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Nested Logit的电动汽车分时租赁选择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用户出行选择调查问卷的样本数据,应用Nested Logit离散选择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探究影响用户出行选择的因素,并计算出各种出行方式的分担率及其敏感度。结果表明:使用成本、站点距离、出行里程、驾龄、用户拥有私家车情况以及年龄等因素对用户是否选择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有显著影响;当前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在出行领域的显示性编好(revealed preference,RP)调查分担率为2.36%,使用成本对其敏感度为8.6%,站点距离对其敏感度为43.7%;陈术性编好(stated preference,SP)调查分担率为3.30%,使用成本对其敏感度为8.9%,站点距离对其敏感度为21.1%。  相似文献   

2.
以江苏省盐城市为调查对象,运用SP和RP相结合的调查方法,设计调查方案并采集分析数据;基于Binary logistic建立公共自行车出行选择模型,探讨公共自行车使用者的潜在动机和非使用者的阻碍因素。结果表明:年龄、是否拥有私家车、政策决策支持、步行至站点距离太远和基础设施条件5个因素影响公共自行车的出行选择,其中政策决策支持和步行至站点距离太远是影响三线城市有桩公共自行车选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基于公交限时免费换乘的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建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促进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鼓励市民公交出行,多地推行公交限时免费换乘政策。为了研究该政策对于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结构的影响,运用效用最大化原理,改进了非集计模型,建立了居民出行方式选择模型。调查了青岛实施公交限时免费换乘政策前后通勤出行者的年龄、月收入、职业、出行距离和出行时间等特征,获取了相应数据;以此数据为例进行了模型检验,结果发现所建立的模型计算值与用调查数据直接计算出的公交限时免费换乘政策下公交出行分担率的误差为1.65%,表明该模型的准确性与有效性。该模型为预测城市实行公交限时免费换乘政策后的公交出行分担率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量化景区周边道路实行拥挤收费政策后旅游出行方式分担率的变化,结合北京游客的出行调查数据,将出行链总时间和总费用作为出行方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游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Mixed Logit模型,并对实行不同费率下的游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进行仿真分析。发现出行方式选择模型的效用函数中出行时间系数服从正态分布,出行费用系数服从均匀分布,拥挤收费的效果与出行距离和出行链复杂程度因素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在出行时间价值和出行费用偏好方面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收费对短距离出游的游客影响很小,出行距离越长转向公共出行方式比例越高;出行链复杂程度越高转向公共出行方式的比例越高。研究为科学制定旅游交通管理措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NL模型的北京公共交通票价对出行方式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P(stated preference)调查挖掘了更多乘客选择出行方式时关注的因素,对比研究了MNL(multinomial logit)与NL(nest logit)模型机理,构建了更具适用性的交通方式选择NL模型,以北京市为例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应用模型分别探究了常规公交及地铁票价变化对乘客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常规公交票价的增加,0~10 km范围内常规公交出行者向私家车转移,10 km以上则会选择地铁出行;而随着地铁票价的增加,地铁出行方式的分担率明显下降,并导致公共交通分担率的下降。通过探究公共交通票价变化对乘客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为北京市公共交通票价调整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之红  周永卫 《河南科学》2014,(8):1674-1678
针对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公交车、BRT、出租车、私家车和地铁等出行方式,应用层次分析模型,通过建立市民出行方式的层次结构模型和判断矩阵,把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对各种出行方式进行了评价和排序,为郑州市政府进行交通建设决策和市民市内出行选择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调整出行方式结构,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利用2005年北京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把是否与家人相伴出行引入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中,采用混合Logit方法建立了有家庭约束和无家庭约束2种条件下的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并对参数进行了标定。对比分析了两类模型的差异,基于公交票价和汽车油价的变动各设计了6种情景,对各个出行方式分担率的相应变化进行了敏感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有或无家庭约束条件下,居民考虑出行方式选择的重点不同,选择机理有很大差异;由于更多依赖于私人交通工具,有家庭约束的居民出行对公交票价的敏感度较高,而对汽油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因此在制定城市交通政策时,仅针对单一指标进行调控往往不合理,必须考虑不同家庭的特性,采用合理的综合措施来改善城市出行方式结构。  相似文献   

8.
