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地缘关系,经济方式,民族文化与传承方式,管理方法为云南楚雄彝族传统体育活动构建了支撑平台和运行环境;扩大人们文化交流,弘扬民族精神,提高体育技艺,是云南楚雄彝族群众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地域因素,加强彝族群众之间的沟通是云南楚雄彝族群众最终演化参与的直接诱因,宗教因素的吸纳是促使楚雄群众参与的载体;体育媒体的宣传与引导能有效触发参与思维共振和行为互动;自发组织、点缀民族节日的气氛和时间安排、彝族风情浓郁的活动项目是参与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赵惠  陈雪红  黄艳萍 《科技信息》2012,(29):52+253-52,253
"左脚舞"是楚雄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楚雄牟定彝族的代表性舞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历史文化悠久,内涵丰富,是楚雄彝族文化的一朵奇葩。在近30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左脚舞"这种传统文化从乡村田间进入了繁华的都市,从草根文化中脱颖而出,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普及推广较好的项目之一。促进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资源整合与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彝族宗教形态从整体上来说处于原始宗教的较高级阶段,但不同支系的宗教信仰状况呈现出不同的特色。调查发现,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白娜古村啊喇么村的俚濮彝族在图腾崇拜、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这一特色概括起来就是:俚濮人在宗教信仰方面既保持了彝族的一些基本特点,又大量受到汉民族文化的影响。对这些原始宗教文化现象应该有所肯定、有所否定,正确引导,加强管理,以更好地改善彝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4.
凉山彝族的丧葬习俗历史悠久、仪式复杂,较完整的保留了原始风貌,反映出浓厚的原始宗教文化色彩,同时也透射出凉山彝族的鬼神观、生活禁忌、性别意识,以及通过祭祀圈反映出社区内部的交往情况,是研究彝族民俗文化和宗教生活的活素材。  相似文献   

5.
在彝族传统美术中有着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文中通过文字和图形介绍了独特的凉山彝族传统美术.  相似文献   

6.
在彝族传统美术中有着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中通过字和图形介绍了独特的凉山彝族传统美术。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人们对彝族民歌的研究从来没有中断过,在民歌的众多题材中,情歌独具魅力.楚雄彝族情歌是反映楚雄彝族青年男女爱情观的重要实体,也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上百首楚雄彝族情歌的收集与整理,在曲式结构、调式调性、旋线旋法、节奏节拍和唱词唱腔方面进行音乐形态分析,发现该歌种兼具南北方音乐的特色,在少数民族音乐中独树一帜,值得音乐工作者传承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赵惠  陈雪红  王浩春 《科技信息》2011,(33):313-314
楚雄是人类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楚雄彝族自治州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彝族传统体育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篇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楚雄彝族传统体育的起源和传承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来探索楚雄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显彪 《科技信息》2010,(34):I0262-I0262
左脚舞"是牟定区域性彝族传统舞蹈,主要用月琴伴奏,在近三十多年的时间里,这种原来只在牟定县中部流行的"左脚舞",已扩张到楚雄全州十个县并成为了楚雄州的一个大舞种。楚雄彝族左脚舞发展的如些之快,是由它的特点及价值决定的,作为彝族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其特点也决定了它成为学校体育教学项目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彝族烟盒舞起源于原始的狩猎祭祀,与彝族“跳乐”、“跳弦”等民间舞蹈同源异流。彝族进入农耕社会后,烟盒舞开始以高梁杆、牛皮、铜鼓为乐器,加之与彝族男女青年“吃火草烟”相结合,逐渐形成有固定套路和配器的民间舞蹈,并由单一向综合性、复合性演变,成为深层彝族文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11.
通过"彝汉双语一类模式大学生在校基本情况调查表"和"在校大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调查,从学习、生活以及思想等方面的主要心理和行为特点,分析彝族彝汉双语"一类模式"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探索其心理素质的发展特点,客观揭示其心理素质的结构成分,探讨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促进自身心理、生理健康发展,提出更高效的"一类模式"高校生管理教育机制,使其以良好精神状态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成为彝区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先进动力,成为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彝区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12.
论儒学义利之辨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儒学的义利之辨对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关系重大。所谓叶适“功利之说”实出于后人的误解,叶适、朱熹的分歧在于:叶适强调义利的统一,朱熹强调义利的冲突,而朱叶所据以争辩的董仲舒的名言“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系班固改作,班固的贬利观念是从反面受荀况、韩非影响。孟子“何必日利”,孔子“罕言利”自有深意,但孔子将义,利割裂,导致后世的中国社会向“义”与“利”绝对的两极分化。当代社会讲义不计利或讲利不重义这两种倾向都是值得反省的,问题最终归结为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语言学、民族学、历史传说的角度,结合汉文献记载和学术界的研究成果,阐明了蚩尤是文山苗族的祖先,他是东夷集团的首领,文山苗族源于东夷部落之蒙人的观点。同时指出,文山苗族的发祥地是黄河下游,而不是长江中下游,至今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尚留有许多与苗族自称相关的地名。  相似文献   

