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经济伦理极为重要,邓小平同志从人性、人的本质、人的需要出发,站在经济哲学的高度,创立了制度经济伦理,以国强民富为其理论核心,完善了社会主义的义利观,构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理论,这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法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经济发展的研究离不开法治环境问题的研究。本文通过对法治进行经济分析,来探讨我国法治的经济学基础、经济价值以及它与市场的关系,以期能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体系建设。经济分析法学是以经济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法律与法律制度的一种法学思潮。以经济分析法学的基本方法来研究法治问题,必然涉及法治的成本问题,法治的成本可以分为法治的内在成本、法治的外在成本和法治的机会成本三部分。法治的成本问题表明,即使是法治也在消耗着社会有限的资源,也在占用着社会的机会成本,因而必须重视法治的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3.
法律人是法治建设和社会精神的核心智力因素.西方的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其伦理品格决定了法治理想的成败.目前经济利益趋势的功利倾向,正在持续侵染法律圣地.欲求正义之维护,必伸法律人伦理.法律人伦理必源于法学之教育,时代和历史之需,不仅是为提倡.  相似文献   

4.
司法伦理是社会对司法工作者在法律适用过程中行为具有应然意义的规定,在法制国家实现的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司法伦理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显得尤为必要,法律适用的现状呼唤着司法伦理,司法伦理是良法实现的重要环节,是社会公正的最后屏障.  相似文献   

5.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以人民民主为本质内涵。在党领导下所要倡导的法治文化,正是党领导下的以法治国所需要的先进文化。法治文化的建立,正是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和必要因素。法治文化的建设,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从经济、政治、社会、法制和文化等多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法治国家的建立,必须依赖市场经济的经济基拙、政治体制的社会基础、正义公平的法制基础以及法治导向的文化基础等作为地基铺垫来实现完成。而在众多要素中,文化要素是其中关健的因素,没有这个由文化到政治、由抽象现念到具体制度的转化,就不会有现代法治。所以,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建设,是推动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法治进程中强有力的精神文化力童,对推动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的规则意识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文章分析了确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规则意识的历史与现实依据;指出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与伦理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规则意识的两个基本维度;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则意识应该着重协调与调整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使社会规则的安排有利于不同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平等交往、共同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法治蕴涵着一个民族的道德价值和伦理精神,一国的法律只有与该民族的伦理精神相一致,才能获得社会普遍的道德支持,从而得到有效实施。在依法治国的各个环节都要注意体现法治所内涵的伦理诉求,制定良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并培育民众对法律的信仰。  相似文献   

8.
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良性运行,离不开经济伦理建设,而经济伦理建设又离不开法制保障;从宏观上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持良好的道德秩序需要法制作后盾;从微观上看,要使企业在经济行为中有可能持久选择道德的行为,社会应当提供一个宏观的且运作有效的制度体制;从总体上看,伦理建设与法制建设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论法治经济     
循着以法治理经济的思路,把法治经济建设作为今后发展市场经济的主导方向,不仅是解决当前市场经济建设中诸多突出问题的有效手段,更是保证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需要。本文在论述了法治经济的涵义、特征,并就建设法治经济从理论和实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法治经济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0.
就法的历史发展而言,法律起源于道德。就现代社会而言,法律也应以道德为基础。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践中,为了增强法律的实效,要充分认识道德与伦理的重要性以及法治所蕴涵的道德价值和伦理精神,重视对法律与道德之间内在联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公众的法律情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要求是要强调法律的至上性与权威性,这就要求公众要建立对法律的美好情感。公众的法律情感是法治国家的观念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和组成部分,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形成。培养公众对社会主义国家法律的美好情感要建立公平、公正的执法理念,科学民主的立法制度,强化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利保护功能。通过培养公众对社会主义国家法律的美好情感,实现“法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也有着严密的结构。崇尚法治、否定人治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的核心;正确处理法治建设中的三个关系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的主体;弘扬法治精神、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是邓小平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的灵魂。  相似文献   

13.
经济伦理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学和伦理学的双向交融。在古代的人类知识与智慧学说中,保持着经济与伦理原始样态的自然结合。现代经济伦理学是伴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在当代中国,经济伦理学的兴起,特别是科学发展伦理的提出,既是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转型对伦理的要求,更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4.
法律在治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权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上,由于法律体系的不完善,法的作用有淡化之趋势。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一问题是社会主义法治进程中又一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非经济因素能够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以伦理文化为核心的价值导向是一种非经济因素的经济动力。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表明,合理的伦理文化所激发的精神动力对市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精神动力是一种既同经济利益相联系,又超越经济利益的事业理想,是一种与民族发展事业同源同质的以利益创造为目的的个体事业追求。  相似文献   

16.
法治可以理解为宏观的治国方略,理性的办事原则,民主的法制模式,文明的法律精神和理想的社会状态。德治是指治理国家应以道德教化的主要手段,并要求治者应具备高尚的道德。今天的法治与德治结合是一个完整的治国方略,与传统的结合有所不同,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法律与道德这两个社会规范互补的需要。在实施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上,要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和与之配套的思想道德体系,严格执法,惩恶扬善,确保德治和法治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上国家发展的议事日程。社会主义契约伦理作为伦理道德建设的要求,其形成具有了客观的历史条件,但还需要理论工作者在理论上的努力构建来进行引导。对社会主义契约伦理的义利观的研究是我们理论工作者关注的核心内容,义利观的构建需要从前人的义利之辨中汲取合理成分,还需要分析新的历史条件下义利关系的变化,总结出社会主义契约伦理义利观的必然性、建构性、原则性,并对其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邓小平法治思想形成的背景、主要内容,其理论和现实意义,提出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必然和当前改革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9.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确定为我国宪法原则之一,标志着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理论的日趋完善。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其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我们应认真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法治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实践,针对如何切实有效的开展高校法治教育工作努力探索。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价理都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有市场经济的一些共性,但又有本质的不同。本文试图从两种经济伦理观的性质、任务、核心观点、主要原则、功能等多个角度,揭示两种经济伦理观的区别和共同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