惊心,又让人匪夷所思。这种被命名为"NDM-1"的细菌在英美印度等国家小规模爆发,还令到印度旅游的日本人感染。而近日在台湾地区也被发现此病菌,据台当局卫生署日前证实,感染者是曾在印度意外遭受枪伤的TVBS《食尚玩家》节目外景小组的柯姓摄影师。据悉,他在当地就医时确定感染了带有抗药性基因的超级细菌(NDM-1),所幸他并未发病,属于肠道无症状带菌者,因此被认定不属于法定传染病病例,目前已出院回家。据最新报道,日本受感染人数从46增至53,其中4人已经死亡。它的超级可怕之处在于人类目前杀不死它,因为细菌已经进化到药物对付不了。医学专家提醒,造成细菌进化的原因,正是人类滥用杀死细菌的药物——抗生素。然而,在众多三甲医院调查发现,一般无需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感冒,抗生素使用却非常泛滥,而绝大多数患者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了解。"超级细菌"的爆发一度让人们想到几年前的非典、甲流,那么它真的如洪水猛兽吗?真的就无药可治吗?  相似文献   

10.
在对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以及病原菌细菌的耐药性的分析过程中,为了确保统计分析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我们对300例感染者中的280例患者进行了调查。通过对病原菌种、抗生素的应用种类、药物敏感度、菌种的耐药性等进行了统计。临床调查结果显示:抗生素使用率为95.87%,同时使用两种抗生素者占49.2%,三种抗生素的占17.7%,四种抗生素的也占9.7%,而使用一种抗生素的患者只有22.5%。对细菌进行分离,发现细菌种类共24种,其中致病条件菌有19种,细菌对于不同的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本文旨在对临床抗生素应用与细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副词“真”、“很”、“太”在语义上都有表示程度高的意思,但是三者在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上还是存在许多差异。文章从语义内涵、组合能力和语用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直觉模糊集定义及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基础上 ,利用 F -格的序关系 ,研究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给出了直觉模糊逻辑 t-范及 t-余范的定义 ,同时给出了两种新型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探讨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 t-范及 t-余范所具有的性质 .拓广了模糊逻辑中关于生成子的概念 ,给出了阿基米德直觉t-范及 t-余范的表现定理 ,并对不同算子分别进行了研究 .  相似文献   

13.
南朝梁时,萧统、萧纲兄弟分别主持编纂了《选》和《玉台新咏》。论对其编撰目的和体例、作家作品录情况、各自的学观和对后世的影响,一一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而见出它们的价值与得失。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尤其是文学作品中文化意象的使用包含着更为广阔、更为深沉的内涵,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译出原作的语义信息,而且还要译出原作内在的文化信息。通过对比分析霍克斯及杨宪益、戴乃迭对"司马牛之叹"中"叹"字的不同翻译方法,说明译者只有正确理解原语词义及其文化意蕴,才能更加全面、准确地传达文本及其蕴含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动态表演性原则在英若诚先生所译的《芭芭拉少校》中习语、活句、文化转换、称谓等方面的应用来论证这一原则在戏剧翻译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的"中国"与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在内涵、层次上有所不同。在中国历史语境中,"华夏"既可指称古代族群或民族,也可表示一种文化或文明的载体。从历史上的"中国"、"华夏"到"中华"乃至现今"中华民族"的发展演变,"中华"一词与时俱进,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中华民族的民族过程比中国已经识别的56个民族实体发展缓慢,至今仍然属于"想象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在英文中,消费需求包括“Needs”和“Wants”,有人把它们分别译为“需求”或“欲望”,“需要”和“想要”,也有人用“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或“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来区分,从意义上讲,这些表述都是有道理的,但从“Needs”和“Wants(也有人用‘desires')”的定义和表述的简洁来讲,本人更愿意把它们表述为“需求”和“欲求”,即消费者“求其所需”和“求其所欲”的意思,从消费需求的发展来看,二者的区别越来越小,甚至可以互换使用;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只使用“消费需求”这一概念,而不再对二者进行严格的区分。  相似文献   

18.
就《左传》的记载来看,“因”并非一种婚姻关系,而“报”并不见容于春秋时期的宗法制度。“烝”是在婚姻伦理形成之初,在宗法制度可以容忍的范围内的一种事实婚姻。它既非群婚或转房婚的遗迹,亦不同于周边少数民族的收继婚。对于这种事实婚姻,不同地区、不同的人所持的态度是不同的,既非毫不犹豫的承认,亦非旗帜鲜明的反对。这种情况反映了春秋早期贵族阶层婚姻伦理的相对混乱状态。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成瘾症”(IAD)在全球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当中迅速蔓延,社会危害性极强,备受社会学和心理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网络成瘾概念的界定出发,介绍了网络成瘾的临床鉴定和基本类型,剖析了网络成瘾的心理成因,建议网民们要解除网瘾,进行信息“节食”,最后对青少年沉缅于网络游戏这一社会问题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们"与"自然"的发展经历了这样的里程:1)"我们"与"自然"的浑然.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带有朴素的和谐性质,人与自然处于一种"感性的和谐"状态之中.隐含有"自然性的人类中心"思想.2)"我们"与"自然"的分裂.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带有改造、控制自然的性质,表现为"征服性的人类中心主义".3)"我们"与"自然"的和谐.这是一种"理性的和谐".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带有创新的和谐性质,追求一种"共荣性的人类中心"价值观念,在此达到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所体现和追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