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12年,我校张永刚教授主持申报的"云南民族文化与文艺理论研究"创新团队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建设立项。据悉,2012创新团队全省共遴选出14项,我校是其中之一,这也是我校首次获得省级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立项。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大连民族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路径,阐述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基地和团队建设为依托,以完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为手段,以扩大社会影响为推动力是实现民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24(1):F002-F002
(一)为规范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加强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保障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学术积累与学术创新,进一步发展和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特制订本规范。  相似文献   

4.
一、总则(一)为规范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加强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保障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学术积累与学术创新,进一步发展和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特制订《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本规范)。(二)本规范由广  相似文献   

5.
一、总则(一)为规范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加强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保障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学术积累与学术创新,进一步发展和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特制订《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本规范)。(二)本规范由广大专家学者广泛讨论、共同参与制订,是高校师生及相关人员在学术活动中自律的准则。  相似文献   

6.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团队建构是当代科研发展的时代要求,必要性来自于跨学科解决综合问题、加强科研创新以及确保科研效率的需要。科研团队建构的核心要素包括一致的研究兴趣与目标、高品质的心理契约、有效的团队领导等。当前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建构的困难主要源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特有的独立探索性以及科研团队管理中的缺陷。基于此,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团队建构应以共同的研究方向建设来凝聚团队力量,以尊重个体独立研究的宽松氛围营造来强化团队研究,以鼓励合作研究的管理制度建设来助力团队成长。  相似文献   

7.
(一)为规范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加强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保障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学术积累与学术创新,进一步发展和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特制订《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本规范)。 (二)本规范由广大专家学者广泛讨论,共同参与制订,是高校师生及相关人员在学术活动中自律的准则。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13(1):I0001-I0001
时间的年轮又划过一圈,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回首往事,盘点2006年本刊得到的最大收获就是:继2004年“人类学研究”栏目获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首批名栏建设单位之后,2006年又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第二批名刊建设工程。在名栏、名刊建设过程中,本刊同仁荣获多项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其中主编何龙群校长著的《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史论》获得第九次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徐杰舜教授等撰写的《汉族风俗史》获得第九次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秦红增教授的著作《桂村科技——科技下乡的乡村社…  相似文献   

9.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具有价值的潜在性、效益的延迟性、理论的时效性、内涵的丰富性等特点。新时期社会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机制,是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创新、充分调动社科研究人员积极性和创造力的迫切需要。在成果评价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引导和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沿着正确的方向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计算社会科学开创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时代,有力地推动着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及新文科建设。计算社会科学的兴起和发展源于和得益于人文社会科学各分支学科长久以来的量化和计算传统及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助推等,现已进入融合创新的新阶段;我国也有高校设立了计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及校际联盟,大力促进新文科建设,促进和引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进入一个全新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1.
孔娜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2(14):109-111,123
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改善了广东省的人才结构,对广东省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科研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评审指标体系建设及引进首批创新科研团队的实践中取得的学术成就和社会经济效益,分析了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评审管理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一步论述了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2.
创新往往是集体创新,创新团队是一种特殊工作群体,其团队绩效水平远高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引进、培养新型创新团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2009年,以刘若鹏为带头人的"深圳光启理工研究院团队"是入选广东省首批引进的12个创新科研团队之一,该团队在发展过程中,有很多方面值得探讨和研究。分析了深圳光启理工研究院团队的一些主要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发展的需要,我国许多地方大学都组建了科技创新团队。地方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是地方大学增强自身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为国家培养创新性人才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加强其激励机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合作为基础研究了地方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激励机制,从理论探讨了科技创新团队合作的可能,构建了地方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激励模型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宣慧  周刚  蒋伟中 《科技信息》2009,(17):150-150,27
优秀的团队对个人成长有促进作用。在本科生这样的群体中建立科研、就业创业团队以及学生社团组织,不仅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也实现了高校对学生的目标化培养。文章论述了本科生科研团队、就业创业团队以及学生社团组织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通过因材施教原则将信息类专业学生按兴趣和能力特点吸引进入不同的创新团队,每个团队由专业课教师组织,由优秀学生管理运行,团队的目标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利用校企深度联合培养等模式,加强工程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学生生产训练计划,让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总结出新世纪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就业和创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科研团队是当前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模式。在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的过程中,科研团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团队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情操、心理素质及科学精神,并在实施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是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和创新欲望,提高研究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从科研训练项目的管理,教师自身科研素质和创新意识的提高,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同时对工学院近三年SRT项目立项及执行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完善的制度、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指导教师的综合科研能力是保证SRT项目质量和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根据前期对本科毕业设计新模式的构想,结合笔者指导的2013年教学研究项目的实践,建立工程项目团队形式,通过各专业学生组建设计小组,并实施了校内外双导师制,通过以项目团队模式完成设计过程,学生受益匪浅。使学生意识到工作过程的团队精神,最终完成一份较为完整系统的工程设计书以及施工图纸。旨在为以后更好地实施教学项目和进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及高学历人才的增加,实验技术队伍的人才结构正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文中基于西南交通大学实验室技术队伍的现状,具体讨论了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实验技术队伍的作用,为高校实验室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复合型实验师资队伍是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用型人才的基础,是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质量、科研水平提升的重要支撑。文中结合当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指导,分析实验师资队伍现状,从人员构建、激励机制、技能素质培训、业绩考核制度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验技能作为基本任务,努力建设适合高校现代化实验室体系创新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团队在实验室中的带头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