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法治可以理解为宏观的治国方略,理性的办事原则,民主的法制模式,文明的法律精神和理想的社会状态。德治是指治理国家应以道德教化的主要手段,并要求治者应具备高尚的道德。今天的法治与德治结合是一个完整的治国方略,与传统的结合有所不同,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法律与道德这两个社会规范互补的需要。在实施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上,要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和与之配套的思想道德体系,严格执法,惩恶扬善,确保德治和法治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就法的历史发展而言,法律起源于道德。就现代社会而言,法律也应以道德为基础。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践中,为了增强法律的实效,要充分认识道德与伦理的重要性以及法治所蕴涵的道德价值和伦理精神,重视对法律与道德之间内在联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道德法律化是依据客观实际的需要,把一定的道德原则或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并最终实现法律化的道德由他律转向自律的过程。道德法律化的学理基础是道德和法律的内在共性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应按照社会主义法治要求,推进我国道德法律化进程,实现人类自由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同时它还必然体现一定的经济伦理的社会伦理要求,从市场经济条件下法与伦理的一般关系入手,可以阐明市场经济的伦理必然是法治伦理这一根本规定,从而提出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伦理这一理论构想,以期为解决后发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道德滑坡和法律低效现象提供理论解析。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 2 0 0 1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 ,要把“德治”和“法治”结合起来 ,把“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相结合 ,增强中国公民的法治观念 ,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 ,是入世对我们提出的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一 符合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良法”是法治的基础亚里斯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指出 :“法治应包含两层含义 :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 ,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从公民的角度看 ,首先应当是符合公共道德原则的法律 ,即良法。否则 ,无论形式上…  相似文献   

6.
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的法治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是社会正常运行的保证,是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的坚强后盾。面对目前中国社会面}临的道德危机,如果不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坚持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为道德建设提供法律保障,强化道德教育,促进和谐社会道德建设,走民主法治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法律和道德作为社会调控的两种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构建两者的良性互补关系,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治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的立法应体现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需要自觉认识和把握现代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用法律确认和保护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目前,应主要完善物权,知识产权,合同方面的立法,以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和深层次改革开放的需要,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法治蕴涵着一个民族的道德价值和伦理精神,一国的法律只有与该民族的伦理精神相一致,才能获得社会普遍的道德支持,从而得到有效实施。在依法治国的各个环节都要注意体现法治所内涵的伦理诉求,制定良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并培育民众对法律的信仰。  相似文献   

10.
任何社会都离不开法律以及其他社会规范的整合作用,现代和谐社会更应该是法律制度完善、法治运行良好的社会。法律作为最强有力、最主要的社会规范,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着尤为关键的功能和作用。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法治,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及时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传统法律中的"综合为治"包括:人治与法治结合,治官与治民统一,审判与调解并举。"综合为治"的形成既有思想根源又有社会历史根源。"综合为治"对和谐安徽的构建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构建和谐安徽要坚持依法治省与宣传"八荣八耻"并举,依法行政与依法反腐并行,迅速崛起与可持续发展结合。  相似文献   

12.
德治就是通过道德教化使国人对某些思想理念、行为规范采取认同态度,产生自觉心理,从而形成凝聚力,以达到稳定社会、保证社会正常运转的目的。德治的时代意义是:德治是市场经济发展与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迫切要求,是重铸民族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新思想道德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德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一方面强调“官德”和“民德”建设相结合,另一方面强调德治和法治相统一。  相似文献   

13.
“以法治国”的治国方略是对中华民族“法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本文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指出“法治”对社会存在的巨大反作用,以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施“以德治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唐甄认为,要治理好一个国家,一方面要有法可循,随时制法,依法治国.在依法治国中,他特别强调要法而有实,刑自贵始.另一方面,他主张以德治国.在以德治国中,他特别强调德风于世.他从德治具有时空无限性等特性论证了"德外无治"的命题.他认为只有把法治与德治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治理好国家.他从"众为邦本"的立场出发,围绕"民本中心论",揭示了法治与德治深刻的经济根源和深厚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15.
行政合法性和行政合理性是现代行政法的两大基本原则。行政合理性包括正当性、平衡性和情理性三个标准。其中情理性的标准较难把握,但情理性的标准更能体现行政活动的合理性原则,具有更高的法律价值。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我国法制建设的目标是情、理、法的和谐相融。探讨行政情理性的法律价值及其在行政法中的适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华 《潍坊学院学报》2003,3(1):102-104
江泽民同导“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提出,是在新时期,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和现实生活发展的需要提出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制定颁布,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高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7.
树立现代法律意识对依法治国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当代中国人法律意识的现状和基本矛盾,提出要树立现代法律意识必须树立公民对法律的依赖感;制定良法,确立公民的法律正义感;公正司法,培养公民对法律的信任感;加强法律教育,塑造公民现代法律观念。  相似文献   

18.
将适当的道德法律化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现阶段推进道德法律化应当在立法环节中弘扬社会主义法的时代精神,加大道德法律化的立法和执法的力度,强化道德法律化执法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构成干部法治精神的要素至少包含有四个方面:确立干部法治的善法、恶法的价值标准;认同干部法治中的法律至上地位;树立干部法治中法的统治;建立干部法治的权利、文化和人文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着浓厚的公法化特点,传统公法文化今天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着并对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起了巨大的阻碍作用。要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蓝图,必须完成对传统公法文化的现代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