基于随机效用最大化理论, 选取个人属性、社会经济属性、出行特性和土地利用属性因素为联合选择模型影响变量, 以居住地区位选择集合和通勤出行方式选择集合的组合作为模型的选择项, 构建居住和出行方式联合选择的网络广义极值模型, 刻画日益增长的交通拥堵情况的影响变化及其在不同的就业地模式下对居住再选址和出行方式转变的潜在影响, 从微观角度研究居住就业与城市通勤交通出行关系。利用 Biogeme 软件, 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和检验, 同时对模型进行弹性分析, 分析不同影响因素的变化引起的方式选择概率的变化。结果表明, 相比郊区的通勤者, 中心区的通勤者对出行时间的增加更为敏感, 更易于改变出行方式和居住区位, 以抵消交通拥挤引起的负效用。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基于活动分析法建立慢行交通出行二元Logit选择模型,根据慢行出行方式的特性,对慢行活动类型进行划分,确定慢行活动选择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影响因素变量的计算,得到各影响因素在不同慢行活动类型下的慢行交通方式选择概率。研究结果表明:各种影响因素对慢行活动的选择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弹性需求和短途交通活动条件下,慢行交通出行具有较大的优势。以陕西省渭南市慢行交通出行现状调查数据为例完成实证分析,表明慢行交通行为研究中应用活动分析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上海世博会出行方式选择意愿的建模与场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客流来源广泛、背景差异大的特点,设计了两阶段递进式的SP(stated preference survey)调查方法,进行了大规模的世博客流出行方式选择意愿调查,多层次地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的效用;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描述本地、外地住宿、外地一日游等不同类型游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多项Logit模型;利用这些出行方式离散选择模型,分析对比了多种交通管理措施和政策的组合场景实施效果,针对性地给出了世博交通管理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1.
针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客流来源广泛、背景差异大的特点,设计了两阶段递进式的SP(stated preference survey)调查方法,进行了大规模的世博客流出行方式选择意愿调查,多层次地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的效用;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描述本地、外地住宿、外地一日游等不同类型游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多项Logit模型;利用这些出行方式离散选择模型,分析对比了多种交通管理措施和政策的组合场景实施效果,针对性地给出了世博交通管理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型超市购物出行的交通方式选择行为问题,以上海私家车车主为研究对象,以意向调查为行为数据的获取手段,研究包括自驾和出租车2种交通方式的大型超市购物出行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利用SPSS19.0软件,根据广义估计方程(GEE)对意向数据进行建模,建立了多种不同工作相关矩阵的候选模型,并从中选出最优模型.结果表明:月收入、职业、停车时间、超市距离和停车费用等因素对居民的超市购物出行方式选择具有较大的影响.其中,高收入的人选择出租车的意愿较低;在职人员(公务员、机关职员、事业单位和企业员工)相较于其他非在职人员更愿意选择出租车;停车时间较长的人更愿意选择出租车,停车收费的提高会导致自驾购物出行比例减少;超市距离的增加导致自驾购物出行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发展中城市交通低碳发展,对发展中城市居民日常出行进行碳排放测度分析.通过构建主体出行日常出行碳排放测算模型,利用随机调查问卷建立居民日常出行数据库,对同一主体工作日和非工作日的出行碳排放量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出行主体在工作日和非工作日的碳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单一出行方式碳排放总量占总排放量的78.16%;消费终端能源的出行方式产生的碳排放占比达到95.17%;不同出行方式中私家车出行产生的碳排放量最大,从工作日到非工作日增幅最大;混合方式出行产生碳排放排在第2位,从工作日到非工作日降低最多;人均碳排放呈上升趋势,不同出行方式碳排放均值只有混合方式呈下降趋势,其他都是上升趋势,其中私家车上升最明显;以汽油、天然气等为燃料的交通工具出行是造成高碳排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公交出行信息服务水平,研究了公交出行信息条件下出行者通勤出发时间选择影响因素.采用均匀设计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并在湖北省襄阳市开展了意向调查.