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轨道站点影响区自行车出行环境评价对于促进自行车接驳出行效率和服务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采集百度街景、路网、轨道站点等多源数据,选取自行车出行环境的舒适性、安全性、便捷性和可达性评价指标,运用DeepLabV3+模型和sDNA分析法对轨道站点1 500 m范围影响区内不同类型道路的自行车出行环境进行评价,并以南京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站点影响区自行车出行环境存在空间差异性;交通型道路的自行车出行中间性、天空可视度高,但自行车存取方便程度低;生活型道路的自行车存取方便程度、绿视率高,但自行车出行中间性、安全性低;综合型道路各指标相对协调。  相似文献   

2.
为识别自行车通勤出行中不同出行者选择偏好的差异,针对基于出行态度的自行车通勤出行市场进行划分.根据南京市居民通勤出行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从29个观测变量中提取出若干态度潜变量,分析了出行偏好态度变量间的相关性,并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对自行车通勤出行市场进行划分.根据选择自行车通勤出行意愿、对固定出行时刻需求、对出行舒适度需求及环保意识4类态度变量将自行车通勤出行市场划分为6个子市场,同一子市场内个人选择自行车出行意愿近似,不同子市场间选择意愿明显不同.分析了每个子市场内个人通勤出行态度特征以及自行车方式选择特征,针对每个子市场提出了相应政策以引导自行车通勤出行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公共自行车出行质量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上海闵行区公共自行车系统为例,调查获得人们在公共自行车系统实施之后出行方式的转换,采用离散选择模型解释这种转换下的决策机制.发现公共自行车特征、出行时耗以及服务点可达性是出行方式转换的重要影响要素.应用模型发现公共自行车使用者的出行质量显著提升,而出行总质量提升最多的集中于较为功利性的出行目的.转换自公交方式的出行获得质量提升最多,转换自小汽车的出行质量提升最少.预估并比较服务站点密度增加和公共电动自行车两种服务方式的竞争力发现,后者对出行质量提升的效果明显高于前者.  相似文献   

4.
提出基于Nested Logistic模型的轨道交通换乘自行车的方式选择预测模型。以构建双层Logistic模型来模拟出行者的交通方式选择与换乘方式选择行为,其中上层模型用于分析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选择行为,下层模型用于分析自行车、机动车、公交与步行方式换乘轨道交通方式的选择行为。模型标定与检验结果表明:出行目的、出行距离与交通方式设施的方便性与安全性是影响轨道交通换乘自行车出行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旅游出行、出行距离在3~5km之间,认为轨道交通换乘自行车方式便利与安全的出行者倾向于选择该种模式。为了更好地推动轨道交通换乘自行车出行模式,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增加旅游景点周边的租赁自行车布点,增加自行车停车设施,推广公交与公共自行车服务整合的一卡通业务,发展慢行交通设施,开辟自行车专用道。研究结果对西安及其他城市鼓励倡导自行车出行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自行车是绿色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我国许多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存在调度不合理、硬件设施不完善造成的难以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在深入剖析公共自行车系统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研究其可持续发展问题。首先,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建立Logit模型,定量描述各因素对居民选择自行车出行的影响;接着对系统的效益进行分析与优化;最终基于影响因素给出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研究表明,出行距离、离单车或站点距离、租借方式、是否有自行车专用道、是否保有机动车对租借概率具有显著影响;公共自行车系统应借鉴共享单车运营模式,向有电子围栏、扫码租借和刷卡租借共存的新型自行车系统发展。研究结果可帮助有关部门有效掌握新形势下自行车选择行为的显著性影响因素,为提高公共自行车的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下,"互联网+自行车"模式的共享单车颇受用户喜爱.本文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吉林市共享单车出行选择意向调查问卷数据,了解吉林市民出行现状,研究共享单车在吉林市的发展趋势,对其前景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现存问题提出了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共享自行车逐渐成为我国居民短距离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共享自行车的投放与用户需求不平衡的问题仍待解决。针对共享自行车的投放位置和规模的问题,提出了共享自行车区域投放和虚拟站点的概念,构建了共享自行车网络系统,建立了共享自行车区域投放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以系统用户总的出行成本最小为目标,考虑了企业、用户等约束条件,为系统最优模型;下层模型为网络用户均衡模型,并提出了混合遗传算法与粒子群算法求解该模型。最后,用某中等城市共享自行车出行数据进行分析,验证模型与算法的实用性。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同时确定投放区域虚拟站点的选址及规模,为共享自行车的投放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建成环境对公共自行车出行模式的影响,文章结合公共自行车运营数据和建成环境数据,以公共自行车站点为中心建立缓冲区并提取缓冲区内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在考虑POI规模的基础上划分站点类型;根据站点类型对出行起讫点(origin-destination, OD)分类,以OD类型确定公共自行车出行模式,使用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GWR)模型,分析建成环境对公共自行车出行模式的影响;以昆明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昆明市公共自行车出行模式可划分为16种,OD皆为住宅主导型和公司(企业)主导型站点的出行模式约占69.26%;建成环境对不同出行模式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土地利用混合度是公共自行车出行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公共自行车布局优化及运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作为城市交通的组成部分,城市公共自行车因其零排放、灵活性强和可达性高等优点,成为城市公交和地铁之间转换和衔接的重要市内交通工具,也是短距离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以广州的公共自行车为例,其设计为一个骑行使用,无法携带儿童出行。该文阐述了一种新型的便携式可折叠幼儿自行车挂椅,适合租用公共自行车短途携带幼年儿童使用。  相似文献   