14.
浅析苯教文化在《格萨尔》中的遗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藏族早期的苯教文化与外来的佛教文化相融后产生了后期苯教文化,苯、佛相融过程中的两种宗教文化冲突后形成了藏传佛教文化。这两种宗教文化都在《格萨尔》中留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着重对苯教文化在《格萨尔》中的遗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藏文“宗(rdzong)”一词所含内容和《格萨尔》部名上“宗(rdzaong)”一词在《格萨尔》部名上所含内容、确切地说“宗”一词在《格萨尔》部名上实际所起作用之比较分析,认为《格萨尔》部名上的“宗”,既不能和过去作为西藏地方政权机构——行政区域治所之名的“宗”等同起来理解;也不能与作为过去有别于普通民宅的特殊建筑物之名的“宗”等同起来理解。提出《格萨尔》部名上的“宗”类似于汉族长篇小说的叙述法“篇”,是一种便于记忆和说唱史诗而采取的该文学作品形式上的一种程式法或写作模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麦尔维尔的生活经历、美国社会的捕鲸史实、19世纪上半叶美国的宗教历史以及《圣经》中关于鲸的故事,可以看出,不管是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还是宗教环境、宗教特性,作为当时最大的海洋生物,鲸成为麦尔维尔的选择对象来表现其宗教思考是最适宜的。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的地方性彝族史诗中鹿形象的呈现,揭示彝族的多样性。尽管这些形象和名称对于局外人可能具有完备的意思,但是作为一个民族集团,彝族对其却有着独特的理解。正是就这种意义而言,彝族在与其他民族的交互之中建立了自身的民族认同。因此,通过对口述文学中动物形象的分析以理解这个过程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竜”,壮语森林之意。云南壮族年年祭“竜”,并以之作为村社发展的精神支柱和本民族群体团结的纽带。他们认为:有“竜”环抱的村寨,人能健康长寿,百姓衣食无忧;“竜”的圣洁能免除疾病、瘟疫,预防自然灾害;他们把“竜”的萌、发、荣、枯视为春、夏、秋、冬的信息,更把“禁山林、培风水”说成是“关乎地灵人杰”的大事。壮族虔诚地祭祀森林并对其严加保护的传统风俗,实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本质是“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9.
狐精形象在中国有漫长的演变历史,《广异记》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其中的狐精形象与宗教脱离,逐渐向人的形象发展。《广异记》中出现了最初的人性化的美狐、情狐形象,它使狐精的性别趋于女性化,并把爱情赋予这个形象,使之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狐形象最终能够成为独具东方民族特色的、内涵深遂丰富的重要文学形象,《广异记》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0.
晚清至民国,西康地区成了最为动荡的地区之一,“改土归流”、三次康藏冲突,达赖、班禅、诺那呼图克图等宗教势力,刘文辉、格桑泽仁的世俗力量都是这个历史舞台上的重要角色,这些角色学者们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西藏驻京办事处、班禅驻京办事处、诺那呼图克图驻京办事处,学者也都给予了关注。而成立七年之久(1930—1937),影响较大的“西康民众代表驻京办事处”并未引起应有的重视。在近代康藏之争中,各类民间组织“西康总商会”“西康国民协进会”“西康特区民众保固国防后援会”以社团的方式关注西康的稳定和发展。民间人士以请愿团或代表的身份到南京请愿、递交呈文、招待记者。民间社团、请愿团中的西康人士希望互递京康消息。由西康代表临时驻京,到“西康民众代表驻京办事处”成立,可见民间力量和国家意志的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