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迄今为止,肉制品所用的天然红色添加剂主要有胭脂虫红色素、紫胶色素等醌类色素;红甘蓝、葡萄紫色素、紫苏色素等花色苷类色素;桅子花红色素、红曲色素和甜菜色素等。上述色素均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如醌类色素在pH值为中性至弱碱性时变为紫色,不能作红色助剂;红曲色素耐光性差,甜菜色素耐热性差,二者极易褪色;桅子花红色素为略带紫色的暗红色,难  相似文献   

2.
我国对食用色素控制较为严格。合成色素只准使用苋菜红、胭脂红、赤鲜红、新红、柠檬黄、日落黄、靛蓝和亮蓝。目前已开发、投产且获准使用的天然色素有甜菜红、辣椒红、紫胶红、红花黄、天然苋菜红、玉米黄、桅子黄、β—胡萝卜素、叶绿素铜钠盐、玫瑰茄红、核黄素、菊花黄、黑豆红、萝卜红、可可色素、焦糖、姜黄、高梁  相似文献   

3.
菊芋花天然黄色素的提取及性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菊芋花天然黄色素的提取工艺和基本性质,探讨了影响色素稳定性的因素,结果表明,该色素属花青苷类色素,对光、热等均较稳定,可在中性或偏碱性介质和,量种有开发价值的天然食用色素。  相似文献   

4.
从天然食用紫卷心菜中提取紫红色素,并对提取溶剂、温度、时间及次数等工艺条件进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色素的溶解性、热稳定性、光稳定性在酸中的性质及在5×10-5mo1·L-1金属离子溶液中的稳定性是好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对其有一定影响,产率0.5%,是值得开发的天然食用色素.  相似文献   

5.
天然食用色素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迄今为止,我国各地有关部门已推出了品种繁多的天然食用色素.有关部门的权威人士指出,随着我国食品工业、医药工业,轻工业的发展,天然食用色素的市场需求量将大幅度增加.随着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天然食用色素市场前景乐观.目前,我国天然食用色素原料资源较为丰富,各地盛产玉米、高粱、红花、辣椒、枝干、姜黄、桑椹等品种,这都为我国发展天然食用色素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因此,亟待搞好天然食用色素的技术开发、推广和转让技术.  相似文献   

6.
以一株含有大量红色色素的野生血红密孔菌子实体为试验材料,以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3个因素为指标对其进行了色素提取工艺优化,并对该子实体色素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血红密孔菌子实体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为85℃,乙醇体积分数为70%,提取时间为80min,色素含量3.84 mg/g.色素稳定性研究表明,该色素对温度、氧化剂、还原剂、金属离子等的稳定性较好,在食品、工业中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值得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对灵芝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稳定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为开发和利用这种天然食用色素提供了实验依据。灵芝色素为水溶性和醇溶性天然食用色素,其性能稳定,耐酸、耐光、耐热、耐氧化,是一种安全无毒的天然色素。  相似文献   

8.
食用色素按其来源可分为食用天然色素和食用合成色素两大类。人工合成色素色泽鲜,稳定性好,着色力强,成本低。但其中不少品种有慢性毒性和致癌性。从植物或花果中提取的天然色素,没有毒性,且保留了植物体内的多种营养物质,不仅可作为食品着色剂,还具有保健功  相似文献   

9.
1.从茶叶中提取天然咖啡因的方法:工艺流程简单,成本低,开拓了天然咖啡因来源的新途径。 2.食用色素生产方法及设备:以植物及植物制品(如红曲、姜黄等)为主料,制取食用色素。 3.从植物废、落叶或鲜叶中提取叶乳粉和副产品的方法及设备:叶乳粉(植物叶中提取的多种营养物质浓缩物)可作饲料等多种用途。药用植物  相似文献   

10.
水溶性天然无毒蓝色素极难制取,耐光、耐热性良好的天然蓝色素更为难得。本文介绍一种以栀子果实为原料的无毒、稳定的蓝色素制取方法。 栀于果实含有较多黄色素,自古就作黄色染料用。桅子黄色素的主要成分为京尼平糖苷。在对桅子黄色素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人们意外地发现,如果在培养基中添加栀子黄色素来培养某些微生物,则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培养基的色泽会从黄色逐渐变成黄绿色、绿色,最终变为深蓝色。 现已揭示,转变色泽的关键是桅子色素中的京尼平糖苷受微生物生成的β—糖苷酶的水解作用变成京尼  相似文献   