10.
以宁波市公共自行车系统为例,分析了公共自行车租赁时长与租赁频率的基本特性,并引入了交通性出行行为与非交通性出行行为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基于通信系统中信号滤波的原理,将公共自行车出行中的租赁时长和租赁频率分别比拟为通信系统中的信号频率和信号振幅,利用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原理建立了公共自行车交通性出行行为分析模型。最后,利用该模型对宁波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特性进行滤波分析。结果显示,在公共自行车出行需求中,当租凭时长大于35 min时,以非交通性出行为主;当租凭时长小于20 min时,以交通性出行为主。得出了交通性出行行为的公共自行车租赁时长分布函数。  相似文献   

11.
郑州目前处于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发展中,房地产业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成为拉动郑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并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在房地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近几年郑州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价格变动及居民对房价承受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提出完善住房供应体系、适当控制房价、提高居民承受能力等建议,为进一步促进郑州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及各级政府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行车交通与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自行车在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全面的分析,从城市交通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3个方面分析了各种交通工具的优劣,并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6种常用的交通工具进行了综合评价,确定了交通工具比例的可持续发展值,并提出了当前中国城市自行车交通优化的4条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自行车是最有利于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交通工具,应进一步加强自行车交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城市低收入人群出行方式选择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700份调研样本数据,分析了城市低收入人群的年龄分布与就业状况。结合非集计模型理论,分析了影响低收入人群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将驾驶人个人属性、家庭属性、车辆属性与出行属性作为效用变量,将步行、自行车、公交车3种交通方式作为低收入人群出行方式选择肢,构建了城市低收入人群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并确定了模型中相应的变量与取值方法。另选取175份调研数据,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应用建立的模型,步行、自行车、公交车3种交通方式的计算结果分别为23.4%、25.7%、50.9%;在调研数据中,3种交通方式的结果分别为21.7%、24.6%、53.7%;计算值与统计值的绝对误差较小,最大误差仅为2.8%。  相似文献   