考虑到出行者出行到达时间对出发时间选择有影响,引入了早到延误和晚到延误因素,建立混合Logit模型,对出行者出发时间选择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早到延误对出行者在公交出行信息条件下的出发时间选择有显著影响,且与晚到延误的影响作用不同;出行距离、道路拥堵信息和公交换乘信息会显著影响出行者的出发时间选择,公交车辆位置信息不会对出行者的出发时间选择产生显著影响;出行者个体的受教育程度、收入、日常乘坐公交情况等也是影响其出发时间选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针对老年人晚间休闲出行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晚间休闲活动主要有静坐、散步、广场舞,男性老年人选择散步和静坐的略多于女性,参加广场舞的女性老年人占比高达87%;老年人晚间休闲活动出行距离整体偏短,出行距离在0.5~1.5 km区间的老年人人数最多;随年龄增长,老年人出行距离明显下降,女性下降趋势较男性更为明显;选择不同休闲活动类型的老年人出行距离有明显差异,不同活动出行距离峰值不同。通过网络调查,采集全国范围内的老年人晚间休闲活动出行特征数据,进行对比发现:老年人整体出行规律较为相似,受城市经济水平及建成程度影响,老年人晚间休闲活动出行距离峰值区间略有不同。建立Logit模型,对老年人晚间休闲活动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及家庭结构对老年人晚间休闲活动类型的选择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杨飞  陈林  杨桥东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3,(11):1083-1087,1094
选择成都市二环路沿线两大城市功能组团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t模型研究两个组团间的公交出行选择行为问题。意愿调查问卷设计方法采用国际上前沿的正交设计法,避免属性之间多重线性问题所导致的模型标定结果错误。选取费用,时间(包含车内时间、下车到目的地时间)和收入等因素作为效用变量,建立多项Logit和巢式Logit模型,结合意愿调查数据完成模型标定,通过参数假设检验对比不同模型的结果,最终选择多项Logit模型用于公交政策评估;最后,依据模型标定结果确定的对公交出行行为具有显著影响的变量,分析了这些变量对指定公交政策的影响,为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鉴于SML-GHK方法估计MNP模型参数具有初值敏感性,提出了一种初值点确定与参数估计的实用方法。首先应用贝叶斯方法估计MNP模型参数的初值,再结合基于GHK的模拟极大似然方法估计MNP模型参数,并通过实际算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文中方法实用有效,特别是在小样本情况下效果明显;将基于该方法得到的参数值用于预测,能够较好地再现实际交通分担率;文中方法能够帮助规划师探讨某些交通政策变化时全体出行者对各种出行方式的选择概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居民出行特性,探索在出行链过程中移动互联交通信息对出行方式特性的影响。通过RP-SP(revealed preference-stated preference)融合调查获取出行者基本属性、实时交通信息属性及出行特征属性,建立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巢式Logit模型,对桂林市居民展开出行方式选择特性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出行链日趋复杂的情况下,个体的出行活动和交通行为与移动互联交通信息关系愈发紧密;移动互联交通信息对居民出行方式特性产生显著影响,尤其对私家车出行影响最大,其中实时路况信息属性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拥堵延误时间;交通信息获取的满意度越高,越能促进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该结论能够作为理论基础与实证依据推动移动互联交通信息下的路径选择与交通出行诱导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9.
考虑出行者有限理性的特点,建立改进的交通方式划分模型.通过问卷调查,确定出行者方式选择各影响因素的权重,以及各交通方式在不同因素下的表现;运用TODIM方法,计算各交通方式的价值;基于有限理性,建立交通方式选择Probit模型;讨论模型中参数变化对交通方式划分的影响;对比上班和购物出行,分析不同出行目的对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基于有限理性的交通方式划分模型能够体现不同出行目的下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偏好;参数θ体现出行者的认知程度,在该模型里应在(0,2)中取值.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路票交易措施下的居民出行特性,与现有的交通管理措施如停车换乘措施相结合,针对停车换乘与路票交易组合措施下居民出行方式特点,设计以路段为收费单元的可交易电子路票收费方案,阐述其诱导居民选择不同出行方式的机理,并根据居民不同出行方式特点建立多项Logit模型。采用行为调查(RP)与意向调查(SP)相结合方法,对上海市工作出行前往中心区域特性进行调查,对比了工作出行者原出行方式与路票交易约束下出行方式的变化情况,并基于调查数据量化分析路票交易与停车换乘组合措施下出行者的出行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当存在路票交易奖励机制时,有部分出行者从公共交通转向驾车绕路前往中心区域;以全程驾车为参照组分析发现,出行者居住位置对是否选择驾车绕路具有显著影响,距离中心区域越远越不倾向驾车绕路;在停车换乘与全程公共交通出行中,路票交易奖励机制发挥显著影响,且出行者在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时会首先考虑路票收益,其次考虑出行时间因素;基于路段收费的路票交易方案在有效利用有限道路资源方面有积极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作为交通管理部门制定交通管理措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