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九龙牦牛产肉性能和肉质特性研究是九龙牦牛种质特性测定的重要内容。1989年10月在九龙县斜卡乡对九龙牦牛斜卡类系的2.5岁公牛、4.5岁公牛和阉牛及洪坝类系的4.5岁阉牛的胴体性能进行了测定,对肉样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同时测定了肉样的氨基酸含量。试验中还对肌肉 PH,系水率,肉的贮存损失和烹调损失,脂肪的熔点和碘价等肉质特性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结果表明九龙牦牛表现出良好的产肉性能。为九龙牦牛的选育和牦牛肉质特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九龙牦牛产肉性能及肉质特性将为开展九龙牦牛选育,提高牦牛产肉性能和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作者于1988年10月3~7日在九尼县城对2.5岁到成年的不同年龄组九龙公牦牛和阉牦牛进行了屠宰测定。共测定斜卡和洪坝两类系的牦牛15头。比较分析了不同类系及不同年龄牦牛肉用性能的多个指标。结果表明,6岁以上阉牛的屠宰率为55.26%,净肉率为45.43%,胴体产肉率为82.23%,骨肉比为1:4.44,眼肌面积达66.98cm~2。在15头牦牛胴体的9~11肋骨肌肉中取闷样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测定了干物质、蛋白质、脂肪、灰分、钙和磷的含量及肌肉热能值,并对肌肉中各种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分析表明牦牛肉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的特点,是一优良的肉食品种。  相似文献   