14.
研究基于K-means的城市轨道交通社区接驳共享单车停靠点规划问题。首先,在分析现有共享单车停靠存在问题基础上,对其骑行数据挖掘,采用K-means算法聚类后进行二次划分,得到候选停靠点;然后建立在可供选择和容量限制的共享单车停靠点双层规划模型,上层为政府追求出行者广义出行成本最小化、共享单车出行量最大化模型,下层为出行者不同接驳方式和站点选择的交通分配模型;最后采用遗传算法优化求解,通过实例予以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确定共享单车停靠点与规模,方便共享单车出行,增加其出行量,同时解决了停放混乱问题,提高了接驳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城镇化土地利用中典型线状地物交通运输用地的空间分布多样性特征,以郑州市为研究对象,提取不同时期遥感影像中的交通运输用地数据,将多样性理论与方法应用到交通运输用地空间分布多样性格局研究中,具体分析其空间分布与城镇建设用地、坡度等影响因素间的关联性。研究表明:(1)空间分布多样性指数与传统评价指数间相关性高,其中空间分布长度指数可作为描述交通运输用地空间分布及数量特征的重要指标;(2)近年来郑州市交通运输用地发展主要集中在郑州市区、中牟县和新郑市,且空间分布逐渐均匀,巩义市、登封市等研究区交通运输发展滞后;(3)郑州市交通运输用地空间分布多样性受城镇建设用地与坡度空间分布的综合影响,其中受坡度因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中国城市混合交通流中自行车交通流特性,建立了混合交通基本路段的自行车密度-速度关系模型。采用视频拍摄、轨迹捕捉和坐标转换的技术方法获取混合交通基本路段上的运动车辆的轨迹数据。通过对轨迹数据的数据挖掘和回归分析,建立了混合交通条件下的自行车密度-速度关系模型。讨论的模型的适用性条件为:非拥挤情况下的稳定自行车流。自行车密度-速度关系的主要特点是随着自行车密度的增加,车速有上升趋势,这与机动车的密度-速度关系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中国城市混合交通流中自行车交通流特性,建立了混合交通基本路段的自行车密度-速度关系模型。采用视频拍摄、轨迹捕捉和坐标转换的技术方法获取混合交通基本路段上的运动车辆的轨迹数据。通过对轨迹数据的数据挖掘和回归分析,建立了混合交通条件下的自行车密度-速度关系模型。讨论的模型的适用性条件为:非拥挤情况下的稳定自行车流。自行车密度-速度关系的主要特点是随着自行车密度的增加,车速有上升趋势,这点与机动车的密度-速度关系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典型信号控制交叉口左转电动自行车通行空间的交通特性,设计了左转电动自行车在典型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空间交通特性的数据采集方案,系统地分析了典型信号控制交叉口左转同向并行电动自行车横向间距、左转对向电动自行车避让行为特性,得出如下结论:(1)电动自行车在典型信号交叉口左转时,在同一行车速度同一累计频率下,同一进口道左转同向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之间的横向距离要大于不同进口道同向左转电动自行车之间的横向间距;(2)当单位时间电动自行车流量≤0.52辆/s时,单位时间电动自行车流量与左转相位下避让行为个数大致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当单位时间电动自行车流量0.52辆/s时,左转电动车相对会选择跟随并匀速行驶;(3)同向左转电动车的速度大多分布在0~9 m/s。  相似文献   

19.
居民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交通方式选择行为是交通需求预测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上海出行者交通方式选择意向调查数据,对小汽车、地铁、自行车三种交通方式的选择行为进行了分析与建模。首先,对地铁票价、小汽车出行时间及费用的多种组合情景下的各交通方式分担比例做了分析。然后,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离散选择建模方法,建立了包括出行者个体属性、出行时间及费用等因素的交通方式选择多元logit模型。最后,提出了交通规划和管理政策与措施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自行车交通流中自行车超车行为特征,建立了机动车-非机动车物理分隔路段上自行车超车事件解析模型.根据自行车超车事件发生时车辆空间位置特征,将自行车超车事件分为自由超车事件、邻贴超车事件及受阻超车事件,并基于自行车交通流速度离散分布特征及自行车空间分布概率,建立了3类超车事件的解析模型.根据南京市8条典型机非物理分隔道路上自行车超车事件数调查结果,对模型进行标定与验证表明,所提出的自行车超车事件数计算结果符合真实情况.分析了该模型对于自行车交通流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路段内自行车交通流量、自行车运行速度、交通流速度标准差及路段车道数显著影响3类超车事件发生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