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云南大理无量山、哀牢山民间的彝民,有一种独特的集传统饮食文化、舞蹈、音乐于一体的“跳菜舞”,彝语称之为“吾多哈”也就是彝族的伴餐舞“跳菜”,它是彝族在婚、丧、嫁、娶等重大礼仪活动中,活跃气氛敬重宾客的一种民族风俗舞蹈。近年来,各领域对南涧彝族“跳菜”的研究都趋于完善,但在体育领域的研究甚少。基于此,希望通过对南涧彝族“跳菜”的历史溯源、演进、种类、身体特征及组合进行研究,探求南涧彝族“跳菜”的体育功能价值,以便人们更加了解南涧彝族“跳菜”,积极参与和传承这一项宝贵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2.
民间舞蹈是体育学、艺术学、民俗学等多个学科研究的母题,而民间信仰是许多民间舞蹈的重要精神支撑。本文对流传于桂东南客家聚居区的民间舞蹈与民间信仰进行调查整理,为桂东南客家民间舞蹈的保护传承提供依据,为扩充当地学校的体育、舞蹈等教学资源提供参考资料。研究认为:在桂东南客家聚居区流传的民间舞蹈有舞龙、舞狮、舞麒麟、舞春牛、跳禾楼、采茶舞、竹马舞、跳傀僮、打杯舞等,桂东南客家信仰有神灵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圣贤崇拜等;民间信仰是解读客家民间舞蹈内在精神的钥匙;客家民间舞蹈需要外界的包容,也需要客家人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3.
在国务院公布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众人熟知的"云南石屏彝族烟盒舞"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贝利尼察舞罗马尼亚民间舞蹈绚丽多姿,集体舞最为流行。其中“贝利尼察舞”颇有风趣,它同“霍拉舞”一样,是这个国家典型的民间舞蹈。贝利尼察舞的跳法是:众人围成一圈后,舞曲一响,一名或两名舞者就走进圈里挥动手帕,按节拍边走边舞,绕圈挑选异性舞伴,选中后将手帕套在对方的后颈上,请对方走到舞场中央。起跳人把手帕铺在地上后,双方要跪在上面互亲双颊。然后,被请进圈里的人捡起手帕,再去找新的舞伴,由此下去,反反复复。其余的人则拍掌助兴。这种集  相似文献   

5.
土家族发明了一种悼念亡人的民间舞蹈。这种舞蹈就叫“跳丧”,也叫“跳丧舞”或“跳撒尔嗬”。土家族有句俗语,叫“人死众家丧,一打丧鼓二邦忙”。村上死了老人,一般装敛入棺后要在堂屋里停放1至3天,晚上则由亲朋好友前来跳丧陪伴亡人。跳丧舞为一人击牛皮鼓叫歌,众人围着棺材接歌起舞。脚跟鼓点鼓跟脚,无弦乐伴奏。击鼓者领唱,对舞者和,均为高腔俚调,边唱边舞。舞者头、肩、腰、臂、腿、脚尖、脚跟一齐动作,跳着变幻多姿的舞步,唱着古老、粗犷、格调明快而独具民族特色和浓郁山乡气息的曲调。跳的人一般为4至8人不等,最多可达上百人。跳丧…  相似文献   

6.
纸马舞是文山壮族节庆和丧葬祭祀时所表演的民间传统舞蹈,又名跳纸马,广泛流传于文山州壮族布岱村寨,与壮族人民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审美观念等紧密结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民间舞蹈艺术。  相似文献   

7.
泉州民间舞蹈部分存在一舞多形现象,如《踢球舞》,有梨园踢法、民间踢法,不断发展变异并出现在大型广场舞中。一舞多形并存共舞蕴含泉州民间舞蹈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从《踢球舞》等舞蹈中可看出泉州民间舞蹈与南戏、南音的关系,球手的动作则吸收南少林武术元素,其舞蹈功能的选择推动泉州民间舞蹈的不断发展,深刻反映出泉州民间舞蹈所包涵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8.
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芦笙舞是苗族人民祭祖或节日主要舞蹈之一,是流传最为广泛的民间舞蹈形式,日常生活中的劳作内容都成了他们的舞蹈题材和主要动作来源。“花山节”是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而芦笙舞则是“花山节”中不可缺少并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苗族传统民间舞蹈。  相似文献   