3.
肉质性状是畜禽最主要的经济性状.为阐明九龙牦牛(Bos grunniens)肉质的特性,对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九龙牦牛(n=107)肉的部分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0.5岁犊牦牛背最长肌的蛋白质、肌内脂肪(IMF)和肌红蛋白(Mb)含量、剪切力等均显著低于成年牦牛,而这些指标在成年公牦牛与成年母牦牛之间差异不大.不同年龄成年九龙牦牛背最长肌IMF含量接近,提示其IMF沉积受年龄影响相对较小.另外,牦牛背最长肌剪切力存在较大的个体间差异.与成年黄牛相比,牦牛背最长肌IMP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熟化后p H下降幅度小.本研究还建立了九龙牦牛肌肉双向电泳方法,为阐明肌肉差异表达蛋白提供了方法.九龙牦牛肉的蛋白质、IMF和Mb含量以及剪切力等与黄牛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麦洼牦牛肉和高山牦牛肉品质差异性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地区牦牛肉食用品质及营养品质之间的差异,以四川红原县麦洼牦牛和西藏当雄县高山牦牛背最长肌为试验材料,测定分析了两种牦牛肉的食用品质、营养品质、氨基酸以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宰后成熟过程中,两种牦牛肉p H、L*值和a*值均无显著差异,麦洼牦牛肉b*值显著高于高山牦牛肉(P 0. 05);高山牦牛肉嫩度和保水性均优于麦洼牦牛肉;两种牦牛肉水分、蛋白质以及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且麦洼牦牛肉脂肪含量显著低于高山牦牛肉(P 0. 05);与高山牦牛肉相比,麦洼牦牛肉具有更好的氨基酸组成和更高的营养价值,且重要脂肪酸含量或比例也均极显著高于高山牦牛肉(P 0. 01).综上所述,麦洼牦牛肉虽然食用品质不及高山牦牛肉,但其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5.
九龙牦牛肌肉组织学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肌纤维的细度与密度以及肌肉肌纤维与结缔组织之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肉的品质。作者于1989年研究了九龙牦牛的斜卡、洪坝两类系14头2.5~6.5岁以上健康牦牛背最长肌的组织学特性,并与其它牛种相同部位肌肉组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九龙牦牛肌纤维直径为41.94~53.66μ,肌纤维密度为301.6~336.45(N/mm~2),并测定了不同年龄九龙牦牛背最长肌内肌纤维与结缔组织体积比(%)。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九龙牦牛的肉质细嫩,品质良好,为九龙牦牛作为肉用型牦牛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高寒牧区放牧条件下,实施暖季肥育对提高耗牛产肉的确切作用,于1991年进行了暖季肥育的重复试验,对补饲添加剂组,埋植增重剂组与对照组3.5岁耗牛的胴体指标和产肉性能进行了系统测试和研究,三组耗牛的屠宰率、净肉率和胴体产肉率分别为54.51%、43.29%和79.41%;51.17%、39.61%和77.37%;51.85%、40.75%和78.49%。眼肌面积和骨肉比分别为53.22厘米 ̄2、53.86厘米 ̄2和49.41厘米 ̄2;1:4.27,1:3.68和1:3.90。结果表明,放牧肥育并补饲添加剂对提高产肉性能和改善胴体结构具有更为明显的效果,是改进耗牛肉用性能较为有效的措施,试验结果为高寒牧区对牦牛进行短期育肥和麦洼耗牛的选育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金川多肋牦牛乳的营养成分,为种质遗传特性及乳品加工研究积累资料.随机选取金川牦牛、麦洼牦牛泌乳期母牛各30头,采用ICP-OES测定乳矿物质含量,GS-MS测定脂肪酸含量,乳成分测试仪测定乳常规成分.结果显示:金川多肋牦牛乳常规成分的非脂固、蛋白质、密度、乳糖显著高于麦洼牦牛(P0.01);金川多肋牦牛乳矿物质元素与麦洼牦牛差异不显著;脂肪酸中硬脂酸、亚油酸、油酸含量高于麦洼牦牛(P0.05或P0.01).金川多肋牦牛乳部分成分指标优于麦洼牦牛,具有一定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毛细管电泳(CE)测定牦牛肉中肌苷酸(IMP)含量的效率,用高氯酸法提取3岁公牦牛(n=8)背最长肌中的IMP,然后用短毛细管柱(有效长度30 cm)检测IMP含量.结果表明,短毛细管柱与长毛细管柱(有效长度50 cm)相比,测定的IMP含量十分接近,而且短柱获得的峰形更尖锐,检出时间缩短到3.5 min,在IMP浓度为10μg/ml~160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74);通过精密度、加标回收率测定,以及IMP与其他几种核苷酸一磷酸的分离,均显示短毛细管柱对IMP的分离定量与长毛细管柱相近.建立了一种快速、低成本检测牦牛肉中IMP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建立青藏高原有机牦牛肉背最长肌双向电泳(2-DE)体系,本研究对肌肉样品的处理、蛋白质的提取以及等电聚焦方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用超声波裂解肌肉蛋白质的检出率及蛋白分离效果明显优于用液氮研磨;(2)用直接裂解法(7M尿素,2M硫脲,4%CHAPS(w/v),0.5%两性电解质p H 3~10,100 mmol/L DTT(w/v),60 mmol/L Tris,20μL蛋白酶抑制剂)提取肌肉组织全蛋白获得的蛋白质量、凝胶图谱斑点数目、匹配率和图像分辨率最好,尤其适合提取小分子蛋白;(3)采用间隔式等电聚焦方式,蛋白质的分离效果明显优于普通升压方式,且横条纹较少,蛋白点数量增多。结论:本研究建立的2-DE体系,能提高有机牦牛背最长肌总蛋白双向电泳的分辨率和重复性,为后续进行有机牦牛肉品质评价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更好地解析青藏高原有机牦牛肉品质形成的遗传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70日龄至90日龄的生长鹅日粮中添加维生素C,通过测定其增重及料重、屠宰测定及肌肉品质测定探讨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维生素C组比对照组增重明显增加,料重比明显降低,组间差异显著(0.01〈P〈0.05);各项屠宰性能指标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各组鹅肉中维生素C含量、总脂肪含量、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影响风味的氨基酸总量等营养成分受日粮中维生素C的影响不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对西双版纳斗鸡的体型外貌、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质特性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西双版纳斗鸡体型高大,骨骼粗壮结实,胸肌发达,30日龄到60日龄之间的生长速度最快;产肉性能优良;肉质好,营养价值高,60日龄胸腿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4.91%和22.71%,脂肪含量分别为0.84%和1.85%.同时表明,日龄、性别对产肉性能和肉质特性影响较小,而部位对肉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以牦牛鞭为主,辅以其他中药组成不同配方,分别饲喂小白鼠,筛选最佳配方制成胶囊。结果:单用牦牛鞭能促进小白鼠睾丸发育和增强其免疫力;牦牛鞭配以其他中药组成复方,不仅能促进睾丸发育,而且对提高小鼠的抗缺氧能力、抗疲劳能力和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均有显著作用(p<0 05或p<0 01)。  相似文献   