11.
天然食用色素应用广泛,三原色色素依其浓度可调配各种不同色调,传统配色方法高度依赖配色经验,生产效率低,误差大,产品质量稳定性差。基于吸收光谱匹配法,利用天然食用色素在混合时特征吸收峰保持不变的特性,在色素质量浓度和特征吸收峰的吸光度之间建立了多元线性和神经网络配色模型,通过误差对比分析,选择较优模型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稳定性均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其预测配方和原配方的色差在3以内,肉眼无法区分两者的差别,神经网络模型能更好地满足染色配色的要求。希望研究结果为天然食用色素的智能配色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辣椒为材料,选用无水乙醇等溶剂、提取有机食用色素,并采用柱色谱法或萃取法分离辣味与元素味色素、取得了满意的结果。从辣椒中提取有机色素,早在20~30年代就已经有人开始研究。据报导日本已经取得了专利。国内某些单位虽也着手这方面的工作,但尚未见报导。近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用于食品着色的,艳丽诱人,安全、可靠的天然色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许多地方盛产辣椒,除部分应用于医药和少量食用外还有剩余。从辣椒中提取有色物质作为食用天然色素,不仅能使过剩的辣椒得到充分利用,而且能扩大我国天然色素的来源。辣椒(capsicum)的成份有:辣椒素(capsaicine C_(18)H_(27)No_3)是辣椒的辛辣成份,无辣味生物硷、辣椒红素(capsanthin)C_(14)H_(58)o_3、脂肪油及微量挥发油,维生素 C 等。本文介绍用不同方法从辣椒中提取有机色素的过程和用柱色谱法或萃取法分离辣味与无辣味色素的方法,并就提取与分离有机色素的各种方法作了初步比较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南瓜黄色素提取工艺与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试验,对南瓜黄色素提取的条件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以pH值为12、体积分数95%的无水乙醇为浸提剂,按每克丝状南瓜加浸提剂10ml的比例投料,在温度70℃下,浸提时间为5h;同时,实验结果表明:南瓜黄色素是一种稳定性良好的食用天然色素。  相似文献   

14.
玉米渣皮是玉米淀粉加工中的下脚料,含有天然色素和其他可食性成分.本文从浸提溶剂、温度、时间及提取次数等方面探讨了自玉米渣皮中提取玉米黄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确定了色素提取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15.
黑大豆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黑大豆皮中提取的天然黑大豆黑(紫)色素是一种安全,无毒的食用色素。本文研究了黑大豆色素最稳定的pH值范围,高温加热,光照时色素的变化,以及食品添加剂、金属离子、氧化剂等常用共存物质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食用天然色素叶黄素的提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丁家兴 《甘肃科技》2003,19(7):67-67,98
通过对叶黄素的情况介绍,提出了目前国内常采用的食用天然色素叶黄素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正交试验对伊犁红星苹果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并探讨该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伊犁红苹果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30,乙醇浓度为90%,浸提时间3h,提取温40℃条件下色素产率最高;该色素耐高温性、耐光性好,在常用食品添加剂等条件下有较好的稳定性,可作为天然植物色素在食品、饮料等行业中使用.  相似文献   

18.
山城紫苕天然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溶剂萃取和吸附精制的方法对山城紫苕中的天然色素进行提取和分离。通过对萃取剂pH值、浓度,萃取时间、温度等对色素提取率影响的探讨,摸索出了提取山城紫苕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萃取液经AB-8大孔吸附树脂的柱层析富集精制,获得了高质量、高纯度的花青素类天然色素.  相似文献   

19.
紫竹梅色素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从紫竹梅中提取天然色素的工艺方法,并对该色素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初步探讨, 从而为该色素的提取和应用提供了一些科学依据和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0.
利用火龙果果皮资源开发食用天然色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燕 《厦门科技》2009,(1):56-57
食用天然色素的用途目前食用色素大体分为化学合成和天然色素两大类。天然色素来源于天然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动物、微生物等。食用色素虽然用量甚微.却赋予食品自然的色泽,并促进食欲。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某些合成色素具有慢性毒性和致病致癌作用,对人体健康有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