9.
"三节龙·跳鼓舞"是流传于湖北省云梦县伍洛寺镇的一种传统舞蹈,是由当地传说与古老的祭祀舞演变而成的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该舞的道具形制、表演形式以及舞蹈动作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2010年5月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鉴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本文根据自己参与"三节龙·跳鼓舞"的挖掘、搜集、整理、编写过程中的体会,对该舞的起源、表演、传承与创新发展等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南涧彝族“跳菜”是彝族民间传统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对南涧彝族“跳菜”的起源、文化内涵、舞蹈、音乐、服饰等方面的研究作归纳和总结,并就目前研究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以期为关注该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提供学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拟兽舞"是桂东南地区民间至今仍流传的一种民俗舞蹈,它的形式多样,在当地民间文化生活中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从原始狩猎特性、动物图腾崇拜本质、地方审美形态及民俗文化特征等方面探讨其社会人类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西铁营花钹大鼓是北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汉族民间舞蹈,民间称它为"大鼓老会"、"花钹挎鼓"等,是清代民众以进香修善为宗旨而自发组织的民间武会十三档之一。虽然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主要以香会的身份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作为一种以肢体语言传情达意的民间舞蹈形式,花钹舞蹈对于研究明清时期民间舞蹈的发展概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西铁营花钹舞蹈,主要关注以下四个问题:西铁营花钹舞蹈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花钹舞蹈的动作特征;花钹舞蹈与大鼓、沉子的关系;形成花钹舞蹈动作特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民族民间舞的风格与规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民间舞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积淀着历史传统和民族精神的一种文化现象。每一种民间舞都因流传地域和民族文化的不同,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文章分别对广场民间舞、课堂民间舞及舞台民间舞三个领域中风格与规格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在这三者的逻辑递进关系进程中,把握和衡量规格的标准是风格,有了风格,自然有了规格,从某种意义上说:“风格”即“规格”。  相似文献   

14.
为死者超度亡灵的宗教祭祀舞蹈"九莲灯"舞,流行于福建莆仙地区,是集宗教、礼仪、艺术为一体的民间祭祀舞蹈。舞蹈的产生、演变和发展与"三一教"的祭祀风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形成舞蹈独特的舞蹈形态特征和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格,是民间宗教文化艺术的体现。研究"九莲灯"将对其传承与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间舞蹈来源于民间,是民间传统文化的一种流传形式。民间舞蹈的价值取向大体上体现在它的生命价值和社会价值。这种简洁、明朗的艺术,能缓解人身心的疲惫,满足人们对简朴稚拙的美学形态的渴求,使人达到心理和生理上的平衡,因而仍然赢得人们对民间舞蹈艺术的青睐。  相似文献   

16.
彝族葫芦笙舞是彝家人世世代代传承的一种文化。文章主要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探讨葫芦笙舞文化对人的形成是如何产生影响的,并对有效保护和传承葫芦笙舞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民俗舞蹈是指传统民间风俗舞蹈,是因民族意识而形成的现象.社区舞蹈是指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迎合社区生活的文化现象.双方文化的现实差异与如何弥合的问题是“文化嫁接”提出的前提,此前提期许农村与城市之间可以通过社会群体结构方面与思想文化方面的嫁接实施,经由第三方舞蹈院校机构的参与生成,使民俗舞蹈能够进入城市社区以促成传统文化传承机制的有效建立.鼓子秧歌舞蹈经由专业人士的改造而在社区广为流传,是个成功的嫁接例子.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的小说创作有鲜明的民间立场,但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经历了一个嬗变过程.早期乡村与都市叙事中的民间立场仅是一种"前意识"式的存在,中期"湘西世界"的营造与都市生命病相的揭示,使民间立场成为一种明确的文化价值标准与写作姿态,而后期<长河>创作中则出现了国家民族观念、民间立场以及现代知识分子的批判意识的纠缠,出现了写作立场的多层次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藏族原生态舞蹈的表现形式拥有广博的内涵,其自娱自乐性成为藏族原生态舞蹈的重要特征之一。然而,在当代藏族舞蹈艺术中,自娱自乐的本质特征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与原生态舞蹈的表现形式出现了脱节现象,这使得我国民族民间舞蹈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本文以藏族舞蹈为例,通过论述存在于原生态形式中自娱自乐的情感价值,以及这种自娱自乐的情感价值在舞蹈艺术中的流失,旨在抛砖引玉,呼吁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应更重视其"原生"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