13.
猪2号染色体MYOD1区域的RH定位和连锁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经定位的QTL区域中开展基因连锁定位是寻找候选基因的重要途径.运用比较基因组方法筛选出猪2号染色体上生长、胴体和肉质性状QTL区域中与肌肉发育相关的5个基因(MYOD1、LDHA、CSRP3、TEF-1和COPB1),通过RH和连锁定位方法研究这5个基因的排列顺序和距离,并与人和小鼠基因的顺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这5个基因在猪2号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和距离是:MYOD1(75.2cM)-LDHA(79cM)-CSRP3(83.8cM)-TEF-1(86.5cM)-COPB1(90cM),猪与小鼠基因的顺序相同,而与人(TEF-1—COPB1-MYOD1-LDHA—CSRP3)的顺序不一致.本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开展这5个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浅谈野牦牛的起源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牦牛体形庞大,四肢粗短,在后颈部有一明显的隆起。大多数野牦牛都是黑褐色的,偶尔会出现棕色、金黄色个体。体重可达600-1200公斤。 野牦牛已经有上百万年的发生历史。曾广泛分布在中国以及至亚洲北部。现在野牦牛几乎仅幸存于中国的青藏高原。分布区域大部分在海拔4000米之上,不足40万平方公里,估计世界上现存的野牦牛总数不超过15,000头。  相似文献   

15.
木梨幼叶提取物抑菌防腐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木梨(P.xerpohila)幼叶提取物进行抑菌防腐试验,结果表明:木梨幼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煮熟保存的土豆、豆腐及肥肉中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数量明显减少,延长了土豆、豆腐及肥肉的保存时间,且对其食用品质没有影响;0.7%木梨幼叶提取物抑菌防腐效果比0.1%苯甲酸钠还好.  相似文献   

16.
牦牛遗传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结果表明,四川、西藏的牦牛在染色体和血液蛋白2种遗传标记上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在所研究的DNA分子标记中多样性相对较贫之.这些遗传标记的这些差异是耗牛能够适应复杂多样的高原气候环境条件的物质基础,也为研究牦牛的起源、演化和分类,以及开展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说明牦牛虽然是家养动物中地理分布范围极其有限的家畜,但由于其产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条件的不同,在长期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作用下,遗传结构巳发生了较大的变异,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类型或地方品种.  相似文献   

17.
采用3种测定方法分析野牦牛、家牦牛和犏牛血清蛋白质的各组分含量、分子量及水解氨基酸、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比较其异同点,结果发现:野、家牦牛具有基本相似的血清蛋白质组成,而γ-球蛋白占总球蛋白的比值、个别蛋白带分子量和氨基酸组成含量等方面有某些显著的差异,表明青海牦牛血清蛋白质发生了不同于野牦牛的遗传变异,在牦牛品种培育中利用两个参数(γ-球蛋白占总球蛋白的比值和血清中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之比值)作为选种标志有定向育种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太湖鹅遗传资源,以苏州太湖鹅保种场2007年的60个家系为试验材料,依据实地调查、饲养试验、屠宰测定、理化分析等,对太湖鹅体型外貌特征、体尺、体重、生长发育规律、屠宰性能、生理生化指标、肉品质、蛋品质、产蛋性能和羽毛发育规律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太湖鹅早期生长发育较快,其中2—5周龄最快,70H龄均重2713g,91日龄均重3143g。91日龄屠宰率:公鹅90.3%,母鹅89.2%;半净膛率:公鹅82.5%,母鹅81.9%;全净膛率:公鹅73.1%,母鹅72.5%。开产日龄203.3d,开产蛋重101.6g,平均产蛋数64.4个,52周龄蛋重141.8g,受精率90.3%,受精蛋孵化率90.4%,健雏率98.5%。经过进一步选育提高,太湖鹅可以成为杂交配套系的理想母本。关键词:  相似文献   

19.
水产养殖从理论上分析是一个人工控制与鱼类生产性状相关基因,如生长和生长激素基因,抗性基因和优良肉质性状相关基因等的表达过程,从而使养殖鱼类获得生长快,抗性强和肉质好等综合性状.本文对上述与生产性状相关基因,以及它们的营养调控的分子生物学机理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关于超声波腌制对牦牛肉品质影响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试验目的在于探讨不同超声波腌制条件对牦牛肉蒸煮损失、剪切力、色差、感官评价等影响。用普通腌制方法对牦牛肉分别腌制6、12、18、24或48h作为对照,采用超声波腌制方法分别对牦牛肉进行30、45、60、75和90min腌制处理。结果表明:超声波腌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腌制效果,显著降低蒸煮损失、提高a*、减少剪切力和增加感官品质得分(p<0.05)。本研认为超声波腌制法应用于生鲜肉的腌制,其效果优于普通腌制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